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分析

    作者:马萍萍;张秋玲;张敏;李达桔;陈敏瑜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ROP发病率及其特点.结果 接受筛查的早产儿共126例,发生ROP病变的21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16.67%,未到阈值前病变的19例,发病率15.08%,阈值病变2例,发病率1.59%.其中出生体重<1500g的41例,ROP病变患儿13例,发病率为31.71%,1500g≤出生体重<2000g的85例,ROP病变患儿8例,发病率为9.41%;出生孕周<32周的49例,ROP患儿15例,发病率30.61%,出生孕周≥32周的77例,ROP患儿6例,发病率7.79%.出生体重<1500g和1500g≤出生体重<2000g两组患儿发病率比较(x2=9.899,P<0.01)、出生孕周<32周和出生孕周≥32周的两组患儿发病率分别比较(x2=11.22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OP发病率为16.67%,危及患儿视力的严重ROP发病率低,低出生体重与低出生孕周是影响ROP发病的重要因素.

  • 红细胞增多症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红兵;孙乃学;梁厚成;赵建刚

    目的 观察红细胞增多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6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中红细胞增多症46例,占17.56%;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无红细胞增多症216例,占82.46%;其中,男性155例,女性61例.有无红细胞增多症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t=0.730,P=0.466)、胎龄(t=1.603,P=0.110)、吸氧人数(χ1=0.04,P>0.90)、吸氧时间(t=1.225,P=0.223)、吸氧浓度(t=1.823,P=0.071)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检早产儿均由有经验的服科医生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确定有无ROP并进行分期.回顾分析时,着重分析有无红细胞增多症与ROP发生和分期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262例早产儿中发生ROP 120例,占45.80%.其中,红细胞增多症组发生ROP 25例,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54.34%;无红细胞增多症组发生ROP 95例,占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43.98%.有无红细胞增多症两组R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1).120例ROP患儿中,ROP<3期者104例,占86.67%;≥3期者16例,占13.33%.25例发生ROP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中,ROP<3期者18例,占发生ROP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72.00%;≥3期者7例,占发生ROP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28.00%.95例发生ROP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中,ROP<3期者的86例,占发生ROP的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90.53%;≥3期者9例,占发生ROP的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9.47%.有无红细胞增多症两组间在<3期和≥3期ROP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120例ROP患儿中,阈值前病变106例,占88.33%;阈值及以上病变14例,占11.67%.25例发生ROP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阈值前病变19例,占发生ROP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76.00%;阈值及以上病变6例,占发生ROP的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24.00%.95例发生ROP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阈值前病变87例,占发生ROP的无红细胞增多症息儿的91.58%;阈值及以上病变8例,占发生ROP的无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8.42%.有无红细胞增多症两组间阈值前病变和阈值及以上病变R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结论 红细胞增多症不影响ROP发生率,但可能影响ROP的严重程度.

  • 甲巯咪唑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作者:闫丽;赵堪兴;韩梅;李宁东;林锦镛;杨永佳;孔怡淳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浓度与正常血管发育和异常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实验组(MMI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75只,孕鼠分娩后第1天即饮用含0.1%MMI的自来水.对照组50只新生鼠的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两组新生鼠又分别分为4 d和10 d两个亚组,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Ⅰ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结果 10 d MMI组鼠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7%,4 d组及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 d MMI组血清IGF-Ⅰ水平(73.07 ng/ml)同4 d对照组(168.73 ng/ml)相比明显下降.10 d MMI组(175.13 ng/ml)也明显低于10 d对照组(306.38 ng/ml)(P=0.00).MMI组新生鼠同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结论 MMI可抑制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引起新生血管,可能与初血清IGF-Ⅰ水平的下降有关.血清IGF-Ⅰ水平的时程变化同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

    作者:刘鹤南;朱颖;陈晓隆;陆岩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效应产物和多种器官有效的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RAS上调,视网膜RAS被激活,刺激具有促微血管渗漏、周细胞迁移、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化功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上调.对RAS的阻滞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来实现.RAS阻滞剂在RO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防止和减弱病理性血管生成的作用.对RAS的阻断有望成为ROP的治疗途径.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基础研究现状

    作者:贺涛;邢怡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细胞因子、蛋白质、酶和激酶等众多因素均可能不同程度参与了ROP的形成过程.对ROP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ROP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并可能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 出生体重1500~1999g早产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嘉雯;罗先琼;黄学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因此建立筛查制度进行合理筛查、早期干预,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及致盲率有重要意义[1].目前ROP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多是针对出生体重<1500 g,甚至是出生体重<1250 g的早产儿.有发展中国家的ROP筛查指南评估结果显示,一些比较"成熟"的婴儿错过筛查,而且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可能患有一些疾病,经历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的医疗措施[2].所以,我们对一组1500~1999 g早产儿的ROP筛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261例青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巨晓芳;李家宁;律鹏;张立新;谈晖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入高浓度氧气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与缺氧及吸氧密切相关[10].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医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高,RO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我国ROP筛查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合理完善的筛查制度与模式[3].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ROP筛查相关研究开展少,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鲜见报道.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ROP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我们对一组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和相关全身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李海静;汪盈;姜娜;郑穗联;林振浪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广东省部分三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调查

    作者:罗先琼;陈艳艳;连朝辉;农绍汉;吴本清;方建培;崔其亮;朱小瑜;聂川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广东省三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

    作者:罗先琼;高利伟;张国明;连朝辉;高平明;黄学林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广东省3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发展特点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出生或收治于广东省3家妇幼保健院的出生体重<2000 g早产儿和低体重儿638例进行ROP筛查.排除未完成随访的52例,共586例1172只眼纳入研究.首次眼底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0~6.0周或矫正胎龄32.0周.对阈值期前1型病变考虑激光光凝治疗,阈值期病变48 h内首选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至周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ROP病变自然退行或治疗后病变退行且治疗后至少1个月.观察并分析ROP发生率,ROP发生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治疗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病变进展天数以及随访期间治疗眼的预后情况.对ROP患儿胎龄与其ROP发生、治疗时出生日龄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72只眼中,发生ROP者118只眼,占10.07%;视网膜完全血管化1054只眼,占89.93%.发生ROP者胎龄中位数30.2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6.4周;发生ROP时出生日龄中位数40.5 d.共60只眼需进行ROP治疗.其胎龄中位数29.3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7.5周;需治疗时的出生日龄中位数59.5 d.相关性分析发现,胎龄与ROP发生、需治疗时出生日龄均呈负相关(R=-0.65,-0.80;P=0.000).ROP 1期进展至2期、2期进展至3期、3期进展至需治疗的3个阶段,其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4.0、10.5、3.0d.随着病变加重,病情进展时间缩短,并呈非正态分布.各进展阶段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69,P=0.000).治疗眼治疗后追光、注视反应正常,视盘、黄斑、视网膜结构正常,无视网膜血管行径异常,亦未发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病变形成.结论 广东省3家医院ROP发生时间在矫正胎龄36.4周左右,ROP治疗时间在矫正胎龄37.5周左右.随着ROP病变加重,其病情进展时间缩短.治疗眼预后良好.

  • 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苏钰;陈长征;李璐;郁想想;郑红梅;周炼红;叶美红;邢怡桥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对出生胎龄<37周的313例早产儿的626只眼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进行了ROP筛查.其中,男性200例,女性113例.出生体重890~3500 g,平均出生体重(1977.37±497.03)g.出生胎龄26~37周,平均出生胎龄(33.13±2.44)周.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所有ROP患儿均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如视网膜未能完全血管化则随访至视网膜情况稳定或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同时对两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婴儿吸氧史、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3例626只眼中,ROP组52例87只眼,分别占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16.61%和13.90%.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1期38只眼;2期36只眼;3期11只眼.无ROP组261人539只眼,分别占受检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83.39%和86.10%.接受激光光凝治疗20只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和无ROP组在出生胎龄(t=-4.348)、出生体重(t=-3.966)、婴儿吸氧史(x2=9.05;比值比=3.403,95%可信区间1.475~7.85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北地区ROP发生率为16.61%;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婴儿吸氧史是影响ROP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娜;张国明;谭文静;曾键;唐松;田汝银;姚奕玲;李丽红;毛剑波

    目的 了解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发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ROP筛查的出生体重不足1000 g早产儿共14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2例;平均胎龄(28.5±2.0)周,平均出生体重(923.0±85.0)g.统计时,诊断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重ROP病情为录入标准,双眼非对称病例以发病严重侧为录入标准.以是否发生ROP将患儿分为ROP组和非ROP组,ROP组患儿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包括1、2期ROP,未达阈值的3期ROP,以及以上各期ROP发生的瘢痕病变;重症组包括阈值前1型、阈值、急进性后部型以及4、5期ROP.将胎龄>28周或≤28周、出生体重<750 g或≥750 g、胎数单胎或多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性别男或女作为危险因素,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5例出生体重不足1000 g的早产儿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ROP,占66.21%.其中,重症患儿59例,重症ROP发生率为40.69%.ROP组和非ROP组胎龄(x2=15.021,P=0.000)、胎数(x2=4.744,P=0.029)、分娩方式(x2=11.848,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胎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588,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胎龄与ROP的发生相关[Exp(B) =0.328 07,P=0.005 197].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具有ROP发生率以及重症率高的特点.胎龄≤28周、顺产、多胎是ROP发病危险因素.

  • 上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度筛查报告

    作者:常青;江睿;罗晓刚;黄欣;姜春晖;赵培泉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初步评估现有ROP筛查标准的适合性.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的289例新生儿进行了ROP筛查.按照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出生体重小于2000 g的早产儿,在婴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进行检查,随诊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再分别按英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500 g或孕周≤31周)和美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500 g或孕周≤28周)对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289例新生儿中,19例发生了急性RoP,发生率为6.6%.其中,未达阈值前期病变9例,阈值前病变7例,阈值病变3例.按英国推荐的ROP筛选标准统计,本组289例受检新生儿中,119例需要筛查,而仅遗漏1例1期ROP,ROP发生率为15.1%;按美国推荐的ROP筛选标准统计,仅83名受检新生儿需要筛查,将有2例1期病变和1例阈值前期病变遗漏,ROP的发生率为19.3%.结论 上海地区的ROP发生率为6.6%;ROP发生率低于国外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我们现在的筛查标准有关.有必要根据更多的流行病学结果,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ROP筛选标准.

  • 深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国明;曾键;黄丽娜;唐松;郭萍;吴本清;连朝辉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三间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深圳市眼科医院三间医院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或根据儿科医生的要求超过以上标准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共1372例2744只眼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II)进行ROP筛查,发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及时进行冷冻或激光光凝治疗.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结果 所有早产儿中218例436只眼发生ROP,发病率15.9%,其中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190只眼,发病率6.9%;4~5期ROP 16只眼,发病率0.6%;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230只眼,发病率8.4%.出生体重≤1500 g者435例870只眼,占所有筛查对象的31.7%;236只眼发生ROP,发病率27.1%:其中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126只眼,发病率14.5%;4~5期ROP 10只眼,发病率1.1%,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100只眼,发病率11.5%.出生体重≤1250 g者274只眼,占所有筛查对象的10%;108只眼发生ROP,发病率39.4%:其中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60只眼,发病率21.9%;4~5期ROP 4只眼,发病率1.4%;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 44只眼,发病率16%.所有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 g者和出生体重≤1250 g者的ROP发病率(χ2=60.43,P<0.001)、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发病率(χ2=46.82,P<0.001)和未到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ROP发病率(χ2=10.71,P=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三间医院早产儿ROP的总体发生率较低,但需要治疗的阈值或阈值前期Ⅰ型重症ROP发病率高.出生体重是影响ROP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鼠视网膜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许宇;赵培泉

    目的 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鼠视网膜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Epo、EoPR在视网膜血管发育及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3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组(模型组).于12、15、17日龄时,每组处死6只小鼠,取眼球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酶染色,对视网膜血管发育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从7 d起至21 d,每组隔日处死6只小鼠,分别取左眼和右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点两组小鼠视网膜上Epo、EpoR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完全血管化,而模型组小鼠12日龄时视网膜大血管管径变细,血管走行僵直,分支减少,出现大片无血管区;15日龄时大血管呈节段性的扩张与纡曲,出现新生血管;17日龄时新生血管大量形成,深浅两层血管网结构破坏.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上Epo mRNA表达自7日龄起开始下降,整个吸氧阶段持续降低.出氧箱后表达量缓慢上升,15日龄起显著上升,并始终维持高水平表达至21日龄.EpoR mRNA自7日龄起上升,11日龄时达到高峰,并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至21日龄.Epo、EpoR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其基因表达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略迟于其基因水平的变化.除7日龄外其它各个时间点上两组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EpoR在视网膜正常发育和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这将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防治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环氧化酶-2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贺涛;邢怡桥;艾明;赵晓辉;武犁;叶美红;彭斌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变化的氧浓度诱导小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并研究COX-2或iNOS抑制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MMP-2及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或iNOS抑制显著下调了VEGF和MMP-2的表达并减少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iNOS抑制减少了COX-2的表达,而COX-2抑制也同样下调了iNOS的表达.结论 在OIR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COX-2及iNOS的作用,它们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可能通过调节VEGF和MMP-2的表达实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丽娜;吴政根;张国明;曾键;林伟斌;连朝辉

    目的 观察中国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预后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ROP阈值病变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ROP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未经治疗自发消退的ROP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有吸氧史,除出生体重外,性别、孕周等均匹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DNA测序检测VEGF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观察组+405C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460T/C和+936C/T位点多态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405C/G基因多态性与ROP预后可能存在相关性,携带+405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ROP进展的风险性.

  • 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组

    目的 了解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指南出台后,北京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ROP的发病率和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在北京六家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同时对其全身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R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六家医院NICU符合筛查标准并完成ROP筛查的患儿639例中,发现ROP患儿69例,占10.8%.69例ROP患儿中,达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1型需要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者23例39只眼,占3.6%.R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周越小,ROP发病率越高.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贫血、呼吸暂停>20 s、缺血缺氧脑病和胎盘早剥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ROP防治指南出台后,北京NICU中ROP发生率10.8%.低出生体重、贫血、呼吸暂停>20s,缺血缺氧脑病和胎盘早剥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

  • 代谢性酸中毒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宜;黎晓新;Jonathan M. Holmes

    目的了解代谢性酸中毒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探讨其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方法实验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425只.从大鼠出生后第2天开始按535 mg/kg的剂量管饲NH4Cl(浓度为50 mg/ml),每天2次,管饲6 d,然后进入恢复期.另选150只新生大鼠未进行管饲,作为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于出生后3、5、8、10、13、20 d处死.取出双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酶染色,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VEGF的测定. 结果实验组鼠在出生后3、5、8、10、13、20 d的新生血管(NV)发生率分别为0%、9%、26%、55%、19%、0%.出生后第3天,实验组鼠VEGF的蛋白水平[(101.1±14.2 ) pg/mg]比对照组[(133.2±15.9) pg/mg]下降(P=0.004),出后生第8天,实验组鼠VEGF蛋白水平[(98.4±19.2) pg/mg]比对照组[(78.1±8.7) pg/mg]升高(P=0.028);出生后第5、10、13、20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损害了正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而引起新生血管;酸中毒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与VEGF有关.

  • 汕头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贵华;陈伟奇;陈浩宇;彭坤;林杜生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汕头地区的 ROP筛查标准。
      方法:对2011-01/2014-12在汕头4家医院NICU住院的1813例出生体重≤20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成像系统( RetCamⅡ)进行ROP筛查,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
      结果:发现ROP 202例388眼,占筛查总例数11.14%。其中重症ROP(阈值前期Ⅰ型或阈值期)43例85眼,占筛查总例数2.37%。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408例,重症ROP 34例67眼,占全部重症 ROP 病例的79.07%。GEE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结论:汕头地区ROP检出率11.14%,但重症ROP检出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出生体重<1500 g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