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通性污染对交警健康影响的研究

    作者:唐明德;易义珍;陈律

    通过调查发现某市的主要交通路口受到了O3、NO2、TSP和噪声的污染;外勤交警的呼吸、消化系统、耳、眼、鼻、皮肤及神经衰弱综合征的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内勤交警;现场染毒小鼠肺组织的Ames试验呈阳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多.

  • 腰椎板减压后功能训练防治腰椎不稳356例

    作者:樊伟林;高雁卿;杨庆芳

    文中就术后腰椎节段不稳出现率和腰椎不稳症状出现率及预防治疗对策进行分析总结.

  • 小功率微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作者:夏玉静

      微波是指300 MHz~300 GHz(波长1 m~1 cm)的电磁辐射,分为连续波和脉冲波。据国内有关微波作业场所现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微波作业工人接触微波功率比较小,绝大部分作业的微波漏能为几十至几百微瓦每平方厘米,实际危及人体比较大的是小功率微瓦级[1]。本文就此对国内研究进展作综述。1 神经系统及行为影响  微波作用于人大脑皮质,引起大脑中Ca2+流出量的变化而致皮层功能弱化,导致神经衰弱症候群[2]。浙江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对306人受2 000 mW/m2微波辐射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4.1%,对照组11.0%[3]。另有报道33名接触750~1 750 mW/m2的微波作业人员,每月工作15 d,每天工作12 h,接触者有头晕症状出现率为45.5%,头痛24.2%,失眠24.2%,疲乏24.2%,记忆力减退2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微波可引起脑血管紧张度增高和弹性减退,引起脑血流改变,有人对接触低功率微波的作业人员进行了脑血流图检查,显示脑血流图波形异常,两侧波幅差不对称,重搏波隐约或消失,流入时间延长等改变,这些异常指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人[4]。但也有报道检查脑血流图和手指血流图未见与对照组有差异[3]。接触100 mW/m2微波辐射的作业人员中,未见与对照组不同的脑电图改变,而在接受数百微瓦每平方厘米及数瓦每平方厘米辐射作业者中出现低电位及慢波较多[5]。每日接触微波功率密度在3 000 mW/m2左右时,作业者神经行为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

  • 先后误诊为精神病和恶性症状群的病毒性脑炎1例

    作者:涂贵慧;王美珍

    患者女,35岁。因不语、不食、呆坐、多卧、四肢僵硬20余天,于1999年8月4日入当地精神病院。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检查及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脑电图检查示轻度异常,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予抗精神病药治疗(每天服十几片,但药名不详)。12天后出现发热、大汗、意识障碍等转我院。入院时体温39.1℃、脉搏11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7/10.5 kPa。意识不清,颜面潮红,全身大汗,心肺检查无异常,全身肌张力增高,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急查磷酸肌酸激酶(CPK)结果为324 U/L。诊断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恶性症状群。即停用抗精神病药,予溴隐亭、对症、补液、防感染等处理,病情无缓解。复查脑电图显示为弥漫性高波幅漫波,CPK结果正常,脑脊液检查示蛋白及白细胞增高,更正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停用溴隐亭,予抗病毒、激素、对症及支持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住院30天诸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病毒性脑炎因缺乏特异性病因学检查方法,目前尚无确切可靠的诊断标准。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者极易误诊为精神病。此病例因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后第12天出现全身肌张力增高、发热、大汗、意识障碍,CPK检查升高等,因而在误诊为精神病基础上再误诊为恶性症状群,实为一教训。病毒性脑炎早期精神症状出现率可达到81%,病初可无典型症状及辅助检查的异常,并可引起肌张力的改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而CPK增高并非恶性症状群的特异性指标。因此,提高对病毒性脑炎早期的精神病样症状的认识,重视早期脑电图的改变等,可减少误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