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SD大鼠生长的Hormesis效应

    作者:顾刘金;黄雅丽;杨校华;陈琼姜;徐娟;吴立仁

    兴奋效应(Hormesis)是指物理、化学或其他因素作用于生物有机体,在高剂量时产生某些效应,而在低剂量产生相反的效应,其剂量.反应关系与传统的毒理学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不同,呈现为倒"U"型曲线或"J"型曲线[1-2].

  • 137Cs γ射线诱导人外周血线粒体DNA缺失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甘曹辉;朱国英;陈晓;王建平;李旭芳

    目的 研究137Csγ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34 bp和4977 bp缺失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并探讨其在电离辐射受照者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集5名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137Cs γ射线离体照射,取其中1份血样给予5 Gy照射后分别培养2、24、48和72 h,另4份血样均经6等分后分别给予0、0.5、1、2、5和10 Gy照射,孵养2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凝胶电泳,检测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34 bp(mtDNA 4934 bp)和4977 bp(mtDNA 4977 bp)缺失的表达水平,并用Curve Expert 1.4软件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137Cs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后,诱发的mtDNA 4934 bp缺失和mtDNA 4977 bp缺失在照后2h即升高,mtDNA 4934 bp缺失水平在照后2h和48 h有相对表达高点(t=10.782和8.966,P<0.05);而mtDNA 4977 bp缺失水平在照后48 h表达高(t =7.433,P<0.05).0.5~10 Gy的137Csγ射线照射诱发的mtDNA 4934 bp缺失(t=2.895 ~8.105,P<0.05)和mtDNA 4977 bp缺失(t=3.006~7.715,P<0.05)均随照射剂量增加.其中,mtDNA 4977 bp缺失在相同照射剂量下变化更大,尤其是在10 Gy剂量照射时,二者差异更明显(t=2.919,P<0.05),即对于大剂量照射,mtDNA 4977 bp缺失可能更为灵敏,但是个体差异较mtDNA 4934 bp缺失大.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178+0.1219D(R2=0.9269,mtDNA 4934 bp缺失)和Y2=1.2578 +0.1933D(R2 =0.9016,mtDNA 4977 bp缺失).结论 137Csγ射线诱发的线粒体DNA片段缺失与辐射剂量有良好的数学回归关系,有可能为照射后生物剂量快速估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不同LET射线及其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

    作者:任瑞平;何明远;董忱;谢月霞;邵春林

    目的 探讨在α粒子、γ射线以及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方法 以HMy2.CIR淋巴母细胞为对象,分别以不同剂量的α粒子和γ射线进行照射,以及先以0.025 ~0.500 Gy的α粒子照射后即刻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不同照射条件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对于γ射线照射,微核率剂量-效应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c+αD+ βD2.对于α粒子照射,当照射剂量<0.250 Gy时,细胞微核率随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其剂量进一步增加时,微核率剂量-效应曲线呈现下弓型,可以采用反映辐射旁效应的BaD模型Y=c +αD +σ[1 -exp(-δD)]exp(-βD)进行很好地拟合.对于联合照射,当α粒子剂量较低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与γ射线照射时的相似;但当α粒子剂量较大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更接近于α粒子照射.同时,0.2、0.5 Gyα粒子联合γ射线照射引起的微核率显著高于它们单独照射时的微核率之和(=5.22 ~ 11.86,P<0.05).结论 α粒子照射具有与γ射线不同的辐射损伤规律,辐射旁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照射则可以引起细胞损伤的协同增强.

  • 60Co γ射线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质桥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作者:赵骅;陆雪;陈德清;刘青杰

    目的 确定核质桥判定标准,建立60Co γ射线诱导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核质桥(NPB)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用60Co γ射线照射3名健康男性离体外周血,照射剂量分别为0、1、2、3、4、5和6 Gy,剂量率为l Gy/min,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进行细胞培养、收获、制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分析双核细胞中NPB及微核(MN).结果 在0~6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人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中的NPB符合泊松分布,且NPB频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H=19.51,P<0.0l),拟合回归方程为线性平方模式y=(1.39×10-3)x2+(4.94×10-3)x (R2 =0.981,P< 0.01).结论 成功建立0~6 Gy60Co γ射线诱导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PB的剂量-效应曲线.

  • 基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唾液腺放射性损伤剂量-效应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希

    目的:探究基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的唾液腺放射性损伤评估情况,分析相应的剂量-效应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及DW-MRI扫描,观察放射治疗期间唾液腺照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6个月,酸刺激状态下的腮腺、下颌下腺ADC值均高于静息状态(P<0.05);放疗前与放疗结束的腮腺、下颌下腺E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下颌下腺、腮腺Ex与ADC值均呈负相关(r=-0.574、-0.487,P<0.05);经DVH结果统计,患者放疗所致的左、右腮腺所受平均剂量分别为(31.97±2.62)、(33.09±3.04)Gy;左、右下颌下腺所受平均剂量分别为(56.04±3.89)、(57.27±4.31)Gy;经相关性分析,患者腮腺、下颌下腺所受剂量与Ex均呈负相关(r=-0.612、-0.527,P<0.05).结论:利用DW-MRI技术可以对放射治疗前后患者的唾液腺放射性损伤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相应的损伤情况与放射剂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照射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 氟致大鼠肝肾细胞周期阻滞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研究

    作者:陈秉;钟苑芳;钟炜轲;邹志辉;陈志添;韦小丽;邓睿思;林绮妍;董彩艳

    目的 研究饮水氟染毒对大鼠肝、肾细胞周期阻滞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方法 将60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10 mg/L)、中(50 mg/L)、高浓度(100 mg/L)氟化钠染毒组,每组15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20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肾细胞周期分布,并计算DNA相对含量(DNARC)及增殖指数(PI).结果 与相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染毒90 d高浓度氟化钠染毒组大鼠肝细胞S期细胞构成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高浓度氟化钠染毒组大鼠肝细胞DNARC和PI值成时间依赖性升高(均P<0.05).各浓度氟化钠染毒组肾细胞周期及各时相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中,肾细胞DNARC和PI值在染毒60 d时随氟化钠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均P<0.05),在染毒90 d时随氟化钠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染毒120d时随氟化钠染毒剂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均P<0.05);且高浓度氟化钠染毒组肾细胞DNARC和P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量氟可抑制大鼠肝细胞增殖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氟阻滞肝细胞S期进程有关;氟通过干扰肾脏细胞G1/S和G2/M周期进程而诱发肾细胞增殖失控,这可能是氟中毒肾损伤病理变化的重要机制.

  • 低剂量内分泌干扰物暴露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杜源生;蒋学武

    低剂量内分泌干扰物是否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直是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认为,低于无可见不良效应剂量的内分泌干扰物即可产生生物效应.笔者详细阐述了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并总结了儿童期(生长期)低剂量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引起的一些与疾病有关的生物效应及相关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锌诱导小鼠肝产生金属硫蛋白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梅;孙志伟;石龙;邱炳源;李春英;王忠伟

    给小鼠腹腔注射Zn盐,应用镉饱和法测定肝金属硫蛋白的量.结果显示:连续3天给小鼠低于致死量的锌盐与其诱导产生肝MT的量间存在时间-效应、剂量-效应关系.当给5mg/kg的ZnSO4 7H2O,12h内肝MT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h开始下降,3天后则降至正常水平;Zn剂量低于7mg/kg,肝MT合成的量随着给Zn量增加而增加.

  •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特点及氟安全阈值研究

    作者:李永华;王五一;杨林生;侯少范

    目的查明我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环境流行特征,确定煤炭氟的安全阈值,为氟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结果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流行与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但高氟煤炭的存在是其流行的决定因素.病区居民氟斑牙患病率与煤炭氟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r=0.943 2,P<0.01),去掉5%的氟斑牙诊断误差和模糊判定因素等,煤炭氟的安全阈值为250 mg/kg.结论煤炭氟含量应作为煤炭资源开采与否的一个指标.对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防治应把治病与治穷结合起来.

  • 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不良效应

    作者:陈珏;金泰廙;李凭建

    [目的]分析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毒作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观察镉对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内镉浓度反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镉的摄取;噻唑兰(MTT)和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测定镉对内皮细胞的毒作用;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细胞内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力反映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镉含量增加.MTT结果表明<5 μmol/L镉剂量染毒12 h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剂量>5 μmol/L和染毒时间>12 h则抑制细胞活力,LDH结果与MTT一致.0.1~10 μmol/L镉染毒24 h抑制cNOS活力,12 h降低培养液中NO浓度.培养液中ET-1浓度在染毒12 h后升高,随后下降.[结论]细胞内镉浓度可作为细胞接触镉的内剂量.镉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毒作用与细胞膜损伤有关,且存在毒性兴奋效应.镉可能经钙离子通道抑制cNOS活力,减少NO合成.镉能促进内皮细胞分泌ET-1但有时限性,可能与整体研究中镉升压作用的双相性有关.

  •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剂量-效应的研究证据

    作者:邹大进

    二甲双胍通过多重机制,全面改善血糖,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在没有禁忌证和不耐受情况下,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多项研究证实二甲双胍降糖疗效呈剂量相关性,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使用佳有效剂量(2000mg/d)的二甲双胍治疗不但可以使血糖控制尽早达标,而且可使血糖得到更长时间地良好控制,同时也是心血管获益的保证。

  • 碳-12重离子诱导正常人疱疹病毒-转化淋巴细胞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研究

    作者:张睿凤;刘建功;刘红艳;王超;邢利红;张淑贤;段志凯

    目的:探讨碳-12(12C)重离子诱导正常人疱疹病毒(EBV)-转化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生物效应。方法以照射能量为165 MeV/u,剂量率为0.3~0.5 Gy/min,照射剂量分别为0.0、0.1、0.3、0.5、0.7、1.0和2.0 Gy的12 C重离子来辐照对数增长期正常人EBV-淋巴细胞,分别培养至照后48、72 h收获细胞(分别设为48和72 h组),收获前2h加秋水仙素,制片,计算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双+环”畸变率以及总非稳定性畸变率,并拟合剂量-效应回归方程。结果48 h组的“双+环”畸变率在0.3~2.0 Gy约为72 h组的2倍。2组染色体畸变细胞数量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48 h组的畸变细胞率、“双+环”畸变率以及非稳定性畸变率在0.0~2.0 Gy的剂量-效应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4+0.708 D-0.175 D2[校正决定系数( R2c )=0.963,P<0.01]、Y=-0.034+0.531 D-0.128 D2(R2c =0.950,P<0.01)和Y=0.009+0.868 D-0.089 D2(R2c =0.980,P<0.01);72 h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Y=0.039+0.388 D-0.084 D2( R2c =0.976,P<0.01)、Y=-0.013+0.247 D-0.062 D2(R2c =0.900,P<0.01)和Y=0.034+0.490 D-0.046 D2(R2c =0.987,P<0.01)。结论12C重离子诱导正常人EBV-转化淋巴细胞畸变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染色体畸变在0.0~2.0 Gy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 稀土氧化钕粉尘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及其蛋白水平影响

    作者:郑姗姗;王素华;王春虾;余艳琴;武婧;姜华;张营

    目的:探讨稀土氧化钕( Nd2 O3)粉尘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凋亡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灌注法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实验分组和处理方案如下:①实验组大鼠75只,以质量浓度为50.0 g/L的Nd2 O3混悬液按100 mg/kg体质量给药剂量进行染尘处理;对照组大鼠50只,予相应的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处理;分别于染尘后第3、7、14、21、28天各处死15和10只;②25、50、100、150 mg/kg剂量组大鼠各15只,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2.5、25.0、50.0、75.0 g/L的Nd2 O3混悬液按25、50、100和150 mg/kg体质量的给药剂量进行染尘处理;对照组大鼠10只,予相应的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处理;于染尘后第28天处死。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AM,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M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AM蛋白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染尘大鼠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 AM凋亡率和蛋白水平在染尘处理与观察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各时间点AM凋亡率和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 P<0.05);实验组大鼠染尘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M凋亡率和蛋白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表现为与第3天比较,上述2个指标均在第7天升高(P<0.05),在第14天下降至低值(P<0.05),在第21和28天出现升高(P<0.05)。不同剂量组间大鼠AM凋亡率随染尘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25、50、100和150 mg/kg剂量组大鼠AM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100和150 mg/kg剂量组大鼠AM蛋白水平均高于25 mg/kg剂量组( P<0.05)。结论稀土Nd2 O3粉尘可致染毒大鼠肺泡AM凋亡和蛋白水平的改变。

  • 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77bp缺失与电离辐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素芬;韩燕荣;姜恩海;李进;王芹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的线粒体DNA(mtDNA)4977bp缺失与辐射生物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mtDNA4977bp缺失片断,同时扩增mtDNA序列中相对稳定区域的片断作为内参照,代表总mtDNA的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目的 片段,并经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获得灰度值,得出mtDNA4977bp缺失片断与代表总mtDNA的片段的灰度比值.结果 通过对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像和灰度值的比较,可得出照射剂量在0.2-3.0Gy时,灰度比值基本呈增加趋势;而剂量在4.0-10.0 Gy时,比值变化较大且无规律性.结论 在相对较低剂量照射时,mtDNA4977bp缺失的量与受照剂量呈一定相关性,当照射剂量≥4.0 Gy时,这种剂量效应关系较不稳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