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史爽;姜涛;雷杰;崔传禹

    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已经病理学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磁共振平扫、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扫描,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肝细胞癌ADC值与肝转移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ADC值与肝血管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ADC值与肝囊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高。

  • 基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唾液腺放射性损伤剂量-效应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希

    目的:探究基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的唾液腺放射性损伤评估情况,分析相应的剂量-效应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及DW-MRI扫描,观察放射治疗期间唾液腺照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6个月,酸刺激状态下的腮腺、下颌下腺ADC值均高于静息状态(P<0.05);放疗前与放疗结束的腮腺、下颌下腺E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下颌下腺、腮腺Ex与ADC值均呈负相关(r=-0.574、-0.487,P<0.05);经DVH结果统计,患者放疗所致的左、右腮腺所受平均剂量分别为(31.97±2.62)、(33.09±3.04)Gy;左、右下颌下腺所受平均剂量分别为(56.04±3.89)、(57.27±4.31)Gy;经相关性分析,患者腮腺、下颌下腺所受剂量与Ex均呈负相关(r=-0.612、-0.527,P<0.05).结论:利用DW-MRI技术可以对放射治疗前后患者的唾液腺放射性损伤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相应的损伤情况与放射剂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照射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玉玮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价值

    作者:赵爱民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文安县医院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常规的磁共振检查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病情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房加高;邹月芬;陈丽娟;时寅;徐磊;徐怡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西门子Viro 3.0 T磁共振系统,为这56例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这56例患者病情的检出率、多发性骨髓瘤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多发性骨髓瘤病灶的数量、多发性骨髓瘤病灶的ADC(表观弥散系数)值及多发性骨髓瘤的MRI分型.结果: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这56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有51例,其病情的检出率为90.9%.这51例患者肿瘤病灶的数量为726个,其肿瘤病变处的骨髓ADC值低于其未发生肿瘤病变处的骨髓ADC值(P<0.05).在这51例患者中,多发性骨髓瘤的MRI分型为正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8例,为弥散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2例,为局灶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0例,为胡椒盐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5例,为混合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6例.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作者:谢飞;王华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患者采取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均表现为高信号。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总检出率与T1WI、T2WI、FLAIR序列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相对弥散系数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52例中的应用

    作者:刘全发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52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患者在介入前及介入后第7天采取DWI诊断。结果: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s/mm2、500s/mm2、700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价值高。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金岭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例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分组,缓解组(n=30),未缓解组(n=15);有无复发分组,复发组(n=9),未复发组(n=36).比较缓解与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食管癌病变长度及复发与未复发患者ADC值、食管癌病变长度.结果:两组治疗前ADC值与食管癌病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缓解组相比,缓解组治疗后ADC值较高,食管癌病变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ADC值较低,食管癌病变长度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可由ADC值及病变长度评估食管癌患者放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