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芎嗪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重建机制的探讨

    作者:何莉;孙汉英;张克俭;左学兰;谭细友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BMT后统计小鼠存活率和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并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动态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表明: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10天CFU-S计数、第7、14、21天存活率及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 联合使用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与白介素2,7,15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CIK/NK细胞

    作者:黎阳;黄绍良;吴燕峰;魏菁;包蓉;周敦华

    通过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联合白介素(IL)2,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NK细胞(CB-CIK/NK),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CIK/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3组:A组(SCF+IL2+IL7+IL15),B组(SCF+FL+IL2+IL7+IL15)和C组(IL2+IL7+IL15,对照组),培养21天,检测CD3+CD56+CIK细胞、CD3-CD56+NK细胞比例和扩增倍数.结果表明:经21天培养,A,B及C组CIK细胞比例分别为(19.84±2.93)%、(26.20±4.05)%及(24.03±4.99)%;而NK细胞的比例A、B及C组比例分别为(49.60±1.40)%、(51.16±6.45)%及(30.85±8.12)%.舍SCF+FL的B组扩增效率高,其中CIK细胞的扩增倍数由对照组(C组)的(575.81±221.72)倍增加至(796.09±278.47)倍(高为1 313倍);NK细胞由对照组(C组)的(30.39±14.47)倍增加至(65.85±30.83)倍(高为121.06倍).结论:通过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可以同时扩增CB来源的CIK/NK细胞;联合诱导、扩增CB-CIK/NK细胞以采用含SCF+FL+IL2+IL7+IL15的培养体系为佳.

  • SCF与bFGF联合诱导脐血CD133+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静;朱敬松;李倩如;杜英;杨波;李国喜;胡祥

    本研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联合诱导脐血CD133+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认识脐血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体外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利用MiniMACS免疫磁珠法从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133+细胞,用含干细胞因子(SCF)、bFGF、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培养10-15天,提取培养前后细胞总RNA,利用Oligo GEArray(R)芯片和GEArray表达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63个基因中,发现21个基因培养后表达比培养前显著上调,7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周期、干细胞分化标志以及与干细胞相关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结论:SCF和bFGF通过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化影响脐血CD133+细胞增殖分化,这一结果有助于从基因水平理解SCF与bFGF联合作用对CD133+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有利于细胞因子诱导的CD133+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

  • 应用SCF+IL-2等细胞因子从脐血CD34+细胞扩增T细胞

    作者:刘元林;隋拥君;张双喜;郭子宽;吴英;毛宁

    肿瘤和艾滋病(AIDS)的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研究需要大量的T细胞克隆.尽管T细胞来源于CD34+细胞,但由于需要胸腺组织的参与,使其在体外扩增大量细胞克隆非常困难.本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辅助细胞,在SCF+IL-2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人脐血CD34+在此培养条件下,不断产生CD4+或CD8+T细胞至少持续3周.在培养扩增过程中,发现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有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培养体系中可以检测到CD4和CD8双阳性细胞的存在;RT-PCR可检测到负责TCR重排的RAG-2基因的表达,说明所获得的T细胞来源于CD34+细胞.本研究为从CD34+细胞获得大量的T细胞克隆提供了一个简便的体外培育体系.

  • 干细胞因子促进造血细胞与纤连蛋白的粘附

    作者:王立生;刘红军;贾向旭;董波;吴祖泽

    造血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在造血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及归巢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细胞因子依赖细胞系Mo7e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了干细胞因子(SCF)对造血细胞粘附于纤连蛋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Mo7e细胞表达β1,α4和α5整合素及SCF受体c-kit,SCF可明显刺激Mo7e细胞粘附于纤连蛋白并具有量效关系,PI-3激酶通路抑制剂,抗β1,α4和α5整合素抗体可阻断该作用.结论提示,SCF对造血细胞粘附于纤连蛋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整合素介导的,并与PI-3激酶通路有关.

  •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如峰;陆化;刘澎;沈文怡;张建富;吴雨洁;费小明;李建勇

    为了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bortezomib,velcade)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11例MM患者MSC,细胞数达5-10×105时以终浓度50 Hmol/L的PS-341作用4小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IL-1β、SCF细胞因子表达.结果表明:PS-341作用后MM病人MSC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显著下降,IL-6、IL-1β、SC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分别为P<O.05、P<0.01、P<0.05,其中IL-1β尤为明显;难治复发组与缓解组比较,IL-1β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完全缓解(CR)组IL-1β表达受抑制更明显,IL-6、SCF两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S-341治疗的1例患者MSC在PS-341作用后IL-1β未见表达;IL-1β的表达与否对IL-6、SCF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下调MM患者MSC IL-6、IL-1β、SCF细胞因子的表达.

  • 红景天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白海;王存邦;马晓慧;魏玉萍;葸瑞;赵强;张茜

    本研究旨在探索红景天苷对骨髓MSC增殖及干细胞因子(SCF)分泌的影响.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并扩增MSC,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进行MSC鉴定,并观察红景天苷对MSC增殖、细胞周期及分泌SCF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可影响MSC的增殖,以1.5 mg/ml浓度刺激MSC增殖作用强,在24、48、72 h内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并且红景天苷明显增加S、G1/M期细胞比例,尤以1.5 mg/ml作用明显.应用1.5 mg/ml红景天苷与MSC共培养48 h,其培养上清中SCF含量明显上调(P<0.01),其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浓度下红景天苷对MSC有明显增殖促进作用,并可提高MSC的CSF基因表达和分泌.

  •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对重症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王芳敏;熊国林;申星;谢玲;李明;郭玲玲;张蕊莹;张璐;王欣茹;从玉文;余祖胤;邢爽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于照射后早期给药对重症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救治作用.方法:12只成年恒河猴经7.0 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分为照射对照和SCF给药2组(n=6).SCF组恒河猴于照射后0.5和24h各1次皮下注射rhSCF 200 μg/kg,给照射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照射后40 d内恒河猴的存活情况,并于不同时间检测外周血象,比较照射对照组和SCF组间的差异.结果:照射后40 d内对照组恒河猴存活2只,而SCF组恒河猴全部存活.rhSCF能促进恒河猴造血恢复,其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水平的低值较照射对照组显著提高.SCF组恒河猴对症治疗简化.结论:rhSCF于照射后早期干预对重症急性放射病恒河猴有明显的救治作用.

  • 细胞生长因子对正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缪黄泰;吴星欣;辛毅;王晓;甄雷;聂绍平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氧和低氧环境下,不同细胞生长因子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抽取犬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取第3代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特征;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正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行迁移和划痕实验来观察细胞趋化能力。
      结果细胞迁移情况与氧环境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存在和种类均有关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均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较其他细胞生长因子显示出更强的促进迁移作用,这种作用在低氧环境下更为明显。
      结论低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正常氧环境下更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存在均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

  • 低氧环境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冲;徐敏;毛成刚;锡洪敏;聂娜娜;高宏;李自普

    目的:观察低氧环境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衍生因子-1(SDF-1)、干细胞因子(SC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 hUCMSCs 分别置于20% O2(常氧组)和5% O2(低氧组)环境中培养,于8、24、32、48、56、72 h ELISA 法检测培养前及培养后上清液中 HGF、IGF-1、SDF-1、VEGF、bFGF、SCF、G-CSF 的浓度。结果低氧组培养上清液中 HGF、SDF-1、SCF、G-CSF 的浓度于培养后72 h 明显高于常氧组(P <0.05);VEGF 的浓度于培养后56 h 明显高于常氧组(P <0.05);bFGF 浓度于培养后32 h 明显高于常氧组(P <0.05);IGF-1浓度在培养后较常氧组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可持续表达细胞因子VEGF、HGF、IGF、bFGF、SCF、SDF-1和 G-CSF,且5%低氧培养环境可促进 VEGF、HGF、bFGF、SCF、SDF-1和G-CSF 的表达,但对 IGF-1表达无影响。

  • 肝衰竭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干细胞活化情况

    作者:于颖彦;计骏;姜山;彭承宏;李宏为;周霞秋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例中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与其肝脏干细胞活化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移植病例中重型肝炎肝衰竭33例,以相应供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肝组织中c-kit、Ki-67、HBsAg及HBcAg表达情况,并选择10例c-kit明显阳性病例进行了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做为对比染色,分析肝衰竭病例肝脏病理组织学、病毒抗原表达、有无人工肝治疗史,c-kit阳性肝脏干细胞活化数量.结果 33例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分布为21~64岁.符合急性肝衰竭6例,其中2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3例为药物中毒所致,1例为急性妊娠脂肪肝;亚急性肝衰竭5例,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性急性发作性肝衰竭22例,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移植手术前有人工肝治疗史13例.肝脏活化的干细胞被c-kit单克隆抗体所标记,但不能被甲苯胺蓝染料染色.正常供肝内无或偶见c-kit阳性细胞;急性肝衰竭组c-kit阳性细胞为3.50±2.66(0~8)个/mm2;亚急性肝衰竭组为11.47±8.85(3~30)个/mm2;慢性急性发作性重型肝炎组为15.50±10.95(5~45)个/mm2,各组之间c-kit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无人工肝治疗史对c-kit阳性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供体肝脏组织Ki-67染色阴性,而肝衰竭病例在汇管区或旁汇管区可以检测到数量不等的Ki-67阳性细胞,但并不与c-kit阳性前体细胞呈平行关系.结论 急性肝衰竭时肝细胞大片坏死但内源性干细胞活化不足是预后差的原因之一.而病程迁延较长的亚急性或慢性肝衰竭,肝脏干细胞活化水平逐渐升高,提示积极治疗肝衰竭使其设法渡过急性期,可以不同程度调动肝脏自身再生重建机制.

  • 干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中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宁;朱博慧;薛英姿;郭显智;姜玲

    目的 探讨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HepG2细胞中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以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于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1)空白对照组;(2)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组;(3)转染SCF错义寡核苷酸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中SCF、bF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中c-kit与bFGF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后HepG2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转染错义寡核苷酸组相比,SCF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细胞中c-kit、bF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 SCF在肝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调节作用,SCF/c-kit有可能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的上游对肝癌细胞bFGF的表达起重要调控作用.

  • 大鼠分泌性中耳炎中耳Th2/Th1细胞失衡模式的研究

    作者:刘华;宋扬;高占梅;赵守琴;佟静;范尔钟;王阳

    目的 探讨大鼠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微环境中的Th2/Th1细胞失衡模式.方法 选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20耳).实验组以卵清蛋白腹腔致敏后耳内激发制成分泌性中耳炎(OME)模型,对照组以PBS替代卵清蛋白.耳内激发后2 d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中耳黏膜病理变化及炎症细胞的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耳腔灌洗液中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IL-4、IFN-γ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耳灌洗液中IL-4含量、Th2/Th1(IL-4/IFN-γ)比值以及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IL-4表达、Th2/Th1(IL-4/IFN-γ)比值均出现一致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耳微环境中IFN-γ含量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变应原刺激下OME大鼠中耳微环境中IL-4合成显著增高,而IFN-γ相对减少,Th2/Th1比值增高,存在以Th2亢进为特征的Th2/Th1细胞失衡反应,中耳微环境的Th2/Th1细胞失衡模式是分泌性中耳炎重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 核干细胞因子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的检测和意义

    作者:岳保红;孙玲;赵小强;陈艳丽;王清霞;刘帅;张钦宪

    目的检测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NS基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从NS基因的3个变异体中筛选出共同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2a和M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和M5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NS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健康人和良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PCR产物片段为418 bp.结果 K562、HL60明显高表达NS基因,它与内参相比灰度值分别为0.735±0.260、0.449±0.190;急性白血病病例有相似的结果.M1+M2a、M3、M5a、M5b、ALL的灰度值分别为0.687±0.210、0.408±0.160、0.866±0.270、0.448±0.190、0.403±0.190;对照组健康人和良性贫血不表达或极微弱表达NS基因;同一细胞类型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的表达NS基因的水平明显高于细胞分化停滞在后期的白血病,如K562高于HL60;M1、M2a高于M3;M5a高于M5b(P<0.01).结论 NS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这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不同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表达NS基因水平存在着差异.NS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情况也显示了癌细胞和干细胞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位.

  • 外周血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血压水平的关系

    作者:钟海兰;卢新政;陈秀梅;杨晓慧;王力;张海锋;郑祖刚;曾克将;黄峻

    背景 高血压及血压升高导致的血管损伤在人群中患病率很高,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在血管损伤修复方面有重要作用.SCF可分两型,可溶型SCF参与各种病理应激反应,膜结合型与慢性炎症时血管形成和纤维化有关.目的 探讨外周血浆中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表达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入选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常血压(n=36),高血压前期(n=45)和高血压病人(n=75).测量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SCF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①SCF及c-kit水平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SCF:正常血压(768.8±44.1)比高血压前期:(834.6±47.6)比高血压:(907.1±52.3)ng/L;c-kit:正常血压(9.6±1.5)比高血压前期(11.1±2.1)比高血压(13.2±1.6)mg/L,P<0.01];②SCF及c-kit表达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内皮索1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③多无线性回归显示SCF、c-kit和内皮素1是收缩压的危险因素,SCF、c-kit、内皮素1和TNF-α是舒张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外周血中SCF及其受体c-kit表达水平随血压水平升高而有逐渐升高趋势,并与收缩压,舒张压、内皮素1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血压病人血管有炎症过程,内皮明显损伤.

  •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军英;林世德;苏毅;龙骏;黄晓刚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与其肝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炎患者45例及门诊体检者15例.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15例,慢性肝炎组16例和重型肝炎组14例;重型肝炎患者又分为好转组4例,死亡组10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F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3.1±42.8 ng/L vs 2354.9±19.0ng/L,2376.7±16.4 ng/L,2358.4±16.0 ng/L,均P<0.05).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8.1±50.7 ng/L vs 2376.3±11.7 ng/L,P<0.05).血清SCF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有明显正相关(r =0.38,P<0.01).SCF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呈明显负相关( 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SCF水平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提示严重肝损害时,肝再生可能需要干细胞的参与.

  • 胰岛素对结肠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表达干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余盈娟;袁玉丰;林琳

    目的:探讨胰岛素(Ins)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及其表达干细胞因子(SCF)的影响.方法:酶解法结合机械刮除法分离培养SD大鼠结肠SMCs,α-actin免疫荧光鉴定.将SMC随机分为Ins剂量组(0、2.5、5、20、40、80mg/L)与时间组(0、8、16、24 h),观察Ins作用下SMCs的增殖及其合成SCF的情况.MTT法检测SMCs的增殖,Westem blot及RT-PCR法检测SCF的表达.结果:(1)5 mg/L时Ins即有显著的促SMCs增殖效应(0.052±0.006 vs 0.018±0.006,P<0.05);(2)低、中剂量Ins(2.5、5、20 mg/L)能促进结肠SMCs表达SCF(蛋白:0.735±0.035,0.754±0.057.0.741±0.051 vs 0.658±0.024;mRNA:0.688±0.077,0.690±0.080,0.698±0.074 vs0.528±0.053,均P<0.05);高剂量Ins(40 mg/L)使SCF的表达达到高峰(蛋白:0.899±0.048vs 0.658±0.024;mRNA:0.938±0.117vs0.528±0.053;均P<0.05);(3)SMC表达SCF在Ins作用16 h后达到峰值(蛋白:0.899±0.011vs0.628±0.015:mRNA:1.038±0.053 vs 0.709±0.042;均P<0.05).结论:Ins能促进结肠SMCs增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促进结肠SMCs表达SCF.

  • 糖尿病慢传输运动结肠Cajal间质细胞和干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罗云;林琳;张红杰;李学良;吴高珏;王美峰

    目的:了解Cajal间质细胞(ICC)、干细胞因子(SCF)在糖尿病大鼠结肠慢传输运动模型中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54只♂ SD大鼠分为糖尿病和正常对照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8,10 wk各组分别处死9只大鼠,以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研究近端结肠组织中ICC的变化,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近端结肠组织中膜结合型干细胞因子的表达,以ELISA测定血清中可溶型SCF的浓度,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随时间增加而升高,而胃肠推进率却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8,10 wk时的糖尿病大鼠肌间IC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糖尿病大鼠近端结肠ICC数量随时间推移有逐渐降少的趋势.透射电镜显示糖尿病大鼠结肠ICC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清中可溶型SCF显著降低(6 wk:0.93±0.53 μg/L vs 1.87±0.92 μg/L,P<0.05;8 wk: 0.78±0.21 μg/L vs 1.76±0.94 μg/L,P<0.05;10 wk:0.73±0.20 μg/L vs1.82±0.96 μg/L,P<0.05),而结肠组织中的膜结合型SCF无明显差异(P>0.05),且可溶型干细胞因子与ICC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存在血清中可溶性干细胞因子浓度下降以及结肠组织中ICC数量减少和结构破坏,这些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序贯性调控作用可能是糖尿病出现结肠慢传输变化的基础.

  • 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干预效应

    作者:徐丽明;林琳;汤玉蓉;张红杰;李学良

    目的:探讨外源性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能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异常病变.方法:DMd、鼠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造模,将♂ 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外源性SCF组(DM+SCF组):DM+SCF组ip SCF0.2 μg/(kg穌),control组和DM组每天ip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干预6 wk后处死所有小鼠,以Western blot检测远端结肠组织中SCF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观察远端结肠ICC的变化.结果:DM小鼠远端结肠组织中SCF水平明显降低(178.97±13.51 vs 200.25±16.48,P<0.05),且伴结肠组织中ICC数量减少(72±10 vs 102±12.P<0.05)、超微结构严重破坏.DM鼠给予外源性SCF干预后,结肠组织中SCF表达(210.14±11.8)上调(P<0.05),且ICC的数量(87±10,P<0.05)和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外源性SCF对糖尿病相关的结肠ICC异常病变有一定改善或逆转作用.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宁月季;张蔚;成家飞;李学良;王美峰;林琳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SMC)表达干细胞因子(SCF) 的影响. 方法:酶解法分离培养SD 大鼠结肠S M C、α-actin 免疫荧光鉴定,然后将大鼠结肠SMC 随机分为IGF-1 不同浓度(0 、5、10 、50 、100 、150 μg/L) 、时间(0 、8、16 、24 、48 h) 及IGF-1α受体(IGF-1Rα)抗体(0 、50 、100 、150 μg/L) 干预组;Western blot 、RT-PCR 法检测SMC合成SCF 的变化. 结果:低剂量IGF-1(5 、10 μg/L) 对SCF 蛋白和mR N A表达无影响(P >0.05),中高剂量IGF-1(50 、100 、150 μg/L) 诱导其表达增加(均P <0.05),100 μg/L可能为体外大有效浓度(0.820±0.061 vs 0.167±0.015;1.269± 0.219 vs 0.560±0.023,均P <0.05),且其促SCF 蛋白和mRNA合成的高峰在第16 小时(0.420 ±0.034 vs 0.209±0.001;1.407±0.133 vs 0.477±0.041,均P <0.05),IGF-1Rα抗体可抑制SCF 蛋白和mRNA合成,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 <0.05). 结论:IGF-1 能通过作用于SMC上的IGF-1 受体刺激大鼠结肠SMC内SCF 的表达.

299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