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苏醒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丽蓉;杨明;王忠;唐红艳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开胸单肺通气条件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65-75岁,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吸入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术后6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I组(P<0.05),T组和I组术后30min、术后6h 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肋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旭;李光才;陆英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肋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麻醉复苏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麻醉复苏效果.结果 A组优良率为100.0%,B组优良率为87.5%,A组麻醉复苏质量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2,T3时SpO2 ,HR,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肋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麻醉复苏效果,比单纯全身麻醉的复苏效果要好.

  •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陈巍

    目的 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等级优良率(Ⅰ级+Ⅱ级)均为100%,但观察组患者中麻醉等级到达Ⅰ级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促进直肠癌根治术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顾沙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以降低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94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结果 A、B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根治术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而B组在pH值、PaO2及SpO.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胃癌根治术后下呼吸感染率分别为29.79%和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时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PCEA术后镇痛可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 不同麻醉方式对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的影响

    作者:宋涛

    目的:研究单纯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于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注晶体液量以及胶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维持麻醉所吸入的七氟醚平均密度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1.58±0.97)低于对照组(3.2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时治疗组CD3+和CD4+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在术后3d时治疗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片后2h、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d时,治疗组IL-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在临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更小,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的免疫损伤.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艳;朱志东;李卫斌;喻苏婷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情况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均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气腹后10 min及术毕的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患者气腹后10 min及术毕的心率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心率高于对照组,气腹后10 min及术毕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腹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毕的平均动脉压低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患者术毕的平均动脉压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气腹后10 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3.23%(1/31)]与对照组[6.45%(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麻醉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沈琪;刘文广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ASA I~Ⅱ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手术,比较两组的麻醉质量.结果 观察组T1、T2、T3、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确回答问题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期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12h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24、36 h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BIS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爱香;牛强;马传根;宋冬梅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加宾;林建;林玉霜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全身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术后3 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 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I组(P<0.05), I组术后30 min、术后3 h 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 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人的麻醉探讨

    作者:刘岩;王金兰;单雪梅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GE组)和单纯全麻(G组)在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人术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本实验选择老年急性肠梗阻病人36例,分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GE组)和单纯全麻(G组),每组18例,GE组病人先进行硬膜外穿刺(T10-11),给于2%利多卡因5 ml,测定有效的麻醉平面后,开始常规诱导.两组病人均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咪唑安定、异丙酚静脉诱导,麻醉维持以持续吸入异氟醚为主,G组辅以单次静注维库溴铵2-4 mg,芬太尼0.05-O.1 mg,GE组术中每1 h硬膜外腔追加0.5%布比卡因5 ml.观测诱导前、插管2 min、探查时、关腹时的SBP、DBP、HR、SPO2,记录催醒药和肌松拮抗药例数和拔管时间.结果 插管2 min、探查时,GE组SBP、DBP均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G组SBP、DBP均比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GE组SBP、DBP均比G组显著降低(P<0.01),除插管2min时,HR较明显升高外,两组病人各时点的HR、SpO2变化不明显.GE使用催醒药和肌松拮抗药例数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单纯全麻应激反应小,清醒快,拔管早,不失为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佳选择.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和应激状态的影响

    作者:罗红霞;蔡翼;彭强;郑霞;杨柳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和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和拔管的时间,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电化学法测定去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为(7.12± 1.23)min,拔管时间为(11.38±1.8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34±2.82)min和(25.71±4.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0.5 h及术后6h两组患者的MAA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NE、E及DA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降低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远;解雅英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拟行手术治疗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6~65岁,ASA Ⅰ~Ⅲ级,手术时间90~320 min,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100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GA 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 组),每组20例。GA 组患者面罩吸氧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GE 组患者取左侧卧位行 T8~9或 T9~10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改平卧位后予以2%利多卡因5 ml 试验量,5 min 确认无麻醉并发症及其他异常后行全身麻醉。于入手术室后(T1)、术毕(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浆 D-乳酸(D-LA)浓度;PCR 技术定性检测大肠杆菌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基因 BG;提取血浆标本中的细菌 DNA,进行 PCR扩增,凝胶电泳后扫描凝胶并分析结果。结果与 T1时比较,T2~T4时两组血浆 D-LA 浓度明显逐步升高(P <0.05);T2~T4时 GA 组 D-LA 浓度明显高于 GE 组(P <0.05)。PCR 技术定性检测大肠杆菌特异性半乳糖苷酶基因 BG,扩增长度为762 bp。T1时两组患者大肠杆菌 DNA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两组患者大肠杆菌 DNA 阳性例数随时间依次增多,且 T4时 GA 组明显高于 GE 组(P <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肠屏障功能的损伤。

  •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及镇静效果评价

    作者:熊晓林;原桂华;王文元;钟泰迪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目前已知围术期监测麻醉深度及脑功能状态灵敏的指标之一.Andra E等[1]研究表明BIS与单一镇静药(如异丙酚)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临床工作中发现良好硬膜外阻滞的患者在维持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似乎尚能呈现出一定的镇静作用.本次研究拟引入BIS监测脑功能状态作为围术期麻醉深度的客观指标,评价老年患者行择期开腹手术中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镇静效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2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 IL-6的影响

    作者:王言武

    目的:比较2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方法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67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麻醉情况、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晶体液输注量以及胶体液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七氟醚吸入平均浓度和术后苏醒后即刻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于T2时开始逐渐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在T3时CD3+水平显著低于T1时,在T2~T5时CD4+水平显著低于T1时,在T2~T5时CD4+/CD8+水平显著低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在T3~T5时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4时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时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CD8+和NK细胞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IL-6水平均于T2时开始逐渐升高,T2~T5时2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2~T4时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和IL-6影响较小,较单纯全身麻醉更适合作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优选麻醉方案。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梅雷;尹士林;涂立刚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9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 A 组、B 组、C 组,各43例。A 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C 组均采用全身麻醉,3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术中维持,A、B 组在手术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C 组在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3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 组患者 T2时 MAP、HR 与 A、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 T3、T4时 MAP、HR 与 B 组、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 RS 评分低于 B 组和 C 组,RSS 评分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拔管时间较 B 组和 C 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提高苏醒期质量,减少患者全麻后痛觉过敏,稳定血流动力学,可推广应用。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作者:韩劲松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来周口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成 A 组、B 组、C 组,各42例。A 组采用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全麻,B 组、C 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全麻,A、B 两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 停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药,C 组在手术结束时停用全身麻醉药。观察3组患者苏醒质量情况。结果与 T0相比,B、C 组两组 T3、T4时 MAP 明显增高,HR 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T2时,B 组 MAP、HR 明显高于 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T3、T4时,B、C 两组 MAP、HR 明显高于 A 组,B、C 两组 RS 评分明显高于 A 组,RSS 评分明显低于 A 组,A 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明显小于 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能预防痛觉过敏,稳定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质量高,可推广应用。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作者:邓超

    目的 探讨单纯瑞芬太尼麻醉与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质量的比较,观察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外和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B、C两组采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三组全身麻醉诱导方式相同,术中维持都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A、B两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C组在结束时停用全身麻醉药.记录三组在瑞芬太尼全麻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术后苏醒拔管时间.结果 与麻醉开始时(T0)时相比,B、C两组拔管时(T3)、拔管后(T4)时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增高,HR明显加快(P<0.01).与A、C两组比较,手术结束时(T2)时B组MAP明显增高,HR加快.与A组比较,T3、T4时B、C两组MAP明显增高,心率(HR)明显加快.与A组相比,T3、T4时B、C两组RS评分明显升高,RSS评分明显下降.术后苏醒拔管时间A组明显小于B、C两组.结论 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在瑞芬太尼麻醉中能够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全麻后的痛觉过敏,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了苏醒期质量.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作者:谭凤翠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张家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25例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25例,其中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方法,分别观察麻醉前10 min(T1)、二氧化碳气腹后30 min(T2)以及术后10 min(T3)患者的心率、气道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气道压T1和T2、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各时间段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用药量、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质量等B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用药量相对较少,清醒时间及清醒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单纯全身麻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高原地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占天;格桑玉珍;王忱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 组)和单纯全麻组(B 组),每组20例。 A 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第8~9胸椎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麻醉平面固定在第4~12胸椎后行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术中硬膜外间断给药及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 B 组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泵注,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麻醉。根据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体动反应来调整用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循环情况,全身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循环情况均较稳定,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下降,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插管完成后即恢复正常。 B 组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高于 A 组(P <0.05),清醒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原地区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全身麻醉药用量减少,术毕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

  •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镇痛在胃肠道手术术后快通道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程佳音;刘钢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行硬膜外镇痛可以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日期。笔者就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