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开窗牵引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方式探索61例

    作者:王明辉

    目的:探索研究实施开窗牵引方式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外科开窗术辅助配合固定正畸实施矫治,牵引埋伏牙导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1颗埋伏阻生牙经过牵引矫治后,所有患牙牙根无吸收、牙髓活力及牙周组织正常,但有4颗患牙没有进入牙列、牙龈状况异常,判定为矫治失败,本次治疗对象矫治成功率为95.08%(58/61)。结论:通过外科开窗辅助正畸牵引对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进行矫治,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65例正畸矫治小儿上颌牙齿前突临床观察

    作者:王倩倩

    目的 探讨和分析65例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效果以及矫正前后侧貌变化和颌关系.方法 对65例儿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儿童进行头颅X线侧位片和记存模型,分析硬组织指标及软组织面型特征,研究错颌机制的产生,制定矫正法案双侧的上颌处的第一双尖牙进行减数拔出,选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正牙齿;而对照组采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结果 正畸矫正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有明显变化,前突的上牙突度减小,颌关系恢复正常,软组织的凸面得到改善.结论 儿童上颌牙齿前突矫治有利于上颌与上牙弓突度降低,软硬组织之间结构一致,特别是上牙弓改善较明显.

  • 上颌牙齿前凸患儿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永芳;黄晓琳

    目的 研究儿童上颌牙齿前凸正畸矫治的效果,探讨矫正的前后侧貌发生的变化及牙合关系.方法 通过对50例患者的记存模型以及头颅的X线的侧住片,分析硬组织的指标以及软组织的面型特征,对错牙合产生的机制进行探讨,制定出矫治的方案,对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齿进行减数拔除,将牙齿运用直丝弓矫治器来进行矫正.结果 通过正畸矫治之后,上颌前牙的凸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向前凸的上牙逐渐内收,牙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正常了,改善了软组织的凸面.结论 对于上颌前凸牙齿进行减数矫治,减小了上牙弓和上颌的凸度,软硬组织和面型在形态结构上都趋向一致,显著持续改善了上牙弓的凸度.

  • 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

    作者:高凤梅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牙周病患者先经过牙周病基础治疗,在牙周炎症消除的基础上再用活动和固定矫治技术综合治疗.结果:牙(牙合)状况及颜面外貌均有明显改善,牙周状况稳定.结论:成人牙周病在基础治疗之后通过正畸治疗的手段可以恢复牙列外形,达到美观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

  • 不同材料矫正器在口腔牙齿矫正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钟秋;方文静;李强

    正畸矫治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是采用矫治器治疗,俗称“箍牙”。通过矫治器使错位的牙齿慢慢地向已经准备的空隙移动[1]。在移动时,矫治力的前方是承受压力的,受压的牙槽骨引起破骨细胞的活跃,骨组织被吸收造成空隙,牙齿便向前移动,而其后方是受牵拉的一侧,此处则造骨细胞特别活跃,不断有新骨质增生,这样旧牙槽骨吸收,新牙槽骨增生,通过增生与吸收这两个过程巧妙的配合,一步一步地完成了牙槽骨的移动和牙槽骨的重建,慢慢地错位的牙齿便矫正过来[2]。本研究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不同材料矫正器进行口腔牙齿矫正患者76例,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临床研究

    作者:燕滨漪;冯云霞

    固定矫治器以其固位良好、支抗充足、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向等优点在正畸矫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固定矫治器作为一种机械装置,它的安放、托槽、带环、黏接剂等对牙周组织产生了不良影响:一方面降低了刷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带环与黏结剂对牙龈的机械刺激,加上患者年龄(多为青少年)的特殊性,而导致了对牙周组织的破坏.

  • 正畸临床中拔牙矫治的回顾分析

    作者:刘汝平;孙丽萍

    目的:对临床拔牙矫治的恒牙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在临床上统计出佳的拔牙矫治适应症,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已矫治后的570例恒牙期错(牙合)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安格尔Ⅰ类、Ⅱ类错验中,4 4 + 4 4的拔牙模式应用率高,而在安格尔Ⅲ类错验中,4+4的拔牙模式百分比高.结论:拔牙牙位的百分比与拔牙模式的百分比结果相互吻合.

  • 软组织侧貌修复过程中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刘泽萍;陈婷婷;李贵风;姜思聪;邹淑娟

    目的: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修复过程中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影响效应.方法:以正畸矫治,拔牙矫治,软组织侧貌,orthodontics.corrective,tooth extraction,soft tissue profile为检索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BM文章库、Medline(ovid)、Sciencedirect以及手工检索并辅以文章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国外学者10年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拔牙与非拔牙矫治软组织侧貌比较的文献.运用meta分析技术对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上下唇与审美平面及软组织平面的距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加权均数差及其95%Cl.使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共纳入患者356例.资料异质性检验显示,下唇与审美平面及软组织平面距离变化的异质性检验Ⅰ~2<50%,没有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上唇与审美平面及软组织平面距离>50%,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上唇与审美平面距离外,上唇与软组织平面、下唇与审美平面及软组织平面距离合并加权均数差及95%Cl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拔牙矫治明显减小了下唇与审美平面、软组织平面的距离以及上唇与软组织平面的距离.

  • 锥形束CT测量数据三维重建分析正畸牙槽嵴裂植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可行性

    作者:沈悦;马海英;张彦升;王娟;时炳正

    背景:部分唇腭裂患者在9-10岁(尖牙牙根发育1/2-2/3)接受植骨后,矫治效果不能保持;且7-10岁患者植骨前后的治疗程序目前尚不统一。锥形束 CT 可在不破坏正常组织结构的前提下精确反映组织的微细结构,并通过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获得相关测量数据。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结果,比较不同顺次的正畸联合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至2013年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60名,分为3组,各20例。A组患者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后佩戴保持器保持3个月行正畸治疗;B组患者正畸治疗后即刻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并后期佩戴保持器3个月;C组患者正畸治疗后佩戴保持器3个月后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植骨治疗完成后保持器保持3个月。结果与结论:锥形束CT结果显示,C组患者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和U1/NA(L1/NB)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B组患者的SNB、L1/NB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与B组比较,SNB、U1/NA明显减小,SNA、L1/NB明显增大(P <0.05)。提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嵴植骨治疗前、治疗后正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治疗前或治疗后正畸治疗,并有利于上颌骨矫正后的稳定性。

  • 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接受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作者:陈翡;肖燕

    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常使用规定矫治器,因患者年龄较小,缺乏治疗主动性,治疗依从性差,常出现托槽的脱落,进而影响矫治效果[1]。本文探讨在青少年固定正畸矫治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对托槽脱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与非手术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郑敏谦;张端强

    目的 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2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同一名医生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为非手术组,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为手术组.对两组病例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硬组织方面,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矫治后ANB角、SNA角、Wits值、L1-NB角及L1-NB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软组织方面,除S-N'-Sn角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治疗效果较非手术治疗好.

  • 合并上侧切牙过小的错(牙合)畸形26例矫治体会

    作者:张琏

    目的 结合临床系统讨论上侧切牙过小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6例上侧切牙过小病例根据间隙分析,分别采取直接关闭间隙、邻面去秞、拔牙矫治等方法 进行矫治.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26例病例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于上侧切牙过小病例,根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拔牙或非拔牙矫治方法 ,均可获得健康、美观的临床效果.

  • 正畸矫治成功15个关键因素

    作者:魏松

    正畸矫治的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功能的平衡,矫治效果的稳定以及牙、颌、面的美观.围绕这3个目标,亚历山大矫正技术的创造者--亚历山大医生提出了"正畸成功的15个关键因素",正畸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关键因素,明确具体的矫治目标,制定相应的矫治方案,选择有效的矫治方法.

  • 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畸形

    作者:朱辛奕;刘昭辉;包大伟

    目的探讨方丝弓矫治器在成人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成人前牙反(牙合)患者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10~20个月,分析矫治病例的选择、设计、方法.结果22例患者矫治后均牙齿排列整齐,反(牙合)消除,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面形改善.结论方丝弓矫治器根据成人前牙反(牙合)畸形特点设计合理,可以达到矫治目的.

  • 青少年前牙开牙合畸形的正畸矫治

    作者:朱辛奕;浦铁民;李剑峰;贾函;万英明;张德素;王爱军

    目的探讨青少年前牙开牙合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多数患者采取拔除4个磨牙之后使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矫治中在弓丝上弯制各种曲,并使用前牙垂直牵引和颌间Ⅱ类、Ⅲ类牵引,精调牙位及尖窝关系.结果经过18~24个月矫治,11例前牙开牙合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无间隙,前牙形成覆牙合覆盖关系,外貌协调.结论青少年前牙开牙合畸形,矫治设计合理,方法正确,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矫治效果.

  • 前牙深覆颌的快速正畸矫治

    作者:辛思清

    在Ⅰ类及Ⅱ类错颌畸形的矫治过程中,经常要遇到纠正深覆颌的问题.其目的是要改正下颌过大司氏曲线(spee's曲线)和上颌的反补偿曲线,终达到上下颌牙列的spee's曲线和补偿曲线正常及前牙覆颌覆盖关系正常[1].

  • 评估上颌侧切牙过小不同正畸治疗方法疗效的美学

    作者:张勇

    目的:研究不同正畸治疗方案针对上核侧切牙过小进行矫治的美学效果。方法取收治的10例上颌侧切牙过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例,分别采用尖牙改形取代侧切牙、非拔牙配合修复两种不同矫治方案治疗,观察评估微笑相以及正面相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切牙以及侧切牙宽度具有更好的协调效果( P<0.05);实验组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邻接区域具有更好的协调性;尖牙改形后的牙龈颜色更优于冠修复,但冠修复后的微笑弧和齿缘形状更佳。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并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颌侧切牙过小的患者,非拔牙矫治辅助修复方案比拔牙矫治尖牙改形的美学效果更佳。

  • 改良垂直曲治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的效果评价

    作者:何武成;焉钰

    目的:评价改良垂直曲矫治唇侧近中阻生尖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4年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的单侧唇侧近中尖牙阻生患者5例,采用改良垂直曲进行正畸矫治.结果:5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平均牵引时间13.6个月,均成功纳入牙弓并建(牙合).结论:采用改良垂直曲治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在小儿上颌前牙埋伏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东秀;杨省卫

    目的 分析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的效果.方法 5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外科导萌治疗,观察组开展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埋伏牙萌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萌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手术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列紊乱率、牙髓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牙龈退缩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治疗小儿上颌前牙埋伏的效果显著.

  •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正畸矫治体会

    作者:王友君;李孝明

    上颌前牙的埋伏阻生是临床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容易导致多种错颌畸形,对牙弓形态、咬合功能尤其是美观有较大影响.由于其阻生情况多样,牙体及牙根形态的变异,临床矫治较为复杂.正畸治疗目前是治疗埋伏牙的首选方法,我院收治的12例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矫治结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128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