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平花;刘芬

    危重病人都存在营养代谢的改变,即营养风险,因此对临床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合理营养支持是危重症领域重要内容之一。适宜的营养支持途径,恰当支持时机,疗效评估等会改善临床结局[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0例危重患者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临床疗效、营养指标、并发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40例,男168例,女72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脑干损伤40例、脑出血60例、脑梗52例、重度颅脑损伤48例、多发性复合伤40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肠内营养,观察组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 新疆兵团机关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

    作者:王进成;罗建忠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能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儿童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正确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科学合理指导儿童平衡膳食极为重要.我们于1999年10月对兵团机关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现用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和2000年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分别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比较两者评价营养指标的差异,以期更加合理科学地指导儿童膳食营养.

  • 参附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广通;宋阳;陈坚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30~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连续10 d,长20 d.从治疗开始,两组均观察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营养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33%、95.00%,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卡氏(KPS)评分提高率分别为41.67%、58.33%,两组KPS评分提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水平以及IgG、IgA、IgM水平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比对照组降低得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直肠癌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营养指标和血清免疫指标,减轻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2012-2013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重症监护室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郑力航;邱星安;邓小凡

    目的 了解医院脑外重症监护室(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汇集2012-2013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ICU使用的所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脑外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送检率均在85%以上,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金额、使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均排在首位,DUI值大于1,日剂量偏大.同步性比值为1.0,同步性良好.大多数药物DUI合理,用药特点以治疗肺部感染为主而非神经系统,其中特殊级抗真菌药的使用在患者营养状况实验室指标上有相当体现,特别是与血清白蛋白相关性较明显.结论 脑外ICU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主要用于肺部感染,且用于院外带进的感染居多,防治真菌感染应及时纠正患者的基础营养.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顾建帮;顾维新;施韵;蒋云;黄飞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家属喂养+常规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于入院后48h内采用能全力经鼻胃管滴入行EEN治疗,连续3周.比较2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但对照组ALB、PA及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患者意识状态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 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EEN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近期预后.

  • 新生儿皮褶厚度与其它发育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原;魏荣

    皮褶是提捏皮肤和皮下组织时所形成的皱褶,其厚度包括两层皮肤和两层皮下组织.皮褶厚度可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笔者测量了410例胎龄在37~42周新生儿的两处皮褶厚度以及其它几项身体发育营养指标,计算了不同胎龄新生儿的皮褶厚度,并分析了皮褶厚度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肺功能与体重及血清补体的相关分析

    作者:马加;袁开芬;温林俏;金伟秋;赵国厚;李雯珠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伴营养不良(nutritional depletion,ND)及免疫低下,ND易伤及肺功能[1],补体系统活性降低易造成弹性肺组织受损,给疾病的预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2]。我们对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与FEV1%、血清补体C3、C4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强调营养干预及免疫支持的必要性。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病例选择 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收住我科COPD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6)岁。健康对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67±5)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1.1.2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3]。并排除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可能导致补体活性异常的疾病,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功能异常的心肺疾病。1.2 研究方法1.2.1 营养指标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比(%IBW)在90%以上为营养正常,在90%以下为营养不良(ND)。1.2.2 肺功能日本CSA-1600SFA型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反应气流阻塞的敏感指标FEV1%。1.2.3 补体检测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补体C3、C4。

  • 肠内营养支持对压疮愈合的影响

    作者:何永清;张红静;赵润平;强杰

    目的:探讨促进压疮愈合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压疮二期以上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鼻饲流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高作为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时期压疮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减低感染,促进压疮愈合.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徐绍红;孙存芹;张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营养支持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延迟性肠内营养(术后48 h后),研究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 h内).观察不同时机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1周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腹胀、创口感染、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

  • 微营养评定法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米明;崔毅

    目的 探讨微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382例,均采用MNA进行营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比较三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水平,并对营养不良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Hb、ALB、TP水平以及MNA评分.结果 382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良好组比例为26.96%,营养不良风险组比例为50.79%,营养不良组比例为22.25%.营养良好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干预前,营养不良风险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干预后Hb、ALB、TP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上升(P<0.05);营养不良组干预后人体测量、整体情况、膳食问卷、主观评定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MNA可有效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根据其评估结果对营养不良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 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博;王玉梅;霍双;周少英;徐帅;王晓丽;颜廷启

    目的:探讨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炎性反应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东区急诊外一科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研究组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营养指标( Alb、PAB)、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细胞免疫指标(TLC、CD3+、CD4+)和炎性反应指标(CRP、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给予不同营养方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第7天、14天时Alb、P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7 d =1.717、2.957;t 14 d =2.411、2.182, P <0.05;);研究组治疗第14天时IgA、IgG、IgM、TLC、CD3+、CD4+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t =2.031、2.106、2.198、2.050、2.182、1.850, P <0.05),同时CRP、TNF-α、IL-6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 t =2.437、1.705、2.697, P <0.05)。结论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急性反应期炎性反应,从而改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 早期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作者:唐宏伟

    ①目的 早期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②方法 将6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于消化道出血停止后18~24小时分别给予口服百普素(EN)支持和普通流质.两组患者分别于进食0、7、14天进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的监测.③结果 进食后第14天,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④结论 早期应用短肽EN治疗可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

  • 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郭志学;王颖;朱娅;姚立宏;马晓勇

    目的 探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8例,按照营养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观察组43例(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1 d和营养干预1周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计数(TL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体重指数(BMI)、握力(GS)、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营养干预1周后,观察组TLC及血清ALB、PRE、TR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重、TSF及GS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S、TSF经营养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整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燕;杜翠萍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选取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入科时间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管理组和规范化管理组,每组选取38例研究对象.常规管理组患者在入科期间行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规范化管理组则在常规管理组的基础上予以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措施.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代谢指标差异,分析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措施在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比较,规范化管理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利用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娟;高娟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实验组则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2组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前后的营养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脑外伤患者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利于患者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提高,利于脑外伤昏迷的健康恢复。

  •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

    作者:华鑫;洪忠新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方法 将95例脑卒中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HISS)为高危组(NHISS>8分)和低危组(NHISS<8分).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血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的水平;监测营养支持期间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丰.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TP、ALB、CHOL、TLC、H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高危组患者TP、ALB、CHOL水平较低危组降低,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的发生率较低危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LC、Hb水平及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营养支持效果越差.

  • 产后出血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楚艳品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产后出血患者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防范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6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予以产后常规治疗,而实验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间营养学指标、住院时间、哺乳时间差异,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营养学指标(体重、白蛋白、上壁围、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住院时间缩短,哺乳时间提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出现腹泻2例,腹胀3例,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产后出血患者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现代生活战略概念--均衡营养

    作者:何志谦

    (接上期)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安全量营养科学、生物科学及临床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步认清了人体的构成与人体所需求的营养素.无论古代和现代,无论国内或国外,先明确提出营养指标的是军队,这是因为:

  • 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在食管癌放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蔡晓娟;陆雁;张兰凤;孟云;姜凤梅;倪峰

    [目的]探讨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新入院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院后均行放疗,观察组全程实施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照组按食管癌放疗护理常规进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放疗不同阶段营养指标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放疗至20 Gy时,观察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放疗至40 Gy、60 Gy时观察组体重(BW)、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Hb,PA,T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病人的营养指标,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冰花;何梦雪;沈南平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儿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7d、30 d、60 d、100 d对89例allo-HSCT患儿进行身高、体重、体重指数Z值(z score of body mass index,BMIz)、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腹围(WC)、体脂百分比(percent of body fat,BF%)等营养指标测量,评价allo-HSCT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变,并通过记录移植时间、患儿性别、疾病诊断、移植物来源、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相合度等,分析影响患儿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在移植后100 d内患儿BMIz、TSF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在移植后第30天降至低点,然后逐渐上升(P<0.01);腹围及BF%在移植后逐渐上升,并于移植后第60天达到峰值(P<0.01).BMIz值变化受移植前10 d的BMIz值影响(P<0.01);TSF变化受疾病诊断、供体亲缘性、HLA相合度、移植前10 d的BMIz值的影响(P<0.01);腹围变化受性别、疾病诊断、供体亲缘性、HLA相合度、移植前10 d的BMIz值的影响(P<0.01);BF%变化受性别、疾病诊断、HLA相合度、移植前10 d的BMIz值的影响(P<0.05).[结论]allo-HSCT患儿在移植后100 d内营养状况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移植患儿的营养状况变化受性别、疾病诊断、供体亲缘性、HLA相合度、移植前10d的BMIz值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移植前患儿的BMIz值直接影响移植过程中患儿的营养状况;女孩更容易引起中心型肥胖.

205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