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DWI在腰椎间盘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谢学斌;刘铮健;邓小雯;郭汉林;邹学农;李志荣

    MRI是诊断椎间盘病变的佳影像学方法.目前,对椎间盘变性等病变的诊断仍依据其常规序列,主要为T2WI及其抑脂序列;但对椎间盘变性的髓核变化及早期改变均有一定的局限.

  • 米诺环素对体外兔髓核细胞中NO、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顺新;徐振华;郑晓佐;汪平;张欣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不同浓度(0.1,1,10,100 mg/L)的米诺环素干预P2髓核细胞,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NOS活性和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米诺环素可以降低NOS活性和减少NO分泌,并且可以增加细胞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浓度的米诺环素可以有效减缓椎间盘髓核细胞的退变.

  • 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介入期的护理

    作者:董春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病,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向后方突出,使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休息.我科自2007年8月以来开展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随机选择300例患者,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鹏波;胡振武;马卫华;钱靖芸;金亮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指椎间盘失去正常结构并伴有进行性纤维化,表现为凝胶样髓核丧失,髓核与纤维环原有界限逐渐消失,纤维环板层粗糙和进行性纤维化,后出现裂隙和老年色素沉积.IVDD能引起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目前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

    作者:张金梅;吴杰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方法 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并与对照组60例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血清AST/ALT、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时血清AST/ALT、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值均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总胆红素的测定值也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B级与C级,A级与C级间差异有显著性,但A级与B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自然退变的观察

    作者:林顺新;徐振华;汪平;郑晓佐;张欣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不同代数之间细胞形态、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变化;制作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的退变模型.方法 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光镜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P1、P3代细胞培养液中NOS活性和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 ①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②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NO分泌增加,但细胞总蛋白含量却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并进行自然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髓核细胞呈现自然退变现象,为髓核细胞退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髓核消融术

    作者:成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能力的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冷感、跛行,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瘫痪.其治疗目的无论是保守还是手术治疗,终都是解除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臭氧髓核消融术是由欧洲广泛兴起的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技术,该项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我院自2006年开始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百余例.

  • 浅析腰间盘突出症与CT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刘永强

    目的:讨论腰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LDH患者的临床症状和CT检查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患者经过下腰痛评估量表的测评,轻度28例,中度18例,重度14例.Chmorl结节、经骨情况、矢状面髓核情况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密度、额状位和水平面的髓核突出大小、髓核压迫神经根与硬囊膜方式,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的轻重,P<0.05,有统计学意义.

  • 盘源性腰痛炎性相关介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明宇;查旭东;徐海栋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是上、下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这种结构使得脊柱具有大幅度的运动范围.影响IVD功能的因素诸多,包括衰老、创伤性损伤、遗传等.病变组织往往有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以及生物力学的受损.然而,目前对于IVD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其治疗往往侧重于缓解症状,而不是减轻疾病的进展.IVD相关疾病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疾病.根性疼痛常见于IVD突出,据统计,高达2.2%的成人深受其影响,造成大量体力负担和庞大的医疗保健成本,并造成患者工作能力的丧失.在IVD疾病进展过程中,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日益明显.因而有关炎症介质在IVD疾病中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方向.其中,白细胞介素(IL)家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TLR)、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等因子已被证实在IVD病变进展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疼痛密切相关.本文就盘源性腰痛炎性相关介质的新进展和相关机制,及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18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丽娜

    总结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认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作者:陈元庄;梁胜根;陈忠羡;黄远翘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自2002年5月~2003年8月行单个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0.5(3~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18例,良4例,尚可2例.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月出现假体移位、症状复发,行再次手术更换假体后治愈. 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椎间隙高度,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正常腰椎髓核MRI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姚女兆;黄曹;金大地

    目的 探讨腰椎髓核MRI图像的三维重建及其测量方法,以及对髓核假体置换术的参考价值.方法 正常者腰椎进行MRI薄层扫描成像,得到扫描图像.将MRI图像导入软件,合理选择阈值,选定感兴髓核趣区域范围,进行图像初步分割;然后分别对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的感兴趣区域进行修剪、编辑,完成图像的准确分割.通过Mimics软件计算出髓核的三维模型,并完成各髓核三维模型的跌代计算,进行模型表面的光滑处理.结果 图像分割结果理想,3D髓核模型上测量的矢径、横径、高度、角度与MRI图像上的测量相近,结论 MRI图像可建立正常腰椎髓核立体解剖结构,为临床髓核假体选择提供更直接的影像学资料,可实现患者个体化假体的定制,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变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国良;徐礼鲜;张晓林

    目的:评价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两种不同制剂的皮质激素在硬膜外腔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髓核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1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硬膜外腔用药给强的松龙,另一组用地塞米松,在疗程结束后行CT髓核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髓核缩小率.结果:两组患者经硬膜外腔给药治疗后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平均缩小率为66%.两组患者髓核缩小率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两种不同制剂的皮质激素在硬膜外腔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时髓核缩小无显著差异,均有消除神经根水肿、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起到临床治疗效果.

  • 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

    作者:李建强

    目的:手法推拿加腰椎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回纳的观察研究。方法:将本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给予按摩疗法。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临床上牵引加手法在CT及MR观察髓核的回纳没有明显变化意义(特别是短期内)。临床上牵引加手法的疗效只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部位、类型及压强有关。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指导

    作者:宋菲

    腰椎问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问盘病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部的病症,临床以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特征表现.1 治疗方法1.1 腰椎牵引炎症控制后,可行腰椎牵引,因腰椎牵引能进一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病人仰卧,牵引角度L3~L4为20°为宜.L4~5或L5~Sl为30°为宜.

  •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传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多因腰部长期劳损、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加之寒湿侵袭、外力损伤使椎间盘外层组织纤维环破裂,内层组织髓核从破裂外向侧方或后方突入椎官,压迫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退疼痛症状.

  • 颈椎病的护理

    作者:凌海英;李丽芳

    颈椎病: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

  • 温阳通络针灸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常量元素的影响

    作者:孙力;王想福;陈辉;徐彦龙;金钰红

    目的:探讨针刺与髓核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旨在为温阳通络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2组,阳性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温阳通络针灸法治疗,另纳入12例健康人尸体作为阴性对照组,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组髓核常量元素(K、Na、Ca、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K、Na、Ca、Mg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K、Na、Ca的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g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中K、Na、Ca、Mg的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针灸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腰椎间盘髓核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延缓髓核的变性,进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疼痛,这可能是温阳通络针灸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之一.

  • 蛇床子素对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魏明;张劲军;贺秋兰;王磊;任政华;孙来保;刘先国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n=12):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移植自体髓核并行硬膜外腔置管.溶剂对照组(n=12):在模型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6天予50 μL吐温-80硬膜外腔注射.术后第2天给药组(n=6)、术后第6天给药组(n=12)、术后第13天给药组(n=6)、术后第20天给药组(n=6):分别在模型组的基础上,术后第2、6、13、20天予50 μL 2%蛇床子素硬膜外腔注射.各组取6只大鼠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5、7、14、21、28 天,以及给药或溶剂前即刻和随后1 h行一般行为学观察和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50% PWT)测定,另外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及术后第6天给药组剩余6只大鼠于术后第7天检测术侧L5 DRG中NOS和COX-2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均未出现跛行、自噬等现象.造模后大鼠50%PWT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术后第2天给药组和术后第6天给药组50% PWT比模型组、溶剂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恢复到造模前水平(P>0.05);术后第13天给药组和术后第20天给药组仅给药后1 h 50% PWT比模型组、溶剂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恢复到造模前水平(P>0.05);但随后时间大鼠50%PWT又回降到造模后水平(P>0.05),与模型组、溶剂对照组无异(P>0.05).NOS与COX-2阳性细胞数术后第6天给药组给药后均比模型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50 μL 2%蛇床子硬膜外腔注射在早期(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6天给药)可完全抑制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的机械痛敏,在晚期(术后第13天和术后第20天)仅表现出一过性的抑制作用;其第6天对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产生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DRG中COX-2和NOS的表达有关.

  • NF-κB通过激活MKK4-JNK-c-Jun通路介导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的疼痛反应

    作者:周光辉;谢楚莉;薛爱国;赵青;廖仲波;冯鉴强;郭瑞鲜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能否通过激活MKK4-JNK-c-Jun通路介导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突出诱导的疼痛反应.方法 应用SD成年雄性大鼠建立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的疼痛模型.应用热痛测试方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脊髓磷酸化(p)MKK4(p-MKK4)、p-JNK及p-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 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大鼠出现热痛阈降低(疼痛反应).腹腔注射NF-KB抑制剂(PDTC)明显地抑制髓核突出引起的疼痛反应;另外,PDTC也能明显地拮抗髓核突出对脊髓p-MKK4、p-JNK及p-c-Jun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 NF-κB通过激活MKK4-JNK-c-Jun通路介导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引起的疼痛反应.

498 条记录 19/25 页 « 12...1617181920212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