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岛素注射盯准"多靶点"

    作者:徐向进

    糖尿病病人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是达到血糖正常水平,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如果多次注射在同一点上,会导致局部的皮下组织吸收能力减低,使所注射的胰岛素得不到全部吸收.

  • 胰岛素注射大有讲究

    作者:王建华

    据统计,我国有接近1/3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已经成为这些病人每日的"必修课".然而,许多患者因注射技术不规范,导致胰岛素的作用大打折扣,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达标.为了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11年颁布了首部《中国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并将每年的11月7日定为"糖尿病规范注射日".下面,结合《指南》的有关内容,对临床在胰岛素注射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如何规范操作作一简述.

  • 手掌定位法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中的应用

    作者:杨颖;陈鸿尔;陆丹;俞艳;林晶晶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患者居家自行胰岛素笔注射部位规范轮换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20例初始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教育和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掌定位法轮换注射部位的培训.两组培训后在家自行胰岛素笔注射,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依从性及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及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掌定位法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行胰岛素笔注射部位轮换的依从性,减少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 自制胰岛素注射腹带在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付阿丹;尹红;杨静;鲁才红

    目的 探讨提高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准确性、减少注射相关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03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出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腹部注射,对照组常规给予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指导外,注射胰岛素时佩戴自制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腹带.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腹带能帮助患者在进行腹部注射胰岛素时按照指示部位和位置顺序规律注射,减少皮下硬结发生率.

  • 笔式胰岛素注射后拔针方式的改良

    作者:陈立群;周秀文

    笔式胰岛素注射因具有简便易学、剂量准确、方便耐用、无痛、效佳等优点,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现临床多使用诺和笔和优伴Ⅱ笔配以8 mm×30 G的针头进行注射,按照使用说明,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 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阻止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内.

  • 4种注射部位及2种拔针方式注射胰岛素针尖溢液比较

    作者:桂明东;孙艳;张今;徐芳

    目的 减少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针尖溢液发生率及程度.方法 选择41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于腹部、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外侧、臀部外上侧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完毕针头均在局部停留15s拔针,其中方法A直接拔针,方法B退出少许针头停留2 s后再拔针,观察拔针后胰岛素针尖溢液情况.结果 方法A注射164例次,针尖溢液115例次;方法B注射164例次,针尖溢液87例次,两法针尖溢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种拔针方式下,不同注射部位针尖溢液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以腹部注射针尖溢液少,臀部外上侧注射针尖溢液多;不同拔针方式下,同一注射部位不同拔针方式的针尖溢液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合理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注射并采用退出少许针头停留2 s后再拔针,可减少胰岛素针尖溢液量.

  • 综合医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行为及不良事件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慧伶;张瑜;史逸秋;唐娇艳;易晓丹;乐岭;马露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行为及不良事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院28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自制的注射胰岛素行为问卷,调查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行为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不规范的注射行为主要有:每次注射后未及时更换针头(80.71%)、注射后针尖和皮表发生漏液(48.21%和38.21%)、遗漏注射胰岛素(39.64%)、注射部位未进行过小轮换(19.29%)、注射后针头停留时间过短(17.50%)、注射部位未进行过大轮换(16.07%)、注射胰岛素前未进行混匀(15.71%)、注射前未进行皮肤消毒操作(8.21%)、隔着衣物注射药物(1.07%)等.不良事件中,皮下增生、疼痛、出血或瘀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5.4%,39.4%和56.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是皮下增生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避开有结节的注射部位以及内分泌专科治疗是疼痛的保护性因素;内分泌专科治疗也是发生出血或瘀伤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注射胰岛素不良事件发生与患者的自我注射行为规范、年龄、内分泌专科治疗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予以充分认识,并重视对其提供针对性教育干预.

  • 胰岛素泵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胰岛素脱敏一例

    作者:曹萍

    病人,男,54岁,于8年前确诊为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拜唐苹)治疗3年后,血糖控制尚满意(具体数值不详).2006年,因血糖控制不满意,给予优泌林30R早、晚各8U餐前15min皮下注射,,空腹血糖(FBG)控制在<11.5mmol/L,餐后2h血糖12~14mmol/L.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为早12U、晚14U,空腹血糖(FBG)控制在<7.5mmol/L,餐后2h血糖8~ 10mmol/L.应用半个月后胰岛素注射完毕注射部位即刻出现硬结,局部红肿、痒痛,痒痛症状一直无缓解,硬结持续存在.遂停用优泌林30R,改用诺和灵30R同等剂量皮注,注射完毕注射部位仍即出现硬结,局部红肿、痒痛.既往患者未诉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丽华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意义.方法:将65例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35例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日监测两组血糖水平,显示胰岛素泵组及皮下注射组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控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胰岛素泵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要比皮下注射组明显缩短,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要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和胰岛素皮下注射在血糖控制方面有同等的效果,但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 品管圈在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葛卫红;湛文;夏英;毕洪;袁碧波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在我科住院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老年患者52例为常规组;选取2014年1~10月住院的52例为实验组,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对策改进实施。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比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比较,老年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P<0.01),胰岛素及胰岛素笔存放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也有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治疗效果,提高胰岛素使用依从性,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 非内分泌专科N2级临床护士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相关知识、技术的调查

    作者:胡敏;蔡丽萍

    目的 分析非内分泌专科N2级临床护士对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及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胰岛素笔规范注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胰岛素使用安全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本院22个临床科室的112名非内分泌专科N2级临床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行为及胰岛素相关知识调查和分析.结果 112名非内分泌专科N2级临床护士中有37.5%护士从未接受过胰岛素笔注射的正规培训;10%护士从不使用1ml注射器抽取胰岛素笔芯内的胰岛素,17%护士从不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50%护士从未被注射完取下胰岛素针头扎伤,64%护士从不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胰岛素制剂瓶口及注射部位,16%护士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前从不排气,15%护士从冰箱内提前拿出储存的胰岛素从不复温.结论 采取多元化方式对非内分泌专科N2级临床护士进行胰岛素笔使用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保证胰岛素使用的安全性,提高胰岛素笔注射的规范性,维护和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 胰岛素注射患者量表评估与体验式互动及个体化随访指导管理模式的探讨

    作者:蒋国萍;赵锡丽;王丹;徐蔚蔚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量表评估与体验式互动教育及个体化随访指导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和研究,探索更高效更理想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BGAT糖尿病教育评价量表》对患者体验式教育前及教育后第1、3、6个月认知及行为水平各25项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及行为改变情况,用《糖尿病患者随访评估与指导记录表》随访并记录教育前及教育后第1、3、6个月患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以及血糖检测频次、胰岛素漏注射频次、注射剂量错误频次、注射针头使用次数、低血糖发生频次、并发症缓解情况(糖尿病肾病测微量白蛋白/肌酐变化,其他并发症对比症状缓解情况)、体重指数、胰岛素用量、医疗费的变化,并予以个体化指导.结果 糖尿病患者认知得分、行为得分、空腹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并发症症状减轻率、胰岛素漏注射频次、注射剂量错误频次在教育后第1、3、6个月和入组时比较(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检测频次教育后第3、6个月和入组时比较(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针头重复使用教育后第1个月和入组时比较(P =0.050),第3、6个月和入组时比较(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频次在教育后第6个月和入组时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量表评估与体验式互动教育及个体化随访指导的教育模式是目前糖尿病教育的理想模式.此模式更注重个体化和系统化,患者亲自体验,既直观又有趣,易于熟悉和掌握,加之全程定期随访和个体化指导以及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大大增加了患者安全感、归属感及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 PDCA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金花

    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掌握自行注射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PDCA模式(观察组,n=30)和常规法(对照组,n=30)进行护理干预。比较3周后2组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情况、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DCA模式可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逐渐让患者自行规范注射胰岛素,有助于血糖平稳达标,从而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顺应性,具有临床意义。

  • 联络护士在降低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潘彬燕;周佳;陈玉平

    目的 探讨联络护士对注射胰岛素非内分泌科患者皮肤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联络护士对科室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培训,科室护士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普及;观察培训前后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前后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络护士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前后,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络护士对非内分泌专科护理人员进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相关的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规范了护士胰岛素注射的操作,而且减少患者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 示范教育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注射胰岛素的影响

    作者:尹丽红

    目的 探讨示范教育方法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胰岛素规范化注射技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室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按1:1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胰岛素注射知识的教育讲座;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教育,相关措施结束一周后对2组注射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量表自评和比较.结果 干预组总分平均分为(82.25±4.55)分,对照组总分平均分为(69.75±5.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得分为优人数比例(65.7%)高,而对照组中得分为中的人数比例(50%)高;青少年患者对针头留置时间、进针角度、针头重复使用等问题掌握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示范教育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健康教育中比健康讲座方法更有效,同时应重视强调针头留置时间、进针角度、针头重复使用等问题.

  • “翻转课堂”在规范护士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

    作者:张琼丹;魏虹;黄友丽;肖莉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规范护士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各科室776名护士随机分为2组,每组388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胰岛素注射培训方法即面对面培训,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胰岛素注射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及操作考核比较2组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体效果评价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培训积极性,有较高的参与度,自我成就感及认同感强.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护士胰岛素注射的应用方面,有效提升了全院护士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理论知识,并统一规范了护士的注射行为,具有良好的效果.

  • 临床护士对糖尿病和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胡细玲;凌聪;杨海燕;郭晓迪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糖尿病和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程度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4年1月选取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12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3部分.结果 临床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得分为(75.48±6.25)分,胰岛素注射知识水平得分为(16.03±3.16)分,非内分泌科护士无论在糖尿病基础知识或注射知识的得分均比内分泌科护士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时,应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并加强规范化注射.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

    作者:陈菊娣;宗丽春;郭洪珍;金怡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科内的胰岛素注射规范率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规范率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胰岛素注射规范率及护士综合素质情况的变化.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75.29%提高至91.76%,目标达成率为119.00%,进步率为66.67%,护士综合素质提高,达到了制定的目标.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我科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分析

    作者:向宇;梁晓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入院前后血糖、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不但有助于血糖的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强化干预在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执行正确率中的应用

    作者:邵云芳

    目的:探讨强化干预在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执行正确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通过品管圈模式,采用各种强化干预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执行的正确率。结果干预组胰岛素自我注射正确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不仅提升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执行正确率,还提升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

270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