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袁磊;孙功能;孙培祥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8例肝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施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28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10例患者因瘤体巨大而栓塞2次,随访6个月以上瘤体均明显缩小,碘化油沉积良好.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中,超选择插管技术与良好的机器设备及器械应用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 右美托咪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敏;邢燕;金旭;董佳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应用右美托眯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介入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首先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啶静注(10 min注射完毕),C组给予相同方法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10 min之后开始诱导麻醉.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5 min (T2)、10 min(T3)、插喉罩前(T4)、插喉罩成功后即刻(T5)、插喉罩后1 min(T6)、3 min (T7)的心率(HR)、有创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及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观察停止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初醒(呼之睁眼)、清醒拔除喉罩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Dex组在给予右美托咪啶后BIS值比基础值降低(15.9±5.8)%(P<0.05),OAA/S评分比基础值降低(1.4±0.5)分(P<0.05),Ramesay评分比基础值升高(1.4±0.6)分(P<0.05),而C组无明显变化.与T0相比,两组MAP和HR在T4-7时刻均明显降低,而Dex组降低幅度小于C组(P<0.05).诱导所需丙泊酚血浆靶浓度Dex组为(2.5±0.4)μg/mL,C组为(3.7±0.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Dex组为(601±253)mg,明显小于C组丙泊酚用量[(795±219)mg](P< 0.05).Dex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5.2±3.7)min]、清醒拔除喉罩时间[(8.3±4.2)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9.8±4.4)min]明显快于C组患者[(7.1±3.5)、(10.2±3.9)、(12.1±4.1)min](P< 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抑制麻醉诱导及术中心血管反应,降低丙泊酚用量,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 经皮肾镜术后拔管出血18例的护理

    作者:朱春莲;吴玉娟;周晓华;陈长云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术后出血是经皮肾镜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可发生在经皮肾镜手术的任何一个环节及术后任何时期.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484例,其中拔除肾造瘘管时发生大出血18例(3.7%).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2 ~67岁,平均44岁;肾多发结石1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铸型结石3例.患者均并发肾积水,其中轻度11例,中重度7例;均为I期经皮肾镜手术后5~7天.3例患者经绝对卧床休息,持续膀胱冲洗及止血、抗感染、镇痛及对症治疗后出血症状改善;余15例行肾动脉血管栓塞术,其中13例症状改善,2例因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行患侧肾切除术.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 肝巨大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与应用

    作者:孙功能;孟祥荣;李光玉;武德华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16例肝区巨大血管瘤患者施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 10例病例一次栓塞成功,6例病例因瘤体巨大而栓塞两次,随访6个月以上瘤体均缩小明显,碘化油沉积良好.本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中,超选择插管技术与良好的机器设备及器械应用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 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吴毅;刘成辉;陈旭;肖胜辉;梁世行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使用血栓栓塞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等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实验组患者发生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有26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患者有20例患者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6.6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手术费用昂贵及手术技术要求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水平以及医院的手术水平,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 血管栓塞术及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曹彦鹏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及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择5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 MMP-2水平、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破裂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结果(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88%,和观察组疗效92%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与对照组(36.03±6.36)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 MMP-2水平(20.03±6.35)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55.05±10.50)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 MMP-2水平明显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1.29±5.00)min、术后恢复时间(7.35±1.08)d 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105.29±15.05)mL 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与对照组(破裂率60%、致残率40%、死亡率20%)对比,观察组破裂率83.33%、致残率16%和死亡率4%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栓塞术和显微手术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相当,但是血管栓塞术治疗时间短、破裂率更低、术后恢复快,其安全性更为良好。

  •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禹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比组(n=31,给予血管内栓塞术加以治疗)和实验组(n=31,给予显微手术夹闭加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比组进行比较,均明显缩短(P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优于血管内栓塞术,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应用推广。

  • 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俊秀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资料共有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s 法经过皮股动脉做穿刺插管,在透视情况下将 Simons 导管超选择性送入病变部位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对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4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经过栓塞后有2例患者肿物消失,其余2例栓塞后病灶缩小,后经过手术切除治愈。外伤性鼻腔出血患者3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止血,后痊愈出院。其余11例患者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病灶切除手术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在治疗颌面及耳鼻喉疾病中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重复治疗,在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

    作者:师秀红

    总结34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哲

    目的:分析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A组经血管栓塞术治疗,B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破裂率低于B组,治疗花费成本高于B组(P<0.05)。结论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疗效相当,而显微手术夹闭术成本低。

  • 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比观察

    作者:苏优勒;窦长武;张占普;白杰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05-2015-05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和显微手术夹闭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总有效率82.2%,显微手术夹闭组总有效率8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管闭塞率、术中破裂率、死亡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短,成本高,显微手术夹闭组住院时间长,成本低,两组成本、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个体实际情况,选择理想术式.

  • 血管内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作者:李景英;张守民;高德杰

    目的:分析栓塞方法与肺结核咯血类型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佳栓塞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3例继发性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其中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加弹簧圈联合栓塞30例;PVA颗粒单独栓塞23例。联合栓塞和单独栓塞的咯血类型分别是慢性纤维空洞性16例和13例,浸润性14例和10例;复治性23例和15例,初治性7例和8例;单肺多支责任血管性(≥2支)19例和14例,单肺单支责任血管性11例和9例。全部随访1~3年。分析两种栓塞方法之间、栓塞方法和咯血类型之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即刻止血53例,即刻止血率100%(53/53),总有效率(治愈+有效)77.4%(41/53),复发率22.6%(12/53)。其中PVA颗粒加弹簧圈联合栓塞总有效率90.0%(27/30),PV A颗粒单独栓塞60.9%(14/23)。联合栓塞与单独栓塞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 vs 60.9%,P <0.05)。联合栓塞治疗慢性纤维空洞性、复治性、单肺多支责任血管性咯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栓塞(P <0.05),与浸润性、初治性、单肺单支责任血管性咯血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具有即刻止血、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等优点,已成为肺结核大咯血的首选治疗手段。根据咯血类型合理选择栓塞方法,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熊洪奇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手术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7.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动脉瘤采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疗效相当,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上更具优势,且还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巧辉;刘明

    目的 探讨分析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和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因颌面部或耳鼻喉部疾病行血管栓塞术的病人,共50例,所有患者均在DSA室进行,全麻下实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导管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术.结果 23例血管瘤患者术中手术视野较清晰、出血量减少,病灶切较容易的被分离、切除;10例因外伤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术后,出血得到有效满意的控制;8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6例行栓塞术后出血得到控制,其中2例因病灶范围大行栓塞术缩小病变范围后予以手术切除;9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血管栓塞术作为一种手术前的辅助治疗或是一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颌面部和耳鼻喉部手术的成功率并具有有效的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巧辉;刘明

    目的 探讨分析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和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因颌面部或耳鼻喉部疾病行血管栓塞术的病人,共50例,所有患者均在DSA室进行,全麻下实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导管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术.结果 23例血管瘤患者术中手术视野较清晰、出血量减少,病灶切较容易的被分离、切除;10例因外伤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术后,出血得到有效满意的控制;8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6例行栓塞术后出血得到控制,其中2例因病灶范围大行栓塞术缩小病变范围后予以手术切除;9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血管栓塞术作为一种手术前的辅助治疗或是一种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颌面部和耳鼻喉部手术的成功率并具有有效的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数字血管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血管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张霞

    目的 探讨数字血管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下血管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出血(PH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因PHH经保守治疗无效而在该院接受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的4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DSA明确动脉出血部位,使用栓塞剂对参与供血血管栓塞止血.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临床疗效、血压(BP)、心率(HR)、血红蛋白(Hb)水平、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并作分析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存在不同程度增粗、迂曲,少数患者存在造影剂外溢血管湖状外溢或浓聚,1例患者合并髂外动脉分支参与供血,2例合并卵巢动脉参与供血,行靶向血管栓塞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栓塞治疗后立即停止出血30例,出血显著减少12例且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无子宫切除患者,止血成功率与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栓塞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率(HR)明显降低恢复稳定,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逐步上升并维持正常,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4、4.012、3.136、4.310,P<0.05);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发热16例,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下腹部、臀部及下肢疼痛等不良反应,给予症治疗3~6d内均好转,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针对PHH患者,采用DSA辅助的血管栓塞治疗疗效显著,成功率与止血率较高,止血准确迅速,不良反应少,且相对于传统方法能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 支气管动脉CTA在难治性咯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荆涛;时凤;柳林;孙昱

    对于内科治疗失败、难以手术切除或不愿接受切除手术的难治性咯血病例,经皮血管栓塞术是临床的关键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肺部病灶血供呈多源性,起源、走行变异较大等原因,易在DSA造影中遗漏出血血管.支气管动脉CTA可完整、准确的显示肺部出血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形态,对于咯血的诊断及介入操作提供了理想的影像支持.现将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2月行东芝320排CT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并DSA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的37例咯血患者结果总结如下.

  • 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作者:孙绍辉;邹淑波;刘艳武

    本文作者对同期收治的2例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而病理性质不同的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3岁,因渐进性鼻塞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鼻塞,偶流黄涕,且逐渐加重,尤以鼻塞为著.近 1个月涕中带血、色鲜红,无剧烈出血,但有鼻咽部异物感,需张口呼吸.曾就诊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诊断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后以鼻咽部占位病变入本院.专科检查:呈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鼻咽部有占位,软腭因占位推向前下,膨隆明显,肿物广基、色红,表面有大量怒张血管,质韧.右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沉22 mm/1 h未.鼻咽部CT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效应.右颈淋巴结穿刺查脱落细胞阴性.临床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先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d后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经腭径路鼻咽部肿物摘除术,肿物质脆,易碎,广基,边界不清,出血约400 ml,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鼻咽部非何杰金淋巴瘤.

  •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平雄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45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显微手术夹闭组18例和血管栓塞术组27例.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脑动脉瘤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管栓塞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明显,预后水平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浅谈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作者:王芳

    目的:探讨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可明显降低肝癌介入治疗术的风险,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是保证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血管栓塞术顺利实施的关键,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92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