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诊断和评分

    作者:但汉雷;张亚历;张振书;周殿元

    目的:建立小肠功能障碍与衰竭(small intestine dysfunctionand failure)的诊断评分方法,以便于早期发现、动态观测和评价小肠功能障碍和衰竭.方法:采取文献资料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检索PubMed(1992-0l-0l/2002-04-30)、中文CBMDISC(1992-01-01/2002-04-30)和PML期刊全文(1994-2002)有关小肠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文献,分析发现有小肠功能障碍的各种诊断方法和MODS诊断评分系统的优缺点,筛选并建立小肠功能障碍与衰竭的评分系统.结果:未检出对小肠功能障碍程度和动态变化进行诊断评分的方案和标准.提出采取4分制多指标等级计分方法,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客观检查为依据,初步建立综合诊断小肠吸收功能、运动功能和屏障功能的评分指标系统,以便进一步进行临床应用研究.结论:对小肠功能障碍程度和动态变化进行量化评价,与目前广泛应用的MODS评分系统相一致,可作为现有MODS评分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 问津非手术肿瘤患者肠功能障碍

    作者:李苏宜

    非手术肿瘤患者同样多见肠功能障碍,表现为消化吸收障碍、解剖结构缺陷、肠屏障功能障碍.肿瘤疾病及其并发症,手术、放化疗引起肠黏膜缺血缺氧,肠壁平滑肌变性、凋亡和坏死,肠动力异常,肠腔菌群失调,肠道免疫屏障障碍,导致肠功能障碍发生.伴发肠功能障碍的常见肿瘤综合征及并发症包括恶性肠梗阻、术后胃瘫综合征、放射性小肠炎、化疗损伤肠屏障、肠腔菌群失调、癌性恶液质、放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抑郁症躯体症状等.直接导致营养不足快速发生,干扰抗肿瘤治疗实施.识别、处理肠功能障碍,可提高抗肿瘤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5-HT、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价值

    作者:薛育政;刘宗良;俞宪民;陆宇峰;戴泓;尹群;李建平

    目的 检测苇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肠功能障碍患者血5-羟色胺(5-HT)及尿液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ELASA法检测42例SAP伴肠功能障碍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5-HT及尿iFABP的水平,同时记录肠鸣音次数;以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平均肠鸣音次数为(5.6±2.3)次/min.SAP组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肠鸣音次数分别为(2.3±0.7)次/min、(1.7±0.2)次/min与(3.1±1.1)次/min,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值均<0.01).对照组血5-HT含量为(86.7±9.5)ng/ml,SAP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含量分别为(112.0±17.8)ng/ml、(130.5±19.7)ng/ml、(107.9±16.3)ng/ml;对照组尿iFABP含量为(90.5±19.8)pg/ml,SAP组分别为(1250.2±425.3)pg/ml、(1586.9±523.4)pg/ml、(1154.6±394.0)pg/ml.SAP组的血5-HT和尿iFAB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值均<0.01);SAP组第3天的含量又较第1天及第7天显著增高,而第1天与第7天之问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SAP早期检测血5-HT及尿iFABP可有效评估患者的肠功能状况,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研究

    作者:奉典旭;陈亚峰;韩峰;陈腾;李秋营;孔雷;蔡杰;施浩然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AP)时某些蛋白水解酶可导致内皮破坏和毛细血管渗漏,可能参与肠壁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1-2].本课题采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fir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模型,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肠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关系,以探讨肠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

  • 卡巴胆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局部炎症反应

    作者:胡森;姜小国;石德光;吕艺;黎君友;孙丹;盛志勇

    本研究观察了卡巴胆碱对肠道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结合卡巴胆碱促进胃肠道运动的优点,为临床应用卡巴胆碱治疗严重创(烧)伤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肠功能障碍提供了实验依据.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作者:王康;王国相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也称为Beck综合征,1908年Preobranschenski首先报道.指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其供应的脊髓腹侧2/3至3/4区域缺血,引起病变水平以下中枢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觉和温觉缺失而震动觉和位置觉保存)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1、2].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的监测与防治

    作者:沈冬威;雷若庆;许志伟;邓漾;李红昌;陈胜;武钧;毛恩强;刘伟;韩天权;汤耀卿;张圣道

    目的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维护肠道黏膜,从而有效地防止细菌易位、减少感染并发症,但是肠内营养应用又受肠功能障碍的限制.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病人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同时出现严重的肠功能障碍及MODS.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及应用条件值得探讨.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17例FAP病人,观察FAP病程早期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与MODS、早期对因治疗、早期手术病人的关系.结果 17例病人中13例能耐受肠内营养,治愈10例;4例不能耐受的病人中治愈2例.4例病程早期出现MODS的病人中有3例能耐受肠内营养,而无MODS的14例病人中有10例能耐受.8例有早期对因治疗的病人均能耐受肠内营养,治愈7例;9例无早期对因治疗的病人中5例耐受,治愈5例.结论 对于FAP,应当采用兼顾休克与肠功能障碍以及兼顾ACS及远隔脏器MODS的平行治疗策略,包括合理的液体复苏、早期对因治疗、腹内压动态监测和及时进行小网膜囊及腹膜后减压引流.针对FAP休克及肠功能障碍的防治策略,能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病人康复创造条件.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现状分析

    作者:王帅

    PiverⅢ型广泛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适用于Ⅰ a2~Ⅱa期宫颈癌患者及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较好根治性,但因手术范围大,存在较多术后并发症,如下尿道和(或)膀胱功能障碍(感觉丧失、储尿及排尿功能失调、尿失禁),肛门和(或)直肠功能障碍(便秘、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阴道功能障碍(性高潮障碍和性交疼痛)等.随着对神经解剖的深入研究、手术入路的改进及腹腔镜微创手术设备的升级换代,出现了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以期能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就此新术式临床现状综述如下.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选择

    作者:赵定麟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发四肢及驱干的感觉、运动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的疾病.

  • 中西医结合改善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

    作者:张治国;洪暄;孙梅;叶亮;李铁岩;范慧敏;刘中民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高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 Gln)组和中西联合组,Gln组在术日CPB开始后和术后2天内分别静脉给予Gln 0.4g/kg.联合组在Gln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于术前及术后给与不同中药制剂.术前及术后即刻、1天和2天检测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 IL-6)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仪,于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2 cm内进行检测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后Gl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IL-6和DAO水平均降低.体外循环后及术后1天联合组较Gln组内毒素、IL-6以及DAO水平均降低.彩色多普勒分析EDV及PI,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及Gln组术后EDV明显升高,PI降低,术后即刻及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二肽对体外循环后的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中医药制剂更有利于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的恢复.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发展史

    作者:陈春林;黄蕾;李维丽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是20世纪90年代相继开展起来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的改良术式,因其能大程度地减少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PAN)的损伤,保留了支配膀胱、直肠等脏器的神经纤维,从而减少了RH术后并发症(下尿道/膀胱功能障碍、肛门/直肠功能障碍、外阴/阴道功能障碍等),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一、NSRH的发展历程近年来,NSRH逐渐成为妇科肿瘤专家研究的焦点,为了完善此项技术,一直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但由于推广时间短,积累的病例数有限,尚未形成一个标准的手术方式.综合文献报道,世界各国的研究都有所进展,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而后德国、荷兰等国家的学者也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

  •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娜;曲芃芃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早期(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且已取得明显疗效,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术中、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如膀胱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结直肠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现代的妇产科医师越来越重视减少或避免此类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造成的神经损伤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了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并发症,妇产科专家经过逐渐探索,对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以改进,寻求能够相对完整地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手术方法,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 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

    作者:王平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手术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ⅠA2~ⅡB期宫颈癌多施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传统RH导致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是RH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传统RH后膀胱功能障碍(感觉丧失、尿潴留及排尿功能失调及尿失禁)的发生率达72%[1], 肛门和(或)直肠功能障碍(便秘、腹泻及排便习惯改变)的发生率约为25%[2], 阴道功能障碍(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的发生率约为24%[3],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宫颈癌患者施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日益受到妇科肿瘤医师的重视.

  • 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

    作者:付山峰;孙涛

    对肠功能的认识始于肠衰竭概念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认为以"肠功能障碍"一词替代"肠衰竭"更适合临床的情况与需要,这一概念的转变体现了从器官障碍到器官衰竭的病理过程.肠功能障碍可分为功能性小肠长度绝对减少型、小肠实质广泛损伤型和以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为主可同时伴有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三型.在胃肠道生理功能认识到胃肠道是人体四大菌库之首(其他为呼吸道、阴道、皮肤),胃肠道是机体大的免疫器官.直到今天,对胃肠道功能障碍与衰竭的定义还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更缺乏定量诊断标准.对于有关功能性小肠减少(一型)和小肠实质广泛受损(二型)的研究文献多,这类肠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替代和代偿.

  • 外伤时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欣;孙涛

    机体在各种外伤打击下,可以导致肠功能障碍,从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内毒素、炎症反应和细菌移位等方面讨论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从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大黄、谷氨酰胺和生长因子等方面讨论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肠功能障碍 外伤
  • 体外循环术后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卫青;刘晗;郭志松;代荣钦;秦秉玉;邵换璋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可以引起部分患者的肠功能障碍,由于术后机械通气和镇静止痛,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其临床表现易被严重的呼吸循环状况所掩盖,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误.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对肠功能在危重症患者病情中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但是有关体外循环术后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56例体外循环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肠功能障碍诊治和预防中的有关问题,以期提高对该病症的警惕,及早做出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改善预后、减少围术期死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卡巴胆碱联合黄连素治疗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鑫;孟柠;俞毅君;胡铭荣

    目的:观察卡巴胆碱联合黄连素治疗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经胃管注入卡巴胆碱0.2 mg· kg-1,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20 g,温开水50 mL调匀后经胃管注入,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晨起对患者进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测定二胺氧化酶、白细胞介素-6( IL-6)和胃动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试验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二胺氧化酶、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试验组的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卡巴胆碱联合大黄能明显改善肠功能障碍,特别是肠屏障功能障碍,能抑制炎症反应,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

  • 自拟消胰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晓广;郑佳

    目的:分析研究自拟消胰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并发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2例SAP并发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剂等药物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消胰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消胰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SAP并发肠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方案

    作者:

    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功能障碍,美国大约有60万人罹患溃疡性结肠炎,其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出血.近发表的一篇文献回顾发现,在其他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Infliximab.

  • 营养合剂治疗肠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作者:谭琪

    目的 探讨用营养合剂加减治疗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临床确诊的肠功能障碍病人(主要继发于肠道外疾病的危重病人肠功能障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营养治疗效果比较表明,服用营养合剂的病人的大便情况和肠内营养不耐受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各项指标的有效率都达到80%以上;服用该营养合剂的危重病人的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UREA)、前白蛋白(PAB)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营养合剂在调整肠功能障碍、改善肝功能、调整营养代谢上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150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