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胃癌内镜下病灶范围估测与手术病理的比较

    作者:杨文;吴云林;褚晔;盛红;何建华;熊锋宝;王煜;程时丹

    目的:早期胃癌病灶范围的内镜下活检钳估测与术后病理测量结果差异的研究.方法:对11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灶范围进行胃镜下及术后病理测量,对临床病理特征与测量误差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病灶内镜下活检钳测量与手术后病理测量相符的26例(22.0%),有误差的92例(77.9%),其中活检钳测量小于手术后病理测量的72例(占61.0%).大体形态分型中,凹陷型比隆起型、平坦型测量误差率高.组织类型中,低分化型比分化型胃癌测量误差率高.结论:凹陷型和低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下活检钳法测量病灶范围与术后病理测量相比常有较大的误差,一般小于病理测量,除内镜操作者的经验外,与癌灶的生物学特性或许有一定关联.

  •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部位和形态分型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霖;刘明忱

    目的:明确腰椎MRI部位和形态分型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90例,通过手术结果与影像特征对比观察,对部位和形态分型同病理分类的相关性做出客观评价.结果:椎间型75例.(1)惊叹号形26例,均为脱出型;(2)铆钉形24例,脱出型6例,突出犁18例;(3)杵状11例,膨出犁8例,突出型3例;(4)楔彤14例,均为膨出型.椎体后型15例.(1)水滴形3例;(2)不规则团块形12例,病理类型均为破碎脱出游离型.结论:突出物的形态、部位分型,突出物与椎间隙内间盘母体、硬膜等周围组织的邻界征象是病理分类的重要依据.深层次认识不同征象的解剖和病理基础,能真正实现三维立体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对治疗方法、手术方法选择和微创术式定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白血病骨髓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定量分析

    作者:张万胜;王昌富;邓明凤;陈永玲;张银汉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是一种酸性非组蛋白,包括RNA多聚酶、C23、B23、纤维素[1].本文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图像分析系统,对53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AgNOR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AgNOR形态分型与白血病分型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一例

    作者:李秀梅;李长福;房津辉;郭廷军

    患者男,60岁,因便暗红色血3个月入我院就诊.体检: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肛门指检:肛管及直肠下端未触及肿块,指诊染血(暗红色).便潜血试验(++++).电子放大染色肠镜检查:距肛门14.0 cm处见黏膜隆起,大小约3.0 cm×2.0 cm×1.5 cm,表面凹凸不平,糜烂溃疡形成;电子染色放大观察腺管开口表面无结构,符合日本学者工藤进英对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分型[1]的VN型,判断为进展期癌.活检结果:腺癌.继续进镜至升结肠.见一扁平隆起,大小约0.5 cm×0.3 cm×0.2 cm,中间凹陷,糜烂;放大染色观察腺管开口为Vi型.经充吸气变形呈抬举征阳性,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再次行剥离创面及残端染色,腺管开口为Ⅱ型.切除病变组织行全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示腺瘤癌变(黏膜内癌).择期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术中未见癌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黏液腺癌.患者于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复查电子放大染色肠镜,检查结果示距肛门10 cm处见吻合口,吻合口光滑.术后随访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无贫血,无血便.

  • 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作者:谭小义;耿彬;张波;陈聪;姜金;Chandan Kumar Jayswal;Shahidur Khan;夏亚一

    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及大小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等膝关节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从髁间窝的测量方法、大小、形态分型、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股骨髁间窝形态学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并讨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声带白斑形态分型与选择性保守治疗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敏;吴海涛;杨越;陈健;黎长江;石芳

    目的:探讨声带白斑形态分型与选择性保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形态分型的声带白斑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 其中保守治疗未治愈及治愈后复发者采用CO2激光手术切除治疗, 回顾性分析三种形态分型声带白斑患者的疗效.结果:236例声带白斑包括78例平坦光滑型, 146例隆起光滑型和12例粗糙型, 保守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0.8%、65.1%和0% (P<0.01), 其中158例获得治愈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0.1% (平坦光滑型与隆起光滑型的复发率分别为6.3%和12.6%, P=0.283).

  • 多器官变异1例

    作者:徐国昌;田顺亮;赵旭林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身长177 cm。解剖时发现其甲状腺、胆囊动脉、右睾丸动静脉和乙状结肠均有变异。1 甲状腺的变异  腺体由左、右两侧叶构成,中间无峡部,右侧叶内侧向上伸出一锥状叶,连于甲状软骨。形态分型属于IV2,国人统计资料出现率为1.3%(王永贵主编.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17)。甲状腺两侧叶的纤维囊(固有囊)和假被膜(外科囊)均不相通。甲状腺中静脉缺如。右侧叶右下极处出现副甲状腺一个,卵圆形,大小4 mm×4 mm,其血管来源于右侧叶的甲状腺下动、静脉(图1)。图1 甲状腺变异示意图2 胆囊动脉起点的变异  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长3.5 cm。 国人资料为1.84%(韩永坚、刘牧之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99)。3 右睾丸动脉起点的变异  发自右肾动脉下缘,起点距右肾动脉起始处3.8 cm。4 右睾丸静脉止点的变异  汇于右肾静脉,汇入处距右肾静脉止点0.8 cm。5 乙状结肠的变异  乙状结肠突入左季肋区及中线右侧,其位置颇似戴正寿等分型(乙状结肠位置及行程的研究.解剖学杂志,2000,23(2):174~177)的B4型。整个行程可分为四曲五段,每段长度分别为5.0、22.4、20.9、4.9、2.3 cm,总长为55.5 cm。高点位于棘间线上15.5 cm(脐上9.7 cm)与前正中线左侧4.2 cm交点处。右缘距前正中线宽处为5.0 cm(图2)。乙状结肠平均内径为6.8 cm,其长度和内径均比韩永坚等报道平均长度36.9 cm,内径2.5 cm为长。

  • 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Barrett食管

    作者:王昌雄;周平红;黎红光;朱雅碧;陈光兰

    内镜黏膜切除术因能修正活检失误,实现准确诊断,在Barrett食管相关性肿瘤内镜诊疗中推为首选[1]。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间,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应用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capfitting,EMRC)治疗14例Barrett食管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48~69(平均58.3)岁。根据内镜及病理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确诊为Barrett食管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轻度异型增生3例,中度异型增生11例。根据Barrett食管形态分型:岛型8例,舌型6例。

  • 抗癌战士的光辉形象——纪念涂莲英教授逝世20周年

    作者:许良中

    涂莲英教授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和对肿瘤病理学事业的顽强拼搏精神至今犹历历在目.涂莲英教授是我亲密的同事之一,也是对我帮助大的益友.由于我们真诚的合作,完成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分型和免疫表型的研究工作,使国际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淋巴瘤的分型.可惜她英年早逝(享年61岁),使淋巴瘤的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