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打印技术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精准穿刺的应用评估研究

    作者:顾寅珺;吕婷婷;方伟林;傅琦博;冷静;薛蔚;吕坚伟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3D打印技术在骶神经调控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方法:2016年4月~2016年9月,12例行骶神经调控术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例、试验组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试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穿刺导航模板进行定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骶尾椎骨折、骶尾椎畸形、骶神经孔大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统计两组患者穿刺进针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术中调控测试时间及术后感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作为评判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穿刺进针次数对照组(3.20±0.84)次vs.试验组(1.50±0.79)次(P<0.01);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对照组(25.80±8.41)min、试验组(9.42±3.31) min;术中调控测试时间对照组(40.20±7.76)min、试验组(30.86±3.63) 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术后3天切口渗血各有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神经调控术在3D打印出个性化的穿刺导航模板的辅助下,明显减少了穿刺的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提高了术中调控测试的效率.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增加.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有骶骨骨折、畸形,骶神经孔狭小以及骶骨手术史的患者.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调整及完善3D打印设计方案,期待更好、更快、更方便的精准穿刺方法.

  • 癌症是可以彻底战胜的

    作者:彭艺勇

    笔者对于如何克服癌症进行了长期研究,采用辨因施治的原则,提出有效治疗癌症的新方法--神经调控方法和现代辟谷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突破.

  • 深部脑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宇翔

    外科切除性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但仍有不少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切除性手术.而深部脑刺激术因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正被逐步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本文就脑深部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调控机制、治疗靶点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神经调控技术在癫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得斌

    神经调控技术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方向,可有效的减少及减轻药物控制不理想或不适合切除性手术及术后控制不理想的难治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目前应用及研究比较广泛的神经调控技术有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刺激及闭环刺激,三者均可有效控制一部分难治性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经颅超声刺激治疗脑卒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罗云;朱燕

    经颅超声刺激技术凭借其高空间分辨率、高穿透深度、无损伤性的优势在脑神经调节技术领域中已受到较大关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综述经颅超声刺激的应用发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探讨经颅超声刺激对脑卒中的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经颅超声刺激具有更精确的空间分辨率、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兼容良好并可联合微泡载药技术,有望成为脑卒中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 超声刺激参数在超声神经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王君;随力;蔡爱楠;吴永亮

    超声神经调控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型刺激脑神经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能将这项技术更精准地用于临床,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离体和在体动物实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声脉冲群重复频率及照射靶点的区域尺寸是超声刺激效应的影响因素,调节这些超声刺激参数可使得被刺激部位的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可进行可逆的神经调控.为了进一步揭示超声刺激参数和神经调控效应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超声神经调控的发展历程、可能的神经作用机制,着重总结了超声刺激参数对神经调控的影响,并对未来超声神经调控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

    作者:张志成;孙天胜;李放;叶超群

    光感基因编码的光敏感蛋白,在特定波长光照下引起蛋白构象变化,而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这种技术如同神经冲动的“开关”,借助光刺激调控神经细胞电活动,已成为一种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

  • 聚焦超声在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

    作者:邹俊杰;林争荣;牛丽丽;郭燕舞

    目前 超声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应用.聚焦超声(FUS)技术能将超声波聚焦,并穿透颅骨直接作用于病灶以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围绕FUS治疗原理及其在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脑深部电刺激中电极调控区域的影响因素

    作者:苏东宁;冯涛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多种运动障碍类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被激活的脑组织容量(VTA)是指电极触点周围电脉冲调控的脑组织区,它直接影响到DBS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产生,精确调节VTA的范围对于针对不同患者的精准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VTA的范围和形状,主要包括电脉冲参数、电极触点因素、靶点脑组织因素等.本文现围绕该类因素的不同影响效果综述如下.

  • 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手术治疗新进展

    作者:张陈诚;薄婷婷;孙伯民;金海燕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以极度害怕体重增加,对体重和食物的先占观念,刻意减轻体重的行为,以特殊的食物处理方式为特征的精神疾病.AN多发生在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常导致严重身体损害及精神症状.有研究表明AN是15~19岁女性常见的精神障碍,自杀率在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中高,死亡率为6%~11%,并且是“难以治疗的精神疾病之一”[1].AN病因目前不明,涉及生物、遗传、心理、社会等复杂因素.

  • 神经调控在意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何江弘;杨艺;谢秋幼;夏小雨;徐如祥

    神经调控是通过植入或非植入的神经控制器,以人工电信号替代或补充脑的自然电信号,调控神经元或神经网络兴奋性,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技术[1].神经调控强调神经系统和人工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并使患者的功能恢复达到大化.神经调控在神经细胞修复、有效控制并延缓疾病发展中有重要的治疗作用.神经调控非破坏性、可逆、可调节的特点,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良好治疗效果使得其治疗范围和适应证逐渐扩大.

  • 神经调控治疗现状及未来

    作者:徐如祥

    神经调控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通过主动刺激神经产生生物反应或将极小量药物定向作用于功能区,改变中枢、外周或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调控治疗

    作者:何江弘;杨艺;焦辉;党圆圆;戴宜武;张强;徐如祥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和脊髓电刺激(SCS)神经调控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 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共收治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53例,筛选后入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42.9±5.47)岁.按照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手术组22例.其中手术组采用DBS治疗5例,SCS治疗17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外的常规康复治疗.采用改良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作为评估手段,部分患者接受功能磁共振(fMRI)做进一步评估. 结果 入组时2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及意识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37例(对照组17例,手术组20例),平均随访11.2月.手术组患者7例获得意识恢复,促醒率为35%;对照组1例患者获得意识恢复,促醒率为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组患者CRS-R量表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S与SCS治疗患者间CR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RI结果提示,静息态默认网络中关键脑区激活及功能连接程度与临床评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神经调控治疗能有效促进PVS患者的意识恢复,DBS与SCS之间未发现疗效差异.

  • 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

    作者:汤净;陈军;谭安萍;谭琰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 ~ 15 cm及远离PC615 ~ 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 ± 46)mL,FD患者GA(539 ± 36)mL (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 ± 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 ± 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 ± 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 ±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 ± 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 ± 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

  • 普瑞博思治疗小儿胃食管返流67例分析

    作者:刘福银

    胃食管返流(GER)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可导致胃食管返流病(GERD)。由于新生儿、小婴儿胃食管的解剖生理、神经调控的特点,尤其是下食管括约肌(LES)的不适当松弛,GER在儿科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就诊率。GER能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和其他系统的合并症,严重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并可窒息而危及生命,对有合并症的小儿GER需进行治疗。我院儿科门诊自1997年10月对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新型全胃肠促动力药普瑞博思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 超声神经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雪莲

    目前脑刺激在基础科研和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是脑刺激技术如电刺激法、光遗传技术及磁刺激法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跨颅超声神经调控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非侵入的特点,为精确掌握神经回路活动及探索正常人脑功能带来了强有力的新手段.本文就超声神经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眩晕与抗眩晕药

    作者:张石革;孙定人

    正常人常处于运动状态中,保持人体平衡需要健全的神经调控.外界的感觉刺激传入小脑和皮质下中枢,产生不自主的协调反射;感觉刺激还可由皮层下中枢上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体能有意识地保持平衡.

  • 大鼠下丘脑对淋巴结免疫功能神经调控的形态学研究--假狂犬病毒(PRV)跨神经元追踪研究

    作者: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朱家媛;马玉琼;高礼;张晓

  • 神经调控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南伟;张海鸿;伍亚民

    目的 综述神经调控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血管生成的神经调控机制文献,对神经和血管的相互联系及涉及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神经调控血管生成过程有赖于神经血管单元中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参与,还与神经再生、突触重塑等多种修复机制密切相关,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神经调控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血管神经损伤性疾病再生修复过程的认识.

  • 神经修复学学科体系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陈琳;黄红云

    目的 探讨神经修复学学科体系中的若干核心问题.方法 回顾神经修复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 要科研成果,进行规律性总结、科学技术哲学归纳以及理论性升华.结果 提出学科体系架构如下:①神经修复学学科的基本内容:是一门研究神经再生、神经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的神经科学亚学科,核心目标是促使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和各类损害所致功能缺失的神经功能恢复.②神经修复学学科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以修复神经功能为研究的中心,基础神经修复和临床神经修复为两个基本点.③神经修复学学科体系的四大理论基础:有限修复论、重新学习论、储备下降论、终生巩固论.④神经修复学的"五驾马车(5N法则)";神经再生、神经修补、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神经康复.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神经保护.⑤神经修复四部曲(四阶梯)理论:结构神经修复、信号神经修复、康复神经修复、功能神经修复.⑥神经修复基础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条件.结论 神经修复学是一门新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极大促进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和快速转化.

88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