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磁声刺激中超声刺激的作用与影响

    作者:周晓青;刘世坤;张鑫山;殷涛;刘志朋

    目的:探究经颅磁声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 stimulation,TMAS)中超声刺激(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TUS)的作用与影响.方法:设计健康小鼠及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TMAS及TUS对比刺激实验,实验中建立TMAS组、TUS组及对照组,并分析刺激后3组小鼠的行为学及电生理结果.结果:健康小鼠及PD模型小鼠经TMAS及TUS后,其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均得到改善,改善的效果为TMAS组>TUS组>对照组.结论:TMAS中的TUS对刺激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TMAS实际上是一种结合了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刺激;该研究也进一步阐释了TMAS的作用机制.

  • 经颅磁声刺激与经颅超声刺激诱发肌电运动阈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会琴;周晓青;刘世坤;刘志朋;殷涛

    目的:通过对经颅磁声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 stimulation,TMAS)与经颅超声刺激(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TUS)诱发的小鼠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的采集与分析,对比小鼠的TMAS与TUS运动阈值,进而评估相对于TUS,TMAS对运动皮层的作用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搭建针对小鼠的TUS与TMAS系统,设置不同超声强度的TUS与TMAS刺激参数,分别对TMAS与TUS诱发的小鼠EMG进行采集与分析,检测小鼠的TMAS与TUS运动阈值.结果:当刺激靶点处的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144 mW/cm2时,TUS与TMAS均能检测到小鼠的运动阈值,但TMAS能引起较稳定的运动反馈;当25 mW/cm2

  • 经颅刺激对脑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翁春晓;范肖冬;侯冰

    文章分析经颅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者及相关仪器开发者提供参考。首先对3种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超声刺激)在物理指标及生物作用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横向分析、比较;然后以经颅磁刺激为例,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经颅刺激技术已经被应用于30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或研究,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数量也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经颅超声刺激具有更加精确的空间分辨率、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兼容性良好等优势,有望成为和经颅磁刺激相媲美的脑功能调节技术。

  • 经颅超声刺激对帕金森小鼠运动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勇;任佰绪;吴书峰;钟琴;李小俚;路承彪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刺激(TUS)对帕金森病(PD)小鼠运动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交系C57BL雄性小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超声刺激组,每组8只.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超声刺激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20 mg/kg)制备PD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采用0.5 MHz、1 W/cm2低强度聚焦超声波(LIFU)穿过超声刺激组小鼠颅骨刺激中脑黑质区,将超声探头置于假超声刺激组小鼠头皮上、关闭超声波.造模前、造模2周后、造模5周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爬杆测试.造模5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全脑丙二醛(M 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含量.结果 造模前,各组小鼠运动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造模前比较,模型组[(4.30±1.19)分]、假超声刺激组[(4.40 ±0.23)分]、超声刺激组[(4.80±0.23)分]造模2周后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5.12±0.83)分]、假超声刺激组[(5.51±1.21)分]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亦较低(P<0.05).与组内造模2周后比较,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6.69±1.11)分]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造模2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低(P<0.05),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假超声刺激组比较,超声刺激组造模5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高(P<0.05).造模5周后,模型组[(10.2±1.1) nmol/ml]、假超声刺激组[(9.4±1.3) nmol/ml] 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4.5±0.8)nmol/ml]显著升高(P<0.05),超声刺激组MDA含量[(6.8±0.9)nmol/ml]较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降低(P<0.05).造模5周后,模型组[(100.0±35.4) U/mgprot]、假超声刺激组[(444.0±24.9) U/mgprot] GSH-Px酶活力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262.5±53.0) U/mgprot]显著降低(P<0.05),超声刺激组[(1047.3±77.8) U/mgprot] GSH-Px酶活力水平较模型组、假超声刺激组升高(P<0.05).结论 TUS可改善PD小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US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 经颅超声刺激治疗脑卒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罗云;朱燕

    经颅超声刺激技术凭借其高空间分辨率、高穿透深度、无损伤性的优势在脑神经调节技术领域中已受到较大关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综述经颅超声刺激的应用发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探讨经颅超声刺激对脑卒中的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经颅超声刺激具有更精确的空间分辨率、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兼容良好并可联合微泡载药技术,有望成为脑卒中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