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危石;陈仲强

    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病因及病理胸腰段后凸畸形病例临床并不少见,其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分隔不全等)、胸腰段脊柱骨折、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强直性脊柱炎、Scheuermann's病、老年性脊柱后凸、椎体肿瘤等.其中脊柱骨折、脊柱结核以及先天脊柱畸形是导致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三个主要原因.

  • 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作者:丁立祥;邱贵兴;王以朋

    先天性脊柱侧凸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1].Ⅰ型包括半椎体(完全性)和楔形椎体(部分性),其中半椎体是指一侧椎体发育形成障碍而引起的椎体畸形.这种椎体畸形可导致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等,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并存,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根据与脊柱的关系可以分为嵌合的或非嵌合的,根据与相邻椎体的关系可分为未分节、部分分节和完全分节等亚型,此外还有蝴蝶椎、同侧半椎体等特殊类型.

  •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王衍江;杜晓杰;林虹;田志刚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15例,均为完全分节性半椎体畸形.其中2例行凸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余均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及后凸角度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脊柱冠状面平均Cobb角由术前47.5°矫正至16.1°,矢状面平均后凸角由术前31°矫正至12.7°.末次随访矫正效果无丢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矫正效果满意.

  • 现代医学所说的“肾脏”

    作者:张大宁

    上一讲谈到西医所说的“肾脏”,即指解剖学中泌尿系统的肾脏,其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分泌某些激素等。可以说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俗称“腰子”。一般人有两个肾脏,左右各一,形如蚕豆,呈红褐色。肾脏位于脊柱两侧,介于第12胸椎下缘和第3腰椎上缘之间,其长度大体相当于3个半椎体,左肾略大于右肾,女性肾脏体积和重量小于同龄男性。

  • 先天性右肺未发育一例

    作者:费绍波;邢作典

    [病例]男,11岁.出生后家人即发现其后背部畸形,向左后方突起.随年龄增大畸形逐渐加重,无其他特殊不适.查体:双侧胸廓基本对称,右侧呼吸音弱并可闻及心音,心律80/min.脊柱以胸4为中心向左后方突起,成角约40度,呈"S"形弯曲,右肩较左肩低2 cm,局部无红肿及压痛,无皮肤色斑,四肢活动良好.临床疑诊为胸椎侧弯、右位心.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影,纵隔心影向右侧移位,气管影呈弧形凸向右侧,无气管分叉影;左肺组织过度充气,肺纹理增多,并跨越中线向右形成纵隔疝;双侧肋间隙差异不大;X线脊椎片示胸3-5为半椎体,其中胸3、4椎体融合,以胸4、5椎间隙为中心,向左侧凸,侧位心前间隙增大.确诊为先天性右肺未发育.

  • 半椎体合并三肋骨融合畸形一例

    作者:毛毳;李永华;王伟;刘国红;朱永波;索红娜

    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半椎体较为常见,并会伴随形态各异的相应附件发育不全,如:椎体隐裂等.本文报道了1例半椎体合并3根肋骨近端骨性融合畸形患者,以往报道极少.单纯的肋骨形态失常,大多数无明显病理学意义,如果伴随其他骨骼的异常,或者说其他骨骼畸形伴有肋骨发育障碍者都可称为肋骨的发育异常和畸形.对于因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侧突,可行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肋骨畸形但无明显临床症状者,无需治疗.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作者:王志斌;宋文慧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风险与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7例,平均年龄10.3岁,畸形主弯位于胸腰段(T10~L2)者11例,腰段(L3~L5)者3例,胸段(T1~T9)者3例.17例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比较末次随访和术前脊柱侧弯、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冠状面平衡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固定4~7椎节,平均4.6椎节.随访平均18.9个月(12~24个月),脊柱侧弯矫正率平均(68.7±6.78)%,后凸矫正率平均(66.7±4.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失败及脊髓神经根受损,躯干失代偿均得到矫正.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术安全、有效,脊柱三维矫形稳定,大程度保留了脊柱功能,具有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 经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胸椎半椎体合并脊髓纵裂脊柱侧凸畸形的护理

    作者:信鸿杰

    完全分节的半椎体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比较常见,半椎体切除可有效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平衡,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1].胸椎半椎体合并脊髓纵裂的病例较为少见,此类手术有其特殊性且难度较大[2].我科2001年1月~2009年6月应用一期后路骨嵴、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15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 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半椎体和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三维矫形的有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晓平;陆明;马华松;周建伟;袁伟;牛晶;崔凯;陈阳;黄子瑞;秦柳花;郑蕊;张敬

    背景:由半椎体形成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在临床治疗上一直较为复杂。
      目的:寻找治疗半椎体以及半椎体合并极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佳方法。
      方法:选择2010至2012年间在解放军306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半椎体畸形患者共142例,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单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度脊柱侧弯顶椎截骨脊柱短缩矫形内固定,一期后路胸腰椎截骨矫形,椎管减压矫形内固定手术。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侧凸平均矫正率为70.9%,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1.7%,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丢失率为7.7%。随访X射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未发现失代偿现象。可见施行后路一期截骨固定融合可以有效地矫正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获得满意的脊柱矢状位、冠状位的平衡。

  • 三维超声在胎儿半椎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栗河舟;王新霞;林杉;赵鑫;刘云;李洁;雷冬梅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3DUS)在胎儿半椎体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的12例胎儿半椎体病例的产前二维超声(2DUS)及3DUS声像图表现,并与引产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DUS胎儿半椎体的声像图比2DUS更准确直观;12例中单发4例(33.3%),合并其他系统畸形8例(66.7%),分别是泌尿系统畸形4例,心脏畸形2例,单脐动脉2例,肠道闭锁、肺囊腺瘤样病变、唇腭裂、双足内翻各1例.结论:3DUS对胎儿半椎体及其相关畸形的诊断是较准确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短节段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作者:牛学强;魏枫璐;高坤;高延征;刘福云;夏冰;董延召;郭永成

    目的:比较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结合短节段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胸腰段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短节段固定(半椎体上、下各1个椎体,A组),16例行长节段固定(半椎体上、下各2个椎体,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侧凸、后凸Cobb角等指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 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侧凸、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侧凸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Cobb角矫正率均明显高于A组( P<0.05),B组末次随访侧凸、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度明显小于A组( P<0.05)。 A组有2例内固定失败,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凸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增加,但矫正脊柱侧凸畸形、预防远期侧凸、后凸矫正丢失及防止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短节段固定,临床应用应区分适应证。

  • 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覃罗好;郭子玉;梁玉玲;高素芳

    目的:探讨半椎体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和东莞市石碣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为半椎体畸形的14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例半椎体畸形中,单发者6例(胸椎受累4例、腰椎受累2例)、多发者8例(胸椎受累5例、胸腰椎联合受累2例、腰椎受累1例;共19个半椎体,其中产前超声发现17个,产后X线确诊为19个).单纯性半椎体畸形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者9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7例(包括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泌尿系统畸形4例(包括多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左侧肾缺如1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例(包括全前脑1例、小脑隐部缺失1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2例(10例合并肋骨缺失、2例多指畸形).结论:胎儿半椎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半椎体的产前超声筛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产前二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价值

    作者:高素芳;郭子玉;覃罗好;刘美娟;孙江连;高丽华

    目的:探讨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单发半椎体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单发半椎体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5例,腰椎半椎体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椎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椎体形态异常。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 经后路一次切除半椎体治疗先天脊柱畸形

    作者:刘祖德;贾连顺;袁文;倪斌;叶晓健;何海龙

    目的回顾性分析9例由先天性半椎体造成的脊柱侧弯和后凸畸形经后路一次半椎体切除植骨固定矫正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9例患者,半椎体的位置在胸腰段或腰椎,手术采用后路切口,切除半椎体后,内固定矫正畸形,植骨融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6月,术前、术后拍摄站立位的脊柱正侧位片.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弯和后凸畸形,侧弯角由术前的37.7°矫正至10°,后凸角由术前30.5°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23 mm恢复至5mm,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此手术方法对发育前期的患儿且半椎体位于胸腰椎或腰椎造成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是一有效、安全的方法.

  • 超声标准平面诊断胎儿半椎体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晨;任芸芸;严英榴;孙莉;孔凡斌;赵蔚;胡雁来;姚英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标准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对胎儿半椎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超声诊断的45例胎儿半椎体病例资料,包括中孕中期(20.1~23.6周)超声筛查诊断的9例和外院转诊我院超声诊断的36例.结果 本研究孕中期胎儿半椎体发生率为0.13‰.单纯性半椎体14例(占31%),合并其他畸形的31例(占69%);按累及部位分类:颈椎1例,胸椎21例,腰椎5例,骶椎6例,颈椎合并胸椎4例,胸椎合并腰椎2例,腰椎合并骶椎5例,胸椎合并骶椎1例;按累及椎体个数分类:单个椎体31例,多个椎体14例.结论 二维超声图像对诊断半椎体具有特征性,为产前咨询及产后手术预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尤其冠状面图像对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 7例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的护理

    作者:林芬;汪四花;鲁琛;夏一兰

    总结7例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准备;术后严格保持正确体位以保护脊髓,提高骨融合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脊髓和神经功能,注意切口及引流情况,加强并发症观察与预防,重视出院后长期随访,保证矫形效果.

  •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斌;闫长明;王黎明;夏东升;贾星海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半椎体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3-2013-05,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半椎体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患者11例,评价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结果 无内固定断裂脱出,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明显矫正丢失.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平均(45.3±14.5)°矫正到术后平均(17.2±7.4)°,平均矫正28.1°,矫正率62.0%.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39.6±8.4)°矫正到术后平均(16.2±8.2)°,平均矫正23.4°,矫正率40.9%.侧凸、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青少年半椎体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后路半椎体全切术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

    作者:王磊;杨庆国;张银顺;李伟;贾金龙;李路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青少年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1-0621例青少年半椎体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为40.3°,术后平均为15.4°,末次随访平均为16.3°,矫正率为61.7%;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3.3°,术后平均为11.8°,末次随访平均为12.6°,矫正率为64.5%;局部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6.2°,术后平均为14.7°,末次随访平均为15.3°,矫正率为59.3%。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一例出现椎弓根切割,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断裂,近期随访丢失率低。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去除病因,同时矫正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是治疗青少年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 后路半椎体全切术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

    作者:王磊;杨庆国;张银顺;李伟;贾金龙;李路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青少年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1-0621例青少年半椎体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为40.3°,术后平均为15.4°,末次随访平均为16.3°,矫正率为61.7%;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3.3°,术后平均为11.8°,末次随访平均为12.6°,矫正率为64.5%;局部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6.2°,术后平均为14.7°,末次随访平均为15.3°,矫正率为59.3%。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去除病因,同时矫正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是治疗青少年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 经后路手术切除内固定矫正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陈学明;周忠;吕琦;王万明

    目的 回顾性分析4例由先天性半椎体造成的脊柱侧弯和后凸畸形经后路一次半椎体切除植骨固定矫正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4例患者,半椎体的位置均在胸腰段,手术采用后路切口,切除半椎体后,内固定矫正畸形,植骨融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月,术前、术后拍摄站立位的脊柱正侧位片.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弯和后凸畸形,侧弯角由术前的34°矫正至11°,后凸角由术前18°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15mm恢复至5mm,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 此手术方法 对患有半椎体导致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儿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

106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