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内窥镜锁孔治疗脑内血肿30例分析

    作者:仇德利;刘汉东

    我科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共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70岁。基底节区血肿20例(7例破入脑室内),血肿量40~80 m L ;皮质下血肿10例,血肿量50~80 m L。根据格拉斯哥评分标准,术前评分重度者8例(3~8分),中度者22例(9~12分)。

  • 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建杰

    文章就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发展历史,适应症及手术技与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132例泌乳素腺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飞;宗绪毅;李储忠;姜之全;乌优图;李振业;董程远;张亚卓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组200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32例泌乳素腺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6例,女76例;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45岁;腺瘤直径0.5~5.5 cm。均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按照肿瘤大小及侵袭性将患者分为微腺瘤组(≤1 cm,34例)、非侵袭海绵窦大腺瘤组(>1 cm,70例)、侵袭海绵窦大腺瘤组(28例),对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血浆泌乳素水平(PRL)正常率、肿瘤全切除率、视力视野、手术并发症、死亡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32例泌乳素腺瘤中,微腺瘤全切除率为97.1%(33/34),术后 PRL 正常率为97.1%(33/34);非侵袭海绵窦大腺瘤全切除率为95.7%(67/70),术后 PRL 正常率为72.9%(51/70);侵袭海绵窦大腺瘤全切除率为3.6%(1/28),术后 PRL 正常率为0;术前48例视力障碍患者中,术后视力完全恢复18例(37.5%),视力改善12例(25.0%),视力无改变18例(37.5%),无视力恶化病例;无颈内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无永久性尿崩病例,4例暂时性尿崩;术后脑脊液漏患者12例(9.1%);鼻出血2例;无垂体功能不全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例;132例患者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随访11个月~12年,平均5年7个月;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微腺瘤复发3例(8.8%),大腺瘤复发15例(15.3%)。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泌乳素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鞍上区操作空间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嵩;张丙杰;王晨;盛志国;万晨光;李牧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的内镜解剖特点,以及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和鞍上区的可操作空间,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用新鲜成人尸头10具,红色与蓝色明胶分别灌注动、静脉血管,75%医用乙醇浸泡保存5 d,经CT薄层扫描和重建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应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和30°硬质内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模拟手术过程,采用双鼻孔扩大经鼻入路对尸头进行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内镜下解剖,重点观察该入路中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以及颅底可暴露面积及鞍上区手术可操作空间。结果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安全、清晰地暴露前颅底面积平均(6.43±0.7) cm2,中颅底面积平均(3.43±0.5) cm2,后颅底面积平均(8.31±1.1) cm2;由于脑池提供了自然空间,因而可以充分地暴露鞍上区,并具有较宽裕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较广泛地暴露颅底中线区,为鞍上区手术操作提供了宽广、清晰、多角度的手术视野和空间。内镜经鼻入路不仅是临床治疗颅底中线区和鞍上区病变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而且是具有发展前景且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

  • 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荣亮;胡玮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n=38例,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术)、B组(n=30例,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82.16±6.74)min比(103.68±5.97)min]及头痛[(4.55±1.07)d比(6.48±1.14)d]、视力障碍[(10.29±2.17)d vs(13.15±1.98)d]、多尿多饮[(5.58±3.16)d比(7.97±1.25)d]、内分泌紊乱[(8.46±2.57)d比(12.47±1.79)d]等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7.89%比40.00%)(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维度评分上升幅度高于B组(P<0.05).结论 在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术,有其微创优势,患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文广;陈中俊;左建东;管伟;郑金玉;罗书引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科室就诊的垂体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蝶窦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颅切除手术治疗,蝶窦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蝶窦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RL、GH、ACT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均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PRL、GH、ACT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蝶窦组和常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5/60)和21.7%(13/60),蝶窦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χ2=4.183,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垂体功能。

  • 急诊科开展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初步报告

    作者:干建新;张茂;陶祥洛;李天琅;吴雪海;施小燕;陈怀红;江观玉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7月至2000年3月我院急诊科开展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各类颅内血肿23例24次,其中脑内血肿清除术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引流术3例.结果:根据ADL评分标准,脑血肿组治疗效果为基本痊愈(ADL1级)2例,显著进步(ADL改善≥2级)6例,进步(ADL改善1级)6例,无改变1例,死亡5例;超早期治疗的3例效果好.3例硬膜下血肿/积液均治愈.本组并发术后出血2例,切口脑脊液漏1例,无其它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创伤小,直视下操作,并发症少,病人康复快,为脑出血、慢性分隔型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值得在急诊科开展.

  • 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聂海岭;李朝武;涂明义;成勇

    目的观察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31例患者在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后,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对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结果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神经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恩智;张可帅

    目的:观察神经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86例,进行神经内窥镜下手术,综合分析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以头痛为主31例,术后好转29例,有效率93.5%;术前颅内高压21例,术后好转18例,有效率85.7%;术前以癫痫为主18例,未再复发17例,有效率94.4%;认知功能障碍16例,术后改善13例,有效率81.2%;神经内镜手术的总有效率89.5%.经头CT复查,术前颞叶囊肿 41例,术后消失38例,治愈率 92.6%;术前外侧裂区囊肿31例,术后消失28例,治愈率90.3%;术前额顶部囊肿14例,术后消失12例,治愈率85.7%.术后并发发热1例,硬膜下积液2例.结论:神经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疗效好,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宋俊杰

    目的 对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神经外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颅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显著得到改善.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神经内窥镜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 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崔群建

    目的 总结神经内窥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10年4月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采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20例,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开颅清除血肿的同类患者,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GCS评分.结果 术前试验组(6.81±2.02)分,对照组(6.92±2.51)分(P=0.92);术后1月试验组(10.83±2.24)分,对照组(8.93±2.31)分(P=0.02);术后6月试验组(13.52±2.61)分,对照组(10.65±2.41)分(P=0.03),内窥镜组术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窥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 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诊断特征及其神经内镜治疗

    作者:颜世清;张浩;孔令胜;郭强;张军臣;靳峰

    目的 探讨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诊断特征、手术指征、神经内镜手术操作方法.方法 以2004年5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8例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诊断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儿童患者,以阵发性头痛、癫痫、间歇性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CT及MRI检查透明隔囊肿大宽度12~ 25 mm,全部应用神经内镜行透明隔囊壁造瘘术(单侧5例,双侧3例).随访5.5年,8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儿童透明隔囊肿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头痛、癫痫发作、注意力和智力改变等,因此对儿童透明隔囊肿结合影像学检查,仔细认真分析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十分重要;神经内镜透明隔囊肿造瘘是治疗儿童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 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报告)

    作者:张文川;江峰;马杰;吴伟烈;徐顺清;刘鸣

    目的评估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CSH)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通过单一钻孔用内窥镜显微剪分离血肿腔内隔膜并冲洗引流血肿液,治疗45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所有病例治疗有效,原有意识状况、定位体征改善,无血肿复发、感染、脑水肿、颅内出血、积气及新的神经功能缺失. 结论神经内窥镜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便捷的微侵袭技术.

  • 神经内窥镜应用研究

    作者:魏梁锋;周晓平;岳志健

    神经内窥镜手术已作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使越来越多的颅内病变通过微创手术得以解决.本文就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发展、分类、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章翔;费舟;张剑宁;刘卫平;付洛安;宋少军;章薇;贺晓生;蒋晓帆;曹卫东

    目的 采取经单鼻孔-蝶窦路径于神经内窥镜下摘除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215例PA,术前对患者作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均应用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切除肿瘤.结果 190例(88.4%)肿瘤获全切除,17例(7.9%)达次全切除,余8例(3.7%)为纤维性肿瘤仅达部分切除.术后死亡2例(0.9%).对182例进行随访,平均3.5个月,其中165例垂体大腺瘤(pituitary macroadenoma,PMaA)者,150例(90.9%)视力和视野缺损迅速恢复,余15例(9.1%)亦有好转;17例垂体微腺瘤(pituitary microadenoma,PMiA)的内分泌功能障碍逐渐恢复.结论 于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切除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 颅眶沟通性肿瘤13例诊治体会

    作者:杨小锋;姚瑜;刘伟国;郑秀珏;沈宏

    颅眶沟通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手术难度大,全切除率较低.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13例,现分析其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如下.

  • 经单鼻孔入路显微镜结合神经内窥镜对颅底中线结构肿瘤活体观察测量研究

    作者:陈胜利;乔志刚;张汉伟;张子屏;胡涛;王春红;郭建忠;吉宏明

    目的 观察扩大经蝶入路涉及的各种标志结构、活体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为扩大经蝶人路提供直观的形态学基础、详尽的解剖学参数.方法 选择80例临床患者,术前测量患者的鼻孔大小、鼻小柱的高度、鼻梁与双眼内眦和鼻小柱三点平面的夹角、鼻梁的长度;术中测量鼻小柱到蝶窦口的距离,观察蝶窦口的形状,测量蝶窦口长、短间距,观察蝶窦分隔的形态、三个隆起的形态及三者间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质地及色泽,测量蝶窦壁、筛房、鞍底、斜坡切除范围以及操作空间大小,并对颅底重建材料选择和修补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鼻外形按鼻柱的高低分为鞍鼻、正常鼻、鹰鼻和肢端肥大鼻.鼻孔的形状呈“肾形”、“球形”、“雪人形”、“三角形”.蝶鞍底大开凿距离:海绵窦间为( 18.9±2.51) mm,鞍结节、斜坡间为(19.2±2.67 )mm.切除肿瘤后空间观察,经蝶入路前可达前组筛窦,后可达下斜坡.结论 测量数据有利于术前选择窥器的型号、放置窥器深度、体位的仰角、鞍底开窗范围,避免损伤颈内动脉、海绵间窦、颅神经等使手术安全、微创、有效.

  • 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

    作者:王永红;仝海波;范益民;刘跃亭;郝解贺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的优势.方法 采用颞下经幕入路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10例,枕下入路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2例.结果 显微镜下手术后应用神经内窥镜观察,8例均有肿瘤残留,全切10例,次全切2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扩大了桥小脑角区的手术视野,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 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

    作者:查(韦华)光;李安民;付相平;刘爱军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常见危重病症,对其手术指征、方法和疗效一直有争议.自80年代末期,内窥镜技术不断完善,直视下神经内窥镜清除血肿已成为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采用CT引导神经内窥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总结分析如下.

  • 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治疗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

    作者:刘伟国;马向科;杨云娜;陈艳明;左焕琮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 方法 对18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于发病24 h内选择额上入路,使用内窥镜外鞘作为操作通道,以神经内窥镜及常规吸引器通过内窥镜外鞘进行血肿清除.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55 min.术中发现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活动性出血13例.术后1d复查头部CT,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全部清除2例,血肿大部清除(>90%)11例,部分清除(<90%)5例.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冠心病外, ADL评分:Ⅰ级7例, Ⅱ级4例, 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1例. 结论 神经内窥镜结合内窥镜外鞘,使术野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术中内窥镜物镜的模糊,改善内窥镜的视野.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24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