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野缺损计分与OCT测量RNFL厚度的关系

    作者:赵炜;卢艳

    目的:探讨视野缺损计分值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分别进行OC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检查.根据视野结果进行视野缺损计分并分组.组间分析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值与视野缺损计分,平均缺损(MD)的关系和相关性.结果:根据视野缺损计分将患者分为四组,上侧、下侧,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0, P<0.01,P<0.01).四组间随视野缺损程度加重,上侧、下侧,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在重度缺损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薄.视野缺损计分与上、下、鼻、颞侧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负相关(r=-0.610, P=0.001;r=-0.779,P<0.01;r=-0.463,P=0.015;r= -0.500,P=0.008;r=-0.782,P<0.01),视野指数MD与上侧,下侧及平均RNFL厚度明显正相关(r=0.557,P=0.003;r=0.431,P=0.025;r= 0.532,P=0.004).结论:视野缺损计分对视野缺损的客观评估,与OCT测得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结果负相关,是反应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可靠的观察指标.

  • 角膜中央厚度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赵炜;陈萍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与开角型青光眼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眼科门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60眼分别进行视野,OCT检查中央角膜厚度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61.8±44.9(483~609)μm.根据同一患者双侧中央角膜厚度分组,组间视野平均缺损(MD),平均视神经层厚度(averag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Average RNFL)有显著性差异(P=0.034,P=0.012),CCT较薄组MD值及平均视神经层厚度均较低.CCT与MD,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正相关(P=0.043,P=0.006).结论:中央角膜厚度与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有一定相关性.

  • OCT3检测视盘参数与视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成云翠;Xuan-Chu Duan

    目的:研究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tratu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3000,OCT3)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POAG)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的相关性,评估OCT3检测视盘参数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正常人43例(43眼)、48例原发性可疑型青光眼(SOAG)、55例(5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采用OCULUS Easyflied视野计和OCT3分别进行视野和视盘形态检测.比较OCT3检测三组间视盘参数的差异,分析青光眼组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缺损(MD)与OCT3视盘参数的关系.结果:OCT3检测三组间的视盘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RA与MD相关性好(P<0.05).结论:OCT3能够检测到青光眼的早期视盘结构的改变,且与MD有基本一致的较好相关性.OCT3检测视盘参数可用于POAG的早期诊断.

  • 开角型青光眼6a随诊结果分析120例

    作者:艾凤荣;李莹;张潇;赵家良

    目的:观察治疗中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C/D比值、眼压和视野的长期变化.方法:1994-06/2000-06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资料完整的120例(240眼),男57例(114眼),女63例(126眼);年龄9~76(平均46.5)岁.6a所有患者均追踪观察视力、C/D比值、并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眼压,应用Humphery630型静态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检查的程序采用24~2,52个点灰度阈值图,背景光31.5asb,半暗室下进行,定期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a.以象限将视野分为4个区域,分别计算每个区域dB阈值刺激敏感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体视力每年有小的下降,但变化较小,就诊1a和6a后右眼和左眼的视力分别为0.84±0.41,0.94±0.93及0.88±0.32,0.84±0.2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比值随着时间有所增大,特别是后3a内变化明显,1,2,3,4a右/左眼的C/D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6a右/左眼的C/D比值,与1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数患者眼压药物控制理想,用药前后整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野变化表现为各个象限的差异较大,颞下缺损为显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象限的1a与2a及与6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改变可以指示眼部受病的程度,特别是病情的进展情况,并为预后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患者视力、C/D比值、眼压和视野的变化与疾病的控制有直接关系.

  • 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

    作者:于敬妮;杨新光;郭斌;刘钊;马千丽;李捍民;刘建荣;潘爱珠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估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对视网膜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采用罗兰RETIscan (Version 3.15)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20位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mfERG的分析对象为多焦电生理产生的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 4个象限、6环以及总和反应的波形,对总和反应平均密度、P1和N1的潜伏期结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CG组P1和N1波的总和反应平均密度分别为23.33±8.67,9.12±2.74nV/deg2.PACG组P1波和N1波总和反应平均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PACG组SN,IN,IT和ST象限P1反应波平均密度分别为24.89±10.18,24.64±9.27,23.79±7.97,21.45±7.88nV/deg2,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N1反应波平均密度无明显差异.PACG组R1~R6 P1,R1,2,3,5 N1反应波平均密度分别为60.23±27.76,46.90±19.85,37.86±15.14,30.25±11.52,22.45±9.59,18.58±6.56,18.92±9.72,13.78±6.26,11.29±4.63,6.90±2.51nV/deg2,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受到眼压变化的影响PACG可以出现mfERG的特征变化,总和反应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各象限和6环P1波以及内3环N1波反应的平均密度降低.

  • 应用HRT-Ⅱ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的测定意义分析

    作者:薛明花;张岚;唐桂兰;李冰;赵炬伟;王明花

    目的:应用HRT-Ⅱ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与晚期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期各指标的差异,指导临床随访治疗等.方法:对于确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HRT-Ⅱ检查,得到早期与晚期视盘参数,对其盘沿面积、盘沿体积、视杯形态测量、轮廓线高度变化、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每位患者的早期与晚期两组HRT-Ⅱ视盘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其盘沿面积、盘沿体积、视杯形态测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早期与晚期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轮廓线高度变化两组无差异,其(P>0.05).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其神经损害明显存在,其治疗目标应是尽量减少神经损害的发生,同时提示我们在慢性期神经损害并未消失.结论:维持正常眼压水平,定期进行视野及HRT -Ⅱ检查,追踪其神经改变,对早期发现慢性期的病理改变,从而挽救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预防手术对HRT-Ⅱ参数和视野的影响

    作者:郭斌;杨新光;范钦华;刘钊;于敬妮;陈莉;艾华

    目的:观察正常眼和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视盘参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Humphrey视野计视野指数,并观察预防手术对其影响.方法:PACG临床前期患者57例57眼,其中41例41眼经青光眼干预性处理(手术或激光周边虹膜切开)为T组,另16眼不进行干预性治疗为U组,正常对照(NC)30例60眼,NC组和T组眼在治疗前(0mo)和治疗后6mo时、U组眼在首诊时(0mo)和6mo后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HRT-Ⅱ和Humphrey视野计检查.获得视力、眼压、房角、视杯面积(cup area,CA)、视盘面积(disk area,DA)、盘沿面积(rim area,RA)、视杯容积(cup volume,CV)、盘沿容积(rim volume,RV)、杯盘面积比(cup/disk area ratio,CDAR)、线性杯盘比(linear cup/disk ratio,LCDR)、平均视杯深度(mean cup depth,MCD)、大视杯深度(maxi-mum cup depth,max CD)、视杯形态测量(cup shape meas-ure,CSM)、视杯高度变异轮廓(height variation contour,HVC)、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ean RNFL thick-ness,MRNFLT)、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RNFL cross sec-tional area)和平均视野缺损(MD)等参数,对比分析NC组和T组眼0mo和6mo时、U组眼在0mo和6mo后的各参数的差异.结果:NC组、T组眼0mo和U组眼0mo之间的视力和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0mo、6mo和U组0mo、6mo视力、眼压和房角宽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组和T组眼0mo之间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RT-Ⅱ的CA、RA、CV、CDAR、CSM、HVC、MRNFLT和RCSA存在差异(P<0.05).T组眼MD绝对值增加率[48.61%(27.67%)]比U组[66.18%(21.33%)]低(P<0.05),CA的增加率要小于U组的增加率(P<0.05),相应,RA的减小幅度要低于U组(P<0.05),T组6mo CDAR较U组6mo小(P<0.05).U组6 mo的CSM、HVC、MRNFLT较T组6mo小(P<0.05).结论:选择激光或单纯虹膜周边切除的干预性治疗可以延缓临床前期PACG的进展.

  • 国际闭角型青光眼新分类中Humphrey视野及HRT-Ⅱ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杨新光;郭斌;刘钊;于敬妮;李沛;刘建荣;李捍民;马千丽

    目的:分析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Ⅱ(HRT-Ⅱ)和Hum-phrey视野计检查平均视野缺损(mean defect,MD)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9例117眼,按照国际闭角型青光眼分类法分为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PACS)38 眼,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PAC)53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26眼,利用HRT-Ⅱ和Hum-phrey视野计检查正常人30例60眼和各类闭角犁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视野,获得视杯面积、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杯盘面积比、线性杯盘比、平均视杯深度、大视杯深度、视杯形态测量、视杯高度变异轮廓、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和MD等参数,对比分析正常人和各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之间的各参数的差异.并将各类闭角型青光眼的HRT-Ⅱ的各参数与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RT-Ⅱ和Humphrey视野计检测对照组与PACS、PAC和PACG4组间各视盘参数和M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LCD和MD呈直线相关,PACS组中DA、CA和MD呈直线相关,PAC中CA,RA,CV,CDAR,HVC和MD呈直线相关.经逐步回归筛选的变量中,CV和HVC是其中2个有意义的参数,PAC组中CV和HVC与MD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90和0.301,得出CV和HVC与MD之间回归方程:Y=4.475 X1+5.338X2-0.480(Y表示MD,X1表示 CV,X2表示HVC).结论:HRT-Ⅱ和Humphrey视野检查参数在新的闭角型青光眼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D与CV和HVC相互参照分析有助于判断闭角型青光眼的发展.

  • 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林世斌;万小钢;林发森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探讨弱视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I scan3.15多焦视觉电生理仪,记录和分析了斜视性弱视儿童80眼,外斜43眼,内斜37眼,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60眼作比较.结果 弱视眼N1 -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和P1-N2波振幅平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在中央视野有下降,随离心度增加,这种现象呈下降趋势.P1波潜伏期平均值无明显异常.正常组和各斜视性弱视组N1 -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颞侧<鼻侧,P1波潜伏期平均值:颞侧>鼻侧.结论 斜视性弱视mfVEP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波形异常程度与弱视程度无关.内斜性弱视波形异常程度大于外斜性弱视.

  •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沈沛阳;冼文光;刘红山;曾明兵;徐力;钟兴武

    目的:观察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后的解剖和视功能结果.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分析.27例(3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置入和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视野检查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fERG)检查,使用OCT明确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28眼的黄斑裂孔闭合,平均logMAR视力由术前的0.72±0.22提高到术后的0.29±0.18(P<0.001).中心10°视野检查中,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 MD)由术前的-3.59±1.83 dB减少到术后的-2.51±1.36 dB (P<0.001),平均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由术前的1.86±0.68 dB减少到术后的1.33±0.32 dB (P=0.001).MfERG中可见术后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域的平均振幅明显升高,而4-6环区域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疾病病程长短(P<0.001)和1环区域的术前N1波振幅(P=0.001)对术后佳矫正视力有预测作用.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后保持1d的面向下体位,有很好的解剖成功率和视功能结果.

  • 黄斑中心凹赘生物1例

    作者:禹海;杜春光;于静

    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mo就诊于2009-02-25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0.2,-2.25DS矫正至1.0,左:0.3,-2.00DS矫正至1.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可见点状黄白色物,反光弥散.黄斑区未见异常.视野:右眼相对中心暗点.左眼:未见异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图1):双眼黄斑中心小凹可见纺锤状物,右眼稍大.

  • 双眼睫状体囊肿继发青光眼1例

    作者:郭永红;赵瑞博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以右眼视野缩小1a于2008-06-15来我院就诊,否认眼部外伤史,否认全身疾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 基层医院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莉;李勇亮;王书华

    0引言青光眼是全球第2位的致盲性眼病[1],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过去我科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后期由于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使滤过泡失败,眼压升高,视力视野进一步损害,处理起来时间长且困难,但是开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来,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现报道如下.

  • 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垂及睑内翻矫正术

    作者:许美玲;孙凤海;马洪梅;贾健

    0 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睑皮肤逐渐老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松弛下垂,尤以上睑外侧为著.典型者呈"三角眼"畸形,重者遮盖视野,影响视力,部分沙眼结膜炎较重的患者还伴有睑内翻倒睫,"镰刀形"切除上眼睑皮肤及部分眼轮匝肌,外睑部部分眶膈脂肪球,对部分倒睫患者切削增厚睑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高度近视与近视视网膜脱离眼周边视网膜光敏感度的状态分布

    作者:石一宁;李妮娜;刘耀梅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与近视视网膜脱离眼(RD)的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分布特点-90°视网膜光敏感度,为预防性治疗视网膜脱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ctopus 101中的周边低视力程序(LVP),对高度近视360例的视网膜周边部视功能状态-9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四象限光敏感度、四象限视野绝对暗点、平均视野绝对暗点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分别与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161例、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眼118例、正常眼108例、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41例及其对侧眼54例进行对比分析,共计842例.结果:高度近视眼平均光敏感度(21.3±5.4)dB,视力0.56±0.37;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20.4±5.2)dB,视力0.55±0.40;正常对照眼(27.6±3.6)dB,视力1.00±0.00;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4.1±5.7)dB,视力0.19±0.26;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5.6±5.7)dB,视力0.27±0.32;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23.3±4.9)dB,视力0.87±0.27.视力和平均光敏感度在高近组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与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眼视野平均绝对暗点(9.3±8.7)个,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10.5±8.2)个,正常对照眼(4.6±4.5)个,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9.8±11.0)个,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17.5±12.0)个,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7.2±6.0)个.平均视野绝对暗点在高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和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与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近视眼已经存在明显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严重损害,与视网膜脱离高危眼在发生视网膜脱离之前相似;高度近视眼和中低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复位后,周边部视网膜光敏感度仍会降低,且中心视力仍呈不可逆降低;与正常人群、中低度近视有着明显的功能和结构的差异.

  •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余曼;袁援生;陈晓明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45例50眼有黄斑持续水肿的病史,分为两组:TA组:23例25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4mg(0.1mL)曲安奈德;对照组:22例25眼,接受黄斑格栅状光凝术,两组随访时间为6mo,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10~2阈值检测程序行视野检查、及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TA组在治疗后1、3mo平均佳矫正视力、平均黄斑阈值敏感度、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比对照组值高,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比对照组值低(P<0.05),6moTA组的平均黄斑阈值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三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组治疗后14眼(56%)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眼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发现有2眼(8%)(均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压升高现象,两组比较高眼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可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中部分高眼压患者需全身用药.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黄斑水肿在0.5a内安全有效.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前后中心视野的变化

    作者:洪卫;陈惠英;徐柒华;顾影宇;黄勤珍

    目的: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前后中心视野的变化,确定中心视野检查对评价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临床确认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例16眼,采用巩膜扣带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前,术后1,3,6 mo分别采用瑞士Interzeag公司生产的Octopus101型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结果:手术前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20.647±6.335 dB和3.363±3.141 dB.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7.12,P<0.01)而术后1 mo脱离区与术前比较(t=5.69,P<0.05)有显著意义,与非脱离区比较(t=3.59,P<0.05)有显著意义.术后3 mo,脱离区与术后1 mo比较,(t=2.67,P<0.05)有显著意义.脱离区与非脱离区比较,(t=2.00,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mo,脱离区与术后3 mo比较,及与非离脱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3 mo视功能基本恢复稳定;自动视野检查能定量地反映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

  •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损害激光偏振光扫描测量的价值

    作者:夏晓波;王育科;王平宝;黄佩刚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特征,评价激光偏振光扫描测量仪(GDxVCC)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激光偏振光扫描测量仪(GDxVCC,美国)对60例110眼正常人及46例85眼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后极部水平方向40°、垂直方向20°范围进行激光偏振光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同时进行中央30°视网膜光阈值检查(Humphrey视野分析仪,Central 30-2threshold test,美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眼RNFL厚度与性别、眼别无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各期青光眼患者的RNFL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年龄匹配,P<0.01);早期、进展期、晚期青光眼患者的RNFL厚度均值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GDxVCC检测RNFL厚度值与Humphrey视野检查指数平均缺损值(MD)具显著正相关性(r=0.795,P<0.001).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图像可表现为局限性变薄或缺损(85.2%)、弥漫性变薄(6.6%)、弥漫性变薄并局限性缺损(8.2%),以鼻上方的局限性变薄或缺损常见(56.7%).有23.3%的早期青光眼患者视野检测正常而GDxVCC检测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结论:GDxVCC能准确定量检测RNFL厚度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检测能比视野检测更早地发现青光眼的视神经的损害,因而可作为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青光眼患者病情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变薄,视野的平均缺损值逐渐增加.GDxVCC联合视野检查对于追踪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变化,确立靶眼压的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价值.

  • 灯盏细辛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视野的保护作用

    作者:项敏泓;钟一声;张兴儒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视野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有青光眼视野缺损,眼压控制在18mmHg以内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4例40眼.按随机、双盲法予药物口服,药物分别为灯盏细辛片和安慰剂.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2片.2mo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2mo随访1次.试验结束由药物提供方拆盲并反馈信息.结果:①用药前后各疗程对照组和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眼压、C/D、视力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②治疗组用药6mo后的平均缺损(MD)、平均敏感度(MS)与用药前的MD、M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中晚期治疗组用药2,4,6mo后的MD、MS分别与用药前MD、MS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眼压对部分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有保护作用.灯盏细辛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应用疗程越长,视野缺损改善越明显;而对于原发性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灯盏细辛改善视野更显著.灯盏细辛对血压、脉搏、眼压、视力、C/D比均没有影响.

  •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诊断青光眼的价值

    作者:董小芳;王平宝;夏朝华;谭浅;夏晓波;黄佩刚

    目的:记录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评价mfVEP在青光眼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Vision Monitor多焦视觉电生理仪的二阶kemel技术检测21例32只正常对照眼、37例58只原发性青光眼的mfVEP,比较同一个体双眼间的振幅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并分析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mfVEP与Humphrey视野(Humphrey visual field,HVF)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RMS值与年龄、眼别无关,但女性RMS值大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眼mfVEP的RMS值个体间变异大(变异系数CV=43.05%),但同一个体双眼间反应差异不大;双眼损害程度相近的青光眼,双眼mfVEP的RMS值无明显差异(P=0.251);双眼损害程度不一的青光眼,双眼RMS值不同(P=0.024);mfVEP的RMS值总和与视野的平均缺损值(mean defect,MD)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s=-0.487,P=0.000).结论:正常人mfVEP个体间变异性大,但同一个体双眼间反应差异不大.对于青光眼双眼损害程度不一或单眼损害者,进行双眼间mfVEP非对称分析,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损害并进行病情监测.青光眼患者的mfVEP振幅与视野平均缺损值相关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主观视野检查的不足.

1810 条记录 85/91 页 « 12...82838485868788...90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