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注新生儿母源性疾病

    作者:封志纯

    2007年出版的<临床遗传咨询>中的第十三章第二节为"母源性代谢性先天畸形"[1].其概念是指孕妇在受孕前或妊娠期体内异常代谢物质对胚胎或胎儿的损害;不包括遗传信息传递所致的出生缺陷.所列典型疾病包括母源性糖尿病综合征(maternal diabetics syndrome,MDS)、母源性苯丙酮尿症(maternal PKU,MPKU)、胎儿酒精综合征(fetal alcohol syndrome,FAS)等[2-4].以MPKU为例:并非指胎儿本身罹患PKU这一遗传性疾病,而是由于孕妇在怀孕前患有PKU,而又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但病情未得到控制,母体血液中苯丙氨酸异常蓄积,导致宫内胎儿大脑受损害,以智力低下为特征的病变.据此,监测PKU孕妇血液苯丙氨酸水平早就是发达国家质谱分析技术应用指南明确推荐的三大类指征之一[5].

  • 2016年《NCCN遗传性/家族性高风险评估指南:乳腺和卵巢》介绍

    作者:王立锋;许雪青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16年2月更新了《NCCN遗传性/家族性高风险评估指南:乳腺和卵巢》,该指南适用于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或卵巢癌,与其相关的Li-Fraumeni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PTEN错构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以及其他类型的遗传性/家族性肿瘤不在该指南的范围.为了早日实现通过遗传筛查在中国进行乳腺癌有效防控,笔者结合新版指南就遗传学评估的对象选择、具体内容及评估原则等进行介绍.

  • 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剪接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作者:周畅;张成

    X-连锁的dystrophin基因是目前人类基因组中大的基因,长2400kb,有79个外显子,所以易于发生重排和重组而引起突变.大部分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60%),其他为重复突变(6%)、置换和点突变等[1].突变可破坏dystrophin基因转录的阅读框,使dystrophin蛋白的合成提前终止引起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dystrophin为一杆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7 000,含有4个结构域,即N-端区、中央杆状区、半胱氨酸富集区、C-端区.中央杆状区由24个血影蛋白样重复序列和4个铰链区构成,占整个蛋白长度的80%.dystrophin蛋白把细胞骨架肌球蛋白固定到肌纤维膜,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dystrophin蛋白缺乏使细胞膜的脆性增加,易于受到肌肉收缩引起的机械压力的损伤.DMD的发病率约为1/3500名新生男婴,是严重和常见的进展性肌萎缩性疾病,患者通常于20多岁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中1/3的病例由新的突变引起,所以依靠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不能完全消除此病,还需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的研究显示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Os)干预剪接诱导外显子跳读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我们就关于干预剪接治疗DMD在动物模型和人体细胞内研究中的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 耳聋的临床遗传咨询——走进基因组新医学时代

    作者:王秋菊;关静

    随着基因检测和基因组解析技术的进步,耳聋相关基因研究和基因诊断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于遗传性耳聋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将借助基因检测技术获得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我们正走进一个能够应用基因组检测进行临床实践的新医学时代,耳聋的遗传咨询是新医学时代的产物.本文依据常见的耳聋遗传咨询问题和临床实践,梳理了对于耳聋遗传咨询的认识,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 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人群中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出现率及致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庞秀红;柴永川;陈鹏辉;孙莲花;吴皓;杨涛

    目的:以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c.919-2A>G和p.H723R为对象,研究SLC26A4基因单等位基因突变在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耳聋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并通过与正常听力人群的比较评估该疾病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检出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Sanger测序对121例EVA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剪切位点的序列筛查,经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对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进行热点突变筛查,分别确定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在两组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利用统计软件SPSS 19.0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21例EVA耳聋患者中有78例样本检出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12例样本检出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6例为c.919-2A>G单杂合突变,2例为p.H723R单杂合突变,共占患病人群的6.61%;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中发现33例c.919-2A>G和9例p.H723R单杂合突变,占对照人群的1.37%;Fisher’s exact检验显示,SLC26A4基因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的出现率在EVA耳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 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在EVA耳聋患者中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提示携带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EVA耳聋患者可能存在无法用常规外显子测序方法所检出的其它致病基因突变,需进一步研究,并在相关遗传咨询中加以注意。

  • 双基因突变致聋病例分析

    作者:黄莎莎;黄邦清;王国建;袁永一;康东洋;戴朴

    目的:本研究通过总结中国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致病因素,对同时携带两个基因双位点突变而导致耳聋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00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情况,总结同时携带两个基因双位点突变而导致耳聋的病例,分析致病基因和听力表型,评估此类家庭的遗传风险。结果在400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发现2例耳聋患者同时携带两个基因的双位点突变。其中1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携带SLC26A4基因的c.1229C>T(p.T410M)/c.1079C>T(p.A360V)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携带GJB2基因c.257C>G(p.T86R)/c.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患者携带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同时为线粒体DNA12S rRNA A1555G均质突变。结论对于常染色体双隐性基因双位点突变的患者,其父母再生育耳聋后代的风险将从传统的25%上升为43.75%;同时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其母系成员则会同时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本研究揭示了遗传病因的复杂性。

  • 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及咨询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儒真;陈晓巍;历东东;姜鸿

    目的:通过新生儿致聋基因突变筛查、遗传咨询及随访,分析新生儿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听力表型,探讨耳聋基因筛查联合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漏筛风险的规避性及遗传咨询的应用范围和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北京市新生儿血样44200例,应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4个致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对检出者进行随访并提供遗传咨询。结果本组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26%(1884例);GJB2(1027例)与SLC26A4(617例)基因突变占比高,总携带率为3.72%;致聋药物易感基因线粒体DNA基因突变率达0.25%(112例);明确单个耳聋基因纯合及复合性突变16例,同时携带不同基因突变个体21例;以可随访新生儿998例为进一步研究对象,建立并实践筛查阳性个体听力随访流程及遗传咨询规范。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可有效提前确诊遗传性耳聋的时间;基因筛查可用于指导遗传咨询,通过建立病历追访和听力随访体系、掌握咨询要点,可避免、预防和减少耳聋的发生,并有效指导家族成员婚育。

  • 芯片检测结合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莲花;李磊;王晓雯;朱亚忠;柴永川;李晓华;吴皓;杨涛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中国孕妇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056例孕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DNA,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GJB3等4个中国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热点.根据检测结果对有耳聋生育风险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结果 3056例孕妇中,共检测到156例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占总抽查人数的5.11%.其中7例为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终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49例为另外三种隐性耳聋基因突变,对其中的124例生育配偶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分析,共有20对夫妇具有遗传性耳聋生育风险.5对夫妇要求进行耳聋产前诊断,4例产前诊断结果均为相应致病基因单杂合突变或野生型,出生后听力随访均未发现异常;Ⅰ例为p.V37I/c.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有产生轻、中度耳聋的风险.结论 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临床耳聋基因突变产前筛查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 43例耳聋家庭再生育前的遗传学分析与指导

    作者:韩明昱;黄莎莎;王国建;袁永一;康东洋;张昕;戴朴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技术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实施产前咨询与指导,协助计划生育部门完成遗传学评估工作.方法 来自广州市和潍坊市的43个耳聋家庭参加此研究,各家庭均有1个耳聋子女,除1个家庭的父母亦患耳聋外,其余42个家庭的父母听力均正常.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听力及影像学检查之后,采集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提取DNA,进行GJB2序列分析、SLC26A4常见突变外显子分析和线粒体基因( mtDNA) 12SrRN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病史与辅助检查信息,向耳聋家庭提供遗传信息与指导.结果 43个耳聋家庭中,1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均为GJB2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后代再发风险为100%.10例先证者为GJB2纯合/复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其父母均为GJB2突变携带者;2例先证者为SLC26A4纯合/复合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其父母均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1例先证者及其母亲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但颞骨CT证实先证者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以上13个耳聋家庭后代的再发风险均为25%.1例先证者及其母亲为GJB2突变携带者,后代50%的几率为GJB2突变携带者.其余28个耳聋家庭检测结果为阴性.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信息,根据不同情况对家庭再生育给予了科学的指导.结论 利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与计划生育部门共同为耳聋家庭再生育提供科学的产前咨询与指导是一种良好的合作模式.

  • 213个遗传性耳聋家庭的产前诊断和生育指导

    作者:韩明昱;卢彦平;边旭明;汪龙霞;黄莎莎;王国建;王毅;康东洋;张昕;戴朴

    目的 通过回顾遗传性耳聋家庭产前诊断的临床实践,总结耳聋产前诊断的相关流程策略与经验.方法 2005年7月至2011年4月,213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其中,205个家庭已生育1个耳聋患儿,除1个家庭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而丈夫为耳聋患者外,其余204个家庭的父母均听力正常;8个家庭为首次生育,包括2个耳聋夫妇家庭.除了1个家庭是经家系研究确定为POU3F4c.647G >A杂合突变导致X伴性耳聋外,其余212个家庭均行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包括GJB2、SLC26A4分析和线粒体基因(mtDNA) 12S rRNA检测,明确分子病因和后代再发风险.接受产前诊断时,母亲妊娠11 ~30周,根据妊娠时间,行适当的产前诊断取材并提取胎儿DNA,测定胎儿基因型,预测胎儿听力状态.结果 后代再发风险为25%的家庭共209个,其中,再生育家庭204个,先证者均为GJB2或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父母均为相同基因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5个首次生育家庭中的夫妇同为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后代再发风险为50%的家庭共3个,1个家庭先证者及父亲均为SLC26A4复合突变,母亲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1个家庭妻子为POU3F4突变携带者;1个家庭为耳聋夫妇,丈夫为SLC26A4复合突变,妻子同时携带mtDNA A1555G突变和SLC26A4杂合突变.后代再发风险为100%的家庭1个,夫妇均为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但妻子从精子库选择健康人精子,人工受精后怀孕.产前诊断结果显示:213个家庭共行产前诊断226例次(11个家庭进行了2次产前诊断,1例家庭行3次产前诊断),180例次检测结果显示胎儿仅携带一个父系或母系突变,或未携带任何已知突变,该180个胎儿均已出生,随访听力均正常;46例次检测结果显示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相同,或同时携带了父母的突变,父母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耳聋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家庭生育或再生育聋儿,严谨规范的流程与策略是耳聋产前诊断临床安全顺利实施的保证.

  • 相同表型不同基因型耳聋夫妇家庭的遗传咨询与指导

    作者:韩冰;戴朴;王国建;康东洋;张昕;袁永一;朱庆文;金政策;李梅;翟所强;黄德亮;韩东一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方法分析夫妻同为聋人的耳聋家庭的分子致病机制,为耳聋夫妇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方法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共有4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4对夫妇均为重度到极重度聋患者.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GJB2、SLC26A4(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结果 家庭1丈夫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妻子为SLC26A4 IVS7-2A>G和2168 A>G复合突变,预测后代不论性别100%的可能为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家庭2丈夫与妻子均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基本排除了后代因mtDNA A1555G突变、GJB2基因突变和SLC26A4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家庭3丈夫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及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妻子确诊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但仅检测到SLC26A4 IVS15+5 G>A一个突变,由于SLC26A4基因突变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和耳蜗畸形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按理论推断还应有另一突变位点,预测后代不论性别均有50%可能为大前庭水管患者,50%可能为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同时肯定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家庭4丈夫为mtDNA A1555G突变携带者,妻子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预测后代因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GJB2基因突变和SLC26A4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结论 耳聋基因诊断可以为耳聋夫妇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

  • 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相关性聋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家庭的产前诊断和生育指导

    作者:韩冰;戴朴;戚庆炜;汪龙霞;王毅;边旭明;王秋菊;张昕;康东洋;王国建;韩东一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方法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明确分子致病机制,并行产前诊断鉴别胎儿的基因型,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指导与干预.方法 共有8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8个家庭均有一个子女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7个家庭(家庭1~7)父母均听力正常;1个家庭(家庭8)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丈夫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个体.母亲均怀孕(6~28周).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gap junction beta-2,GJB2)、SLC26A4(或称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明确受检者基因型后,根据母亲的妊娠时间,行适当的产前诊断取材并提取DNA,测定胎儿的基因型.结果 家庭1~4先证者均为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父母均为携带者;家庭5~8先证者及家庭8父亲均为SLC26A4复合突变,其余父母均为携带者.产前诊断显示:家庭1、5、8胎儿仅携带一个父系突变,家庭2、3、6胎儿未携带GJB2或SLC26A4突变,这6个家庭胎儿出生后随访听力均正常;家庭4、7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相同,父母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耳聋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家庭再次生育聋儿.

  •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一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高紫璇;李金红;卢宇;王燕飞;程静;袁慧军;马芙蓉

    目的:研究Waardenburg Syndrome(瓦登伯格综合征)Ⅱ型一个家系病例的分子病因,丰富对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WS2型)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的认识。方法采集1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家系,问卷式调查留取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先证者及一级亲属血样。提取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SNAI2、EDNRB、EDN3、SOX10、PAX3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在ABI自动测序仪上双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判读分析数据。结果在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家系中未找到已知WS2型相关基因MITF、SNAI2、EDNRB、EDN3、SOX10、PAX3的病理性突变。结论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还存在新的致病基因,下一步需要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本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研究。

  • 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筛查与耳聋出生缺陷干预

    作者:韩明昱;楚严;卢彦平;汪龙霞;康东洋;张昕;戴朴

    目的 调查孕期女性对常见耳聋基因筛查的接受程度以及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方法 对孕期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内容的宣传,每位受检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然后进行GJB2全基因测序,SLC26A4常见突变区域(外显子7+8,19)及线粒体基因12S rRNA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并于孕妇生育后进行随访.结果 3205例孕期女性中,3000例同意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接受率达93.60%;共筛查出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者146例(4.86%),其中91例携带GJB2突变(3.03%),49例携带SLC26A4突变(1.63%);建议此140例GJB2/SLC26A4突变携带者的丈夫来进行相应基因检测,83例携带者的丈夫同意检测;6对夫妇被证实为同为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预测后代出现耳聋的风险为25%;4对夫妇同意进行耳聋产前诊断,确认1对夫妇的后代为遗传性耳聋患者.6例(0.20%)孕期女性携带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要终生严格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随访到的1936例孕期女性所生育后代的听力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孕期女性中接受程度高,如果列入常规产前筛查项目之中,可初步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

  • 135例听力障碍大学生聋病易感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潘蕾;陈亚秋;刘瑾;刘宏彦

    目的: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了解常见聋病易感基因四个基因20个位点的突变情况,为耳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通过采集末梢血检测135例听力障碍大学生的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20个突变位点。结果135例受检者中77例存在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7.04%;杂合突变23例,纯合突变34例,复合杂合突变20例。c.235delC突变占GJB2基因突变的91.11%(41/45);c.IVS7-2A>G突变占SLC26A4基因突变的79.31%(23/29);12SrRNA基因仅检出3例m.1555A>G同质性突变;GJB3基因检出c.547G>A杂合突变1例。结论135例受检者中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率为57.04%;c.235delC是GJB2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c.IVS7-2A>G是SLC26A4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检出少数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密切相关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GJB3基因突变率不高。通过对听力障碍人群进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从分子诊断水平明确病因,进行耳聋靶向预防突变和遗传咨询,提高优生优育。

  • 6278例育龄妇女常见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艳辉;张萌;韩瑞;樊婷婷;庞泓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育龄期妇女进行中国人群常见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7年6月至沈阳市妇婴医院就诊的孕早期孕妇6278例(24-45岁),抽取静脉血2-3ml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群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12S rRNA基因9个位点进行筛查;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孕妇的配偶(23-47岁)进行相应基因测序检测;夫妻双方为同一等位基因突变携带者时,建议孕妇进行羊水穿刺行胎儿基因型分析.结果 6278例孕早期孕妇检出本人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294例,突变携带率4.68%,其中GJB2基因154例(2.46%,154/6278)、SLC26A4基因109例(1.75%,109/6278)、GJB3基因18例(0.29%,18/6278)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12例(0.18%,12/6278);其中2例患者为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的双杂合突变携带者;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孕妇配偶中进行检测187例,检出突变携带者20例,夫妻双方基因型冲突家庭11个,知情选择后进行产前诊断者5个家庭,胎儿为100%耳聋风险者2个,携带1个基因突变者2例,未携带突变者1例.结论 GJB2的235delC和SLC26A4的c.919-2 A>G突变率位列本地区育龄期妇女非综合征耳聋基因突变的前两位,在育龄妇女中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并对基因突变携带者配偶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进而评估胎儿耳聋基因携带风险非常必要.

  • 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患儿SOX10基因新突变研究

    作者:蔚开慧;姜茜;张震;李颀;肖萍;苏琳;邹继珍;李龙;潘尚领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一例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WS4)散发病例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丰富该致病基因突变谱,为WS4遗传咨询提供新的证据,并对该综合征相关的SOX10基因所有无义突变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方法收集一个WS4患儿的详细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获取血样,对包括SOX10、EDNRB、EDN3在内的172个先天性巨结肠及综合征相关基因进行二代测序,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针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扩增及Sanger测序验证,应用GeneTool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发现患儿SOX10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一杂合无义突变(c.838G>T, p.E280X),父母均表现正常且未发现有该突变。结论发现一新的SOX10基因致病突变,丰富了致WS4的SOX10基因突变谱,并为父母提供再生育患儿的风险评估及必要的产前诊断咨询。

  •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与遗传咨询--京津冀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2016年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纪要

    作者:冀飞;王秋菊

    京津冀0-6岁儿童听力诊断筛查中心2016年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于2016年3月26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举行。此次会议第一次将参会范围从北京市扩展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单位的专家与同道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活动的议题为《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与遗传咨询》,围绕活动主题,七位专家进行了发言。

  • 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PAX3基因突变筛查及遗传咨询

    作者:卢宇;程静;朱庆文;袁慧军

    目的 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患者及父母临床和基因诊断及再生育聋儿风险评估.方法 采集1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中国家系详细的I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AX3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分子生物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 患者PAX3基因第2外显子第142位G>A杂合突变,导致甘氨酸到丝氨酸的突变.父母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发现PAX3基因新的致病突变.患者临床和遗传诊断符合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诊断,可对患者遗传咨询提供依据,为父母提供再生育聋儿风险评估及产前诊断.

  • 美国罕用药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陶勇;邵元福;张纯;郭澄;雷岚

    罕见病(rare disease)一般指受累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在0.65‰~1‰以下的疾病或病变,由于诊断困难,治疗上无选择余地,有时还可能由于遗传咨询和预后涉及的伦理问题等原因,一直是医学界面对的难题.在WHO公布的将近5000种罕见病中,由于尚未开发出可能适用的药品,估计大多数仍未得到治疗[1].罕见病治疗药物因为用药人数少,商业价值有限,制药商一般不愿投资开发和生产.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出现科学家发现了某罕见病的治疗药物而没有制药商愿将其开发上市的现象,于是人们形象地将这类没有公司愿意"收养”的治疗罕见病的药物称为"罕用药”(orphandrugs)[2~4].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首先实施了罕用药管理制度,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病人、制药界和生物技术工业界等的广泛支持,已成为全球的典范.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欧盟都是仿效美国先后实施了类似制度[5].

364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