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起源于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陈丽华;卫展扬;黄虔;李大强;熊斌

    目的 报道11例起源于主动脉窦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的心电生理特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患者术前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PVC的特点,测量V1或V2导联r波时限和振幅,计算r波与QRS波时限的比值及r波于S波振幅的比值.术中行主动脉窦内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PVC起源部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辅助定位后行RFCA.结果 11例均有频发PVC,5例有反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下壁导联QRS波呈R形且高大直立,V1导联呈rs型,胸前导联多移行于V3以前,V6导联多呈Rs型或无S波.V1导联r波时限(84.6±9.8 )ms,占QRS波时限的50%以上;r/S振幅比值0.72±0.31.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V波较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明显提前(35.6±8.9)ms,有效靶点放电2~8s见PVC减少至消失.结论 起源于主动脉窦的PVC其下壁导联QRS波呈R形且高大直立,V1或V2导联r波时限宽(>50%同导联QRS波),r波振幅高(>30%同导联S波);主动脉窦内PVC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吴书林;杨平珍;刘震;李海杰;陈泗林;詹贤章;方咸宏;薛玉梅

    目的探讨环状电极(Lasso电极)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结果2001年5~12月,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14.9)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 Lasso 电极指导下标测肺静脉,以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起源处.确定房性早搏的消融靶点后,在有房性早搏或冠状窦远端起搏或右心耳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PVP)放电消融,或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消融终点设定为: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低或消失;②肺静脉自律性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结果成功隔离26条肺静脉;其中左上肺静脉12条,右上肺静脉8条,左下肺静脉5条,右下肺静脉l条.有2例仅消融1条肺静脉,均为左上肺静脉;8例消融2条肺静脉,消融3条与4条肺静脉者各1例.术程(196.4±65.8)min,X线曝光时间(52.0±14.4)min.术后随访2~8个月,有1例频发房早发生,经口服胺碘酮后房早消失;4例有房颤短阵发作,其中3例接受口服药物(2例服用胺碘酮,1例服用索他洛尔),1例植入有抗房颤程序的DDDR起搏器,能够有效抑制房颤发作.术中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发现6例有轻度肺静脉狭窄,其中1例狭窄5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肺静脉狭窄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栓塞事件.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气胸,经穿刺抽吸后痊愈.结论Lasso电极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电隔离靶肺静脉,可能是治疗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房室结损伤的预防

    作者:陈宏;李占全;邓重信;罗颖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像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低限度.

  • 经导管标测和消融儿童快速心律失常方法的改进和新技术应用

    作者:曾少颖;王慧深;杨平珍;石继军;李渝芬;区曦

    目的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①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径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和房扑消融中应用.②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③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氏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④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和1例ILVT.结果 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和(25±12.4)min.结论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 射频消融治疗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12例

    作者:陈宏;赖云萍;李占全;邓重信

    目的总结实用而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病例的电生理检查结果,总结了其消融操作流程.结果 12例中,同时具有3条房室旁道者1例,2条房室旁道者7例,1条房室旁道伴房室结多径路者2例,房室结三径路者2例.共计消融慢径2条、旁道19条(包括左侧旁道7条、右侧旁道12条,其中显性旁道10条、隐匿性旁道9条).结论消融前后详细、标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提高多折返径路心动过速的检出率.

  • 射频消融治疗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作者:熊斌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行射频消融治疗的20例PSVT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右侧壁旁道第一次消融不成功一个月以后再次消融成功外,其余全部首次消融成功,成功率100.0%,1例复发,1例并发心脏填塞.结论射频消融治疗PSVT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开展早期应重视预防严重并发症.

  • 低功率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

    作者:张敏州;朱纯石;伍卫;翁书和;王景峰;陈锡龙

    目的:探讨低功率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国产射频消融器治疗13例室上速,采用较低的功率(15~25 W)消融左侧旁道12例,右侧旁道1例.结果:13例(13条旁道)中阻断12条,其中左侧壁8条,左后侧壁3条,右前间隔1条.结论:低功率射频消融对心脏组织损伤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

    作者:王业松;孙爱娇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消融术)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部位进行精细标测,然后通过导管输入一定能量的射频电流,使靶点及邻近的心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心律失常.该文件对消融术进行了简介,并介绍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潘宁萍

    射频消融术(RFCA)是利用导管电极释放射频电流,产生能量可控的热效应,使心肌局限性凝固坏死,阻断折返,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5年至2002年共行RFCA40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2种消融方法的对比分析

    作者:贾锋鹏;雷寒;马康华

    目的 探讨对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时,同时标测到舒张期电位(diastolic potential,DP)和早收缩期前P电位(Purkinje potential,PP)作为靶点的消融方法,是否优于以早PP为消融靶点的方法.方法 对18例左后分支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根据消融靶点不同分为2组:DP组(同时标测到DP和PP)和PP组(仅标测到早PP).以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2种方法的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18例患者中1例不能诱发室速,未行射频消融.17例诱发出临床室速,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形,电轴左偏,其中DP组7例,PP组10例.所有患者均达消融成功终点.DP和PP距体表QRS波的间期分别为(60.17±8.16) ms 和 (30.64±7.19)ms.2组患者的年龄、室速的周长、手术时间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P组相比,DP组X线曝光时间较长[(18.33±1.51)min vs (15.37±2.77)min, P=0.03],消融次数较少[(4.55±2.07 )次vs (7.50±1.64)次,P=0.04].2组患者消融术后均无左后分支阻滞发生,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4.29±10.05)个月,DP组和PP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室速复发.结论 2种消融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左后分支室速,与标测到早PP电位为消融靶点的方法相比,同时标测到DP和PP作为靶点的消融方法消融次数较少,但X线曝光时间较长.

  • 射频导管消融术后下肢动脉血栓1例

    作者:江明宏;刘伟;梁芝萍;崔英凯;马永娜;黄雄;曹雪滨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杨成明;储伟;刘光耀;王旭开;王红勇;曾春雨;石伟彬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速,因此也称正常心脏室速.根据起源部位又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RVT),前者多起源于左室室间隔,后者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成功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 064例结果分析

    作者:宋治远;舒茂琴;何国祥;庄国强;胡厚源;仝识非;冉擘力;刘建平;李永华;姚青

    目的通过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开展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 06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64例患者中2 008例RFCA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7.3%.并发症发生率为0.73%(15/2 064),其中前5年为1.48%(9/609),后6年为0.41%(6/1 455);2例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复发率为1.54%(31/2 008),有28例再次行RFCA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1)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2)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

  • 儿童阵发性心动过速65例临床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效果

    作者:舒茂琴;宋治远;冉擘力;胡厚源;李永华;仝识非;庄国强;何国祥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孙亚青;于晓鹏;张进

    Huanfg[1]于1987年发表了用射频电流在动物心脏进行消融的实验报告,指出这种能源引起的组织损伤范围很少也不造成压力性创伤.而且放出能量可依需要可大可小.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当然也不需要全身麻醉.此论文发表后,射频消融术(radiof requency cat heter ablation,RFCA)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引起了广泛重视.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手段[2].以下阐述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的现状.

  •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一鸣;谢东明;刘海荣;阳贻红

    [目的]评价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方法以及消融后对室性早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人选52例顽固性室早患者,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14~62岁,平均(36±14)岁.室早的病程为6个月-28年,其中42例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早,3例左室流出道起源室早,5例左后分支起源室早,2例右室前壁起源室早.室早心内电生理标测采用单导管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靶点消融;在术前、术后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指标(MH),并进行评分、统计分析. [结果]消融术成功40例,好转7例,失败5例,有效47例(约占总数的90.4%).平均手术时间(1.0±0.8)h,X线暴露时间(12.6±6.4)min,平均放电次数(4.8±2.0)次,阻抗80~110欧母.所有患者随访术后1周至1年内,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与射频消融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结论]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学锋;刘洪波;罗永全;陈杰;杜小兵;李川霞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例经射頻导管消融治疗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心房颤动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等资料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期绝对不等,不同程度的delta波;心房颤动发生与不适当使用洋地黄制剂、β阻滞剂,食道心房调搏及心房标测电极放置有关;心房颤动经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自行转律;8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道根治房颤,1例为心外膜旁道,手术不成功.[结论]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附35例临床报告

    作者:刘洪波;周学锋;李川霞;罗永全;陈杰;杜小兵;黄载星

    射频消融术(RFCA)是通过导管释放射频电流,利用其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发生凝固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RFCA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这也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

    作者:罗丽;方素

    射频消融术是指应用射频电流对患者心律失常的起源点或折返关键部分造成一个局限的且不能逆转的心脏组织损伤,从而根治心律失常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不开胸、痛苦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但由于该治疗仍为有创性,如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该类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为1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医护积极配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经验小结如下.

  • 导管射频消融与冠状动脉的相互影响

    作者:曹宾;孙育民

    导管射频消融可引起冠状动脉损伤,而冠状动脉血流的冷却效应对消融疗效亦有影响,冠状动脉与消融靶点之间的距离长短是有相互影响的关键因素.现对这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372 条记录 18/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