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房室旁道射频消融后T波改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增长;殷跃辉;罗开良

    分析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前后T波改变的影响因素,以揭示T波的改变机制.选择房室旁道患者116例,其中显性旁道82例、隐匿性旁道34例.术中旁道均成功阻断,均为单支旁道,消融前后均无束支阻滞者.结果:82例显性旁道患者有79例(96%)有T波改变,而34例隐性旁道患者无一例有T波改变(P<0.01);左、右显性旁道T波改变无显著性差异(95% vs 100%,P>0.05);T波改变程度与预激程度有关;有T波改变和无T波改变患者消融时间(116±37 vs 118±52 s)、能量(27±5 vs 28±7 W)和消融后CK-MB(20±3 vs 21±5 IU/L)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T波改变由电张力调整所致,与心肌损伤无关.

  •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研究

    作者:屈百鸣;车贤达;王长华;吴立萱;胡雪烈;俞坚武;李忠杰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0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描记左房三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简称房早)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用50~55 ℃温控消融导管放电,每点60 s.参考消融终点: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经EnSite3000标测,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其中单点起源2例、多点起源4例;折返限于左房壁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1例.EnSite300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3例成功、3例有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56.8±7.58个 vs 15262.4±8914.5个,P<0.001).结论:用EnSite300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的激动起源、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进而指导左房后壁的点、线消融,为房颤的机制研究和消融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与方法.

  •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附二例报道)

    作者:李学斌;郭继鸿;张海澄;许原;丁振江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BR-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1男性,VT发作长持续达27 h,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波宽260 ms.平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心内电图提示HV间期延长,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存在V3现象,右束支消融成功.例2女性,VT发作病史7年,呈无休止性VT发作,平时体表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发作时其QRS波宽为140 ms,呈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V波前有稳定的H波,消融左后分支后可导致Ⅲ度房室阻滞而终止VT.结论:束支折返性VT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特发性VT.

  • CARTO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书林;杨平珍;方咸宏;李海杰;詹贤章;陈泗林

    初步探讨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非典型房扑CARTO标测的方法学和射频消融效果.4例经电生理标测证实的非典型房扑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24~57岁.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三房心外科术后,1例为慢-快综合征.房扑发作时在右房或左房CARTO标测,三维重建右房或左房,寻找房扑折返径路的关键峡部区域行线性消融.结果:3例为右房非峡部依赖性房扑,1例消融径线为2条,即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IVC)口和右房后外侧至IVC,1例消融径线为右房前中外侧,1例为右房下外侧.1例左房房扑,消融径线位于右上肺静脉口下方至卵园窝.4例均即时消融成功.随访8~24个月,有1例先心病术后房扑复发,再次行CARTO标测发现房扑折返环位于左房,划线消融未成功.结论:CARTO标测非峡部依赖性房扑有一定的优势,能显示房扑折返环和关键峡部,并能指导线性消融.

  • 典型心房扑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郑强荪;赵玉;杜日映;薛玉生;王毅;汤雁玲

    回顾分析35例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患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结果.心内激动标测显示沿三尖瓣环(TA)逆钟向折返性房扑27例,顺钟向折返2例,同时存在二种折返6例.8例行TA峡部拖带起搏者均呈隐匿性拖带,起搏后间期与房扑周长差值为1±4(-3~5)ms.采用TA峡部双线性消融、后峡部或/和间隔峡部消融的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15例以房扑不能再诱发为手术终点,随访10例,3例复发,复发率30%;20例达到TA峡部双向阻滞,随访19例,1例复发,复发率5%,两组比较P<0.05.随访的29例中,7例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率24%.与无房颤发作者相比,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扩大和有房颤病史者的比例明显增加(6/7比9/22,6/7比4/22和7/7比2/22,均P<0.05).结果表明,心内激动标测结合拖带起搏技术可确定典型房扑的诊断,后峡部或间隔峡部消融是治疗房扑的有效方法,以TA峡部双向阻滞为手术终点较房扑不能被再诱发为终点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房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扩大和术前存在房颤有关.

  • 快速心房起搏时SV间期与SS间期的比值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周菁;丁燕生;任自文;杨俊娟

    评价快速心房起搏时快1:1房室传导的SV间期(SV间期)与1:1房室传导的短S1S1间期(SS间期)的比值(SV/SS)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中的应用,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I组,10例)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Ⅱ组,17例)测量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的SS间期与SV间期及SV/SS,并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消融后SV间期较消融前明显缩短(I组:221.0±22.3 vs 357 0±43.7 ms;Ⅱ组:202.1±30.6 vs 379.4±44.2ms,P均<0.05);消融前后SS间期无明显变化(I组:310.0±40.6 vs 308.0±36.8 ms;Ⅱ组:332.9±48.1 vs 336.5±62.3 ms);两组中所有患者消融前SV/SS比值均>1,而消融后SV/SS比值均<1.结论:SV/SS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终点的辅助观察指标之一,尤其对于房室结传导曲线呈连续性者,使用此方法可简便地观察消融终点,增加消融的目的性.

  • 显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训民;骆合德;邱一华;陈敏雄

    通过对房室旁道(简称旁道)消融术后T波改变的动态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124例消融成功的单旁道患者分为隐匿性旁道组(n=56)、轻度预激组(n=24)和明显预激组(n=44).记录消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h、术后1天及随访1~3个月期间12导联心电图,比较评价消融术前后T波改变.消融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测定心肌酶.结果:术后24 h明显预激组27例(61%)T波明显改变,轻度预激组4例(17%)T波明显改变(P<0.01).隐匿性旁道组无1例T波改变.室间隔(87%)及左侧旁道(77%)消融术后T波改变多于右侧旁道(36%).T波改变与消融能量及心肌酶升高程度无关,与术前预激程度及旁道部位有关.术后1~3个月T波改变者均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提示显性旁道射频消融术后T波改变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非心肌损伤所致.

  •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Ⅲ度房室阻滞的预后与对策

    作者:杜日映;王毅;孟宪章;郑强荪;范作文;薛王生

    为了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的Ⅲ度房室阻滞(AVB)转为永久性Ⅲ度AVB的预测指标与合理对策,回顾性地分析了10年来遇到的16例患者.术中终止放电后很快恢复了房室传导而术后次日再次发生Ⅲ度AVB 8例(A组),终止放电后直至出院(住院30~80d)始终未恢复房室传导8例(B组).并对两组的以下指标进行比较:①性别;②年龄;③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次数;④放电中出现连续非1:1结性搏动数;⑤终止放电后Ⅲ度AVB的持续时间;⑥次日再出现Ⅲ度AVB的持续时间;⑦是否使用激素.结果表明放电中连续的非1:1结性搏动数及Ⅲ度AVB持续的时间是可靠的预测指标,一旦出现必须在3跳内停止放电,观察期为一个月,否则应安置永久起搏器.

  • 冷盐水灌注导管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心房扑动患者的消融治疗

    作者:周京敏;欧阳非凡;蔡乃绳;葛均波

    常规射频消融在部分普通型心房扑动患者不能产生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之间峡部的双向传导阻滞,本研究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对该部分患者的消融效果.125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普通型心房扑动患者中,7例患者从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或至欧氏嵴射频消融超过15次未能产生峡部双向传导阻滞,定义为射频消融失败.对该7例患者换用冷盐水灌注导管,以相同于常规射频消融的方法在峡部找到传导间隙后,行射频消融.全部患者消融成功,平均消融4.5±2次,导管温度40±1 ℃,阻抗79±5.4Ω,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表明常规射频消融的失败与常规射频消融不能产生峡部足够的损伤有关,冷盐水灌注导管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患者可以成功地产生峡部的双向传导阻滞.

  • 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快速心律失常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董建增;马长生;刘旭;刘兴鹏

    阐明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和特殊性.自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共对13例合并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例、左侧旁道3例;右侧旁道、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各1例.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均常规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其中9例进行了冠状静脉窦造影,3例左侧旁道中的2例采用了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1例采用穿间隔法在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7例AVNRT中的5例采用Swartz鞘管支持消融导管实现稳定贴靠.消融成功率100%,无并发症.结论: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可合并PLSVC,经导管射频消融仍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在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和AVNRT消融的方法学上有一定特殊性.

  • 左中间隔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

    作者:刘旭;马长生;董建增;张金麟

    对12例左中间隔房室旁道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其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学进行了分析.男5例、女7例,心动过速史5~20年,年龄46±21岁,显性旁道5例、隐匿性旁道7例.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Ⅰ、Ⅱ两种类型.结果:显性旁道中心电图呈Ⅰ型者3例、呈Ⅱ型者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靶点位于左中间隔,其中1例为慢旁道.操作时间90±30 min、X线曝光时间30±11 min、放电13±5次.1例患者在消融时将His束和旁道同时阻断,导致Ⅲ度房室阻滞,另1例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结果提示左中间隔旁道较罕见,对左、右后间隔附近的旁道反复标测未找到理想靶点时,应考虑左中间隔旁道的可能;左中间隔旁道消融时应避免损伤His束.

  •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郑强荪;何勇;薛玉生;王毅;汤雁玲;杜日映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标测方法及射频消融结果.23例房速:右房房速15例;左房房速8例,其中左上肺静脉口房速3例、右上肺静脉口房速2例、左下肺静脉口下方房速1例、右下肺静脉口下方房速2例.结果:15例右房房速成功13例,成功率为87%;左房房速8例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总成功率为91.3%.成功消融靶点的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44±6 ms.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速(包括左房非经典部位房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

    作者:单其俊;邹建刚;陈明龙;李闻奇;廖铭扬;曹克将

    探讨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的可行性.1996年5月至1999年4月对4例拟诊为Mahaim 纤维引起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人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男3例、女1例,年龄31±19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5±14年,频率201±17(180~220)次/分,发作时均有明显的心悸症状.4例窦性心律时心电图除1例轻微预激外均正常.心房程序电刺激可以诱发心动过速.心室起搏时从房室结逆传,静脉注射ATP 20 mg室房分离.4例Mahaim心动过速均只有前传并呈递减传导特性.1例同时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导管操作发生心房颤动并经过Mahaim纤维前传,1例持续发作、1例短暂发作.4例分别在心房起搏、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时三尖瓣心房侧标测和消融.心室预激较体表V1导联QRS波起始处提前40±6(34~46)ms处消融均获成功,1例靶点位于右前侧壁、3例位于右后侧壁.能量35±5 W,消融5±3次,X线透视时间38±21 min.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同时作了慢径改良.分别随访3个月~3年无1例心动过速复发.临床研究证实,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Mahaim介导的心动过速的有效、可行和安全的方法.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学研究--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

    作者:江洪;黄从新;唐其柱;杨波;杨剑雪;漆曙辉;王小红;李庚山

    改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的方法学,以探讨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60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根据X线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心房快速刺激(S1S1)显示慢径前传放电消融,以10 s内慢径前传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并以此连续放电达30 s.消融后房室结双径传导消失,不再诱发AVNRT 为手术终点.60例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共消融361个靶点,其中放电不足10 s者280个、放电30 s者81个,后者中60个为有效消融靶点.有效阻断慢径者表现为放电6.9±1.8(2.8~10 )s慢径前传阻滞,S1刺激经快径前传.所有病人术后3~7天食管电生理复查不再诱发AVN RT.随访3~19个月无AVNRT复发.结论:显示慢径前传消融可客观判断放电消融的有效性 ,避免盲目延长放电时间所造成的无效心肌损伤.

  • 心房扑动和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脏损伤后综合征一例

    作者:齐洪涛;朱为勇

    患者女性,63岁.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包压塞,心包引流出血停止2周后,再次发生心包及双侧胸腔积液,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考虑为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 射频消融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双旁道一例

    作者:陈英;曹佳宁;徐欣;杨承健;李勋

    1例男性患者,57岁,Ebstein畸形,阵发性心悸20年.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双旁道,分别位于右后间隔和右侧游离壁,分别于三尖瓣环4~5点和7~8点消融成功.

  • 自主神经节相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一例

    作者:周博;周纬;吴立荣

    1例男性患者,61岁.因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在房速发作时,高频电刺激左房右前壁房速终止,患者出现高迷走神经性反应,待患者症状缓解后,继续于该部位消融,消融过程中亦有迷走反应,血压、心率下降,考虑该部位系神经节分布之处消融成功.随访1~3个月,无房速再发.

  • 无冠窦内射频消融慢室率房性早搏一例

    作者:谢旭晶;朱洁明;董睿敏;郑振达

    患者男,76岁,反复头晕、心悸2年.在外院因心动过缓拟植入心脏起搏器.食管心电图及Holter示频发房性早搏(APC)二联律未下传,短阵房性心动过速(AT).心内电生理检查为His束旁起源APC、AT,经无冠窦消融成功,症状缓解.

  • His束旁起搏:心外膜旁道误诊为房室结双径路的机制分析一例

    作者:黄深;张文昶;李琪艳;黄桂宝;丁春华

    2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在冠状窦内消融时出现逆传A波激动顺序的改变,His束旁起搏提示A波经房室结逆传而误诊为房室结双径路合并多旁道.

  • 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二例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施海峰;文莉

    2例心耳起源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表现为无休止、难治性.电生理检查分别提示为右心耳及左心耳起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成功,术后无复发.

372 条记录 11/19 页 « 12...891011121314...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