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室性早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评价

    作者:马长生;王建安;董建增;刘旭;周玉杰;王勇;颜红兵;赵瑞革;杜昕;刘兴鹏

    评价单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对97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室早患者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38例、女59例,年龄46.2 ±7.1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 靶点,后者以早搏时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97例室早全部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右室流 出道室早95例,全部呈左束支阻滞形态;左室流出道室早2例,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其中1例V1导联呈Rs形态,1 例呈rsr′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95.9%(93/97),24 h动态 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20 416±1 891次/24 h和122±140次/24 h(n=19,P<0 . 001)。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19±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为91% ,复发率是 4.3%(4/93),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 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 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郑强荪;薛玉生;赵玉;张录兴;王毅;柳荫;史俊忠;杨欣国;杜日映

    回顾分析1991年3月~1999年10月导管消融治疗6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 者的临床结果。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1991年3月~1993年10月定为前期阶段,共24 例;1993年11月~1999年10月定为后期阶段,共43例。采取心内激动和(或)起搏标测的方法进 行标测, 行直流电消融(DCCA)或射频消融(RFCA)治疗。前期阶段RFCA治疗的成功率40%(4/10 ),低于后期阶段RFCA治疗的成功率95%(41/43),P<0.05。前期阶段DCCA治疗的复发率1 0%(2/20) 、并发症发生率20%(4/20)和术后血CPK峰值1 032±369 U/L分别高于后期阶段RF CA治疗的2%(1/43)、5%(2/43)和163±82 U/L(P均<0.05)。67例患者中,特发性室性心 动过速( IVT)52例。右室IVT 24例,19例(79%)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其中21例成功靶点局部电图 较体表QRS波群提前25.3±5.6 ms。左室IVT 28例,21例(75%)起源于左室后间隔;其中2 5例成功靶点局部电图提前29.1±6.0 ms;仅1例记录到孤立的浦肯野纤维除极电位。前期 DCCA治疗IVT成功率为94%(17/18); 后期RFCA治疗IVT成功率100%(30/30)。合并器质性心脏 病的室性心动过速(VT)10例,前期DCCA治疗2例,成功1例;后期RFCA治疗8例,成功6例。 顽固性室性早博(VPB)5例,4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后期RFCA治疗均成功。结果表明,经 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IVT及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VPB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对合并器 质性心脏病的VT成功率较低。RFCA治疗较DCCA治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开展此项技术存在 学习曲线,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 拔除体内废弃起搏和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建议--适应证、设备要求及人员训练

    作者: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拔除电极导线的专用器械不断问世、发展并应用于临床,使得拔除电极导线的数目及开展电极导线拔除的医疗单位逐渐增多.虽然这方面的临床经验不断积累,但国内尚缺少标准化的有指导性的资料作为参考,为与国际接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PACE杂志发表的<拔除慢性经静脉置入的起搏及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Extraction of Chronically Implanted Transvenous Pacing and Defibrillator Leads.PACE,2000,23:544-551)制定一套拔除体内废弃起搏和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建议--适应证、设备要求及人员训练.旨在指导国内此项工作的开展.1 定义1.1 操作的定义体内废弃电极导线拔除有难易之分.不必借助专用工具,从原置入静脉拔除电极导线的操作称为简单操作,即取出电极导线(lead explant);反之,必须借助专用工具或更为复杂的操作程序去除电极导线的操作称为复杂操作,即拔除电极导线(lead extraction).这样对操作的定义有利于人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操作分类登记、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不同类型操作收费标准的制定.除去电极导线(lead removal):用任何一种方法除去起搏或除颤器电极导线.包括电极导线的取出和拔除.取出电极导线(lead explant):指对置入时间较短的起搏或除颤电极导线,可经原置入静脉,仅用置入时的器具,稍加外力即可将电极导线自静脉拉出.电极的拔除:①不管电极的置入时间有多久,但需要用特殊的器具方能除去电极导线,包括特制的专用导丝,具有或不具有切割能力的套管(如金属组成部分、激光、射频电流)、圈套、捕抓器等,或其它可用于啮合、捕捉电极导线而将其取出的一些工具,上述器材不包括在原置入电极时所应用的器械包.②不经过原置入电极导线的静脉取出电极导线.

  • 特发性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标测和射频线性消融治疗

    作者:郑强荪;薛玉生;赵玉;杜日映;王毅;汤雁玲

    研究电生理标测指导下,选择不同射频消融线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8例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患者经常规途径放置心内标测电极于冠状窦(CS)、右房小梁部(TRA)和右房平滑部(SRA)。自发或诱发房颤后,连续多导同步记录CS、TRA和SRA心内双极电图90 s,即刻回放分析上述三个部位有序房内激动波和无序房内激动波时程占所记录时间的百分比。若SRA无序激动时程>60%,TRA<40%,作下腔静脉口至三尖瓣环后部的峡部消融线和从上腔静脉口经卵园窝及冠状窦口至下腔静脉口的间隔部消融线(第一组);若SRA无序激动时程<40%,TRA>60%,作峡部消融线和从上腔静脉口经右房前侧壁至下腔静脉口的游离壁消融线(第二组);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同时作峡部、游离壁及间隔部消融线(第三组)。消融成功标准定义为在未用或使用以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情况下,无房颤发作或每月发作少于一次且持续不超过1 min。第一组11例,占总例数的61%,术后随访7±4个月,成功8例,成功率73%。第二组3例,占总例数17%,分别随访8,4和11个月,2例成功。第三组4例,占22%,术后随访3~8个月,无一例有效。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患者维系房颤的关键部位不尽相同,按心房内标测电图特征筛选消融部位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

  • 局灶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及其射频消融

    作者:李玉光;郑煜;王东明

    建立一种稳定的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动物模型以探索其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与安全性。选用18只犬开胸直视下以乌头碱在心脏局部肌注加猝发电刺激建立模型。观察房颤射频消融前后的病理、生理、生化及房颤诱发率的变化,以及有效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①所有犬均能以单次用药加猝发刺激诱发房颤(诱发率100%)。②消融组犬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行单线射频消融,消融前房颤持续时间942±480 s,消融后房颤诱发率为13.8%,持续时间为7.3±6.8 s,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消融前后窦性心率(163.9±20.8次/分 vs 158.4±23.3次/分)、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89.0±39.6 ms vs 93.9±38.0 ms)、心房有效不应期(147.3±20.9 ms vs 140.3±18.3 ms)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530.5±204.7 U/L vs 473.5±226.1 U/L),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应用乌头碱制备局灶性房颤方法简单、诱发率高。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局部消融可终止局灶性房颤。结果初步提示此法能以较少的损伤达到治疗目的,是较安全的,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肺静脉内不同温度射频消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吴钢;黄从新;江洪;李庚山;漆曙辉;杨新红;杨剑雪;王洪如;王小红;许辉

    探讨用不同预置温度行肺静脉内射频消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选择健康杂种犬30只,分成50 ℃,60 ℃,70 ℃三组,经房间隔途径将温控电极置入肺静脉内进行消融,消融时间均为60 s。消融前、消融后即刻监测心电图,行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并测量右房压(RAP)、右室压(RVP)、主肺动脉压(PAP)、左房压(LAP)。术后留养3个月,重复以上检查。结果:50 ℃组1只犬在行房间隔穿刺时因心包填塞死亡,其余均顺利完成试验。共在72处肺静脉内行点状消融,50 ℃、60 ℃、70 ℃组分别为20,26,26处。右上、下肺静脉,左上、下肺静脉分别为13,9,27,23处。50 ℃及60 ℃组消融后即刻、术后3个月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变化;70 ℃组消融后即刻、术后3个月肺动脉压分别为35±7,33±5 mmHg,较术前(28±4 mmHg)明显升高(P<0.05);左房压分别为11±4,12±2 mmHg,较术前(14±3 mmHg)显著降低(P<0.05);70 ℃组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60 ℃组及50 ℃组。结论:肺静脉内射频消融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原因主要是肺静脉狭窄;消融温度在60 ℃和70 ℃之间存在影响血液动力学的临界值,故预置温度应控制在60 ℃以内。

  • 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时心房颤动发作的预防作用

    作者:马长生;杜昕;周玉杰;颜红兵;王勇;刘兴鹏;钟敬泉

    探讨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房室旁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射频消融术中对房颤发作的预防价值。选择有阵发性房颤史的预激综合征患者47例,在行射频消融术前2周口服胺碘酮0.2 g,每日2次;45例未服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者作对照组。心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前传、逆传不应期(ERP),记录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诱发率和房颤的发生次数、发作时间及发作时的心室率,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胺碘酮组旁道前传、逆传ERP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319±48 vs 235±26 ms;305±56 vs 240±23 ms,P均<0.01)。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85.1% vs 87.2%),而胺碘酮组房颤的发作次数显著降低(19.1% vs 60.0%,P<0.01),发作时间显著缩短(8.2±4.3 vs 23.6±11.7 min,P<0.01),房颤发作时的心室率显著减慢(127±28 vs 165±34次/分,P<0.01),胺碘酮组消融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100% vs 95.6%,P>0.05),但手术操作与X线透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5.6±41.2 vs 153.1±50.6 min;35.8±16.4 vs 49.3±20.2 min,P均<0.01)。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预防射频消融时房颤的发作,而对旁道的消融无不良影响,可以在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患者中推荐术前常规使用。

  •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非接触球囊导管系统的标测与消融

    作者:朱莉;曹克将;邹建刚;陈明龙;单其俊;杨兵;李文奇;陈椿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EnSite 3000系统)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5例男性病人,年龄33±17(17~62)岁,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2.4±1.1(1~4)次.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和右室电生理导管,运用置入左室的64极球囊导管和大头电极,系统重建三维心内膜几何模型和等电势,经右室导管诱发VT,心动过速周期为323.8±48.1 ms.EnSite 3000系统标测到VT的早激动点分别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左侧间隔后下部左束支下方、后下间隔近心尖部、左室后壁近基底部和左后间隔中部.在早激动点和关键峡部分别行点状、环状和线性消融.2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放电、3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均获成功.成功消融靶点处的单极电图均为QS型.X线曝光时间为25±12 min.随访7.8±4.6(1~1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比较,EnSite 3000系统所建立的心腔三维模拟等电势图可直观地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传导途径和关键峡部,系统模拟的单极腔内电图的形态也有助于判断病灶起源部位及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其独特的导航系统可引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指导射频消融,并可减少X线投照时间.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刘少稳;杨延宗;张树龙;刁青;高连君;林治湖

    报道1例右室心肌病所致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探讨此类室速的治疗方法.患者女性、68岁,反复发作多形性持续性室速,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较差或无效.采用激动标测行导管射频消融,依次在右室游离壁、流出道后壁、前下近间隔、前上近间隔标测到4种不同形态的室速并消融成功.随访12个月(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9个月)无室速发作.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又不适合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反复发作的多形性室速,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 成功消融右房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的径线位置及临床特点

    作者:孙奇;郭晓刚;刘旭;周公哺;戴晨旭;马坚;陈柯萍;戴研;张澍

    目的 总结成功治疗右房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消融线位置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至2014年间成功消融的右房峡部依赖型房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成功消融的消融线位置及特点.结果 共274例患者入选,年龄[54.1±13.8(14 ~84)]岁,65例(23.7%)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术中266例(97.1%)在6点钟位置消融成功,8例(2.9%)在7-8点钟位置消融成功.后者心脏外科术后的比例及再次/多次消融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对于绝大部分右房峡部依赖型房扑患者,于6点钟位置消融即可,极少数患者需于偏游离壁位置(7-8点钟)方可消融成功,特别是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及曾消融失败的患者.

  • 40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薛枫;惠杰;蒋彬;邹操;陈弹;刘明;李勋;蒋廷波;杨向军

    目的 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消融点、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5年间40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消融靶点的分布、消融术的成功率和特殊起源点的消融方法,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①起源于右房的房速多于左房(60% vs 40%).右房常见消融点依次为右房间隔、界嵴、三尖瓣环、冠状窦口、上腔静脉和右心耳.左房常见消融点依次为肺静脉、左房间隔和左心耳.②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为85% (34/40).85%的患者在EnSite 3000三维标测指引下消融.③起源于右房间隔His束旁的6例房速通过无冠窦消融成功治愈4例,另2例于His束周围低功率消融失败.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速效果肯定.His束旁起源的房速可通过主动脉无冠窦内消融.

  • 全军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资料总汇

    作者: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

    目的 汇总分析全军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资料,了解此领域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方法 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全军医疗单位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资料进行注册登记和统计分析.结果 ①此次注册共收到全军40家医院共9 934例注册资料.开展射频消融(RFCA)工作的医院共33家,注册病例数6 242例,其中开展三维标测技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医院有9家,病例数达180例;开展心脏器械置入治疗工作的医院共39家,病例数3 656例.②6 242例RFCA注册资料总成功率97.45%,复发率2.12%,并发症发生率0.54%.各类心律失常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多,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次之,AVRT和AVNRT成功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心房颤动(AF)的复发率高.34例并发症中血管并发症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占绝大部分.③多家单位开展了新型三维标测系统治疗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180例注册病例中,AF多、共110例(61.11%),成功率99.09%,复发率24.55%;非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non-IVT)次之、共26例(14.44%),成功率88.46%,复发率8.33%;其余类型心律失常完成例数较少.④3 656例心脏器械置入病例总成功率99.92%(3 653/3 656),并发症发生率1.94% (71/3 653).在各种器械置入适应证中,病窦综合征占大比例,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双腔起搏比例远超过心室单腔起搏.三腔双心室起搏器及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尚较少.结论 全军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发展迅速.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喉罩麻醉的方法

    作者:张建军;陈明;刘兴鹏;李洁;马雪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需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因心房消融线径长,损伤面积大,术中常常引起患者疼痛,致体位改变影响三维标测的稳定.喉罩是一种声门外的气道管理装置,它在咽腔内形成两个端端密封,一端通过声带周围组织与呼吸道相连,另一端通过咽下组织与胃肠道相连.房颤病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麻醉下置入喉罩,术中通过嘱罩连接麻醉机,进行诱导用药与维护麻醉.初步应用结果显示病人术中无疼痛,保证了三维标测的稳定性.

  • NavX三维标测系统的原理及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丘嘉;唐安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EnSite NavX三维标测导航系统是射频消融选用多的三维标测系统之一。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诊断心律失常机制更明确,消融更精确彻底,能显著降低术中X线透视量从而减少患者及手术人员的X射线相关损害风险等优点,并且不显著增加手术时间,仅手术步骤和成本略有增加。

  • "典型"心房扑动消融失败一例原因分析

    作者:周菁;丁燕生;杨俊娟;Sunny S Po

    患者男性,46岁,因"典型"心房扑动曾行右房峡部线性消融失败,经仔细分析,并经右房峡部拖带标测,发现峡部双向阻滞,经穿间隔左房标测并拖带证实为左房房性心动过速,明确诊断并消融成功.

  • 国产ColumbusTM三维标测系统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鲁志兵;江洪;杨波;黄鹤;黄从新

    目的 报道国产ColumbusTM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术中两次穿刺房间隔成功后送入环形标测电极和冷盐水灌注消融电极导管,使用ColumbusTM系统构建左房和肺静脉电解剖结构后行房颤消融.另取10例使用CartoXP系统辅助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均成功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和必要的线性消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建模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放电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1±4) min vs(9±4)min;(13±3) min vs(4±5)min;(35±8) min vs(33±9) min,P均>0.05].实验组总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35±20) min vs(120±17) min,P<0.05].两组在术中、术后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后至少1年的随访时间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复发.结论 国产ColumbusTM三维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

  • 借助电生理标测系统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进行高频电消除治疗第二届中德心血管病学和麻醉学会议大会发言

    作者:L.Seipel;刘启功;王琳

    70年代末,巴黎的Fontaine G发现,通过希氏束导管发放直流电可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以后将其用于药物无效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并不断尝试采用新方法,其中由直流电休克过渡到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是一重大突破.但是,寻找心律失常起源点的问题仍未解决.

  • 单形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于小亮;谭军;申强;唐烨辉;艾庆;李维金;蒋艳;肖燕云

    目的评价单形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正常心脏的室早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后者以早搏时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 19例室早全部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均呈左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89.5%(17/19),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15 892±2 654次/24 h和891±783次/24 h(n=17,P<0.001.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期间也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 68例射频消融术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作用

    作者:彭永权;周锡平

    目的 探计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评价阿司匹林(Asp)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68例行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sp组(n=36):术前3 d口服Asp;对照组(n=32):术前不用药.分别于术前(To)、电生理检查(EPS)后(T1)、射频放电后即刻(T2)、术后24 h(T3)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和D二聚集(DD),比较两组内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两组间的差异.并作RFCA的程序变量与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VWF和ET在不同时间点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GMP-140和DD在T1时刻即有显著升高(P<0.05),T2时刻进一步升高达峰值,T3较TO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Asp组GMP一140在T1、T2、T3时刻与T0时刻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而DD仍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升高的幅度明显降低(P<0.05);GMP-140和DD升高的幅度与手术持续时间呈正相关(f=0.48,r=0.41,P<0.05).结论 尽管术中应用肝素,RFCA仍可导致血栓前状态.RFCA致血栓前状态与手术持续时间呈正相关.Asp可减轻RFCA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 递进式射频消融逆转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扩张型心肌病”20例的疗效

    作者:唐成;张劲林;苏唏;韩宏伟;李振;蒋萍;张勇华;谭安安;杨艳

    目的 评价递进式射频消融对于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在接触式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递进式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尽量终止心房颤动.手术6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1)术中有40%的患者在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余经过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2)术后有15%的患者为阵发性心房扑动,8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3)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0%±15.00% vs.36.50%±19.50%,P<0.05).结论 对于高度选择性的伴有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递进式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的,术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同时心腔发生了逆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得以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好转.

372 条记录 17/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