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院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69例分析

    作者:王洪川;徐顺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AMI死亡的病例,50%以上发生在患病后4h内.基层医护人员若能对AMI患者实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抢救,特别是尽早实施溶栓治疗,能大大地降低其病死率[1].因此,做好急救工作,对抢救AMI患者的生命具有特殊意义.我们门诊部自1992年1月~2002年12月,10年间共抢救AMI患者69例,这些患者经现场救治,65例渡过危险期,安全转送到医院.下面对该69例AMI院前抢救作一分析报道.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院前抢救
  • 一次性平战结合的多功能引流袋

    作者:罗悦;胡新勇;钱锁开;方向明;饶平华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立体性、广阔性和残酷性明显增强,战地生存环境恶劣,伤情更为复杂多变.为了做好战时准备和应对平时的突发事件,我们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协作下自行开发研制了多功能引流袋,该产品已于2003年获实用新型专利.投入使用半年来在院前抢救中已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 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措施分析

    作者:马世国

    目的:分析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措施.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平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对照组患者由患者家属送至急诊科,而未行院前急救.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抢救成功率以及致残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死亡率还是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急诊患者而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院前抢救能够提升救治率,降低患者发生死亡以及致残的风险.

  • 院前纳络酮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7例

    作者:于锦秀;胡蓓

    我院自2004年底建立"120"急救工作站以来,接诊因急性海洛因中毒并发呼吸抑制和呼吸衰竭的病人7例,院前抢救均采用以纳络酮为主同时配合呼吸球囊、面罩人工呼吸,效果显著.院前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短时间内解除呼吸抑制,现报告如下.

  • 成批伤员的院前急救

    作者:张宏华

    我院急诊科承担我市院前、院内急救工作,院前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救治的成功率.1996年以来,我院急诊科对5批灾难性事故(2起车祸、2起采石场塌方、1起房屋倒塌)的成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将院前抢救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体会

    作者:张晓峰;牛天平;陈天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后医疗干预的迟早,与抢救成功率及其远期预后直接相关.因此,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显示积极的早期抢救治疗意义.本中心1998~1999年度经院前急救AMI 31例,现将院前抢救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 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李迎春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有效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只有1例患者由于病情过重,没有获得第一时间救治导致其出现死亡,剩下59例则在有效地院前抢救作用下转危为安送去住院部做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救治率,且降低致残率,不但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而且还能有利于预后.

  • 研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作者:张爱华

    目的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抢救中接受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讨论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院前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院前抢救,将急救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案分别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抢救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抢救过程中接受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院前抢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8例

    作者:严廷秀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老年人的病死率中仍居高位,尤其在干休所AMI时有发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如何及时、正确诊断和救治AMI,对降低病死率尤其重要.我门诊部在十余年中,现场救治老年人AMI 28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 抢救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6例

    作者:王圣存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严重的急症之一.许多资料表明,60%以上的AMI患者在起病1 h内死亡,其原因多数是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所致[1],而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又与早期是否得到正确的抢救有重要关系.因此,院前抢救AMI是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环节.1994~1999年我们抢救老年人AMI 6例,报告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作者:王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据报道60%以上的AMI死亡者发生在起病1h之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的现场急救,能够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所以,院前急救是AMI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急救中心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共对9例AMI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并取得成功经验做一回顾性分析.

  • 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急救护理体会

    作者:景素姣

    目的 探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急救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危重病患者在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急救护理.结果 抢救危重患者80例,插管一次成功68例,插管时间均<2 min;第二次插管成功10例,插管时间<5 min;第3次插管成功2例,均在5min以上.抢救成功68例,成功率85%,成功转送患者70例.结论 急诊护士做好插管前准备,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的配合与护理,可以提高气管插管效率及应用机械通气,对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 限制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

    作者:黄朝霞;蔡光友;尤洁芳;张志娟

    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76例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量、院前复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制品输入量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及凝血功能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周德长

    目的 探讨比较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院前抢救过程中应用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需院前实施呼吸支持的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插管方式将其分为喉罩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2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气道损伤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 喉罩插管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为(17±6)s,显著短于气管插管组的(64±10)s(P<0.05);喉罩插管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00.0%、48.1%,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的55.6%、22.2%,喉罩插管组的气道损伤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喉罩置管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急救中可有效减少插管操作时间和气道损伤,增加一次置管和复苏成功率,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和急诊心电图诊断

    作者:侯晓平;曾益华;许瑞佳;高莲生;罗南辉;王洁

    应用O’Rourke等[1]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ECG诊断标准,分析发病6小时内AMI患者的首次ECG,探讨该标准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93年3月~1997年12月发病6小时内经急诊或院前抢救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3例AMI患者首次ECG,其中男性4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8.4±12.3岁。发病至首次ECG时间为5分钟~6小时,中位数时间为120分钟。心肌梗死部位:单壁39例(下壁27例,前间壁7例,前壁2例,广泛前壁3例),多壁13例,心内膜下1例。 2.ECG判读:对每份ECG逐一导联测量、记录QRS波形态、Q波宽度(ms)和深度(mm)以及ST段抬高和/或降低幅度(mm)。AMI判定标准:①相邻的ECG导联ST段抬高≥1mm(V1~V3≥2mm);②至少一个导联有对应性的ST段压低≥0.5mm;③坏死性Q波。 3.统计学处理:统计ECG各项诊断标准的阳性率以及各诊断标准联用诊断AMI的敏感性,采用χ2检验。

  • 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孟晓煦

    目的 探讨三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CA)的院前急救中的运用对比,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现场抢救CA患者32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 气囊-面罩通气组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 在院前抢救CA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心脏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

  • 甲泼尼松龙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沈宏波

    目的:评价甲泼尼松龙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本院接诊的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7例,在到达救治现场后迅速给予甲泼尼松龙注射,观察和比较患者救治前、上救护车后和到达医院时的呼吸频率、心率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患者救治前呼吸频率为(31.9±7.1)/min、心率为(137.1±9.8)/min、临床症状评分为(9.2±1.1)分,上救护车后呼吸频率为(26.7±5.2)/min、心率为(118.8±8.4)/min、临床症状评分为(7.5±0.9)分,到达医院时呼吸频率为(22.8±4.4)/min、心率为(104.8±5.6)/min、临床症状评分为(6.3±1.0)分;患者上救护车后和到达医院时的呼吸频率、心率、临床症状评分与救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松龙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抢救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解除缺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院前抢救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

    作者:吕春恒

    目的 探讨院前抢救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本院抢救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医患纠纷的常见隐患,探讨影响医患纠纷的因素.结果 医生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医患沟通技巧维度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影响因素上,在抢救人员方面,选择多的是工作繁忙,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在患者方面,选择多的是不信任抢救人员,其次是期望值过高.结论 医患关系紧张与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抢救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 大运动量训练致重症中暑的急救治疗护理体会

    作者:梁静;叶文;王伟

    目的: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导致重症中暑的急救治疗护理体会。方法对17例重症中暑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和院后综合救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7例患者全部救治痊愈,无并发症。结论普及中暑防治知识,做好中暑的防治措施,中暑后有效院前与院后相结合的综合抢救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影响院前抢救猝死患者的重要因素分析

    作者:刘志宁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抢救猝死患者的重要因素.方法:将猝死患者依据有无气管插管、年龄大小、到达现场时间等进行归类,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给予气管插管的、到达现场时间短的、年龄小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结论:院前给予气管插管、到达现场时间短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13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