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B型尿钠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燕华;刘自爱;黄庆宁;黄虔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B型尿钠肽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B型尿钠肽≥100 pg/ml的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其心率变异性与B型尿钠肽的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SDNN-Index、RMSSD、PNN50,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00例2型糖尿病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SDNN-Index为(46.41±17.74) ms,RMSSD为(37.18±19.07) ms,PNN50为(18.88±15.21)%,SDNN-Index、RMSSD、PNN50与B型尿钠肽相关系数分别为-0.472、-0.434、-0.589,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B型尿钠肽水平相关.

  • 血清C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与B型尿钠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旭妹;容亓;李宏梅

    目的 通过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高半胱氨酸(HCY)与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188例冠心病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CRP、HCY、BNP水平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HCY均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依次明显递增.③稳定型心绞痛组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依次递增,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极为显著.结论 血清CRP、HCY和BNP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病情程度,可作为冠心病测定的常用检测指标.

  •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钜亨;谢颖;李军;童玲;张传寿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B型尿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按照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A组(PASP≤30 mmHg,n=20)、B组(30 mmHg≤PASP<50 mmHg,n=42)和C组(PASP≥50 mmHg,n=24),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PASP分组患者的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其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分别为(236.76±75.43)pg/mL、(403.32±89.87)pg/mL、(837.53±102.2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6±26.73)pg/mL、(86.73±22.45)pg/mL、(128.81±32.1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随PASP升高而升高,不同PASP分组患者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BNP、VEGF及TGF-β1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684、0.572、0.521,P<0.05),血清BNP、VEGF与TGF-β1呈正相关(r=0.512、0.554,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存在血清BNP、VEGF及TGF-β1异常升高,三者与PASP呈正相关.

  • 5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先兆子痫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强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B型尿钠肽(BNP)、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先兆子痫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妊娠50例纳入妊娠组,诊断为先兆子痫167例为先兆子痫组,分为心肌损伤组42例和无心肌损伤组125例.另选择5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采用ELISA 一步法测定血清中H-FABP,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hs-cTnT和BNP,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IMA,以及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结果 先兆子痫组中心肌损伤组的CK-MB、H-FABP、IMA、hs-cTnT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组和无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1、7.489、7.256;7.561、6.897、6.235;12.314、9.236、10.251;13.657、11.023、12.031;11.301、10.364、15.567),(P=0.008,0.030,0.035;0.027,0.031,0.033;0.002,0.005,0.003;0.002,0.004,0.003;0.003,0.004,0.001)].先兆子痫组中无心肌损伤组的CK-MB和hs-cTnT与对照组、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8、1.401;1.887、1.784),(P=0.339、0.401;0.289、0.398)].无心肌损伤组和妊娠组的IMA、H-FABP和BNP明显高于对照组[(t=4.784、4.021;3.894、3.784;5.801、5.215),(P=0.024、0.032;0.037、0.041;0.021、0.029)].无心肌损伤组的IMA、H-FABP和BNP与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5、1.257、1.241);(P=0.451、0.329、0.378)].5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个标志物(χ2=3.021、3.561、4.215、4.496、5.249;P=0.027、0.024、0.019、0.015、0.009).结论 采用心肌标志物判断孕妇心肌损伤时,应考虑到妊娠这一特殊的生理周期,5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先兆子痫的缺血性心肌损伤.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B型尿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作者:张启贵;陈雪礼;涂艳;刘晓峰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40例AMI患者(AMI组)及125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Hcy和BN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AMI组血浆BNP[(585.24±155.37)pg/mL]和Hcy[(33.4±9.84)μmol/L]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经治疗后血浆BNP和Hcy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和Hcy可作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AMI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预测AMI患者远期康复的重要参数。

  •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B型尿钠肽水平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学涵;胡兰英;周玉培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B型尿钠肽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B型尿钠肽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心肌梗死组B型尿钠肽水平较健康组高(P<0.05),心肌梗死初次发病者B型尿钠肽水平较再次发病者低(P<0.05),存在血管狭窄者检测结果较无显著狭窄者高(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血B型尿钠肽检测能够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且有效的参考依据.

  • 血清降钙素原与B型尿钠肽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治疗前后的检测意义

    作者:王迎新;潘醇;都叶;周平;曹臻

    目的 探索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与B型尿钠肽(BNP)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动脉血气、24 h累计复苏液体总量及复苏达标时间,检测患者的血清PCT 和BNP水平.结果 62例患者的体液复苏治疗过程,患者的24 h内复苏液体量为(7899.31 ± 1337.64)mL,复苏达标时间为(19.07 ± 5.64) h.治疗前后pH、Na+及Cl-、PCT 及BNP值有明显差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血清PCT水平与累计复苏液体总量之间呈负相关(r= -0.956,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BNP与PCT 的改变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清 PCT 及BNP指标可以作为休克治疗的效果进行监测.

  • 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

    作者:黄粱镔;梅丽芳;龙欣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临床心力衰竭及呼吸困难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深圳瑞莱SSJ-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测定6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NYHA Ⅱ、Ⅲ、Ⅳ)、50例同期住院治疗非心力衰竭患者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另分别检测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和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各组血浆 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下降 (P<0.01);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BNP水平检测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NYHA 诊断及辅助分级,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的指标,同时,可对急性呼吸困难进行鉴别.

  • 3个项目在呼吸衰竭危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异;唐映华;银联立;孙一帆

    目的 检测患者呼吸衰竭时B型尿钠肽(BNP)、血乳酸(La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评估其在呼吸衰竭时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8例呼吸衰竭患者和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Lac、BNP及hs-CRP水平.结果 治愈组、好转组及死亡组的BNP、Lac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愈组患者3项水平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逐渐下降,好转组3项水平均高于治愈组,经系统治疗后亦有所下降,死亡组患者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不断升高.结论 BNP、Lac和hs-CRP在呼吸衰竭时水平明显增高,对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 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B-型尿钠肽的检测分析

    作者:王红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 a[Lp(a)]及血浆 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的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48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组36例;同时选择1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透射比浊法检测 hs-CRP,胶乳比浊法检测 Lp(a)及化学免疫发光法定量检测 BNP。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组 BNP 、Lp(a)及 hs-CRP 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相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糖尿病组 BNP 和 hs-CRP 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Lp(a)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组血浆 BNP 与 Lp(a)、hs-CRP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BNP 与血清 hs-CRP 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 Lp(a)无明显相关性;hs-CRP 与 Lp(a)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 Lp(a)、HS-CRP 、及血浆 BNP 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临床检测的良好指标。

  • 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用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价120例

    作者:李克涛

    目的 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预后评价的效果.方法 检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HF)患者120例入院时、出院时血清cTnT和血浆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再发生的情况.结果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TnT和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cTnT和BNP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cTnT和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脏事件患者出院时的cTnT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P<0.01).结论 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妊娠高血压疾病B型尿钠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肖琳;漆洪波;潘亚萍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的血B型尿钠肽(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差异,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2-8月在我院就诊的32~36周孕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73例,同期正常32 ~ 36周孕妊娠妇女对照23例,测定孕妇血BNP水平,收集入院治疗及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后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BNP水平[ (349.31±57.33) pg/ml]高于正常妊娠[(210.67±47.73) pg/ml]、妊娠期高血压[(260.49±29.29) pg/ml]以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278.33±36.1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BNP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2 363±68.19)g]、1 min Apgar评分(8.56±0.76)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 BNP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判断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妊娠结局.

  • hs-CRP与BN P检测在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乐永宏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尿钠肽(BNP)在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4例,其中心源性哮喘患者66例,肺源性哮喘患者7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浆hs-CRP、BNP。结果(1)心源性哮喘组和肺源性哮喘组血浆hs-CRP、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EV1%和FEV1/FVC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哮喘组血浆hs-CRP明显低于肺源性哮喘组,血浆BNP明显高于肺源性哮喘组(P<0.01)。(2)心源性哮喘组中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浆BNP水平越高,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YHA Ⅱ级和NYHA Ⅲ级血浆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源性哮喘组中患者呼吸功能越差,血浆 hs-CRP水平越高,不同呼吸功能患者血浆 hs-CRP不同(P<0.05)。(4)以BNP>200 pg/mL 作为阳性诊断临界值,其对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的诊断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77.80%,阴性预测值为95.24%,准确率为85.42%。结论血浆hs-CRP和BNP检测对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有积极意义,两种指标检测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武;王明山;黄小芳;吕美艳;杨丽红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型尿钠肤(BN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79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加以比较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痛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浆BN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BNP与D-二聚体水平呈对数正相关(r=0.439 8,t=4.297 0,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心力衰竭时BNP分泌增加,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BNP与D-二聚体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快速测定B型尿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庆海;黄君富;胡厚源;华兴;吴宇;徐强;李永华

    目的 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快速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中尿钠素(BNP),研究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左心室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98例CHF患者分别以不同病因、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等分组,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分析血浆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按不同病因分组可见:不同原发疾病血浆BNP水平差别不明显;按心功能分级:Ⅰ~Ⅳ级患者血浆BNP逐步增加(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的血浆BNP显著低于内径>55mm者(P<0.01),且左心室射血分数≤0.50的血浆BNP显著大于射血分数>0.50者(P<0.001).结论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快速测定C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对快速诊断CHF及评价危险分层有较高价值.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溯;杨宇红;张红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HF患者(HF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测定血浆BNP水平,心衰患者治疗3-4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和BNP,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及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1)HF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HF控制后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3)BNP浓度与LVEF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 BNP联合DD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德翔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联合D-二聚体(DD)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住院的60例老年CHF患者,分别采用康复治疗(康复组30例)及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30例),并依据临床相关症状分为发病期(住院24 h内)和恢复期(出院当天).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BNP、D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病期及恢复期,老年CHF患者BN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恢复期,老年CHF患者BNP、DD水平较发病期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BNP、DD水平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老年CHF患者恢复期BNP、DD水平升高率低于发病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老年CHF患者恢复期DD水平升高率低于发病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BNP水平升高率低于发病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HF发病期体内BNP水平与DD水平升高呈高度正相关(r=0.973,P<0.01).结论 在老年CHF患者发病期与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兰蓉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4例心脏病患者出入院时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不同心功能间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功能越差,血BNP浓度越高(P<0.01),入院时BNP水平与出院时BNP水平比较,心衰控制后BN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同级不同病种间BN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的BNP水平随心功能下降而升高,其指标可用于临床心衰诊断及愈后监测.

  • 脑梗死伴低钠血症患者B-型尿钠肽、白介素-6、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作者:朱晔;王琳琳;曹文隽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低钠血症患者B型尿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我院住院的120例脑梗死伴低钠血症患者为观察组,90例血钠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BNP、IL-6、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BNP、IL-6、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度低血钠患者BNP水平高于轻度低血钠患者,IL-6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低血钠患者;重度和中度低血钠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低血钠患者(P<0.05).观察组Glasgow评分低于对照组,重度低血钠患者低于轻度低血钠患者.结论 脑梗死伴低钠血症的患者BNP、IL-6、D-二聚体水平高于一般脑梗死患者,同时Glasgow评分显著降低.BNP、IL-6、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对此类患者的状态及预后进行评估.

  • 法舒地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缩功能PⅢNP及BNP血清水平的影响

    作者:薛忠文;高德全;余清;杨光远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缩功能、血清B型尿钠肽(BN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利尿及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及3月时分别测量血压、心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指数(LVEDVI),同时检测血清B型尿钠肽(BN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记录发生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例数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LVEF、LVMI、LVEDVI及LVESVI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下降,治疗组LVEDVI及LVESVI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时,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PⅢNP仅治疗2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2周时PⅢNP、BN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时,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法舒地尔,可进一步抑制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减轻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147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