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健烽;刘冬生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120例AMI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无伴发高血糖组;B组:入院高血糖组;C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MI后伴发入院高血糖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的梗死面积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率明显高于无伴发高血糖发生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结论 AMI急性期血糖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糖的变化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较敏感、简便、直观的预测因子.

  • 小剂量胰岛素在治疗重度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吴文;陈海丹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自2001年起,采用限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入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重度应激性高血糖,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作者:虞致新;谢小琴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方法 198例危重患儿入院后即采静脉血测血糖,此后应用微量血糖仪进行动态监测,血糖>10.1mmol/L限糖输注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0.1~0.2U/k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结果 小剂量胰岛素可使96.2%高血糖患儿在24h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现低血糖现象.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是安全有效的.

  • 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与合理输液的研究

    作者:黄栋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合理输液.方法采用One Touch仪在不同时段分别测定危重患儿血糖以把握治疗的合理.结果35例危重患儿血糖值在>6.7mmol/L-42mmol/L之间,针对其含量采取不同治疗措施,使60%患儿得以治愈,其病死率为40%.结论危重患儿常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血糖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按血糖高低实时调整输液成份,可以降低病死率.

  • 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姚文勇;刘盛国;彭建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9月期间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FBG≥6.1 mmol/L,n=32)和正常血糖组(FBG<6.1 mmol/L,n=46),确诊后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应用Barthe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入院时高血糖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46.1±12.4)分,正常血糖组为(45.6±13.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血糖升高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3.1±14.9)分、(60.4±15.3)分,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的(68.2±14.9)分和(80.3±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者神经功能恢复差,FBG可作为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 小儿新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小儿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诊断与鉴别

    作者:乔海平;刘刚;易泉英;翁秀全;余金莉

    目的 探讨小儿新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小儿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诊断与鉴别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DKA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为SHG组,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及鉴别情况,并与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的30例受检儿童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KA组和SHG组即时血糖(RBG)、空腹血糖(FBG)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KA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SHG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HG组HbA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A患儿均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才可控制血糖,而SHG组无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均为高血糖(BG)症状,HbA1c和是否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可作为鉴别SHG和DKA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 老年多发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院前血糖干预

    作者:周涛;段政萍;李树炎

    目的 观察老年多发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院前血糖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120"出车救治的45例老年多发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平衡指数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入院后血糖干预组(A组22例)与院前血糖干预组(B组23例),以普通胰岛素注射液作为血糖干预药物,采用静脉输入法,输入速度参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0.1 U·kg-1·h-1,不超过10 U/h,目标值4~6.1 mol/L(Leuven方案);收集两组患者在院前、急诊科和住院期间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院内感染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出急诊科时MEWS改善率为69.6%,优于A组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后的院内感染、MODS发生率分别为17.4%和4.3%,均低于A组的45.5%和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率为4.3%,虽低于A组的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血糖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多发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MEWS评分,降低入院后发生院内感染和MODS的发生率.

  • 一例重症有机磷中毒致足部坏死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素萍

    有机磷中毒是基层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急危重症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救治都能恢复.足部坏死是由下肢静脉血栓、足背动脉栓塞以及糖尿病患者后期微血管供血障碍、血流淤滞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有机磷中毒致足部坏死的病例在基层ICU比较少见.我院近期收治了一例重症有机磷中毒致左足坏死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大黄水煎液对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弢;张铂;曹书华;王勇强

    目的 观察大黄水煎液对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以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治疗周期14d,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在使用适量胰岛素的基础上给予大黄水煎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CD3+)总数、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计数及NK细胞(CD16++CD56+)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现低血糖不良反应2例,而实验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CD16++CD56+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水煎液可降低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抗炎合剂治疗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观察

    作者:卜建宏;李越华;闫国良;何文姬

    目的 观察中药抗炎合剂对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方法 将脓毒症并应激性高血糖符合热毒内盛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治疗组应用抗炎合剂联合胰岛素非强化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 抗炎合剂对改善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有效.

  • 小儿应激性高血糖合并心肌损害68例临床分析

    作者:闵晓兰

    目的 研究小儿应激性高血糖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应激性高血糖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心肌酶学:CK-MB增高48例(70.5%),CK增高52例(76.45%),肌钙蛋白阳性率5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24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早搏5例(室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2例),心律不齐12例,T波低平或ST段改变18例,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轻度扩大者2例.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发生时,常合并心肌损害,即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也应常规检查心肌酶,心电图,以便及早发现与早治疗.

  • 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良;李丕宝;孙先义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脓毒症且确诊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资料,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所有患者及时确定病原菌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改善通气状态、给予充分液体复苏支持、适当给予免疫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按不同的血糖水平给予不同剂量的胰岛素[1 U/ml,静脉微量泵入,速度为0.1 U/(kg·h)];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40 ml,加入胰岛素混合溶液中,静脉微量泵入。观察两组患者终点事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基础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24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例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较好,能减少达标血糖所用时间胰岛素总用量,降低终点事件总发生率和24 APACHE-Ⅱ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天数,且安全性较好。

  • 瑞代复合谷氨酰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曹红军;田晓东;皮刚

    目的:探讨瑞代复合谷氨酰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医院烧伤科住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外科治疗,均留置鼻饲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瑞代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瑞代中加入谷氨酰胺颗粒,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 )、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补体C3及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代复合谷氨酰胺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FPG,HOMA-IR及降低身体应激状态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徐丽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患者入院次日空腹血糖(FBG)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 mmol/L,n=52),血糖升高组(FBG>6.1 mmol/L,n=34)。观察两组治疗期间血糖变化,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独立生活能力,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结果入院时血糖升高组患者 FBG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治疗期间血糖升高组患者 FBG逐渐降低,血糖正常组患者 FBG无明显变化,治疗14 d血糖升高组患者 FBG仍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血糖升高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血糖正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血糖升高组(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 强化血糖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

    作者:贾志;郭牧;宋昱;张云强;梁海青

    目的 探讨强化血糖控制能否给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带来更大益处.方法 将224例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入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降糖治疗组(A组)和强化降糖治疗组(B组),比较院内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逐渐下降,B组于治疗24、72 h、1周时空腹血糖均低于A组.在院期间B组心绞痛及严重心律失常均少于A组(P=0.038、P=0.021),但低血糖反应较A组增多(P=0.032);再梗死、心力衰竭、院内死亡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随访,心绞痛、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及再住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采用强化血糖控制早期仍有临床意义,但远期无明显获益.

  • 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詹圆;周小妹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该院ICU收治的危重SHG患者117例,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将117例患者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6.1~8.0 mmol/L,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8.1~10.0 mmol/L.通过观察患者入院1、7、14 d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以及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入院21 d内病死率等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7、14 d,研究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血糖水平在6.1~8.0 mmol/L可有效改善ICU中SHG患者的预后,并可较好地控制机体的炎性反应.

  • 颅脑外伤急性期监测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蓉;吴丽娟

    应激性高血糖是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颅脑外伤急性高血糖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和加重致残的并发症之一[1].2006年7月-2008年2月,本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85例,现将其血糖变化分析如下.

  • 血清果糖胺测定在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中的意义

    作者:李菊丹;林伟山

    目的 探讨血清果糖胺(FRU)在应激性高血耱中的意义.方法 对70例应激高血耱患者及64名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RU及餐后2h血糖、FRU测定,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组FRU值为(245±40)μmol/L;糖尿病组FRU异常率91.6%,数值为(420±40)μmol/L,与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FRU与餐后2 h F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组与糖尿病组FR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U可以反应患者测定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所致高血糖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 短期强化血糖控制对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免疫机能、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文武;欧阳艳红

    目的 观察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短期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强化治疗组(n=38).比较入院1d及7d后2组外周血中炎性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水平,观察入院第1、3、7天2组患者血糖浓度(FPG)、血糖变异性(GV)及血糖达标时间(TT)等情况.结果 入院后7d强化治疗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也低于入院第1天水平(P<0.05);强化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及CD47CD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均高于入院第1天水平(P<0.05);人院第3、7天强化治疗组患者FPG、GV及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GV可作为结局预测的重要指标.结论 短期强化血糖控制能提高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免疫功能并改善预后.

  • 急性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艳;唐兴江

    糖尿病高血糖为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可能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高,对脑梗死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急性脑梗死后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的概念、发病机理、高血糖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加以综述。

512 条记录 23/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