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乳酸脱氢酶5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通印;郝朗松;郭德正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及乳酸脱氢酶5(LDH-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IF-1α、GLUT-1及LDH-5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GLUT-1及LDH-5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8.2%(111/142)、75.4%(107/142)及68.3%(97/142),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4.8%,21/142;11.3%,16/142;7.0%,10/142)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GLUT-1及LDH-5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有相关性(均P<0.05);结直肠癌中HIF-1α、GLUT-1和LDH-5的表达两两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且表达呈正相关( P<0.05)。结论联合检测HIF-1α、GLUT-1及LDH-5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重要指标。

  • 658例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胡晓儒;徐灿;亢野;王涛;张莹;杨向红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658例连续的结直肠癌病例,患者中男性409例,女性249例;年龄20~92岁,平均年龄(63±5)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的情况,和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结肠癌病例中的BRAF突变,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658例结直肠癌有44例(6.7%)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1%(27/658)、2.3%(15/658)、2.4%(16/658)、4.3%(28/658).MMR蛋白表达缺失以MLH1与PMS2表达联合缺失(61.4%,27/44)、MSH2与MSH6表达联合缺失(34.1%,15/44)为主;PMS2和MSH6蛋白表达单独缺失的各有1例(2.3%,1/44).进行BRAF V600E检测的27例MLH1蛋白缺失的病例中有7例(25.9%)为BRAF阳性,提示该7例患者可能存在因BRAF基因突变导致的MLH1蛋白表达缺失,属于散发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血行转移无关(P>0.05),与更低程度的肿瘤组织分化、组织学类型和发病部位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目增加显著相关(P<0.01);其中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学类型相关(P=0.049,P=0.013),常伴黏液腺癌分化;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右半结肠(P=0.006,P=0.002);MSH2与MSH6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P=0.014,P=0.023);MSH2与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性别相关,MSH2蛋白缺失多发生于女性(P=0.048),PMS2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男性(P=0.031).结论 MMR蛋白缺失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低,组织分化程度低,发生部位多位于右半结肠,癌组织常伴有黏液腺癌分化.

  • 658例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胡晓儒;徐灿;亢野;王涛;张莹;杨向红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658例连续的结直肠癌病例,患者中男性409例,女性249例;年龄20~92岁,平均年龄(63±5)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的情况,和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结肠癌病例中的BRAF突变,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658例结直肠癌有44例(6.7%)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1%(27/658)、2.3%(15/658)、2.4%(16/658)、4.3%(28/658).MMR蛋白表达缺失以MLH1与PMS2表达联合缺失(61.4%,27/44)、MSH2与MSH6表达联合缺失(34.1%,15/44)为主;PMS2和MSH6蛋白表达单独缺失的各有1例(2.3%,1/44).进行BRAF V600E检测的27例MLH1蛋白缺失的病例中有7例(25.9%)为BRAF阳性,提示该7例患者可能存在因BRAF基因突变导致的MLH1蛋白表达缺失,属于散发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血行转移无关(P>0.05),与更低程度的肿瘤组织分化、组织学类型和发病部位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目增加显著相关(P<0.01);其中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学类型相关(P=0.049,P=0.013),常伴黏液腺癌分化;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右半结肠(P=0.006,P=0.002);MSH2与MSH6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P=0.014,P=0.023);MSH2与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性别相关,MSH2蛋白缺失多发生于女性(P=0.048),PMS2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男性(P=0.031).结论 MMR蛋白缺失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低,组织分化程度低,发生部位多位于右半结肠,癌组织常伴有黏液腺癌分化.

  • 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毕蕊;涂小予;肖遥星;单波儿;王华英;蔡旭;周晓燕;杨文涛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相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150例子宫内膜癌连续病例,收集临床病史,复阅病理切片并分析组织学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42/10 HPF)、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带、肿瘤异质性等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并分析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43例(28.7%),其中MLH1/PMS2配对表达缺失27例(18%),MSH2/MSH6配对表达缺失7例(4.7%).MSH6单独表达缺失6例(4%),PMS2单独表达缺失3例(2%).5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3.3%和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具有家族肿瘤史患者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中,其年龄<50岁的比例(4/6)明显高于错配修复蛋白正常表达患者(P=0.014).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P =0.033)、显著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带(P<0.001)2项病理特征相关,也与浸润深度< 1/2肌层(P=0.039)及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卵巢透明细胞癌2例,肠癌1例;P=0.0322)相关.但与病变位于子宫体下段、肿瘤异质性、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增多、显著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带是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子宫内膜癌相对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应引起病理医师的重视.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无明显年龄相关性,但在有相关肿瘤家族史患者中小于50岁者多见.

  • C D10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形成和演进的影响

    作者:朱音;郑江江;杨芳;聂倩倩;朱紫菱;邓红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CAF) CD10的表达及其在结直肠癌形成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浙江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有详细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22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心区、癌旁腺瘤组织及切缘正常黏膜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CD10表达和肿瘤细胞Ki-67、p53、cyclin D1及β-catenin的表达,观察CD10在间质CAF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细胞表达Ki-67、p53、cyclin D1及β-catenin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肠黏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不表达CD10,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CAF CD10的表达率分别为80.1%(181/226)和58.4%(132/226),CD10阳性的细胞同时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不表达结蛋白。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的肿瘤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4.1%(190/226)和63.7%(144/226),正常肠黏膜上皮表达率为7.1%(16/226)。 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肿瘤细胞表达率分别为50.4%(114/226)和53.1%(120/226),在正常肠黏膜上皮的表达率为8.8%(20/226)。 cyclin 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肿瘤细胞表达率分别83.6%(189/226)和48.7%(110/226),在正常肠黏膜上皮不表达。β-catenin在正常肠黏膜上皮全部定位于细胞膜,癌旁腺瘤区肿瘤细胞膜表达率为53.1%(120/226),细胞质表达率为95.6%(216/226),细胞核表达率为10.6%(24/226);肿瘤中心区癌细胞膜表达率为17.7%(40/226),细胞质表达率为100.0%(226/226),细胞核表达率为49.1%(111/226)。随着CAF CD10在癌旁腺瘤区和癌组织中心区的表达逐渐增高,周围肿瘤细胞Ki-67、p53、cyclin D1和β-catenin 核表达也逐渐增高( P<0.05)。 CAF CD10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有差异( P<0.05);而与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无关( P>0.05)。 CD10阴性组的总体生存率优于CD10阳性组。结论 CD10只在CAF中表达,高表达CD10的CAF与其邻近肿瘤细胞高表达p53、cyclin D1、Ki-67以及β-catenin的核表达呈正相关,CAF的标志物CD10与肿瘤细胞标志物p53、cyclin D1、Ki-67以及核β-catenin相结合,可以从肿瘤间质微环境的角度为结直肠癌病理诊断提供帮助;表达CD10的CAF通过激活Wnt信号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 lincRNA?ROR作为一个内源竞争RNA通过结合miR?145调节Oct4、Sox2和Nanog对结直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闫振宇;孙新超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incRNA)?ROR作为一个内源竞争RNA(ceRNA)结合miR?145对下游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阐明这种分子调控网络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至2016年间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及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52例,采用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52例临床患者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lincRNA?ROR、miR?145的表达;分析lincRNA?ROR和miR?14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从SW1116中分离CD44-CD133-和CD44+CD133+细胞;qPCR检测细胞中CD44、CD133、Oct4、Sox2、Nanog表达及CD44+CD133+细胞贴壁黏附后CD44、CD133、lincRNA?ROR、miR?145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45与lincRNA?ROR及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之间靶向调控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q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噻唑蓝法、克隆形成检测沉默lincRNA?ROR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lincRNA?ROR高表达,miR?145低表达,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lincRNA?ROR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有关(P<0.05),miR?145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有关(P<0.05);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出 CD44+CD133+和 CD44-CD133-细胞, CD44+CD133+细胞中 CD44、CD133、Oct4、Sox2、Nanog、lincRNA?ROR 较 CD44-CD133-细胞高表达, miR?145低表达(P<0.05);贴壁黏附后CD44、CD133、lincRNA?ROR表达明显降低,miR?145表达增加(P<0.05);lincRNA?ROR能够结合miR?145调控Oct4、Sox2和Nanog表达;沉默lincRNA?ROR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增加其对顺铂、紫杉醇敏感性.结论 lincRNA?ROR结合miR?145调控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和Nanog表达来影响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为后续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遗传网络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功能提供了新见解,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结直肠癌患者 KRAS、NRAS 及 BRAF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作者:张科平;许洁;颜黎栩;刘驯骅;徐方平;刘艳辉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KRAS、NRAS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KRAS、NRAS及BRAF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8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首诊的200例结直肠患者的肿瘤组织,运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KRAS基因第2、3和4号外显子,NRAS基因第2、3和4号外显子及BRAF基因第15号外显子。结果 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88/200)、2%(4/200)和5%(10/200)。 KRAS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第2号外显子的第12和13位密码子,分别占总突变的64.8%(57/88)和12.5%(11/88),KRAS基因第3号外显子的突变主要集中在第59和61位密码子,KRAS基因第4号外显子的突变主要集中在第117和146位密码子。结论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突变率较高,增加检测KRAS基因位点和联合检测NRAS、BRAF基因有助于筛查出有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的结直肠癌患者。

  • 靶向二代测序检测结直肠癌肠镜活检标本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王亚健;姜瑞瑞;刘海静;张波;叶丰;步宏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标本中的DNA是否足以进行基于扩增法建库的二代测序(NGS)检测以得到合格、准确的基因分析结果并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小组织行NGS检测提出质控建议.方法 依据标本纳入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109例患者的肠镜活检FFPE标本109份,提取DNA,采用OncoAimTMGene Panel在Miseq平台进行基于扩增法建库的靶向NGS检测,分析DNA及文库产量、测序数据质量、检测成功率.利用常规检测方法验证NGS的检测结果.后,比较其中12个内镜活检标本与其相应手术根治石蜡标本的 NGS 检出突变结果以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7.2%(106/109)的肠镜活检FFPE标本可得到足量用于NGS的DNA并产生合格的测序文库,测序深度中位数为848×,均一度中位数为95.7%,测序数据合格率为95.4%(104/109). NGS和临床常规检测的一致性为100.0%. 12对内镜活检与手术根治配对标本结果显示,临床可行性突变( KRAS、BRAF)的检测结果全部一致,而一致突变的变异频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合理质控的条件下,肠镜活检FFPE标本可用于靶向NGS检测,得到合格、准确的突变检测结果以指导靶向治疗.

  • mTORC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新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作者:余丽;刘志英;焦娟;师晓莉;崔文丽;张巍;李巧新

    目的 筛查及分析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C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至2013年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6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和 695 名健康对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运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mTORC1相关基因中 10 个多态位点( mTOR: rs1034528, rs2295080; Raptor: rs1062935, rs3751934;mLST8:rs3160,rs26865;DEPTOR:rs2271900,rs4871827;AKT1S1:rs2290774,rs2353005)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mTORC1相关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并与人群的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及体重指数相关.其中,mLST8 rs26865 AA基因型在≤68 岁(OR=0.64,95%CI=0.43~0.96,P=0.031)、女性(OR=0.61,95%CI=0.38~0.99,P=0.046)、无吸烟人群(OR=0.55,95%CI=0.35~0.87,P=0.010)中均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mTOR rs1034528 CC基因型在>68岁的人群中提高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3.34,95%CI=1.12~9.91,P=0.030)、Raptor rs3751934 CA/AA基因型在体重指数>25 kg/m2的人群中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0.68,95%CI=0.47~0.98,P=0.038)、AKT1S1 rs2290774 CC基因型在不吸烟的人群中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OR=0.67, 95%CI=0.45~0.99,P=0.048). mTORC1低风险基因型叠加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同时携带两个以上低风险基因型的人群要比没有或只携带1个低风险基因型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低(OR=0.74,95%CI=0.58~0.95,P=0.017),这在≤68岁、男性、体重指数>25 kg/m2及不吸烟人群中尤其明显. mLST8 rs26865基因型与mLST8及下游蛋白4EBP1和p70S6K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mTORC1相关基因多态位点与中国新疆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效应较低,尚需在大样本量的、多中心、不同种族的结直肠癌研究中加以验证.

  • 结直肠腺癌中PTEN和NDRG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国欣;钱忠义;杨丽娟;王芳;沈红

    目的 探讨PTEN和分化相关基因(NDRG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91例结直肠腺癌、30例结直肠腺瘤和21名正常肠黏膜组织标本及其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NDRG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TEN和NDRG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50/91)和76.9%(70/91),与正常肠黏膜组和结直肠腺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下调和NDRG1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TEN和NDRG1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s′=-0.251,P=0.016).PTEN蛋白阴性表达组的结直肠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PTEN蛋白阳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失表达有可能成为结直肠腺癌癌变早期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并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NDRG1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不能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联合检测PTEN和NDRG1,可作为疑难病例的辅助诊断指标.

  • 结直肠肿瘤模型鼠中的新型癌前病变

    作者:SHENG Hong-qiang;陈俭;LAI Mao-de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而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其发病率已上升至第2~3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沈勤;顾玉;邹英鹰;张丽华;高倩;宋精玲;王芳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早期症状隐匿,而且临床上超过一半患者手术前就已有了微小转移.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是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趋化因子引导细胞定向运动,趋化因子形成浓度梯度调控细胞的运动路径.肿瘤细胞能分泌趋化因子受体,并与趋化因子浓度梯度相应答,这种现象可能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有关[1-2].

  • 结直肠癌转移动物模型血清中几种蛋白变化的观察

    作者:李祖国;赵亮;刘莉;丁彦青

    目的 建立可视化结直肠癌转移模型,并应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可视化结直肠癌转移模型血清蛋白质的变化.方法 用pEGFP-N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具有转移能力的SW480细胞株,在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后,再原位接种于裸鼠右半结肠,利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结直肠癌原位成瘤及发生转移的情况.同时采集裸鼠原位成瘤后不同转移阶段的血清,进行双向电泳联合时间飞行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观察结直肠癌转移模型裸鼠癌转移前后血清蛋白的变化.结果 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SW480-EGFP细胞株,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为100%,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10,区域淋巴结转移为10/10,肝转移率为4/10,肺转移率为3/10.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鉴定了5个在癌转移发生后血清内显著升高的血清蛋白:结合珠蛋白α链,载脂蛋白A4,载脂蛋白E,免疫球蛋白k型V区L链和转铁蛋白.结论 成功建立结直肠癌可视化转移模型,利用不同转移阶段鼠血清进行双向电泳图谱差异分析筛选出5个在癌转移发生后血清中显著升高的蛋白可能是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蛋白.

  • Tiam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Tiam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Tiam1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筛选Tiam1不表达的细胞株;将Tiam1/C1199HA cDNA导入内源性不表达Tiam1基因的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株中,G418筛选抗性克隆,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蛋白印迹法鉴定转染后Tiam1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Tiam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侵袭实验检测Tiam1对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 Tiam1基因在高转移的LoVo和SW620中高表达,在低转移的HT29中不表达,在SW480和HCT116细胞表达相应较低.通过7 d的连续比较,HT29/mock和HT29/ Tiam1两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12,P=0.003).Tiam1基因的导入使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体外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加,HT29/ Tiam1穿过细胞为(88.6±9.2)个/200倍视野,HT29/mock为(46.8±3.4)个/200倍视野,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结论 Tiam1基因具有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能力,Tiam1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Tiam1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 Tiam1基因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莉;许岸高;张庆玲;张艳飞;丁彦青

    目的 探讨Tiam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基因转染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裸鼠皮下接种结直肠癌细胞的方法观察Tiam1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观察Tiam1对体内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接种HT29/Tiam1细胞(转染Tiam1基因)的裸鼠皮下肿瘤生长明显加快,肿瘤体积自皮下注射后的第7天起与接种HT29/mock细胞(转染对照)的裸鼠皮下肿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HT29/Tiam1细胞的裸鼠皮下肿瘤第20天的平均体积是接种HT29/mock细胞组的2.5倍.进行结直肠癌细胞外科原位移植6周后,接种HT29/Tiam1细胞的裸鼠结肠原位肿瘤重量明显大于接种HT29/mock细胞的裸鼠(t=-14.916,P<0.01).采用外科原位移植的方法比较HT29/mock和HT29/Tiam1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在HT29/Tiam1细胞组,7只裸鼠全都发生了腹腔转移,4只发生了肝转移,其中有1只裸鼠发生了广泛转移,包括脾、肺及淋巴结等转移.在HT29/mock细胞组,7只中只有2只裸鼠发生了腹腔转移,没有一只裸鼠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Tiam1基因是结直肠癌增殖、转移的促进基因,Tiam1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增殖、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 WHO新的结直肠肿瘤分类的特点

    作者:来茂德

    Hamilton和Aaltonen教授主编的<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一书2000年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版社(IARC Press)出版[1].该书的组织学分类基本上沿用1989年版[2]的分类,但其内容,某些概念和定义等都有较大的变化.下面就2000年版中结直肠肿瘤的有关特点作一介绍.

  •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吴运瑾;徐浩东;朱海龙;朱旭友;梁军;曾郁;张素霞;易祥华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SSA/P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8至2013年间5209例结直肠内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筛选出353例锯齿状病变纳入此次研究范围;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观察SSA/P镜下病理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要点,评价其活检组织的诊断标准。结果3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检出SSA/P 25例(7.1%),增生性息肉( HP )278例(78.8%),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 )44例(12.5%)。25例SSA/P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2.2岁(34~84岁);发生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14例,升结肠9例,直肠1例及横结肠1例。内镜描述肿瘤多为宽蒂息肉。活检标本病灶直径0.3~2.0 cm(平均直径0.73 cm)。光镜观察,典型SSA/P显示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和隐窝结构的异常;隐窝扩张、隐窝分支在SSA/P和HP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00%(25/25)和24%(12/50,P<0.01);72%(18/25)和4%(2/50,P<0.01);“L”形/锚状隐窝、黏膜肌的假浸润、细胞核的不典型性和黏液分泌增多仅在SSA/P中发现,检出率分别为48%(12/25)、16%(4/25)、32%(8/25)和24%(6/25)。结论结直肠SSA/P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是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和隐窝结构的异常,内镜取材的完整性和正确的石蜡块包埋方向(纵向包埋)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不伴异型增生的SSA/P需与HP相鉴别,尤其是病变较小、仅表现为少数隐窝异常者。

  • 结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可提示已存在黏膜下浸润性腺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观察

    作者:韦萍;金木兰;蒋镭;王莹;胡秀梅;路军;刁小莉;张云岗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可提示已经存在黏膜下浸润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2006至2012年间有手术标本对照的结直肠黏膜活检标本432例,其中手术标本诊断为浸润性腺癌366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6例。观察两组活检标本的HE染色病理形态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浸润性腺癌组中出现腺体的筛状结构、锐角形腺体以及腺性结构消失呈弥漫生长的比例分别为61畅2%(224/366)、33畅8%(124/366)、7畅4%(27/366)。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出现筛状结构比例为6畅0%(4/66),而锐角形腺体及弥漫生长均无一例出现。此3个指标在两组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畅01)。两组病例出现腺体分支出芽的比例分别为89畅9%(329/366)、66畅7%(4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细胞异型程度达到Ⅲ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畅5%(313/366)浸润性腺癌存在纤维组织增生,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均无纤维组织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畅01)。仅在少数浸润性腺癌的活检标本中可见到瘤性腺体同大的淋巴管、脂肪组织、神经节细胞密切接触。结论结直肠活检标本中肿瘤性病变出现筛状结构、锐角形腺体、腺性结构消失呈弥漫浸润、间质纤维化及瘤性腺体同厚壁血管密切接触高度提示已存在黏膜下浸润癌。

  • 中国6364例结直肠癌患者 KRAS 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作者:王东;梁旺;段笑微;刘玲;申浩;彭永济;李宾

    目的检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分析KRAS基因的突变类型以及突变地区分布差异。方法收集2009至2013年间,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6364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标本中KRAS基因第12和13位密码子的突变状态,分析KRAS基因突变类型及KRAS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地区分布差异。结果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7.43%(2382/6364)。检测到10种KRAS基因单碱基突变类型,共计2369例,其中6种为常见突变类型,分别为12GGT>GAT (14.77%)、13GGC>GAC(8.19%)、12GGT>GTT(7.89%)、12GGT >TGT(2.20%)、12GGT >AGT (2.00%)和12GGT >GCT(1.48%),余下12GGT>CGT、13GGC>TGC、13GGC>CGC和13GGC>AGC四种突变类型的发生率较低(<1%)。另外还检测到8种特殊突变类型共计13例。不同地区来源的样本中, KRAS 基因的突变率为35.68%~38.04%,但不同地区间KRAS基因的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类型丰富。其中6种为常见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率不低于1%。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焦磷酸测序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的KRAS基因突变状态,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第五届全国诊断病理研讨会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研修班会议纪要

    作者:齐文安;周小鸽

    近年来,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认识发展快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步,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以下简称WHO分类)是这些年来在这一领域进展的突出标志,是淋巴造血疾病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个分类从正式公布以来,我国的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地介绍、宣传、实践新的分类.经过3年的实践已有很多病理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了新分类,并且积累了一定经验,需要进行交流,同时也有很多的病理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对新的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获得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结直肠肿瘤在概念、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准等问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需要研讨.为此,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病理学分会主办,基因有限公司、朗珈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五届全国诊断病理研讨会暨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研修班已于2004年10月19-2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2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60篇.

4970 条记录 6/249 页 « 12345678...2482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