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血管钙化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廖琳;路建饶;王新华;陈秀锋;胡静;韩海燕;陈杰;张传富;郭志勇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血管钙化情况,并分析血管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50例,横断面调查所有患者透析前血浆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颈动脉钙化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150例MHD患者普遍存在矿物质代谢异常,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分别为校正血钙57.33%,血磷48.67%,钙磷乘积65.33%,iPTH36.67%,25羟维生素D 2.00%.(2)血管钙化发生率达74%.(3)血管钙化患者年龄(F=11.263)、透析龄(F=8.541)、长期吸烟史(x2=6.351)和高血压(x2 =8.462)、糖尿病(x2 =5.371)、冠心病(x2=3.371)、脑卒中(x2 =3.658)发病率以及校正血钙(F=6.253)、血磷(F=3.247)、钙磷乘积(F=5.638)显著高于无钙化患者,且随着钙化程度的进展逐步增加;25羟维生素D逐步下降(F =3.642),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校正血钙、钙磷乘积为颈动脉钙化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564(1.056~1.847)、1.476(1.158~1.736)、1.625(1.223 ~2.045)、1.315(1.078~1.836)(P均<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异常及血管钙化;血管钙化可使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增高;年龄、糖尿病史、校正血钙、钙磷乘积为颈动脉钙化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相关血管钙化

    作者:王晓来

    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升高,CAC进展迅速.糖尿病相关血管钙化与高血糖、维生素D缺乏、胰岛素抵抗、肥胖、贲门上部脂肪、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成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CAC是斑块负担较好标志,其与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糖尿病人群中,CAC的发生及程度可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

  • 不同血清钙水平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影响

    作者:杨洁;魏芳;王立华;于海波;卢志;王喆;姜埃利

    目的:研究不同血清钙水平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60例,根据血钙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低血清钙组(2.0 mmol/L<Ca<2.25 mmol/L)、正常血清钙组(2.25 mmol/L≤Ca≤2.75 mmol/L)、高血清钙组(Ca>2.75 mmol/L).采用X线摄片评价血管钙化的情况,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随访24个月,观察24个月内3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记录患者因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发生时间.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终有147例患者完成研究,年龄(57.76±13.43)岁,男性72例(48.9%).患者血管钙化程度与血清钙水平呈正相关.3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3组患者在心血管原因死亡率(P=0.01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越高,生存率越低.结论:血清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及心血管原因死亡率.

  • 胞外pH值通过BMP-2信号通路影响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作者:张慧然;徐金升;郭利萍;白亚玲;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环境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通路对高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5~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代VSMCs进行实验,设正常对照组、pH7.4+高磷组、pH7.1+高磷组和pH7.7+高磷组。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MP-2、Smad1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H7.4+高磷组大鼠VSMCs的钙含量增加、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增多,BMP-2、Smad1、Runx2 mRNA表达及AKP活性均增高(均P<0.05);与pH7.4+高磷组相比,pH7.1+高磷组大鼠VSMCs的钙含量减低、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减少,BMP-2、Smad1、Runx2 mRNA表达及AKP活性均降低(均P<0.05),pH7.7+高磷组大鼠VSMCs的钙含量增加、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增多,BMP-2、Smad1、Runx2 mRNA表达及AKP活性均增高(均P<0.05)。结论胞外酸性环境(pH7.1)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胞外碱性环境(pH7.7)促进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MP-2信号通路介导VSMCs表型转化。

  • 化痰法通过降钙调脂抑制高脂饲料喂养导致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研究

    作者:李金铭;王贺平;宋梦歌;扈若凡;郭小武;于琨;张德英;李云峰;李爱英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加腹腔注射维生素D3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化痰法防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型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5组,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8)、低剂量中药组(n=9)、高剂量中药组(n=9)、阳性药物对照组(n=8),连续喂养10周,血清学检测血脂、血钙,HE染色观察主动脉和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血管壁多处可见近似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同时伴有局部钙化.低剂量中药组和他汀组的血管钙化和内皮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中药组血管壁未见斑块和钙化.结果表明,高剂量中药组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更明显;中药和他汀组均能明显改善肝脏脂肪变性;高剂量中药组可明显降低LDL及血钙水平(P<0.05).结论:化痰法可通过调节血脂、血钙,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钙化进而防治AS的发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sclerostin之间的关系

    作者:申磊;冯雪;王莉华;侯晶晶;高永宁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分析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MHD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选取3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sclerostin水平,用心脏彩色超声对心脏瓣膜钙化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心脏瓣膜钙化有明显差异(40%vs 8.57%,P<0.05).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r=-0.283,P=0.046)、碱性磷酸酶(ALP)呈负相关(r=-0.407,P=0.003),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408,P=0.046).无瓣膜钙化患者较有瓣膜钙化患者年龄[47.5(33.8~62.3)岁vs 69.5(56.5~77.5)岁]与血清sclerostin水平[5.66(4.39~8.09)ng/ml vs 8.28(6.40~12.37)ng/ml]更低,血磷(P)水平[(2.14±0.55)mmol/L vs(1.81±0.56)mmol/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血清sclerostin水平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6.794,95%CI=1.474~31.318(P=0.014);6.74,95%CI=1.613~28.157(P=0.021).血清sclerostin较低组的iPTH和ALP水平明显高于血清sclerostin较高组[252(168~524.5)pg/ml vs 139(59.5~343)pg/ml和78.0(63.6~81.0)U/L vs 62.0(59.0~69.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清sclerostin较高组腹主动脉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均高于血清sclerostin较低组(84%vs 44%和60%vs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sclerostin升高,年龄和sclerostin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sclerostin可能作为MHD患者血管钙化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凡力;卢岚;房娴;龙凯;毛艳卿;吴春霞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126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钙化评分≥3分(中重度)52例,血管钙化评分<3分(轻度)74例,分析影响血管钙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每日服用钙剂的剂量及校正血钙及钙磷乘积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透析龄、糖尿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发生血管钙化较为普遍,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校正血钙、钙磷乘积均是影响血管钙化发生的因素.

  • 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血清胎球蛋白A的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

    作者:赵晓兰

    目的:探讨3~4期的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的变化及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以3~4期的非糖尿病CK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以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都排除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性疾病。对比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胎球蛋白A的变化,比较各期CKD患者胎球蛋白A的变化,分析血清胎球蛋白A的变化及与eGFR的关系。结果3~4期非糖尿病CK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0.28±0.07)g/L低于健康人群(0.52±0.10)g/L(P<0.05),血清胎球蛋白A与eGFR呈明显正相关(r=0.41,P<0.05),与钙磷乘积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3~4期非糖尿病CK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随着肾功能的降低而下降,可能在CKD的钙磷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 滋阴平肝复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大鼠血管钙化及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丹;孟新科;唐新征

    目的 通过建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大鼠的动物模型,系统观察滋阴平肝复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灌服附子汤的方法建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采用滋阴平肝复方高、中、低剂量干预,采用尾套法测定血压变化,采用荧光显微技术检测肌细胞中钙含量变化;观察不同剂量干预下,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及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钙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前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无明显差异,采用不同干预方法后,高、中、低剂量中药干预组及西药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高剂量组血压下降幅度较西药组大[(101.19±8.33)mmHg VS (107.26±10.33) mmHg,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高、中、低剂量中药干预组及西药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钙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钙含量下降幅度较西药组大[(172.74±40.17)nmol/L,(221.79±34.17) nmol/L VS (366.41±39.53) nmol/L,P<0.05],低剂量组与西药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滋阴平肝法复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拮抗其血管钙化过程,高、中剂量组疗效优于西药.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及其防治进展

    作者:杜正光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主要死亡原因,占50%,甚至更高.其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20~30倍.除了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外,ESRD患者动脉中膜钙化与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相关[1].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预测因子.ESRD患者的血管钙化机制尚未明确,但这是个多因子参与的过程.在ESRD患者中诸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和尿毒症特殊危险因素共同参与了血管钙化.

  • OPG治疗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光红;陈远萍

    骨保护素或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从1997年发现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作为OPG/RANK/RANKL系统成员之一,OPG在体外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存活、融合,阻止成熟破骨细胞的活化并引起破骨细胞凋亡.骨是动态的组织,通过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的平衡与协作进行骨改建.OC和OB功能的不平衡可导致以骨质增加(骨硬化症)或骨质减少(骨质疏松)为特征的骨骼畸形.随着研究的深入,OPG在治疗骨代谢性疾病和血管钙化中的价值受到研究者们高度重视,并在其他方面取得许多成果,现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肾动脉钙化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作者:罗春

    目的:比较64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肾动脉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3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经 X 线检查拟诊为肾动脉钙化患者50例,均给予 CTA 和 DSA 检查。比较 CTA 与 DSA 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 诊断准确率为94%,DSA 为96%,CTA 与 DSA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A 与 DSA 诊断肾动脉钙化中诊断准确率相当,CTA 也可作为肾动脉钙化的可靠检查方法。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淑芳;梁震;张红梅;田晓

    ①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②方法选取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透析治疗的 MHD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透析龄>6个月。利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根据有无AAC将其分为钙化组(n=50)和非钙化组(n=56)。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出影响MHD患者发生VC的危险因素。③结果两组患者间性别、血钙、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患者平均年龄、透析龄、血磷、血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5);糖尿病患者VC人数多于非VC人数(P<0.05)。④结论年龄、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PTH、hs-CRP以及糖尿病均是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血钙磷乘积、血清、PTH是VC的独立危险因素。

  • 蛋白激酶G在大鼠钙化血管中的作用

    作者:苑晓烨;李绍冰;曾强;杨圣俊;李芳;姚丽霞

    目的 探讨钙化血管中蛋白激酶G(PKG Ⅰα蛋白)的作用.方法 采用华法令和维生素D3建立大鼠主动脉钙化模型.4周龄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钙化组和环孢霉素A组,每组12只.VonKossa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形态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KG Ⅰ α蛋白及CaNB1蛋白,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钙化组PKG Ⅰ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PKG Ⅰα可能参与血管钙化的调节过程.

  • 大鼠钙化血管中蛋白激酶G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交互调节作用

    作者:苑晓烨;李绍冰;李芳;杨圣俊;曾强

    目的 探讨大鼠血管钙化过程中蛋白激酶G与钙调磷酸酶信号通路之间是否存在交互调节作用.方法 4周龄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钙化组和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组,采用华法林和维生素D3皮下注射方法建立主动脉钙化模型,原位杂交方法测定主动脉环三磷酸鸟苷依赖的蛋白激酶Ⅰ( PKG Ⅰα)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 AαmRNA的表达,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钙化组PKG Ⅰα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CaNB1 CaN A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蛋白激酶G促进血管钙化,并且蛋白激酶G与钙调磷酸酶能够交互调节影响血管钙化进程.

  • 骨保护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霞;张金凤

    骨保护蛋白(OPG)自发现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在体内生成,发挥多种生物效应.OPG不仅参与调节正常骨密度、控制钙的吸收,而且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及体内环境的平衡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本文就其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近年在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秀丽;郝丽荣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致死亡原因,超过50%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同年龄普通人群20~30倍[1].血管钙化则是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等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密切.根据报道,在MHD患者中,40%~70%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2].因此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防治MHD患者心脏并发症,使MHD患者的病死率,存活时间得到延长.下面就MHD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实验性血管钙化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观察

    作者:韦肖敏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管钙化大鼠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总结40只实验动物大鼠的相关实验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钙化组大鼠主动脉钙的含量均值为(1.55±0.24)mmol/g,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值为(55.60±9.33) U/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组织学考察结果方面,对照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值分别为(240.5±11.38)U/ml和(13.05±6.11) U/g,均明显高于钙化组,而丙二醛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77±0.35) nmol/mlVS(21.33±7.12) nmol/ml] (P<0.05).结论:组织内氧化与抗氧化功能的失调可能会促使血管钙化的形成,如果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会显著性改善血管的钙化现象.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柯瑞岩;张祖隆

    血管钙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普遍存在,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被视为一项长期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指标.如传统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肥胖等,以及MH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长透析龄、透析充分性、钙磷沉积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微炎症状态、FGF23水平、血清klotho水平、胎球蛋白A等.尽早地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对于MHD患者延缓血管钙化进程、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有着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 镁离子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白亚玲;徐金升;靳晶晶;张俊霞;张胜雷;崔立文;张慧然

    目的 探讨镁离子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只.以组织贴壁法进行原代VSMCs培养,至3~5代时用于细胞实验.将VSM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加入10 mmol/L β-甘油磷酸)、镁干预组[加入10 mmoL/L β-甘油磷酸+3 mmoL/L硫酸镁(MgSO4)]、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2-APB)干预组(10 mmol/L β-甘油磷酸+3 mmol/L MgSO4+10-4μmol/L 2-APB).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14 d后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14 d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0、3、6、10、14 d时细胞内基质G蛋白(MGP)mRNA和骨桥蛋白(OP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培养14 d后,4组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800,P<0.05);高磷组、2-APB干预组钙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镁干预组(P<0.05).4组ALP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901,P<0.05);高磷组、2-APB干预组ALP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镁干预组(P<0.05).培养14 d后,4组MGP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79.905、1 157.247,P<0.05);镁干预组MGP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高磷组及2-APB干预组(P<0.05).动态观察MGPmRNA和OP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第3天时,高磷组MGP mRNA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镁干预组MGP mRNA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高浓度镁离子在抑制VSMCs钙化过程中可上调MGP及OPN的表达,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567 条记录 10/29 页 « 12...78910111213...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