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价值

    作者:刘国林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链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724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30例卵巢癌患者,4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妊娠、盆腔脓肿),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A125、CEA、AFP、CA724水平的检测,并探讨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EA、AFP、CA724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CA125、CEA、AFP、CA724水平均低于术前、化疗前,临床疗效越好的患者下降水平越明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A125、CEA、AFP、CA724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 CA199AFP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研究

    作者:徐向勇;刘为邦;申建维;田丽红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轻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健康者3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199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和慢性轻型乙型肝炎患者(P<0.05).结论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加重,AFP和CA199水平升高幅度呈加大的趋势.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班副植;农世泽;黄承乐;黎荣能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5例原发性肝癌、41例良性肝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P和AFU同步测定并进行对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和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AFP AFU
  • 联合应用CA19-9、CEA和AFP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评价

    作者:李三清;李永强;周凌云;肖永春;杨桦

    目的选择合理的肿瘤标志物并联合应用以提高胃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A19-9、CEA和AFP水平,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优劣。结果通过血清CA19-9、CEA和AFP检测发现胃癌人群的血清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CA19-9的 AUC 为0.644,CEA 的 AUC 为0.550,AFP的 AUC 为0.590。而联合应用 CA19-9、CEA 和AFP ,AUC达0.818(95% CI:71.1-92.5),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78.8%,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明显提高。结论血清CA19-9、CEA和AFP联合应用增强胃癌筛查检测的正确率,在临床胃癌的诊断筛查方面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 CA19-9 CEA AFP 胃癌
  • 多指标联合应用区分A FP阴性肝细胞癌与肝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宇;田丽媛

    目的: AFP阴性肝细胞癌与肝硬化常难以区分。本研究中,我们探讨利用肝脏病患者各类实验室指标根据生物信息学建立区分A FP阴性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的诊断模型理念。方法通过检测肝病患者肝功、肿瘤标记物等24项指标,采用生物信息学线性SVM算法及十折交叉确认法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24项临床指标中 ALT、TBil、DBil、GGT、GP73、CA125、FIB、AFP、PT、ALB在AFP(-)HCC与L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单一指标区分两组的能力较低,ROC曲线下面积(AUROC)高为FIB(AUROC=0.748);利用生物信息学处理各类指标并建立分类模型Y =-0.82× PT+0.007CA125+12.815,其AUROC可达到0.87。利用判别模型判断A FP阴性肝细胞癌的正确率为85.9%。结论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可通过生物信息学处理,建立更简便的临床辅助诊断模型。

  • 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蛋白表达与AFP的相关性和其临床意义

    作者:阎雄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蛋白表达与AFP的相关性,并讨论其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4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30例肝癌病人和30例来源于外伤及非肝病患者的正常肝组织(Normal tissue,NT)、癌旁组织(Paratumor tissue,PT)和肝癌组织(Tumor tissue,TT)中maspin和AFP的蛋白表达,检测其面密度(Aeral density,AD).结果:(1)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面密度分别是20 712.48±1 826.28,7 347.40±441.16,85.68±19.81,而AFP蛋白的面密度分别是66.00±10.70,7 005.04±335.69,13 094.00±516.3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maspin和AFP的相关性比较,Perason系数=-0.9815,r为负值.结论: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maspin的蛋白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正常肝组织表达高,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低;而AFP的蛋白表达却正好相反;maspin蛋白和AFP蛋白呈负相关,maspin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因此maspin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 TSGF与组合癌谱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祝继华;邱大为;夏吉荣;陈怡婷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组合癌谱(AFP、CEA、Ft、TSA)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法检测TSGF,用ELISA法和化学法检测组合癌谱,并对170例恶性肿瘤、60例非肿瘤患者血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SGF单项检测对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肝癌82%,肺癌87%,胃癌90%,结(直)肠癌86%,而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7.5%、97.7%、98.3%、97.5%.结论:TSGF与组合癌谱联合检测提高了肿瘤诊断的阳性率,且又给肿瘤的定位提供了可靠依据,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AFP人单抗的筛选

    作者:肖天利;刘为纹;房殿春

    目的运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性抗AFP Fab段,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运用打下基础.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人免疫球蛋白重链Fd及κ链基因,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人抗AFP Fab片断,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结果初步克隆出人抗AFP Fab,该Fab具有结合AFP的活性.结论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绕过了细胞杂交这一步骤,较好的解决了人体杂交瘤低效的难题,为人源性单抗的制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血清TSGF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学梅;沈萍;林丁

    目的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探讨.方法 TSGF采用改良微量化学比色法,以大于64 U/ml为阳性,AFP采用放射免疫定量法,以大于20μg/L为阳性,对4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3例良性肝病(BLD)患者、117例正常人血清进行联合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BLD组和正常对照组TSGF含量分别为(76.29±15.51)、(55.31±10.90)和(53.30±6.31)U/ml(x±s);AFP含量分别为(867.73±1 951.73)、(31.99±59.77)和(9.65±2.72)μg/L(-x±s).TSGF和AFP检测PHC的灵敏度分别为82.5%和77.5%,特异性分别为91.9%和93.8%.联合检测时,灵敏度100%,特异性86.9%.9例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TSGF的灵敏度达100%.结论 TSGF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也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 用于AFP检测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作者:左世友;蒲晓允

    目的 研制一种新的检测AFP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方法 通过把抗体固定在电聚合邻苯二胺膜的铂电极上,夹心法连接HRP标记的AFP抗体,电流法检测HRP作用于底物对苯二酚后的产物产生的还原电流间接检测血清AFP浓度.结果 制得的传感器在5~400ng/ml范围内,电流和AFP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6,低检测限为0.51ng/ml,初步临床实验结果良好.结论 研制的传感器具有保存时间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无放射性等优点,有望在临床检测中发挥作用.

  • 唐氏综合征的孕中期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鞠静;邵晓明

    目的:深讨孕中期血清标记物用于唐氏综合征(DS)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13 092例孕中期(14~20+5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hAFP+free HCGB)二项指标检测,筛查结果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DS风险,DS风险切割值为1/250,当≥1/250时为DS高危孕妇,神经管缺陷风险估算以AFP的MOM值(中位数倍数)≥2.5为高风险.结果:产前筛查13 092例孕妇,筛查高风险孕妇1 386例,阳性率为10.59%.高风险孕妇中有848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筛查高风险孕妇的61.18%,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16例,异常检出率1.43%,其中21-三体综合征4例.18-三体综合征2例,其他异常核型10例.唐氏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分别为3.8%和1.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筛查高风险年龄≥35岁和<35岁的孕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1%和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中期血清标记物二项联合检测的产前筛查是预测唐氏综合征的有效指标,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价值.

  • BXTM、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聂忠荣;赵叉刚;甘红灵;王文容;刘晓华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肝硬化有密切相关,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往往发现时已到晚期.失去有效治疗时期.

  • CRP、AFP联合CEA及CA199检测用于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廖冬梅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C反应蛋白(CRP)、人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48例(B组)、肝硬化患者49例(C组)、肝癌患者52例(D组),另选择体检健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A组).入院后,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CA199.比较单项检测阳性比例及联合检测阳性比例.[结果]肝病各组血清AFP、CRP、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随病情的加重,各指标也明显升高,各组之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各组中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CRP、CA19-9对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月显提高敏感度,降低了消化道肿瘤的漏诊率.

  • 肝癌与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 CA125、AFP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爱华;薛会光;初开秋;田清武;周淑华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 CA125、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和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PHC组56例,肝硬化组68例,正常对照组45例,检测血清CA125、Af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4.23~5.72,P<0.01),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AF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显著高于肝硬化组(F=4.77~6.45,P<0.01).PHC患者组AFP、CA125灵敏度分别为73.2%、69.6%,与肝硬化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FP阳性(AFP>25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CA125的灵敏度为73.9%,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CA125的灵敏度为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T、CA125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灵敏度提高到84.9%.[结论]血清AFP、CA125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覃元锋;龙凤鸣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5例原发性肝癌、46例良性肝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AFP、AFU、CA19-9同步测定并进行对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CA19-9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AFU、CA19-9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2004-2012年丽水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周永源;应莉娅

    目的 了解2004-2012年丽水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监测质量.方法 监测15岁以下AFP病例,由专业人员对病例调查、采便和随访,在省级疾控中心对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省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对每例AFP病例进行终分类;应用SPSS 13.0和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共报告AFP病例81例,按15岁以下儿童数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0/10万,男女之比为1.79∶1;多为单侧下肢麻痹,占80.25%;3次及以上脊灰糖丸疫苗接种史者占87.65%;冬春季发病较多;共分离到4株肠道病毒,阳性率4.94%,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株,脊灰病毒(PV)2株(Ⅰ+Ⅱ型),脊灰病毒阳性率为2.47%,经国家疾控中心参比实验室核实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100%,粪便及时送检率95.10%,病例48 h流调率100%;监测医院漏报率为10.00%.结论 丽水市AFP监测质量较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较高水平,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监测漏洞.

  • 血清甲胎蛋白及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朱剑武;仲召阳;张沁宏;卿毅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P53抗体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分布状况(阳性率),分析血清AFP和P53抗体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P53抗体的水平,并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阳性率为78.00%(39/50),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8.00% (24/50).血清AFP含量和P53抗体滴度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即患者血清AFP和P53抗体含量越高,其病理分化程度越低.结论 联合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及P53抗体的含量和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肿瘤标记物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建光;程正位;吴娟;袁婷;杜金龙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72-4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72-4的检测,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一致性.结果 单项检测CA19-9的灵敏度(61.17%)及一致性(76.84%)较高,其余指标的灵敏度均和一致性较低.而联合检测灵敏度提高到了84.47%,一致性也达到86.70%.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72-4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为尽早发现肿瘤病人提供临床依据.

  • CA199、CA125、CEA和AFP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焦路阳;郭庆合;鲁广建

    目的 探讨CA199、CA125、CEA和AFP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7例卵巢癌患者,5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A199、CA125、CEA和AFP水平变化.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CA199、CA125、CEA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疾病组血清CA199、CA125、CEA和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125、CEA和AF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A199、CA125、CEA和AFP单独检测(P<0.05),但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99、CA125、CEA和AF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有利于卵巢癌的早期发现.

    关键词: CA199 CA125 CEA AFP 卵巢癌
  • 某高校教职工乙型肝炎肝癌的筛检

    作者:覃艳华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感染情况.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HBV五项指标;AFP+B超联合对HBsAg阳性人群进行筛检.结果:筛检出肝癌2人,占HBsAg阳性教职工的0.96%.结论:高危人群的筛查可及时发现早期肝癌或癌前病变,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604 条记录 25/31 页 « 12...2223242526272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