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亮氨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后脂肪生成的影响

    作者:杨江涛;徐加英;焦俊;张茹;韩淑芬;秦立强

    目的:观察亮氨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分化后脂肪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0.0(对照组)、0.5、1.0和2.0 mmol/L亮氨酸处理2 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分别在诱导开始(维持整个分化过程)以及分化完成后(持续4d)进行亮氨酸处理。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滴数,收集培养基,测定其甘油含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分解相关酶、瘦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0.0、0.5、1.0和2.0 mmol/L亮氨酸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12.10)%,(102.73±12.38)%,(103.94±14.65)%和(108.70±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 P=0.383)。细胞分化过程中,0.0、0.5、1.0、2.0 mmol/L亮氨酸处理组的脂滴相对数分别为1.00±0.06、0.94±0.09、0.82±0.08和0.79±0.04(F=11.74, P<0.001),1.0、2.0 mmol/L亮氨酸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02、<0.001);分化完成后亮氨酸处理的各组脂滴相对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 P=0.924)。细胞分化过程中用0.0、0.5、1.0和2.0 mmol/L亮氨酸处理,培养基中甘油含量增值分别为(65.04±11.75)、(71.45±23.71)、(79.37±17.63)和(110.32±25.36)μmol/L(F=2.92, P=0.100),2.0 mmol/L亮氨酸组含量高于对照组(t=2.73, P=0.026);分化完成后亮氨酸处理的各组甘油含量增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 P=0.528)。分化过程中采用亮氨酸处理,上调了磷酸化激素敏感脂肪酶的蛋白表达[采用0.0、2.0 mmol/L浓度的亮氨酸处理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2.54±0.27(P<0.001)],下调了脂滴包被蛋白、瘦素和瘦素通路相关的瘦素受体、Janus激酶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的蛋白的表达[采用0.0、2.0 mmol/L浓度的亮氨酸处理后,相应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3)比(0.31±0.07)、(1.00±0.08)比(0.22±0.07)、(1.00±0.07)比(0.21±0.04)、(1.00±0.03)比(0.35±0.05)、(1.00±0.06)比(0.34±0.05),P值均<0.001]。结论亮氨酸通过调控脂肪分解酶和瘦素信号通路抑制了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的形成,但对分化完成后的脂肪细胞无影响。

  • 脂滴在丙肝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作者:杨小洁;张磊亮

    脂滴是细胞内中性脂的主要储存细胞器.近许多研究都发现脂滴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有着密切的关系.脂滴对HCV的生命周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HCV的感染、复制、组装和分泌一系列生命过程.本文就脂滴在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作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脂滴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威仪;张彬;季汉华;徐国恒

    脂滴(LDs)是脂肪组织的基本单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胞浆中,其表面覆盖以Perilipin 1 (Plin1)为主的脂滴包被蛋白,在脂滴表面发挥屏障作用,保护脂滴内部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酯免受胞浆中脂肪酶分解.近年来研究表明脂滴与心力衰竭关联密切,脂滴包被蛋白缺失可引起机体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引起心肌细胞结构改变,终导致心力衰竭发生.这些研究为认识脂滴与心力衰竭间关系提供了依据,本文将脂滴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

  • PAT家族蛋白在细胞内脂滴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刘梅芳;徐国恒

    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甘油三酯是以脂滴的形式贮存的,现在有很多证据表明,脂滴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因而被看作胞内有功能的细胞器.脂滴含有甘油三酯构成的脂质核心,脂核表面覆盖有单层磷脂,在单层磷脂内镶嵌着在结构上具有相关性的PAT家族蛋白,包括perilipin、ADRP、TIP47和S3-12.本文就这些蛋白在甘油三酯水解和脂滴合成中的调节作用加以综述.

  •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梅芳

    细胞内脂滴是一种代谢活跃的细胞器,脂滴表面蛋白在脂滴的代谢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ADRP是一种重要的脂滴表面蛋白,在机体组织和细胞内广泛表达.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均伴随脂质的异常蓄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DRP参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ADRP在各组织和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对疾病状态的调控加以综述.

  • 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调控脂肪分解

    作者:徐冲;何金汗;徐国恒

    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包被在脂肪细胞和甾体生成细胞脂滴表面.基础状态下perilipin可减少甘油三酯水解,使其贮备增加;脂肪分解时磷酸化的perilipin能促进甘油三酯水解,而且该蛋白对激素敏感脂酶从胞浆向脂滴转位是必需的.据推测,perilipin可能在脂肪分解调控中起到"分子开关"的作用.蛋白激酶A(PK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脂肪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瘦素(leptin)均可以影响perilipin的表达.新近研究表明,perilipin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来调节其蛋白量的表达.脂肪分解调控中的关键蛋白perilipin可以和2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

  • 脂滴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威仪;张彬;季汉华;徐国恒

    脂肪组织是哺乳动物重要的能量储存库,脂滴(LDs)是脂肪细胞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胞浆中重要的亚细胞器,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胞浆中,参与机体能量储存、甾体激素合成、应激等生理过程。LDs 不仅存在于脂肪组织,在心肌、肝脏、骨骼肌、睾丸、肾脏等器官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功能不尽相同。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细胞脂滴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发展密切关联,本文将对脂滴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联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线粒体肌病的电镜图像分析研究

    作者:吕佩源;胡爱祥;孙芳印;董艳红;靳玮

    本文对2例线粒体肌病患者腓肠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发现病变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丰富,尤其1例患者线粒体内类结晶包涵体形态独特,且存在脂滴沉积、糖原颗粒聚集.通过分析线粒体肌病电镜图像变化的特征,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即线粒体内不同形态的类结晶包涵体可能代表了不同种蛋白质的堆积,或是同一种蛋白质异常合成的不同时期的表现;脂滴沉积和糖原颗粒的异常增多,是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

  • 椎管内皮样囊肿脂滴破入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初明;魏兰兰;胡恩喜;王殿洪;于洪伟;吴培;徐坤;李国忠;钟震宇;史怀璋;赵世光

    目的 探讨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脂滴进入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症状性破裂椎管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破入脊髓中央管的游离脂滴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信号略有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患者均经MRI和手术证实为腰骶部椎管内皮样囊肿伴脂滴破裂进入脊髓中央管和(或)蛛网膜下腔,术后随访1-4年(平均2.3年),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皮样囊肿破人脊髓中央管和(或)蛛网膜下腔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当患者出现症状性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 Perilipin对脂肪细胞内三酰甘油的代谢调控作用

    作者:刘梅芳;朱苏红;王俊杰

    三酰甘油贮存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脂滴中,脂滴表面镶嵌着多种蛋白,对脂滴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脂滴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活跃的细胞器.新近的研究表明脂滴表面PAT家族蛋白perilipin对脂肪细胞内三酰甘油的代谢起全局性调控作用,本文就脂肪细胞内perilipin的功能予以综述.

  • 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及MRI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清涛;史立信;臧颖卓;吴飞霏;黄世廷

    目的:总结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6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病灶部位、形态、大小、生长状态、MRI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6例皮样囊肿均为单发,其中鞍旁3例,前颅窝底2例,后颅窝四脑室1例.病变在MRI上信号不均匀,4例呈短T1长T2信号,2例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夹杂点状短T1短T2信号,颗粒感强,其中1例可见脂液平面,邻近脑沟均见短Tm信号脂滴,压脂像短T1信号,均被抑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2例病灶周边轻微强化,其中1例室管膜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临床和影像表现有特征性,且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代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向;肖新华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参与能代谢及肥胖相关疾病发生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内脂质代谢异常及脂肪组织功能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理解脂肪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分子过程及调控将为肥胖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现主要从脂滴的结构与功能、脂滴内甘油三酯代谢以及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脂肪酶、脂肪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综述.

  • 关节置换后的脂肪栓塞

    作者:李腾奇;孙伟;王云亭

    背景:关于关节置换后脂肪栓塞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学说,进行了大量实验,但其具体诊疗过程仍无标准及指南.目的:就脂肪栓塞诊疗流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脂肪栓塞的学者提供线索.方法:以"fat embolism,fat embolism syndrome,total hip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int replacement"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10至2017年的文献,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脂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当其出现于在循环系统会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较为认可的是机械机制与生化机制,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从无症状至短时间猝死,差异较大,诊断困难,暂无统一诊断标准;②物理学检查中X射线、CT、超声心动及MRI各有优势.治疗主要为抗炎、抗凝、溶栓、强心等支持性治疗;③鉴于此,关键在于预防,髓腔减压、冲洗及激素应用等可能是其新方向.

  • 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骨成脂分化的鉴定

    作者:阮光萍;朱路;刘菊芬;李自安;王金祥;庞荣清;潘兴华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立标准化的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株.方法:采用剖腹产分离树鼩脐带,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标记法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用成骨、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①细胞鉴定: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90和CD10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9%和99.8%,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率为0.0%,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率为0.7%,符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②细胞形态:诱导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观察到钙结节,油红O染色观察到脂滴.③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了具备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树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Cidea和Cidec促进肝脏中脂类的积累

    作者:赵东宇;郁苗;汪文敏;任豪;廖榕玉;徐俐;周林康

    目的:探讨Cidea和Cidec对肝脏中脂滴大小和脂类积累的影响.方法:首先,检测ob/ob肥胖小鼠的脂肪肝中Cidea和Cidec的表达情况.然后,采用腺病毒系统在野生型小鼠肝脏中过表达Cidea和Cidec,以及在ob/ob小鼠肝脏中基因沉默Cidea和Cidec,检测肝脏中脂滴大小和脂积累情况.结果:Cidea和Cidec在脂肪性肝脏中高表达.肝脏细胞中过表达Cidea和Cidec促进大脂滴的形成并能促进小鼠肝脏中的脂积累,且二者有协同作用.在脂肪肝中沉默Cidea和Cidec能缓解脂肪肝的程度,且脂合成基因的下调,线粒体活性增加.Cidea和Cidec的共沉默能进一步降低肝脏中的脂类积累.结论:Cidea和Cidec在促进肝脏的脂积累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脂肪肝 脂滴 Cidea CIDEC
  • 雷帕霉素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形态和脂滴表面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金存;郑秉暄;王超;高星;叶菁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形态和脂滴表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方法分离和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采用100 μM油酸诱导肝细胞内脂肪的合成.采用0、10、20、50μM的雷帕霉素处理肝细胞12hr后,利用中性脂肪染料Bodipy 493/503对肝细胞内的脂滴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脂滴形态和数量.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的小鼠原代肝细胞脂滴表面蛋白ADRP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了小鼠原代肝细胞,使用油酸处理能够明显增加原代肝细胞内脂滴的数量.随着体外雷帕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代肝细胞内脂滴的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甘油三酯的含量也呈见明确的下降趋势,在20 μM浓度下就表现出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帕霉素能够在抑制肝细胞内脂肪储积的同时降低脂滴表面蛋白ADRP的表达水平,并且随着雷帕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对ADRP表达的抑制越明显.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抑制肝细胞内中性脂肪的储积,同时降低脂滴表面蛋白ADRP的表达水平.也间接说明了mTOR信号通路能够影响肝细胞内脂肪的储积,也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基础.

  • 新型荧光探针mMaple3与mEos3.2应用于Fsp27介导脂滴融合的功能研究

    作者:黄超;郁苗;汪文敏;廖榕玉;徐俐;周林康

    目的:Fsp27已经被证明定位在脂滴上并且介导脂滴融合与增大.为研究Fsp27介导脂滴融合的动态分子机制,我们构建了Fsp27-mMaple3和Fsp27-mEos3.2两种新型荧光探针的融合蛋白并研究其对脂滴融合的功能影响,进而为研发Fsp27相关生理功能的光学显像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对照传统绿色荧光的融合蛋白Fsp27-EGFP,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sp27-mMaple3和Fsp27-mEos3.2两种新型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介导脂滴融合的功能,并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photo-bleaching,FRAP)以判断脂滴与脂滴之间是否存在脂的交换.结果:表达Fsp27-mMaple3和Fsp27-mEos3.2两种新型融合蛋白的细胞中脂滴显著增大;同时,融合蛋白皆集中在脂滴与脂滴的接触位点上,且中性脂的交换实验显示脂滴与脂滴之间可以相互连通.结论:我们建构的两种新型荧光探针融合蛋白Fsp27-mMaple3和Fsp27-mEos3.2保持了Fsp27介导脂滴融合的功能,并为我们进一步研发新型的超分辨光学显像技术提供功能基础.

  • Perilipin5基因功能结构域载体的构建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作者:李航;赵振广;卢晓朝;刘芳;李青;潘树义

    目的:依据perilipin5的功能结构域,构建含perilipin5截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它们的亚细胞定位.方法:以小鼠肝脏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出perilipin5的全长及功能结构域,将之分别装载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5中,并引入HA标签.酶切和测序鉴定,脂质体法将构建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标记HA,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rilipin5各结构域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构建的质粒序列正确,转染细胞后可检测到HA-perilipin5融合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含有1-188aa结构域的perilipin5截断体可定位于脂滴表面,1-188aa一旦缺失perilipin5的截断体则弥散于胞内.结论:包含perilipin5功能结构域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erilipin5的1-188aa与其脂滴定位密切相关.

  • 秀丽隐杆线虫体内脂滴的油红O染色观察

    作者:姬云涛;王亦舒;李星辰;屈长青

    目的 通过油红O染色对秀丽隐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肠道脂类物质沉积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方法 在NGM培养基中加入油红O染液,对正常生理状态中的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脂滴进行染色.结果 72 h后发现线虫的肠道普遍被染成红色.结论 油红O染液可以对活体线虫的脂滴进行染色,为后续研究线虫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稳定表达小鼠PNPLA7的Huh7细胞系的构建

    作者:鞠境;冯娇娇;李仲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小鼠PNPLA7-Flag蛋白的人类肝癌细胞Huh7细胞系,观察小鼠PNPLA7在Huh7细胞中的过表达以及对Huh7细胞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构建pCMV6-PNPLA7-Flag真核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该质粒导入Huh7细胞,随后通过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NPLA7蛋白表达;并通过油酸处理及油红染色观察过表达PNPLA7蛋白对Huh7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2株稳定过表达PNPLA7-Flag的Huh7细胞系;Huh7细胞中过表达PNPLA7蛋白,在油酸处理后细胞内脂滴含量减少.结论:稳定表达小鼠PNPLA7的Huh7细胞系构建成功;小鼠PNPLA7在Huh7细胞中的表达会引起细胞中脂质含量减少,从而为后续研究PNPLA7蛋白在脂代谢通路的功能及机制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