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

    作者:刘芳芳;杨鸿;王端福;黄文玉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病例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RPF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包绕于腹主动脉周围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部分病变压迫或包绕邻近的血管、输尿管,从而导致一侧或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CT 作为检查手段在诊断RPF上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腹膜后病变,还可以作为腹膜后纤维化手术和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手段。

  • 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孙璨贤;孔芳;陈净;牟利军;冷晓梅;张文;张奉春

    目的 探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7月-2010年1月住院的RPF患者共106例,以其中继发于恶性肿瘤的RPF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8例恶性RPF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9.6岁.原发肿瘤来源:生殖系统4例,消化系统2例,血液系统及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其中1例同时患胃癌和膀胱癌.恶性RPF的临床症状与良性者比较并无特异,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病理特征.恶性RPF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CT)的特点:通常肿物体积更大,包绕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可发生背离脊柱方向的移位,输尿管可能发生向外侧移位;肿物边缘多呈结节或分叶状;肿物的中心多偏向髂血管方向.CT还可评价疗效和提示预后.结论 恶性RPF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有鉴别诊断意义.

  •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

    作者:林光武;杨宁;马永强

    研究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7岁;特发性6例,继发性3例.9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9例中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间隙或盆后间隙的低密度、不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弥漫性浸润病变4例,不规则肿块样病变5例,增强检查病变显示不同程度强化,多数病例伴有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因此,CT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腹膜后间隙出现弥漫浸润性或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并合并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诊断.

  • 前列腺癌继发腹膜后纤维化1例

    作者:杨燕丽;沈敏;田新平

    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PF)以腹膜后包块为主要表现,发病宰低,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常致误诊误治.本报道继发于前列腺癌的RPF1例.继发于恶性肿瘤的RPF预后差,早期诊治尤为重要.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继发脾出血、坏死和囊性变1例

    作者:郭时英;李华兵;刘龙;邱实

    患者男性,36岁.因咳嗽、咯痰20天伴发热就诊.查体:体温39.5℃,血压18/13 kPa,Hb82g/L.明显贫血貌,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左肺肋膈角消失.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腹膜后纤维化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冬兰;刘伟;门永忠;黄河清;赵宝岚;曾辉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腹膜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18G切割针)经皮穿刺活检,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11例患者,共进针33次,每例2~4次,平均(2.8±0.6)次,均获得穿刺标本.其中,10例得出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率90.9%.9例得出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疾病诊断率81.8%.术后未出现出血、发热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腹膜后纤维化,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对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研究

    作者:朱琳;于晓玲;李建卫;程志刚

    目的 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diopathic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IRPF)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提高该病的早期发现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IRPF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声像图特征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0例中31例(62%)表现为腰腹部胀痛;29例(58%)超声仅显示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14例(28%)超声显示肾积水合并腹膜后条形不规则低回声,包绕腹膜后脏器或血管;35例(70%)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16%)患者口服药物或内置引流管治疗.结论 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IRPE,能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腹膜后纤维化误诊为腹膜后肿瘤1例

    作者:杨凤霞;郝风云

    患者,男,60岁.因腹痛,右下腹为著1月来诊.1周前曾行超声检查提示双肾积水,未探及结石及占位病变,遂住我院.静脉肾盂造影右肾不显影,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旁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肾体积略大,肾实质回声尚正常,肾盏、肾盂轻度扩张,内无异常团块回声.双侧输尿管未见显示.上腹部扫查时,于下腔静脉前方,主动脉右侧,紧贴腹主动脉探及一实性等回声团块,大小约36.1mm×29.2mm,内回声欠均,边界尚清晰,形态尚规则,其后方下腔静脉明显受压,管腔内径8.3mm(图1).多普勒显示其内血流速度变快.腹主动脉前壁及右侧壁广泛增厚,上下范围约67.7mm,厚约9.7mm,壁内呈实性等回声,外壁尚光滑,内壁略毛糙,管腔内径12.3mm(图2).彩超提示:1.双肾积水;2.腹膜后实性占位病变,性质待查,腹主动脉受累,腹主动脉瘤可排除.术后诊断为腹膜后纤维化,输尿管周围炎并右肾功能不全.

  • 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晓林;韩治宇;范瑾;李猛;刘方义;周振鸿;姚洪祥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间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26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措施以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治疗前61.5%的患者发现有腹膜后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腹膜后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多包绕腹主动脉;80.8%的患者合并有肾积水;19.2%的患者仅表现为肾积水.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治疗后复查超声,18例手术患者肾积水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治疗后可见腹膜后纤维化组织明显缩小.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可作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有效诊断手段,且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术后随访和疗效观察.

  • 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作者:朱夏蓓;Chen Fanghong;陈理进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超声诊断,加深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方法 对7例临床收治的腹膜后纤维化病例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超声图像均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都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超声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2例

    作者:胡于凤;张天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摄片存档).剖腹探查:见小骨盆入口处几乎全被大结节状纤维组织所填满封闭,直肠与双侧输尿管包裹于其中,其前方与膀胱紧密粘连.直肠上段狭窄,其以上肠管扩张,整个结肠系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和缩短,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均难于移动.临床疑为恶性肿瘤,取结节样物作快速病理切片.切片镜检,可见多数小动脉炎,其管壁增厚,呈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附近脂肪组织中出现小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到处见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病理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对被包裹受压阻塞的器官进行松解后关腹.术后一周超声复查,见腹部肠管扩张消失,双侧肾积水及双侧输尿管扩张消失,但发现肾门至髂总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有环绕的均匀性低回声,宽处2.9cm(图1),该段腹主动脉稍变窄,CDFI见湍流信号(图2).结合手术所见,超声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 18F-FDG PET/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邸丽娟;张建华;范岩;赵光宇;崔永刚;刘红洁;王荣福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RPF接受18F-FDGPET/CT检查的12例患者,分析其病灶形态、分布范围和葡萄糖代谢活性大标准摄取比值(SUVmax).结果 12例患者中,7例为初诊患者,5例为治疗后患者.7例初诊RPF患者中4例为继发性,病因分别为IgG4相关疾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12例患者均可见腹主动脉和/或髂血管旁软组织密度病灶,91.67%(11/12)患者可见输尿管受累.初诊RPF患者腹膜后病灶SUVmax (4.21±1.76)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1.46士0.25;P<0.05).依据PET/CT检查结果,3例有代谢活性病灶的特发RPF患者接受激素和/或他莫昔芬等免疫抑制治疗,4例具有活性病灶的继发RPF患者接受针对病因治疗;5例治疗后患者,3例继续当前激素维持剂量治疗,2例未接受其他治疗.结论 PET/CT可用于评价RPF病灶活性和分布范围.

  • 5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治分析

    作者:李洪;覃谦;王力斌

    目的 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发病率低,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常致误治.通过总结分析后,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胃肠道手术后RPF 5例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继发于恶性肿瘤行肠梗阻转流术3例和乙状结肠造瘘术1例后于3-13周内死亡,继发于外伤性行肠梗阻转流后效果良好.结论 遇到患者腹部手术后1~3个月之间,如出现主诉模糊不清和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腰背疼痛或腹部肿块,而临床上又不能用某些疾病进行解释时,应考虑到RPF的可能.B超可以了解肾盂积水情况,CT和MRI检查对RP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非恶性肿瘤的RPF在炎症活动期应内科治疗,晚期出现腹膜后空腔脏器梗阻时则需外科手术治疗,而继发于恶性肿瘤者预后极差.

  • 腹膜后纤维化5例及十二年来国内文献报告424例分析

    作者:覃谦;李洪;王力斌

    目的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发病率低,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常致误治.通过本文总结分析后,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总结了RPF 5例和国内从1994年3月至2006年8月文献(63种杂志共102篇文献)报道共424例的诊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RPF发病男性略高于女性(2.5∶1).①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以腹、腰背痛和尿少伴下肢水肿和腹肿块的为首发的症状和体征;②腹部CT检查对于腹部肿块和脏器粘连比B超敏感;而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则以B超检查优;而CT及MRI被认为在诊断RPF和确定其病变范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②治疗效果与疾病发展的阶段、程度有关,当疾病在炎性反应活动期,应积极给予足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当纤维化已形成并发展到梗阻时,需要手术治疗.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RP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确诊需经手术和病理.RPF在炎性反应活动期应内科治疗,晚期出现腹膜后空腔脏器梗阻时则需外科手术治疗,而继发于恶性肿瘤者预后极差.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肾衰竭1例

    作者:张沛;姚峥;贾强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diopathic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IRF)临床上少见,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导致肾衰竭.我科行血液净化救治该病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54岁,因背痛半年,食欲不振伴腹胀一月余入院.2年前因颈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活检术,病理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前列腺增生"半年.查体:T37℃,P70次/分,R18次/分,BP150/90mmHg.左颈前可及3个肿大淋巴结,直径1cm,质韧,活动度可,无压痛.心肺未及异常.左中腹可触及5×5cm包块,质硬、固定、压痛.肾区无叩痛、腹水征阴性.

  • 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1例

    作者:庞芸;陈林;詹嘉;陈悦

    患者男,69岁,偶感腰部隐痛半年余,进行性加重1个月;高血压病史30余年,长期不规律服用各种降压药,目前血压110~120 mmHg/80~90mmHg;10年前因胃癌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否认家族疾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沉50 mm/h,C反应蛋白(-).超声: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右侧肾盂分离18 mm,左侧肾盂分离20 mm,双侧输尿管中上段轻度扩张(内径约9 mm);腹膜后见大片状低回声,厚薄不等(5.0~17.6 mm),形态不规则,包绕腹主动脉全段(图1),管壁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硬化斑块,累及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双侧肾门及输尿管、双侧髂血管;CDFI..低回声病变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被包绕的腹主动脉管腔内血流尚通畅.

  • 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朱翔;章士正;赵峰

    目的 评价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9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技术行后处理. 结果 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 结论 CT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当腹膜后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合并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作者:张璟;姜玉新;孙惠文;戴晴;吕珂;谭莉

    目的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中特发性占2/3.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我院的特发性RPF病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记录其就诊原因、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1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47.6岁.经腹腔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者13例,其余5例为临床诊断.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平均14.9个月.②均无明确的用药史、感染、手术、外伤及肿瘤的病史.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异常结果分别为:疼痛和血沉加快.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55.6%的患者发现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并伴有肾积水;另有22.2%的患者只有肾积水;少数患者出现血管受压的表现.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需要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结论特发性RPF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

  • 腹膜后纤维化的综合影像诊断

    作者:叶晓华;吴国庚;周诚;韦嘉瑚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RPF的IVP、B超、CT及MRI表现.结果 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CT和MRI能全面反映腹膜后病变的各种表现,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 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RPF的诊断.

  • 超声检查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光;陈延涛;王桂荣;那莹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PF)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IRPF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周围低回声肿块,包绕腹主动脉.其中,4例包绕下腔静脉,3例病变延伸及髂动脉,9例伴肾积水.结论:IRPF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在该症的发现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70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