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活动HBsAg携带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清除与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振环;王俊丽;吴芳芳;郑燕红;陈新月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 IFN)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S antigen carries,IHC)发生HBsAg清除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Th2类细胞因子:IL-10、IL-1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2012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4例IHC患者,全部患者为初治,未曾使用过抗病毒药物.给予Peg IFN治疗(Peg IFNα 2a 135 μg,皮下注射,1次/周)24周,获得HBsAg清除者(R组)17例,未获得清除者7例(NR组),同时纳入11例健康者(HC组).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健康者及IHC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血清IL-2、IFN-γ、TNF-α、IL-10、IL-13水平.结果 IHC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健康者(P=0.033;P=0.003;P<0.001),而Th2类细胞因子(IL-10、IL-13)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01;P=0.001).R组患者经Peg IFN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升高明显,之后24周有所下降:IL-2水平从(4.82±3.08) pg/ml升高至(12.46±5.33) pg/ml (P=0.021),之后下降至(3.43±2.44) pg/ml (P=0.007);IFN-γ基线水平(81.27±35.50) pg/rnl,12周升高到(113.35±33.73) pg/ml (P=0.005),24周下降至(60.37±24.07) pg/ml (P<0.001).NR组患者无此现象.R组患者Peg IFN治疗后,Th2类细胞因子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02),基线为(23.13±19.76) pg/ml,12周下降至(16.11±8.69) pg/ml,24周下降至(8.25±4.19) pg/ml.24周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NR组无此变化.R组与NR组患者IL-13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 IFN治疗IHC,Th1类细胞因子升高、Th2类细胞因子下降可能预示着HBsAg清除.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英霞;陈新月;黄雁翔;苏杰;陈晓云;郑燕红;贾德兴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干扰素治疗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ysfunction,T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合并TD提供预测.方法 采用临床前瞻-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确诊为CHC的194例患者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治疗中是否出现TD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女性合并TD的比例(33.00%,33/100)明显高于男性(20.21%,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甲状腺自身抗体(Tab)阳性者合并TD占64.29% (9/14),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23.89% (4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线IL-4、MIP-1α TD组低于非TD组,而IL-2 TD组高于非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07,0.040).基线MIP-1α对TD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67 (P=0.001); 24周TD组不同于非TD组的变化为IL-1β升高(P=0.045);非TD组不同于TD组的变化为IL-6降低(P<0.01),且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TD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 (P<0.01)、0.828 (P<0.01).结论 CHC患者出现TD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女性、Tab阳性;基线IL-2升高,IL-4、MIP 1α降低可能与TD相关,且基线MIP-1α可能对TD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治疗24周IL-1β升高、IL-6无明显降低可能与TD相关.

  • 不用干扰素能治愈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吗?

    作者:张兴权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准种(quasispecies) 高度异质的单链RNA病毒,含有多个亚型,可在个体病人中迅速转换(turnover).HCV整个复制过程均在宿主细胞浆内进行,不存在DNA整合和潜伏感染的问题[1].HCV的这个特点意味该病毒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目前的医疗实践尚未能完全证实这个结论.

  • 肝移植患者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张海明

    健康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流行特点因基因型和感染人群不同而异。它是包括肝移植在内的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慢性肝炎的病因之一。通过输血传播HEV是SOT患者感染的潜在来源之一。当移植物出现不明原因的肝炎时,应该提高警觉。免疫抑制可能在慢性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肝移植受者似乎更容易发生急性感染后的慢性HEV感染,这会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一步加速发展。降低免疫抑制被认为是一线治疗,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被认为是肝移植受者的二线治疗。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使用利巴韦林对成人肝移植受者进行治疗。

  • 肝移植术前和术后代偿期肝硬化中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相当

    作者:韩俊峰

    目的:调查肝移植术前和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所致的代偿性肝硬化受者中,抗丙肝治疗的耐受性和应答率的区别。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3例非移植的丙肝肝硬化患者和17例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所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非移植的丙肝肝硬化患者平均(55±8)岁,65.1%为男性,Child-Pugh A级,基因型(genotype)1~4型占65.1%,2~3型占34.9%。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所致肝硬化患者平均(57±9)岁,88.2%为男性, Child-Pugh A级,基因型1~4型占76.5%,2~3型占23.5%。所有患者接受标准剂量和疗程的重组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记录所有的不良事件,并采用统一的不良事件常见术语标准进行分级。治疗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3±1.8)年。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孙义兴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替比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12月科室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52周ALT(50.31±21.12) U/L、TBIL(17.13±4.31) umol/L,低于对照组ALT(68.51±25.31) U/L、TBIL(24.21±4.57) u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52周ALB(41.21±2.41) g/L,高于对照组ALB(37.21±1.98) g/L (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替比夫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ALT、GGT 及 IL28B 基因多态性与 PEG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 基因型1患者早期应答的相关性

    作者:孙万里;石铭;王楠;韩博

    目前针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但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gic response, SVR)的患者只有54%-63%,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1的患者SVR 率仅为40-50%[1,2]。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既有宿主因素,也有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包括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 28B, IL28B)基因多态性、年龄、性别、种族、肝纤维化程度和肥胖等,病毒因素包括 HCV 基因型、病毒载量、治疗过程中病毒的动力学等[3]。其中 IL28B 基因多态性是 CHC 患者治疗 SVR 强的预测因素[4]。

  • 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王德军

    目的:分析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重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治疗2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16/19),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对慢性丙型肝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全顺爱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予以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两组各阶段ALT复常率、应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发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与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应答率等方面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

  • 560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心理干预疗效分析

    作者:姚英姿;杨霞;王丹

    目的 分析560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5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均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有1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全部患者的21.43%,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评价心理干预后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干预前,心理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干扰素致丙肝抑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让患者能够拥有更为轻松的状态接受治疗.

  • 恩替卡韦单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静静;刘晓燕;陈文美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单用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院CHB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50例)服用恩替卡韦(0.5mg qd),联合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180μg qw).观察治疗24、48周时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时两组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周时两组HBV DNA转阴、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两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一致,联合组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安全性均良好.

  • 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用于慢性丙肝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效果以及护理分析

    作者:孙艳;王丽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用于慢性丙肝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丙肝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并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全面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NK以及CD4+/CD8+水平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VR、EVR、ETVR、SVR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近期疗效显著,同时,对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传宝;李维青;王磊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丙肝患者90例,按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试验组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比较其病毒学应答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病毒学应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可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HBsAg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中的预测作用

    作者:谢炎红

    血清中HBsAg水平可以大致反应慢乙肝患者肝细胞内cccDNA的复制水平.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重新兴起了对HBsAg的研究兴趣.大量研究观察未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不同HBV感染阶段体内HBsAg水平的波动,以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体内的HBsAg水平.本文拟综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对HBsAg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中预测作用进行分析.

  • 聚乙二醇干扰素结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作者:刘阳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结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8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结合利巴韦林治疗.连续用药48周,对比两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定量(HCV-RNA)阴转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HCV-R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结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在治疗期间应重视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315 条记录 16/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