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改良肌激动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明臣

    目的 探讨改良肌激动器治疗功能因素为主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肌激动器矫治以功能因素为主的替牙期反(牙合)患儿8例,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8 例患儿的前牙反(牙合)解除,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磨牙中性或中性稍偏近中关系.平均疗程3.5个月.结论 改良肌激动器对以功能因素为主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俊杰

    目的 探讨2×4矫治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2×4矫治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对28例处于替牙期的前牙反(牙合)患者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全部矫治成功,前牙反(牙合)纠正,覆(牙合)覆盖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2×4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矫治替牙期的前牙反(牙合),缩短疗程,提高了疗效.

  • "2×4"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错(牙合)畸形

    作者:马海萍

    目的 "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替牙期牙齿畸形的矫治与"2×4"矫治器的矫治方法 .方法 在一个牙弓中两个第一磨牙上固定带环,四个切牙上粘贴托槽,组成"2×4"矫治器,使用圆丝在磨牙颊面管前弯制后倾曲[1],利用颌间牵引,不使用方丝,不使用口外弓等辅助装置,解决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深覆牙台伴下颌后缩等错(牙合)畸形.结果 :通过病例分析,采用"2×4"矫治器矫治10例前牙反(牙合)和8例深覆(牙合)伴下颌后缩,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矫治时间长6个月,短2.5个月.结论 前牙反牙台、深覆(牙合)等畸形应该在替牙期早治疗,避免因为耽误时机而加重畸形,从而导致颌、面、骨的发育异常.

  • 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建玲;陈析华;凡朝法;李红;杨国荣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儿童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织变化特征.方法:以21名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中国儿童(男10名,女11名)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平均年龄9.7岁(年龄范围8.11~11.3岁).常规进行正畸治疗前后(T1,T2)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6~10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覆盖.矫治完成时上颌骨平均前移1.92mm,SNA平均增大2.53°.上切牙唇倾3.82°,下切牙直立.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加.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面型的改善.

  • Frankel-III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AngleIII类错的临床研究

    作者:弓飞;崔广庆;王玲

    目的:探讨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III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安氏III类错患者15例,应用Х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进过治疗,前牙反覆反覆盖得到纠正,磨牙达到中性关系。SNA角、SNB角、NP-FH角、ANB角、MP-FH角和上下牙倾斜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III类错患者疗效显著。

  • 替牙期上颌中切牙重度扭转的矫治体会

    作者:徐绍丹;孟春英;王静

    目的 根据替牙期上颌中切牙重度扭转的矫治特点,寻求一种应用于此类畸形早期矫治的佳方法,使其矫治的速度和效果更理想.方法 在矫治初期,利用“改良Nance弓附牵引钩”的力偶原理将扭转牙的重度畸形转化为中度畸形,再用2×4矫治技术对扭转牙进行三维方向的排齐整平.结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改良Nance弓附牵引钩+2×4矫治技术”能快速有效地整平替牙期上颌中切牙的重度扭转,阻断其错(牙合)畸形的发展,为患儿牙(牙合)面的正常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

  • 冲牙器对替牙期儿童牙菌斑及牙龈炎抑制效果的影响

    作者:姜晶;李红文;耿发云;王晓彦;耿晓瑞

    目的 观察冲牙器对替牙期儿童牙菌斑及牙龈炎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替牙期牙龈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牙线组(20例)和冲牙器组(20例).对照组采用BASS刷牙方法,牙线组在BASS刷牙的基础上使用儿童牙线棒,冲牙器组在牙线组基础上使用冲牙器.比较三组患儿牙面光洁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60 d的牙龈指数(GI)与Quigley-Hein菌斑指数(QPI)值.结果 三组治疗前的GI值、QP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4、30、60d的GI值、QPI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牙器组治疗后14、30、60 d的GI值、Q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牙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牙器应用于替牙期儿童可有效发挥对牙菌斑及牙龈炎的抑制作用.

  •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

    作者:王骥;束煌;邝亦元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4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SNA,SNB,ANB,SND,U1-NA,U1-NA角,L1-NB,L1-NB角.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SNA角增大,SNB减小,ANB增大,SND角缩小,U1-NA距离增加,U1-NA角增大,L1-NB距离增加,L1-NB角增大(P<0.05).结论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的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改善面形.

  • FR-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锦伍;李煌

    目的 探讨FR-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12例,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变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其疗效、矫治机理等.结果 12例患者经过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前牙反(牙合)关系恢复正常,面型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直面型;上唇到审美平面距离减少,Z角趋于正常,软组织外貌得到改善;代表颌骨位置关系的SNA角、SN-MP角矫治前后改变有统计学意义;ANB角、U1-SN角、L1-MP角矫治前后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处在替牙期的前牙反(牙合)患者使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明显.

  • 螺旋扩弓器在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疗效评估

    作者:田瑞雪;谢小飞;高益林;黄永松

    目的 探讨螺旋扩弓器对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骀)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8.5~11.0岁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骀)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A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B组16例先行上颌快速扩弓2周后再行前方牵引.治疗时间为6~9个月.疗程结束后,将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描点测量,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2组矫正前后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①A组中有3例在疗程结束时前牙呈对刃关系,其余13例治疗结束后反(骀)解除,前牙覆(骀)、覆盖正常;B组患者16例在疗程结束时反(骀)全部解除,前牙覆(骀)、覆盖正常.②矫治后2组SNA、Ptm-A、ANB、Wits、U1-SN、ANS-Me、FH-MP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扩弓组的Wits、ANS-Me、FH-MP增大较单纯牵引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牵引组的U1-SN增大及SN-PP、L1-MP的减小较联合扩弓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错黯,无论是否联合扩弓,都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联合扩弓的方法可减少上下前牙的唇倾、减少腭平面的逆时针旋转,效果更令人满意.

  • 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反颌的矫治

    作者:田春光

    目的 探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前牙反颌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14例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反颌儿童,年龄范围8~12岁,应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每侧500~800克力,每天连续佩戴前牵器12~16 h.结果 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SNA角度增加2.40°(P<0.01),ANB变正值,上前牙唇倾度U1-SN向增加2.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大多数生长发育期儿童,由于上颌发育不足形成的牙性Ⅲ类错合畸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

  • 不同力值前牵引上颌骨结合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Angle 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岩;韩金友;徐琳;姚燕

    目的:探讨利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器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形畸形的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诊治的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错畸形类型决定扩弓的方法,扩弓加力直至上后牙的舌尖接近下后牙的颊尖为止。上颌扩弓的同时进行前牵引,每侧施力约120~150 g,前牵引力的方向与牙合平面向下成15°角左右,两侧施力方向要平行,要求患者每天坚持戴12~l4 h。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前牵引力联合扩弓矫治器治疗,每侧施力为400~500 g左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SNA角明显增大,平均增大2.5°,上颌骨向前方增加明显,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并相对向后退缩,上下切牙舌倾、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变得协调,软组织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或者轻度凸面型,对照组与其疗效相当。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前牵引力相比,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畸形,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更易于接受,疗效可靠,临床上易于开展。

  • 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和矫治方法

    作者:李雪

    目的:探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和矫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诊断为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上颌埋伏中切牙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与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经X线片检查水平阻生无一例漏诊,但唇侧斜位阻生漏诊2例,腭侧斜位阻生漏诊1例;确诊患儿经正畸导萌术治疗,牙髓活力测试均恢复正常,牙轴恢复正常,无托槽脱落,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结论: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治疗中,螺旋CT有助于其定位诊断,正畸导萌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 替牙期儿童龋齿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周焕;南小思;杨雅;王唯希

    目的:探讨替牙期儿童龋齿与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调查359名儿童,比较不同甜食摄入习惯及不同口腔卫生习惯儿童乳牙dmft及恒牙DMFT。结果摄入甜食种类为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高于冷饮及水果的儿童,摄入甜食频率<3次/周儿童均低于频率高的儿童(P<0.05)。进食甜食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及恒牙DMFT均低于漱口及不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的儿童,刷牙频率3次/d的儿童均低于1次/d、2次/d的儿童(P<0.05)。结论学校、家庭、社会等均应重视龋齿的预防工作,指导替牙期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降低龋齿发生率。

  • 2×4技术在替牙期反(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周剑

    目的 探讨2×4 技术在替牙期反(牙合)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正畸科替牙期前牙反儿童15例,采用2×4 技术,排齐整平、弓丝弯制等方式进行矫治,快速解除反咬.结果 15例替牙期反(牙合)患者全部解除反,前牙拥挤解除,覆覆盖正常,后牙咬良好,面型有改善.结论 应用2×4 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反效果良好,能够快速解除反(牙合),可缩短疗程,且对于伴有前牙拥挤儿童疗效显著.

  • FRⅢ矫治器在早期前牙反合中的应用

    作者:孟秋菊;王磊昌;许朝谊

    前牙反牙台是我国儿童中常见的一种错畸形.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资料[1],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患病率分别为8.10%、4.90%和4.90%,较白种人高,与日本人接近.根据Mills[1]统计,Ⅲ类错在北美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5%多一点,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这种错胎却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朝鲜,Ⅲ类错胎的正畸治疗和矫形治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口外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合35例护理体会

    作者:张晓萍;纪永芳;刘晓玲

    口外前方牵引器可以促进患者的上颌向前和垂直向生长,育期或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的矫治.但其矫治效果不仅与矫治时机和患者本身的生长特点有关,还需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因疗程较长,效果缓慢而不确定,患者及家属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和耐心.

  • 改良平导矫治替牙期内倾型深覆(牙合)体会

    作者:赵桂云

    内倾型深覆(牙合)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 主要表现为上切牙内倾而尖牙唇向, 前牙覆盖小, 呈严重的闭锁牙合, 不但影响美观, 而且由于下颌前伸及侧(牙合)运动受限, 严重影响口腔功能. 这类错(牙合)多在替牙期就开始形成, 应该及时矫治. 一般常规采用平导矫治器. 笔者对平面导板进行改良, 共矫治替牙期内倾型深覆(牙合)2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 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

    作者:兰青;周辉霞;王君

    目的 探讨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9例,平均年龄8.1±1.5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树脂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包绕式牙合垫,中部连接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矫治前后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变化.结果 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固位良好,腭中缝在2~3周内打开,前牙反牙合在6~11个月内解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轻度向下后旋转,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在替牙期采用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简便、有效地治疗替牙期骨性反(牙合).

324 条记录 3/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