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变色人工晶状体对可见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晶晶;管怀进

    目的 探讨变色人工晶状体(IOL)对可见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体外培养人RPE细胞(ARPE-19),用同一光照度的可见光照射,在光通路上置不同IOL.RPE细胞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无光照,无IOL)、阳性对照组(照光,无IOL)、无色IOL组(照光,FV-60A IOL)、变色IOL组(照光,BV-60A IOL)、黄色IOL组(照光,Acrysof Natural IOL).用MTT法检测RPE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RPE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染色计算凋亡指数(A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浓度.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结果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无色IOL组、变色IOL组、黄色IOL组细胞吸光度(A)值分别为0.61 ±0.01、0.39 ±0.01、0.46±0.01、0.57 ±0.01及0.58±0.02; TUNEL染色和透射电镜下检查均发现光照后细胞出现凋亡改变.5个组细胞的AI值分别是(0.99±0.65)%、(9.28±0.59)%、(6.54±0.37)%、(4.69±0.74)%及(2.72±0.67)%.5个组VEGF浓度分别为(3931.64±25.26) ng/L、(5459.38±42.69) ng/L、(4800.55 ±42.12) ng/L、(4561.21 ±46.27) ng/L及(4420.35±28.66) ng/L;PEDF浓度分别为(182.85±1.68) μg/L、(156.52 ±0.64) μg/L、(155.57±3.43)μg/L、(167.57 ±2.88) μg/L及(170.90 ±2.99) μg/L.变色IOL组与黄色IOL组比较,细胞活力(q=0.94)、PEDF浓度(q=1.5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值(q=5.04)、VEGF浓度(q=6.7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色IOL组与无色IOL组比较,细胞活力(q=18.92)、AI值(q=4.78)、VEGF浓度(q=11.52)及PEDF浓度(q=4.9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色IOL能减轻RPE细胞的急性光损伤程度,保护作用优于紫外线阻断型IOL,弱于蓝光滤过型IOL.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对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石璇;Irina Semkova;Norbert Kociok;Claudia Gavranic;Martina Becker;Antonia M.Joussen;Bernd Kirchhof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野生型C57BL/6J小鼠36只(72只眼),每只眼视网膜上做4个光凝斑诱导CNV生成.小鼠分别于光凝前3 d或后3 d腹腔内植入渗透泵,给予TNF-α抑制剂依那昔普(5μg/h,n=12)或英利西单抗(5μg/h,n=12),持续7 d,对照组给予PBS(n=12).光凝前3 d的用药组分别于光凝后1和2周,光凝后3 d的用药组于光凝后10 d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之后立刻取左眼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右眼制作脉络膜平片,免疫组化方法 标记内皮细胞,测定荧光素渗漏面积及脉络膜平片CNV相关荧光面积,比较CNV病变的大小及程度.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比较小鼠光凝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上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光凝后1周,免疫印迹法结果 显示小鼠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TNF-α表达增加.光凝前3 d用药,光凝后1周,荧光素渗漏面积为(0.74±0.33)×104 像素,2周时则为(0.63±0.20)×104 像素,与对照组[(2.61±0.80)×104 像素]比较均显著减少(t=3.69,3.56;P<0.05).光凝后1周对照组、依那昔普组和英利西单抗组CNV面积分别为(3.61±0.93)×105、(1.89±0.62)×105和(2.14±0.72)×105像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2.51;P<0.05.但光凝后3 d用药,则只有依那昔普能显著抑制CNV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证实,治疗组小鼠的CNV病变直径及厚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TNF-α参与激光诱导的CNV的形成.TNF-α抑制剂能抑制激光诱导的CNV的形成及渗漏.(中华眼科杂志,2008,44:200-206)

  • 视频显示终端的蓝光对健康人群泪膜的影响

    作者:许文涵;瞿静语;陈奕霖;张明昌

    目的 探讨视频显示终端的蓝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干预试验选取在校大学生30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26名,年龄(24.1±1.4)岁.受试者在暗环境中使用同一视频显示终端(iPad)观看视频,距离显示屏约40 cm.受试者先在夜览模式(低蓝光)下观看视频1 h,再于第二天同一时间在相同环境下再在普通模式下观看视频1h.两次观看视频前后均检查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泪膜脂质层厚度(大值、小值以及平均值)、19.1 s瞬目次数、19.1 s不完全瞬目所占比,并在试验结束后完成观影感受调查问卷.各项测量数据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受试者观看视频前、夜览模式观看后及普通模式下观看后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8.08±3.15)、(5.31±2.49)、(3.35±1.95)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分别为(0.33±0.57)、(0.55±0.62)、(0.78±0.59)分,泪膜脂质层厚度分别为(69.57±21.27)、(70.80±20.38)、(62.55±16.89)nm.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和泪膜脂质层厚度平均值在夜览模式观看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正常模式观看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正常模式与夜览模式观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瞬目次数及不完全瞬目所占比在观看视频后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t=-0.71,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1名受试者(70.0%)在观看夜览模式和普通模式视频后均出现轻微眼睛干涩、疼痛、异物感、视疲劳等不适;14名受试者(46.7%)的感受差别不大,11名受试者(36.7%)表示夜览模式更舒适,另外5名受试者(16.6%)表示普通观影模式更舒适;24名受试者(80.0%)愿意以后尝试采用夜览模式.结论 短时间观看显示屏即会造成泪膜稳定性降低.显示屏中的蓝光所含能量高,对眼表刺激较大,iPad的夜览模式(低蓝光)对眼表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小于普通模式.短时间暴露在视频显示终端蓝光下即可造成眼表一定程度的损伤,但这种损伤可逆.

  • 抑制在弱视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刘帅;刘红

    抑制是双眼竞争的结果,当健康人的抑制平衡点被打破时,就可导致弱视;抑制是弱视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关于抑制的研究,早期提出了"双阶段理论",并于基础研究角度确定了抑制存在的解剖定位;近年来不同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模型来量化抑制程度,同时提出了新颖的去抑制的弱视治疗方法.笔者围绕抑制研究的新动态及去抑制的弱视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闪烁视野检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丰萁;王大博

    闪烁视野检查通过闪烁光刺激检测视网膜功能,包括3种检查方式:闪烁对比度调制、闪烁临界融合频率和基座亮度闪烁。3种检查方式各有特点。闪烁视野检查在早期青光眼诊断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类疾病诊断方面也有其优势。随着对闪烁视野检查的深入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本文就其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人脑视皮质功能MRI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淑倩;刘连祥;吴杰;吴晶;赵华东;钱佐林;吴育锦

    目的本实验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回波平面(EPI)技术,着重研究了人脑视皮质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本实验包括对36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及17例具有枕区病变患者的fMRI研究。在刺激和静止2种对比条件下采集枕区的回波平面图像。结果主要视皮质位于双侧距状裂两侧,属于布劳德曼(Brodmann)17区。3例具有距状裂附近病变的患者的视皮质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而发生移位。结论 fMRI可用于在活体人脑上研究各功能区活动。视觉刺激下的fMRI可对人脑视皮质初步定位。由于病变占位效应的影响,病变周围的功能活动区常发生变形或移位。

  • 旋转光栅视觉刺激生理成分的功能MRI研究

    作者:梁平;张志强;卢光明;邵庆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旋转光栅刺激引起的视觉皮层生理反应,探索其反应的组成成分.方法 9例健康志愿者,以旋转光栅、静止光栅和白光为任务状态,静止光栅、白光和黑暗为控制状态,任务设置分为6个步骤;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回波基础上加平面回波(GRE-EPI)成像序列采集数据,SPM99软件进行数据离线后处理,数据采用单样本处理.结果旋转光栅的各种刺激成分引起不同视觉皮层中枢的兴奋.枕叶中央区域的强烈反应位于初级视觉皮层区,平均坐标为13、-98、-2与11、-100、-4,与白光刺激有关.两侧19区的反应位于枕颞交界处的MT区,平均坐标为、46、-72、-2与-44、-74、0,与视觉运动功能有关.枕叶中央微弱的反应区的平均坐标为-12、-98、-6与-16、-96、-6,与形状察觉功能有关.结论在组块设计时,控制状态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旋转光栅刺激可以提供单纯光感觉、视觉运动及形状察觉信息成分.fMRI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视皮层生理的良好工具.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觉皮层激活及与临床检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作者:戴慧;刘运练;胡春洪;李勇刚;漆剑频;夏黎明;郭亮

    目的 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觉皮层的激活情况,探讨视觉皮层激活与临床检查结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杯盘比(C/D)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收集25例POAG患者和25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被试者的左、右眼分别进行单眼刺激组块设计的功能MRI (fMRI)试验,视觉刺激采用全屏幕黑白翻转棋盘格,运用3.0TMR采集BOLD-fMRI功能序列和BRAVO结构像序列.数据处理与分析由统计参数映射(SPM5)完成,获得病变组和对照组的组内平均激活图和组间差异图,记录激活区的体素数目、激活强度和MNI坐标.用Xjviewer软件记录病变组个体的激活体素数目,并将之与RNFL值、C/D值及临床分期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病变组和对照组的RNFL和C/D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变组和对照组的组内平均激活图显示双侧枕叶明显激活;组间差异图提示病变组双侧枕叶、左侧海马及左侧小脑半球的激活强度弱于对照组;病变组RNFL均值为(71.56±21.54)μm,对照组为(111.88±9.96) μm,病变组C/D均值为0.71 ±0.18,对照组为0.36 ±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1和11.643,P<0.05);病变组枕叶激活体素数目与RNFL、C/D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7、-0.113和-0.242,P>0.05).结论 fMRI能显示POAG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接受视觉刺激时视觉皮层激活的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青光眼的补充检查手段.但fMRI的结果分析与RNFL和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fMRI不能取代疾病严重性评估的临床检查.

  • 招飞体检脑电图闪光诱发技术及鉴定指标研究

    作者:陈勇胜;朱玲慧;刘小花;孙莉;卢晓丽;王小亮;张琳;陈珊;刘庆元;张洁;陈雪涛;王军;王雪峰;贾宏博

    目的 改进招飞体检中脑电闪光刺激诱发(photic stimulative activation,PSA)技术,提高空军招飞EEG检查的效率.方法 通过对现行招飞脑电闪光刺激技术的优化,研制新的闪光灯,并在招飞体检中应用验证.结果 新设计的闪光灯与旧的比较,有以下特点:①外形呈弧形设计,扩大了视野覆盖面,增加了发光体部件,增强了闪光亮度,强化了诱发效果,整体上提高了闪光灯的效能;②优化了闪光灯的闪光频率序列,保留了8、10、13、15 Hz,舍去了6、20、30 Hz;③在PSA鉴定EEG指标中,新设备对EEG可疑异常者光驱动反应、倍数反应、异常波的诱发效果显著提高,而在确定为EEG异常者中新旧闪光灯4项EEG指标诱发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新闪光灯PSA的光驱动反应持续时间≤5 s的检出率较旧闪光灯提高10%.结论 新闪光灯的PSA技术可显著提高EEG可疑异常检出率,也有助于脑功能稳定性分级.

  • 应用3T3细胞光毒性实验评价几种非甾体抗炎药的光毒性

    作者:王欣;王晨;李波

    目的 研究采用体外BALB/c 3T3细胞光毒性实验评价几种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光毒性.方法 通过比较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受试物对细胞杀伤的半数抑制浓度,来计算光刺激因子PIF值,并根据PIF值判断受试物有无光毒性.结果 研究表明,酮洛芬PIF> 134.4,有光毒性;萘普生PIF>6.69,有光毒性;芬布芬PIF=5.96,有光毒性;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因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对细胞杀伤率均大于50%,因此无光毒性.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BALB/c 3T3细胞光毒性实验方法有很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来全面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光毒性,是该领域研究逐渐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

  • 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

    作者:吴乐萌;郭秀娟;曹安民;杨丽萍

    目的:探讨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取4~5周龄的Balb/cJ雄性小鼠189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n=27),其中1组(27只)作为对照组,6组(162只)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Balb/cJ小鼠暗适应48 h后暴露于光照损伤(波长490~580 nm,光照度3 500 1x)24 h.分别于暗恢复后0 h,3 h,6 h,24 h,3 d以及7 d处死小鼠,摘取眼球.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13末端标记法(termina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感光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验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GRP78/BiP,proeaspase-12和cleaved caspase-12,p-PERK,p-elF2α)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1)光照损伤后视网膜外核层中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并且在暗恢复24 h后阳性染色细胞数达到高峰;(2)伴随光照损伤诱导的视网膜变性过程,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的行为观察

    作者:陈晓勇;沈丽;张纯;由德勃;陈雪;俞海燕;王薇

    目的进行可见光照射所致大鼠视网膜光性损伤后的行为测试,探讨动物视功能与行为的关系.方法21只SD大鼠在(950±50)lx绿色光损伤仪光照3、12、24 h,实验前及实验后暗适应24h,光损伤前2 d及光损伤后2 d测定大鼠的头部视动跟踪反应、前置刺激反应.光损伤后72 h摘除眼球,冰冻切片后行HE、Rhodopsin免疫荧光染色,光镜观察.实验对照组为7只双眼球摘除术后的大鼠.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动物的头部视动跟踪反应逐渐丧失,对照组反应弱,前置刺激反应逐渐增强,对照组反应强.结论不同程度的视细胞损伤后的动物行为是不同的,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动物的行为呈现与之相适应的变化.

  • 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玉洁;王克柱;董黎明;姜宁;范琳犀;张宏霞;吕静薇;陈善广;刘新民;王琼

    目的 研究不同颜色光刺激、刺激时长及昼/夜训练三种因素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影响,为奖励性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学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分为三批实验:实验一,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红光刺激组、黄光刺激组、蓝光刺激组;实验二,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3组,灯亮持续10 s组、灯亮持续30 s组、灯亮持续60 s组;实验三,选择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白天组(白天9:00训练)和夜晚组(晚上21:00训练).所有实验动物均进行奖励性条件反射训练,统计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鼻触正确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一:三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错误鼻触次数、运动路程、平均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二:与灯亮10 s组相比,灯亮30 s组和灯亮60 s组的正确鼻触次数显著升高(P< 0.05);与灯亮10 s组比,灯亮30 s组在训练的第13天和第14天时的鼻触正确率显著增高(P< 0.001).实验三:两组大鼠的正确鼻触次数和鼻触正确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奖励性条件反射中,红、黄、蓝光刺激所起到的奖励预测作用相似.同样的灯光刺激时,刺激时间的长短对其学习成绩有影响,适当延长灯光刺激时间有利于大鼠条件反射的形成.昼/夜训练对大鼠奖励性条件反射的获得无影响.

  • 职业性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及记忆力研究

    作者:晁晖;路建超;张克俭;杨海峰;党胜利;胡新梅;赵丽;刘红英;康志东

    目的 探讨铅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及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的原则,抽取工龄大于1 a的铅作业工人,测试其对声音、光刺激反应时间;背诵数得分、译码得分,然后按照测试工人的血铅水平分为3组:A组(<200 μg/L)、B组(200~399μg/L)和C组(≥400 μg/L).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对声音、光刺激反应、背诵数得分分别为406.38 ±24.40、389.18 ±20.64、3.05 ±0.23,B组分别为380.00±11.53、350.47 ±11.93、3.12 ±0.21,C组分别为392.25 ±23.59、360.65±19.52、2.90±0.30;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译码得分为30.59±3.55,B组为18.83±1.45,C组为16.50±2.12;A组与B组、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铅作业满1 a者,血铅≥200 μg/L者,临床尚没有明显症状时,其神经行为协调能力没有明显减退,但记忆力减弱,智力水平下降.显示铅对智力有一定影响.

  • 偏头痛的症状与治疗

    作者:文博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属于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该病常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多持久;临床上以阵发性一侧剧烈疼痛为特点,严重时可累及整个头部,多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导致失眠、健忘.因此,偏头痛发作起来常有"头痛欲裂"之感.其为常见病,多见于女性,半数左右有家族史.偏头痛病因还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与劳累、失眠、情绪紧张及月经期等有关.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睡眠不佳、气候变化、强光刺激、烈日照射、轻度低血糖、饮酒以及应用血管扩张药等,均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诱因.

  • 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MMP-9及TIMP-1的影响

    作者:王晶晶;车雅敏;刘原君;王璐;柯吴坚;刘全忠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HaCaT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经不同剂量(0、30、60、90 mJ/cm2) UVB照射;用MTT方法测定UYB照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UVB照射后HaCaT细胞中MMP-9 mRNA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大,细胞的增殖活性逐渐降低,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不同照射剂量各组间光密度(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大,MMP-9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 1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与0mJ/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MMP-9和TIMP-1可能与光老化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视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及其应用

    作者:刘名顺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一、概念:通过外部特定的光(棋盘格式翻转或闪光)刺激视网膜,在视中枢引起的微弱脑电变化(或引起的脑诱发电位).二、目前常用的光刺激方法:1、棋盘格翻转式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Shift-VEP,Ps-VEP)2、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hotic VEP,PVEP)

  • 脑电图的发现及发展简史

    作者:鲁在清

    关于人类的脑电图的研究,大概发端于20世纪初期.据文献记载,初是从实验动物发现了脑的电活动现象.[1] 1875年,英国学者RichardCaton在家兔暴露的大脑皮质表面安放2枚电极,由其间连接的电流计观察到有电流通过,他判断这种电活动与脑的功能有关.随后,他还用犬等做了几次类似观察.1890年,波兰的A.Beck观察到当给予光刺激时,在犬的视觉区皮层出现较大的电位变动,倘若不给予光刺激,则只有小的电位变动.同年,E.Fhischlvon Marxow也观察到了同样的事实,并指出这种电位变化亦可在硬脑膜或头颅上记录到.

  • 光照与近视的关系

    作者:覃江圆;王超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趋于低龄化.除了基因遗传在近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外,视觉环境尤其是光也是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视觉的形成是光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变的过程,光是视觉产生的根本要素,对眼的屈光状态发育有重要作用[2].不正确的视觉信号输入会影响眼球和视觉系统生长发育,导致近视[3].本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探讨光照与近视的关系.

    关键词: 近视 光刺激 综述
  • 麻痹型狂犬病1例临床分析

    作者:闫海燕;刘秀丽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胡言乱语7天,高热、头痛、呕吐5天,四肢无力伴震颤2天入院.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表情呆滞,胡言乱语,应答不切题,并持续多日无睡眠.送精神病院诊治期间排除精神科疾病.于5天前出现发热,高40℃,稽留热;伴头痛、呕吐,无抽搐.仍持续不睡眠.当时能自行进食水,不恐水、畏光.可疑"脑炎"转入我院急诊科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好转, 2天前出现神志恍惚,不能言语,难以入睡,四肢无力伴震颤,颜面部肌肉也有细颤,尿潴留,进食困难,口腔内频繁流出大量水样分泌物,无明显呛咳现象,听到水声和光刺激无明显恐惧表现.

116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