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樟柳碱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兴中;刘尚铨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复方樟柳碱、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以复方樟柳碱2 mL,维生素B12500 μg混合液注入颞浅动脉旁及睑板前和眶隔前眼轮匝肌处.如双侧眼睑痉挛,复方樟柳碱剂量加倍,如伴有面肌痉挛,在痉挛部位同时注入复方樟柳碱1~2 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如未痊愈,可继续使用,也可间歇几天后继续使用至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6例,注射后全部有效,其中完全缓解者4例,明显缓解者6例,部分缓解者6例,而对照组12例中,全部缓解2例,明显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4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樟柳碱混合液局部注射简便易行,安全,无副作用,可作为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之一.

  • 芍药甘草汤治疗面肌痉挛76例

    作者:殷汝良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其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自1992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特发性面肌痉挛磁共振征象综合判断

    作者:罗树彬;吕海莲;许道洲;庞闽厦;夏好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特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病例临床表现,磁共振表现及手术所见,比较面肌痉挛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管面神经关系;比较面肌痉挛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管神经接触部位;比较面肌痉挛患者与无症状人群椎基底动脉走行情况;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磁共振征象。结果68例患者经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达到94.1%~96.9%;面肌痉挛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管面神经关系具有明显差异(χ2=42.16,P=0.001<0.05);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REZ区)是面肌痉挛发作的主要原因,与脑池段接触者多无症状(χ2=69.873,P=0.000<0.05);面肌痉挛患者与无症状人群比较椎动脉走行有所不同(χ2=35.077,P=0.001<0.05)。结论磁共振面神经检查对诊断面肌痉挛,决定治疗方案,进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 磁共振3D-SPACE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昊;吴飞云;许晓泉;周明卫;赵春生;施海彬

    目的 评价磁共振3D-SPACE序列对面神经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单侧面肌痉挛患者行3.0T磁共振3D-SPACE序列检查,所有患者均经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证实.分析面神经微血管压迫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检查26例患者症状侧均发现神经血管压迫,共37处,近段15处,中段14处,远段8处,非症状侧发现神经血管接触14例,共15处,近段及中段各1处、远段13处,两侧压迫点位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中26例患者症状侧共发现神经血管压迫40处,近段(16处)与中段压迫(14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前下动脉21处(52.5%)及小脑后下动脉14处(35%),血管压迫情况分为单一压迫14例(53.8%)及复合压迫12例(46.2%).3D-SPACE序列检查的敏感性为92.5%(37/40),阳性预测值为100%(37/37).结论 3D-SPACE序列能清晰显示面神经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

  • 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飞雁;彭湘;刘毅;余永强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 )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 方法 临床诊断的三叉神经痛52例,面肌痉挛9例,共61例.61例均行3.0T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成像( MRTA),利用原始图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从3个方位观测血管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52例三叉神经痛中,MRTA显示46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6例无压迫.9例面肌痉挛MRTA显示面神经均有微血管跨越或压迫.手术结果显示52例三叉神经痛中45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6例无压迫,1例为囊肿;9例面肌痉挛均有微血管压迫.MRTA诊断阳性率为90.2%、敏感性为 96.4%、特异性为80%. 结论 3.0T超高场强下进行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有重要诊断价值.

  • 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MR断层血管成像表现与手术对照分析

    作者:陈代文;陈自谦;许尚文;马明;郑兆聪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3例,面肌痉挛22例,行三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3例三叉神经痛中,MRTA显示19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阳性率为82.6%(19/23),可疑接触4例.22例面肌痉挛中有20例MRTA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5%(21/2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

  • 3D-TOF-MRA诊断偏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作者:胡吉波;章士正;胡兴越;薛晶冰;朱先理

    目的研究增强三维体积扫描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偏侧面肌痉挛(HFS)、三叉神经痛(TN)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颅脑MRI及增强3D-TOF-MRA脑干薄层扫描48例HFS患者和46名对照、42例TN患者和40名对照,盲法诊断面神经、三叉神经根部解剖改变,患者组与各自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1)HFS、TN患者症状侧面神经根部、三叉神经根部受压迫45侧(93.8%)和36侧(85.7%),其中血管压迫44侧(91.7%)和32侧(76.2%),肿瘤压迫1侧(2.1%)和4侧(8.9%);无症状侧受血管压迫8侧(16.7%)和4侧(9.5%);对照组双侧受压迫4侧(4.4%)和5侧(6.3%).(2)常见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MCA)17侧(38.6%),小脑后下动脉(PICA)12侧(27.3%),椎动脉(VA)6侧(13.6%);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18侧(56.3%),小脑前下动脉(MCA)5侧(15.6%),起源不清的血管(DIV)4侧(12.5%).(3)面神经根部、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发生HFS、TN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为26.6和9.84.(4)手术证实面肌痉挛组3例、三叉神经痛组6例神经血管压迫,面肌痉挛组1例、三叉神经痛组4例肿瘤压迫神经.结论MRI加增强3D-TOF-MRA脑干薄层扫描是目前检测偏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病因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偏侧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为患侧面神经、三叉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或与其紧密接触,少数为肿瘤压迫神经所致.

  • 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及妥拉苏林致抽搐1例

    作者:牛进宝

    患男,34岁,因左眼红痛伴视力骤降6 d入院.诊断:左眼急性全色素膜炎.病人住院后给予患眼散瞳,静滴青霉素加地塞米松及对症治疗.先后于住院后次日及1周后行左眼球后注射妥拉苏林12.5 mg加强的松龙0.5 mL均无不适.第三次行球后注射同量妥拉苏林加地塞米松2.5 mg,注射时患者诉疼痛明显,精神高度紧张.注射后约5 min患者出现口吐白沫,面肌痉挛,四肢抽搐.查体:脉搏98 次·min-1,血压21.3/13.3 kPa.即请内科会诊,考虑抽搐系剧烈疼痛引起血压升高、脑血管痉挛所致.给予吸氧,50%葡萄糖60 mL加维生素C 2 g静注,利血平0.5 mg肌注,安定10 mg肌注.约10 min后抽搐停止,四肢活动正常,测血压16.0/10.7 kPa.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

    作者:赵虎威;高国栋;赵振伟;秦怀洲;白万胜;宗建海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0-03/2004-05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在唐都医院治疗患者24(男17,女7)例;年龄36~58 (43±3)岁;病程2.5~12 (7.5±2.3)a.其中三叉神经痛18例,左侧疼痛11例,右侧疼痛7例;疼痛分布于第Ⅰ支2例,第Ⅱ支4例,第Ⅲ支3例,第Ⅰ、Ⅱ支2例,第Ⅱ、Ⅲ支6例,第Ⅰ、Ⅱ、Ⅲ支1例.面肌痉挛发生在右侧5例,左侧1例.所有病例均经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或者经射频、封闭等手术治疗,疗效不佳,仍有剧烈疼痛,面肌痉挛复发.所有患者术前经常规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的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

  •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41例

    作者:郑鲁;陈援朝;吕福林;郑瑛;宛荣刚;秦满意;田洪梓;孔令学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 我院1982/2002采用"围套式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患者241(男108,女133)例,年龄20~66岁;病程2~31(平均8) a;②手术方法: 患者取"公园椅"位,耳后横切口.

  • 缪刺法与体针结合治疗面肌痉挛40例

    作者:臧婷

    目的 观察缪刺法与体针相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 2014年6月于宝鸡市中医院针灸专科门诊就诊的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或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患者40例,确定疗效判断标准,采用缪刺法、体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共治疗40例,长治疗5个疗程,短治疗7天,结果痊愈11例,显效21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 采用缪刺法、体针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纯性面肌痉挛及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 耳穴贴压磁珠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36例

    作者:侯蕊莲

    目的 观察耳压磁珠为主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磁珠配合体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常规针刺,观察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愈显率72.2%,对照组5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耳压磁珠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78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福会;李彦成;秦有学

    目的:探讨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针刺:腕踝针上1、2区、风池、风府、三阴交、足三里、局部穴位等,中药:用四物汤加味(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僵蚕、全虫、葛根等),治疗面肌痉挛78例.结果:总有效率82%.提示:本法具有较好的理气养血,熄风止痉作用.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56例

    作者:刘金道;张文岐;曹艳蕾;王江峰;李蒙;陈琛;刘金堂

    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8年6月,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15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崔俊波;刁殿军

    目的观察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50例,对照组疼痛发作时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在疼痛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口服中药,服用中药后仍疼痛发作剧烈者,再口服得理多。结果治疗组多数患者服用中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服用得理多的患者显著减少并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法具有良好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

  • 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刘秀玲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向鼻周、口周肌肉和颈阔肌发展,发作时眼裂不能开大,面部紧缩,口角上提而出现一种怪异面相,使患者长期处于难以言状的精神痛苦之中。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重复实行等优点,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2012年9月~2014年1月我科就35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护理体会如下。

  • 特色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桂芳;王欣欣;胡玉洁;刘群;叶小琪;刘畅;张虹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属“筋急”、“痉证”、“眼睑润动”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由风寒侵袭经络,胃火亢盛,热盛动风,肝肾亏虚,阴不敛阳而致。本病多发生于一侧,好发于中年以后。其病程可长达几十年,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针灸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不同针法治疗面肌痉挛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思路。

  • 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54例

    作者:冯蕾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针灸治疗采取面部丛刺法配合体针及颈椎的牵引推拿,小针刀治疗、面神经干和末稍支封闭治疗.结果:54例患者痊愈21例,显效25例,好转8例.结论:3种疗法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有较好的疗效,可从根本上解除面神经的异常兴奋和异位传导,起到舒经通络,熄风止痉的作用.

  • 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107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振;苏永立;乔清涛

    目的:探讨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治疗适应证的107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4例,占41.12%;显效35例,占32.71%;有效21例,占19.63%;无效7例,占6.54%.结论: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见效快,疗效好.

  • "吊针"结合按摩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20例

    作者:陈春华;杨金锁;刘春梅

    目的:观察"吊针"结合按摩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以"吊针"结合按摩手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20例,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8例,占40.0%;显效5例,占25.0%;有效4例,占20.0%;无效3例,占15.0%;总有效率为85.0%.结论:"吊针"及按摩手法可抑制抽搐的发生,放松肌肉,因此疗效确切.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按摩 针刺
1344 条记录 63/68 页 « 12...60616263646566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