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通气量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王廷杰;王平飞;王家驷;张雪漫;冉梅

    目的 探讨大通气量(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比观察36例原因不明拟诊CVA的慢性咳嗽患者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25例)或舒张试验(11例)结果的一致性.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气道阻力,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显著升高以ZRS、R5升高20%和/或R20升高15%为阳性标准.结果 15例BPT阳性患者中,14例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显著;另10例BPT阴性患者者中9例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不显著,二者的符合率达92%[(14+9)/25].11例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试验结果全为阳性,且MVV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均显著升高,二者符合率达100%.提示大通气量测试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符合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总符合率94.4%[(14+9+11)/36].结论 MVV检测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可反映气道反应性,有望成为诊断CVA的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王志虹;李勇;黄铁群;高捷;朱加加;林江涛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 15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 15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各年龄组肺功能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BPT阳性584例,阴性571例,阳性率50.6%.确诊为CVA 547例;其余37例BPT阳性慢性咳嗽患者中2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慢性支气管炎.BPT诊断CVA的特异度为93.9%.小于30岁年龄组CVA比例高,占慢性咳嗽68.8%;≥60岁的老年人CVA百分比低,为23.5%.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 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

    作者:陈功;郭光云;邝军;杨力

    目的测定哮喘患者缓解期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作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肺功能正常和异常组气道反应性.FEV1/FVC比值≥70%为肺功能正常;50%及25%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V50、V25)实测值/预计值<70%为小气道功能异常.PD20-FEV1<12.8 μmo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即气道反应性增高.结果3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肺功能异常26例(76.5%),正常8例(23.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3例(67.7%),阴性11例(32.3%).肺功能异常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和气道高反应性,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 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梁斌苗;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预测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PC35sGaw)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11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行基础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PC35sGaw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sGaw%、MMEF%、PEF%等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较好,特别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相关系数高达0.702.回归分析显示,FEV1实测值/预计值%的变化对PC35sGaw的影响大;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PC35sGaw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差,回归分析显示只有sGaw%对PC35sGaw有影响.结论在无条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单位,支气管哮喘患发作期者可根据基础FEV1实测值/预计值%推测患者AHR程度,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对AHR程度的预测作用较差.

  • 吸入盐水后FEV1下降率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二明;赵春燕;向平超

    目的 观察吸入生理盐水后的FEV1较基础FEV1的下降率(△FEV1),探讨该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结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行BPT的慢性咳嗽或胸闷患者115例.先测定FEV1基础值,吸入0.9%生理盐水后再次测定FEV1,计算△FEV1.然后用乙酰甲胆碱作支气管激发剂,按BPT结果(阳性或阴性)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结合肺部听诊、生命体征和症状等综合方法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试验的安全性.结果 BPT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9例和66例.阳性组中有35例吸入生理盐水后FEV1下降>3%,其中20例FEV1下降>5%.阴性组中仅6例FEV1下降>3%,其中无一例下降>5%.以FEV1下降>3%为界,对预测BPT试验阳性结果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91%;以FEV1下降>5%为界,敏感度为40.8%,特异度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0.9%生理盐水后△FEV1>3%可以较好的预判BPT的结果,对这部分患者引起重视可以提高该BPT的安全性.

  • 轻度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及弥散功能的改变

    作者:陈亚红;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目的 探讨轻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前后小气道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临床上疑为哮喘的患者(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胸片正常,基础肺功能在正常范围)行BPT,BPT阳性者为哮喘组,BPT阴性者为对照组.于BPT前后进行肺容量、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1)激发前,哮喘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功能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RC%)、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和残气量/肺总量(RV/T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发后,哮喘组FEV1/FVC和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而FRC%(P<0.05),RV%(P<0.01)和RV/TLC(P<0.01)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哮喘组激发前后FEV1/FVC和FVC%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LC%,RV%和RV/TLC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激发前哮喘组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P<0.05)、在75%肺活量位时的大呼气流速((V)max75%)(P<0.01)、在50%肺活量位时的大呼气流速((V)max50%)(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激发后上述指标及在25%肺活量位时的大呼气流速((V)max2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哮喘组激发前后FEF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激发前后哮喘组和对照组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 轻度哮喘患者BPT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小气道功能较气道反应性正常患者降低;BPT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正常.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旭斌;刘春涛;黄玉芳;朱涛

    目的 以现行哮喘诊断方法为对照.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检测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门诊2008年8~9月有喘息、气紧、咳嗽等疑似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01例.使用NO测定仪(Aeroerine AB;Solna,Sweden)测定FeNO水平,检测过程严格按照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指南进行.以临床症状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为哮喘诊断的金标准,绘制ROC曲线,结合ROC曲线评价FeNO对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价值,明确FeNO的诊断临界点.结果 101例患者中,激发试验阳性38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0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其余53例为激发试验阴性者,为非哮喘.哮喘组FeNO高于非哮喘组[(68.19±43.00)ppb比(19.52±10.60)ppb,P<0.05].激发试验阳性者FeNO值与InPD20FEV1间存在线性关系.ROC曲线下面积为0.9,佳临界点为36.5 ppb,以该点为阈值,诊断哮喘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79.17%,阴性预测值94.34%,准确度87.13%.结论 FeNO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剂量-反应曲线参数的影响

    作者:陈雪融;冯玉麟;罗炎杰;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斯特对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剂量-反应曲线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0例哮喘患者进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以4例CVA,10例哮喘患者为对照.对治疗前后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剂量-反应曲线各参数,包括反应阈值(PC35sGaw)、剂量-反应曲线斜率(DRS)、曲线下面积与末浓度对数之比(AUC/lg[Cmax])、大反应平台进行了测定.结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显著增加CVA组与哮喘组的PC35sGaw,显著降低CVA组的DRS与AUC/lg[Cmax];但对哮喘组DRS与AUC/lg[Cmax]无影响,对CVA组和哮喘组的平台有无及平台高度均无影响.结论短期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改善哮喘患者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剂量-反应曲线参数.

  • 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剂量-反应曲线参数测定的研究

    作者:陈雪融;冯玉麟;罗炎杰;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

    目的探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剂量-反应曲线参数的测定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9例轻度哮喘、19例中度哮喘患者和15例健康人作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绘制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出反应阈值(PC35sGaw)、剂量-反应曲线斜率(DRS)、曲线下面积与末浓度对数之比(AUC/lg[Cmax])、大反应平台等参数.结果 11例健康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出现平台;仅2例轻度哮喘患者和2例CVA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出现平台.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CVA组PC35sGaw(几何均数)分别为0.369mg/ml、0.251mg/ml、0.547mg/ml,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DRS(几何均数)分别为30.761、59.020、19.231,CVA组DRS显著低于中度哮喘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CVA组、正常组的AUC/lg[Cmax]分别为24.7±4.7、26.6±4.3、25.6±3.7、15.5±4.3,前3组相互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C35sGaw、DRS与AUC/lg[Cmax]三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结论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的以上四个剂量-反应曲线参数分别代表了气道的敏感性与反应性.气道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平行.哮喘与CVA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参数与正常人不同.

  • 应用简易公式计算支气管激发试验两种反应指标及其优缺点比较

    作者:袁玉如;王佑娟;杨莉;何太灵;曾继军;罗炎杰

    为了解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比气道传导率(sGaw)分别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反应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优缺点,对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步进行以FEV1和sGaw作为反应指标的支气管激发试验,应用简易计算公式求算FEV1下降20%,sGaw下降35%时乙酰甲胆碱(Mch)的浓度(PC20 FEV1 、PC35 sGaw),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C20 FEV1和PC35 sGaw分别为2.73±2.92g/L和1.50±2.03g/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相关系数r=0.738,直线回归方程为PC35sGaw=0.100 + 0.513 ×PC20 FEV1 ;PC35sGaw明显比PC20 FEV1低,其Mch用量几乎只是FEV1的一半.提示sGaw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反应指标明显较FEV1 敏感,但FEV1对设备条件要求低,更容易普及和广泛应用是其优点.

  •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变化的探讨

    作者:袁玉如;王琳;曾继军

    为了解咳嗽变异型哮喘(咳型哮喘)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特征,作者对30例咳型哮喘和25例慢喘支患者的临床及肺功能改变进行了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咳型哮喘组患者的大呼气流量、大呼气中段流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测值基本正常,而慢喘支组则明显下降;激发试验中咳型哮喘100%显示阳性,而慢喘支组阳性者不足1/4;阳性时咳型哮喘所需激发剂平均浓度与慢喘支相比为1:4.7,明显低于后者,且两者的阳性浓度极少交叉.上述结果提示,尽管咳型哮喘与慢喘支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仍有明显差别,肺功能检测中的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结合支气管激发试验更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袁玉如;曾继军;何太灵;梁斌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COPD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COB)、25例慢喘支、30例单纯哮喘和36例哮喘伴COPD进行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气道阻力(Raw)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必可酮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①缓解期COPD患者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明显下降,与单纯哮喘的差异显著(t=7.053,P<0.001).当哮喘伴COPD时则同时显示MMEF降低及哮喘气道高反应性(BHR)特征.②慢喘支组MEFV曲线及Raw改变与哮喘伴COPD相似(P>0. 10),但慢喘支组仅24%存在BHR,而哮喘伴COPD组100%存在BHR,且前者中有BHR者的PC35sGaw为后者的6.7倍.③COPD合并BHR者必可酮治疗效果显著,肺功能较用药前显著改善(P<0.05),不合并BHR者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COPD患者应早期进行激发试验,对COPD中BHR者尽早给予抗炎药吸入治疗.

  • 确保支气管激发试验安全的要点

    作者:袁玉如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测支气管平滑肌对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收缩反应的方法,即检测气道高反应性(AHR)存在与否及严重程度.由于AHR是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因此,激发试验可作为哮喘诊断及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的有力依据.然而,由于近几年来曾数次发生因激发试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致使一些医院,不敢开展此项检查,影响了该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激发试验
  • 应用4650Ⅰ型压缩机雾化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

    作者:袁玉如;王佑娟;曾继军;何太灵

    为了解Models 4650Ⅰ型压缩机雾化器(简称M)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行性,将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用M雾化吸入时间的不同,分为1、1.5、2分钟三组,并与标准雾化装置Dosimeter及雾化器(简称D)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三组受试者用两种雾化装置所获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2~0.5),且皆呈直线正相关.M与D皆雾化吸入1分钟时,M所需药物浓度大于D,相关系数(0.285)偏低,延长M的雾化吸入时间至1.5分钟,与D雾化吸入1分钟相比,两者差值小(-0.075 g/L), r =0.665;若再延长M雾化吸入时间,与D的差值又会扩大.提示:M雾化效果稍差于D,适当延长时间可弥补上述差异,建议M雾化吸入时间以1.5分钟为宜.

  • 长期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的慢性咳嗽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庆;张婧;陈丽娟;刘跃建

    目的 使用孟鲁司特钠4~8周治疗6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的慢性咳嗽的患者,分析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慢性咳嗽的61例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均为阴性,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4~8周,监测患者慢性咳嗽积分,同时对患者肝肾功及相关药物副作用进行追踪及分析.结果 孟鲁司特钠治疗4周后37例患者治疗症状好转,咳嗽评分明显降低;24例患者使用6周以上,治疗过程中有口干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的慢性咳嗽患者,长期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有一定的良好疗效,治疗安全性高.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董玉龙;邓晓明;邹俊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关系.方法 对疑诊CVA而同时BPT阴性的患者,通过监测呼气峰流速(PEF)日间变异率>20%,给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以此判断是否为CVA.结果 治疗1周后有3例咳嗽症状消失,9例症状缓解,治疗8周后12例咳嗽症状全部消失,有效100%.治疗前后的PEF日问变异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为(28.5±6.1)%,治疗8周后为(1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12例患者PEF日问变异率<20%.12例患者都确诊为CVA.结论 BPT阳性是诊断CVA的重要依据,而部分CVA患者的BPT可以呈阴性.BPT阴性者并不能排除CVA.

  • 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气道敏感性与反应性测定的研究

    作者:李霞;陈雪融;袁玉如;冯玉鳞

    目的探讨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气道敏感性与反应性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27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简称咳型哮喘)、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激发试验阳性者11例)及10例健康人作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分别绘出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出气道敏感性(用sGaw下降35%时乙酰甲胆碱的浓度,PC35sGaw表示)和反应性(阳性反应后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即K表示).结果健康人及大部分(37/48)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达到高峰后,SGaw下降仍低于35%,哮喘和咳型哮喘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随乙酰甲胆碱浓度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sGaw下降高于35%;气道敏感性依次为:哮喘>咳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气道反应性依次为:哮喘≈咳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结论气道的敏感性与反应性不完全平行.这两项测定对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金蓉;李惠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不明原因的胸痛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80例不明原因的胸痛患者,经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35例(43.8%)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即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排除其它疾病后,给予诊断性治疗,终35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之后经过规范治疗,胸痛均有部分或完全缓解.结论 胸痛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对不明原因胸痛,反复诊治效果不佳,应考虑是否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及时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利于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蓉;李惠;陈斌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25例慢性咳嗽及拟诊CVA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525例患者中BPT阳性795例,阳性率52.1%,阳性病例中CVA735例(92.5%),其余60例阳性病例中4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轻度COPD,3例为支气管结核.结论CVA为慢性咳嗽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及时治疗.

  •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喆;徐丹;韩玉英;许迎辉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6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肺功能及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统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及阳性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率.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前,本组286例肺功能检测FEV1/FVC均≥70%,均成功完成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激发试验阳性138例(48.3%).激发试验阳性者中,经临床治疗反应及进一步检查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132例(95.7%).结论 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

282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