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护理

    作者:文桂珍;张佩文;杨丽华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患者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护理.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咳嗽标准的患者,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织胺后的肺功能,对患者从预约到检查结束给予全程护理.结果 1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阳性者75例,占试验人数55%.结论 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变态反应性哮喘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之一.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咳嗽患者进行激发试验有助于确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及顺利完成试验,护理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余嘉璐;邓力;林俊宏;刘影芬

    目的 评价二磷酸组织胺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儿童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二磷酸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个人史,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结果 10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共 88 例,占83.8%;女性17例,占 16.2%.BPT 阳性 79 例,阴性 26 例,阳性率 75.2%.慢性咳嗽病因频率分布: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 43 例,占40.9%;感染后咳嗽30 例,占28.6%;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orme,UACS)22例,占20.9%;其余心因性咳嗽(Psychogenic ccough)4例;支气管异物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病因未明2例.CVA 是目前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 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国荣;程春虹

    目的:分析气道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按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气道反应增高,n=88)和对照组(气道反应正常,n=114),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道高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喘息症状发生率(10.2% vs 0.9%)、病程>1年(34.1% vs 7.0%)、吸烟率(44.3% vs 29.8%)、过敏性鼻炎发生率(31.8% vs 13.2%)、哮喘家族史(52.3% vs7.0%)及小气道功能异常发生率(40.9% vs 20.2%)均有显著差异;年龄<40岁(OR值2.800),病程>1年(OR值13.051)、喘息症状(OR值32.743)、过敏性鼻炎病史(OR值3.380)、哮喘家族史(OR值26.811)和小气道功能异常(OR值4.228)是气道高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一些简单、易测的临床指标能协助预测气道反应性增高,其中喘息症状、病程>1年和哮喘家族史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呼气流速高位小平台的临床意义及特征参数

    作者:谢燕清;刘璁;黄润璇;孙秀雯;郑劲平

    目的:探讨呼气流速高位小平台的呼吸生理特征及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肺通气功能检查示呼气流速高位小平台的患者152例,测量其流速平台特征,并对其中124例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以测定其气道反应性.结果:全部152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咳嗽查因有99例,占总人数的65.1%,支气管哮喘有27例,占总人数的17.8%,其它疾病有26例,占总人数的17.1%;呼气流速高位小平台的起点出现在大呼气流速(PEF)值的84.99±7.61%处,用力肺活量(FVC)值的76.85±7.18%处;终点出现在PEF值的75.30±10.42%处,FVC值的57.99±11.26%处;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124例患者中有118例为阴性,占进行激发试验全部患者的95.2%.结论:呼气流速高位小平台特征参数的提出将有助于临床对该平台的判断和实际应用,它对鉴别气道反应性升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及临床价值.

  • 射麻止喘液治疗哮喘的近期疗效及其机理

    作者:刘小虹;刘琼;梁直英;王胜全;孙志佳;张伟

    目的:探讨射麻止喘液(由麻黄、射干、地龙、杏仁、半夏、细辛、椒目、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62例哮喘急性发作的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射麻止喘液治疗30例(简称射麻组),舒氟美治疗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肺功能、PD20、血浆ET、血浆粘度水平的变化.结果:射麻组的总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56.67%,与对照组疗效相仿(P>0.05);射麻组可提高哮喘患者的肺功能、PD20,降低血浆ET、血浆粘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提示射麻止喘液有利于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其机理可能与拮抗炎性介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血浆粘度等方面有关.

  • 支气管反应活性指数在气道高反应者哮喘的诊断价值

    作者:方年新;黄俊伟;何小兵;陈正贤

    [目的]探讨支气管反应活性指数(BRI)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随访两年,4例失访,其中56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为哮喘组;41例未诊断哮喘的患者为非哮喘组.计算BR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RI与哮喘诊断之间的关系,以ROC曲线评价BRI在诊断哮喘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BRI哮喘组1.37±0.17,非哮喘组1.19±0.1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BRI是支气管哮喘诊断中唯一的预测变量;ROC曲线下面积为81.6%,BRI佳截点为1.30,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85.4%.[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联合BRI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特异度.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规范治疗2年的随访研究

    作者:许银姬;周明娟;梁桂兴;吴蕾

    目的:探讨影响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者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气道高反应性( AHR)阳性的CVA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规范治疗并随访2年,治疗前后进行AHR复查,统计CVA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47例 CVA 患者完成2年的治疗及随访研究,8例患者 AHR 阴性,转阴率为17.02%(8/47),39例患者AHR仍然阳性,其中12例(25.53%)发展到典型哮喘阶段。转阴的CVA患者与进展到哮喘的CVA患者相比较,咳嗽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性别、发病年龄、咳嗽评分、肺功能、AHR、吸烟史、过敏史、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VA患者的预后转归与咳嗽病程相关,早期诊治可以阻止CVA发展到典型哮喘阶段。

  • 343例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吴福成;赖映君;陈升汶

    为了明确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指导治疗,我院肺功能室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对343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本文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作者:郭晓玲;袁本通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均有增加,北京等地的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2%~5%[1].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哮喘的临床基础研究及诊断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1 诊断1.1 诊断标准[2]:本标准强调了发作性喘息、呼气相延长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在诊断中的作用.1.2 非典型哮喘:有些哮喘者症状不典型,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逐渐被认识非典型哮喘有以下几种类型:1.2.1 咳嗽变异型哮喘: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诊断要点是无明显诱因的咳嗽,多为干咳,肺部体征阴性,气道高反应性,抗生素或止咳药物治疗疗效差,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

  • 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疾病的预测价值与年龄的关系

    作者:周明娟;许银姬;林琳

    目的:探讨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价值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分别分析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及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中共有37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阳性率为66.73%;其中儿童组占总数22.72%,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8.19%;青中年组占总数31.48%,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4.09%;老年组占总数45.80%,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4.14%.老年组与儿童组、青中年组相比较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小气道病变对儿童、青中年人哮喘的预测价值较高,对老年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PD20FEV1在气道高反应性中的应用

    作者:方年新;陈正贤

    目的:探讨PD20FEV1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随访两年,以PD20FEV1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哮喘组PD20FEV1为1.61±1.97,非哮喘组为4.20±2.4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PD20FEV1是支气管哮喘诊断中唯一的预测变量;ROC曲线下面积为82.5%,PD20FEV1佳截点为1.41,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85.4%.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联合PD20FEV1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特异度.

  • 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低量安全性及综合评价

    作者:赵明华;凌敏

    目的:评价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本实验室安全有效支气管激发规程以及临床与肺功能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高实验诊断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照组来自本院医学院校和护校学生30例,平均年龄18.8岁.气道高反应性(BHR)组来自呼吸病房和专科门诊疑有哮喘未确诊者,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共202例,平均年龄38.62岁.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药物气溶胶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测定参数为呼吸总阻抗、中心阻力、周边阻力、用力肺活量一秒量,药物为磷酸组织胺,规程为2浓度6步法.结果:疑似BHR受试者共855例次,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6例次(占49.8%),激发阴性429例次(50.2%),对照组激发阳性2例(占7%);BHR组的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织胺累积浓度为0.465 mg/mL(PC-20FEV1),PC-20FEV1与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曲线交叉点分别为PC+180Zrs、PC+200Rp;BHR组呼吸阻抗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55例受试者当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例试验结果隔周进行重复试验符合率94%(30/32),7例与日本chest气道过敏仪对照符合率100%,8例规范药物治疗1年先后停药后复查均阳性.结论: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经济成本低,采用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临床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重视病史可以辅助病因诊断.

  • 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分析

    作者:张晓萍;邵润霞;赵铭琴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方法:对18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结果:18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中吸入乙酰甲胆碱至高累积剂量后16例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下降率位于15%~ 20%之间,此时延长检查时间,吸药2、3、4、5及30 min后达到阳性标准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4、1、1、1.若按正常检查程序则有8.5%的患者会漏诊,若将检查时间延长至吸药后2 min,则漏诊率为3.7%,3 min则为1.6%,5 min则为0.5%.结论:适当延长检查时间可大大降低支气管哮喘的漏诊率.

  •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哮喘的作用研究

    作者:杨宏宽;张佳颖;王芳;陈芳

    目的 评价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38例哮喘患者及489例非哮喘患者,完成Astograph法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寻找具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及临界值.结果 两组Rrs cont、Grs cont均未见明显差异.与非哮喘组比较,哮喘组Dmin、Cmin、PD15均减小(P<0.01),SGrs、SGrs/Grs cont均增大(P<0.01).哮喘组SGrs与Dmin、Cmin、PD15相关(P=0.000;r=0.685,r=0.657,r=0.639),SGrs/Grs cont与Dmin、Cmin、PD15相关(P=0.000,r=0.775;r=0.740;r=0.708).以Dmin诊断哮喘,临界值2.71Unit,敏感性0.739,特异性0.551.以PD15诊断哮喘,临界值4.856 5 Unit,敏感性0.693,特异性0.684.结论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诊断哮喘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以Dmin≤2.71 Unit或PD15≤4.856 5 Unit为阳性标准,对诊断哮喘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新;程炎芳;温丽芳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检查.方法:选派护理骨干经培训后上岗,采用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专人操作护理,检查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检查时因人施护,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哮喘发作,监测基础呼吸抵抗值的变化,根据患者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中1例因诉头晕2例未完成检查,予以吸入沙丁胺醇后迅速缓解,呼吸困难、面色青紫1例未完成检查,予以吸入沙丁胺醇后未能迅速缓解,立即予以面罩给氧,静脉滴注多索茶碱后缓解.结论:专人经培训后按上述方法操作护理.能确保患者应用乙酰甲胆碱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安全,检查结果符合实际.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变应原皮试的临床探讨

    作者:覃松梅;刘航;秦志强;谢宇萍;陆爱玲

    目的了解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对14种吸入变应原(过敏原)过敏的分布状况和相关性。方法选取366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试。结果366例患者中297例对14种变应原试验阳性,总阳性率为81.1%;过敏原以屋尘、粉尘螨、多价昆虫、春季花粉Ⅰ等为主;其中对6种及6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占35.7%。皮试阳性组患者与皮试阴性组患者吸入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下降20%的乙酰甲胆碱累积剂量( PD20 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粉尘螨、多价昆虫、春季花粉Ⅰ等;PD20FEV1与变应原皮试检出阳性率可能存在相关性。

  • APSpro在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邓家珍;梁国容;邹小英;邓静敏

    目的:探讨药物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APSpro)在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和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用APSpro进行乙酰甲胆碱气道反应性测定,同时用Master Screen PFT系列肺功能仪进行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激发试验中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所需的乙酰甲胆碱平均累积量(PD20-FEV1)为(0.996±0.78)g/L,典型支气管哮喘为(0.195+0.34)g/L,两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值都在很低乙酰甲胆碱累积量出现FEV1下降20%的阳性反应.结论:APSpro作为药物支气管激发试验其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操作方法简单规范,易标准化,检查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好,而且能以更少的药物剂量达到其他定量雾化器同样的效果,对儿童患者更安全,应用于临床具有实用性.

  • 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必君

    目的讨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CV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CVA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肺部听诊及胸片检查基本正常,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临床医师应对CVA有足够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后.

  • 咳嗽变异型哮喘肺功能特征及气道反应性特点的研究

    作者:李海兰;王豫平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A)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了解CA患者气道反应性情况.方法 采用肺功能仪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分析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与1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时CA组及典型哮喘组所需组胺累积量的差异.结果 BPT后CA组肺功能中反映大气道功能的FC、FE1、PEF以及反应小气道功能的V50与典型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胺累积量CA组多于典型哮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激发试验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但肺功能受损尚不及典型哮喘患者,其气道反应性较典型哮喘患者程度较轻.

  • 支气管激发试验16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家萱;段敏超;黄天霞;陈国英;梁云萍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验气道对某些外加刺激因素引起收缩反应敏感性,并根据其敏感性间接判断是否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AHR)[1].AHR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之一,但并非所有气道高反应性均为哮喘.

282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