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期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分析及护理

    作者:罗玲春;秦庆力

    老年期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VD)及混合性痴呆(即前两者并存),常常伴发幻觉、妄想及行为障碍.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国际协商会议上将"痴呆患者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1]".对6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并作护理讨论.

  •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

    作者:周秋华;侯建民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重视阿尔采莫氏病(AD)的认知功能研究,如:记忆力、智能和语言能力,忽略了痴呆的非认知功能症状.而多达70-80%的痴呆患者在其疾病的一定时间内会出现抑郁、精神症状、行为紊乱、攻击、破坏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造成痴呆患者住院、照料者痛苦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PA)专门召开会议,制定了一个新的疾病现象学术语即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并定义为"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和行为症状),反映了对这组症状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主要讨论BPSD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 老年血管性痴呆康复训练护理进展

    作者:周小颖

    血管性痴呆(V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原因,在痴呆中占10%-50%[1].病人起病急,呈阶梯性病程,且大多有高血压及卒中史,国外文献报告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发生率为70%~90%,主要症状为幻觉、妄想、精神障碍、激越、身份识别错误、人格改变及睡眠、饮食障碍等[2],有明显的智力及记忆功能障碍.由于VD患者的多分布皮层下,对皮层功能的影响较小,故言语理解和注意力受损相对较轻,而操作能力受损较重[3].目前对痴呆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加强其康复护理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延缓痴呆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康复内容包括:

  • 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伴行为和精神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朱荣申;杨素封;沈文龙;吴洪明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伴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开放性对照研究,诊断和人组应用NINCDS-ADRDA(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标准、DSM-Ⅳ-R(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R)标准、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和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97例患者分为传统治疗(n=27)、单用多奈哌齐(n=25)、单用奥氮平(n=24)和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n=21)等四组,分别于疗程2周末、6周末和12周末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定,有效性评定项目有MMSE、BPRS和CGI,安全性评定有TESS和临床记录.结果MMSE、BPRS、CGI-SI评分及BPRS加减分比较,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治疗后2、6、12周末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牲(P<0.01),MMSE加减分比较,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治疗后6、12周末均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四组治疗后2、6、12周末TESS分别为2.38±1.92,2.24±1.88和1.71±1.63,四组总体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AD伴BPSD快速有效安全.

  • 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患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曹江;吴彦清;周佳男;杨建立

    目的 评价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AD)患者伴发精神和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天津市安定医院老年科收治的90例老年痴呆且伴发BPSD的患者随机分为美金刚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和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美金刚组在治疗后第8周末BEHAVE-AD评分[(12.67±4.46)分]较奥氮平组[(15.78±5.75)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美金刚组在治疗后第8周末MMSE评分[(15.69±3.33)分]较治疗前[(13.62±4.45)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奥氮平组MMSE评分治疗前[(13.35±4.19)分]与治疗2周末[(13.28±3.78)分]、4周末[(13.25±3.80)分]、8周末[(13.48±3.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8、0.11和0.15,P>0.05);治疗第8周末,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1).与治疗前[美金刚组:(41.02±8.89)分、奥氮平组:(41.43±9.45)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第8周末ADL评分[美金刚组:(35.05±7.25)分、奥氮平组:(36.15±7.94)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和2.70,P<0.01);治疗第8周末,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奥氮平组便秘、头昏头晕、锥体外系反应、嗜睡、体重增加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美金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美金刚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症状,而且安全性较好.此外,美金刚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亚华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56例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其症状采取适合的护理措施.结果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发生率达94.64%,针对行为和精神症状采取了饮食和心理护理,加强对症护理并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结论 加强老年痴呆的护理质量对于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照顾者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对照分析

    作者:张鑫

    目的 比较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对40例住院的BPSD患者分别给予喹硫平或利培酮治疗,每组各2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末.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发生副反应少,程度轻.结论 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BPSD的疗效相当,但副反应更小,安全性好,适合于伴有BPSD的痴呆患者治疗.

  • 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的Alzheimer病的三项脑诱发电位研究

    作者:盛建华;陈兴时;宋振华

    目的探讨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Alzheimer病(AD)的脑诱发电位(BEPs)特点.方法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记录12例伴BPSD的AD病人(BPSD组)、14例无BPSD的AD病人(纯AD组)和15例正常老人组(NC组)的P300、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脑干听觉反应(ABR).结果(1)BPSD组与纯AD组相比,P300的N2靶潜伏期显著延长,P300的P3靶波幅、P2非靶波幅显著降低;VEP的P3潜伏期显著延长;ABR的波Ⅲ、波V绝对潜伏期延长及绝对波幅显著降低.(2)BPSD组与NC组相比,各项有显著差异的BEP指标同BPSD与纯AD组的比较结果.(3)纯AD组与NC组相比,P300的P3靶波幅显著降低,ABR的波V绝对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BPSD组的BEPs指标异常较纯AD组明显,BPSD病人可能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结构异常.

  • 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治疗

    作者:薛海波;张明园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通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智能和语言能力,而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即偏执、情绪不稳定、无目的 漫游、攻击、破坏和吵闹等行为,往往被忽视.事实上,BPSD决定了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综述BPSD临床表现、症状评定及药物和心理治疗进展.

  • 伴行为和精神症状痴呆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研究

    作者:曹秋云;江开达;单保慈;袁秀丽;张明园;肖世富;左传涛;赵军;黄红芳;杨海龙

    目的:研究有、无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不同特点,以探讨AD患者BPSD的病理生理及其与大脑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BPSD(BPSD组),7例无BPSD(NBPSD组),并进行PET检查,对各脑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CMRglc)及多个核团进行测定,并用统计参数图(SPM)对两组脑PET图像进行像素间比较.结果:①BPSD组的AD患者额叶放射性减低者多于NBPSD组(4/6:2/7);②应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进行比较,BPSD组和NBPSD组在所选脑区中的rCMRglc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应用SPM方法进行比较发现,BPSD组和NBPSD组rCMRglc显著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前额叶、顶枕交界处和颞下回.BPSD组比NBPSD组rCMRglc减低面积大,左侧额叶上回、右侧颞叶前内部、右侧岛叶前下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结论:AD患者,不管有无BPSD,rCMRglc减低区主要位于前额叶、顶枕叶交界处和颞叶下回;有BPSD的AD患者比无BPSD的患者rCMRglc的减低区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提示BPSD可能是AD病程中的一个症状,而并非是另一种AD类型;额叶rCMRglc减低可能与BPSD的发生有关.

  •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调查

    作者:杨惠芳;盛建华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情况. 方法:调查443例伴有明显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 结果:常用于治疗BPSD的抗精神病药有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舒必利等,其起始剂量与有效剂量均较小,大多单一用药.用药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便秘或排尿困难、嗜睡或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等.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率(18.4%)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9.6%). 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均有效,治疗剂量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 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顾文明;陈美娟;高哲石;江三多;汪栋祥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85例AD病人的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AD病理行为量表评定病人的行为和精神症状. 结果: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有无某项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具有行为紊乱症状的病人的ε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无行为紊乱症状的病人;无焦虑和恐惧病人的ε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有症状的病人.AD病人伴有BPSD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各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ε2等位基因可能与行为紊乱、焦虑和恐惧症状有一定关联,而APO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其它行为和精神症状之间未发现关联.

  •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治疗

    作者:周新芳;苗国栋;冯培玲

    就痴呆的行为与精神症状的治疗综述如下.1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概念Alzheimer在其首次报道的痴呆病例时就描述过:病人既有进行性的智能减退,又有妄想、吵闹和活动过多等症状.但在随后的几十年有关痴呆的研究中,医疗工作者一直只是关注对痴呆病人认知障碍的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而对痴呆病人所伴有的幻觉、妄想和行为问题则不甚重视,认为它们只是继发于认知障碍之后的人格改变,是不可治疗的.因此,对痴呆伴发的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的现象也一直缺乏统一的描述,有的学者称之为"非认知的行为症状",也有学者称之为"精神病性症状".直到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nternational Psychogriatric Association,IPA)国际协商会议上才将"痴呆患者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1],为以后的统一诊断、评定奠定了基础.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门诊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胡健;吕梅;范思佳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门诊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35例,利培酮口服液组33例,疗程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及激越性问卷(CMAI)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6、8周末BEHAVE-AD和CMA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BEHAVE-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口服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痴呆伴发BPSD均有较好疗效,两者总体疗效、起效时间相当,而阿立哌唑的安全性优于利培酮口服液.

  • 美金刚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对照研究

    作者:王瑛;徐清;朱建中;俞皎

    目的 探讨美金刚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6例老年期BPSD患者分为美金刚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和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美金刚组在治疗后第2、4、8周末BEHAVE-AD评分较奥氮平组显著下降(t=2.12、t=2.23、t=2.28,P<0.05).美金刚组在治疗后第8周末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33,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42,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4,P<0.05).两组治疗后第8周末ADL评分显著下降(t1=2.35,t2=2.49,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5,P>0.05).美金刚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x2=5.09,P<0.05),两组在锥体外系反应(EPS)、口干、嗜睡、体质量增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x2=4.62~6.86,P<0.05).结论 美金刚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改善均有效,且安全可靠.

  • 利培酮维持治疗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初步研究

    作者:盛建华;高之旭;陈美娟;张明廉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例经8周利培酮或氟哌啶醇急性期治疗后BPSD得到缓解的病例继续服利培酮1mg/d,14例同类病人不服任何抗精神病药,两组病人均随访24周.随访中,定期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的评定.病人随访中如BPSD复发(BEHAVE-AD评分≥8分)则作为复发病例.结果利培酮组复发率26.67%(4/15),不服药组复发率57.14%(8/14);经Ka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复发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是否用药维持因素无显著性(P>0.05).结论尽管短期用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有效,但长期用药维持是不必要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