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参素联合普鲁卡因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作者:吴友良;黄亚婷;向明明

    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肌肉注射联合普鲁卡因大静脉封闭治疗一些瘙痒性皮肤病.各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共170例,苦参素注射液肌肉注射联合普鲁卡因静脉封闭(以下简称治疗组)97例,其中慢性荨麻疹28例,神经性皮炎21例,瘙痒症6例,泛发性湿疹22例,痒疹20例.普鲁卡因静脉封闭(以下简称对照组)73例,其中慢性荨麻疹25例,神经性皮炎14例,瘙痒症10例,泛发性湿疹12例,痒疹12例.

  • 一氧化氮在P物质诱导BALB/c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杨艳平;郑双进;陈蕾;樊翌明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颈背部皮内注射不同剂量P物质(20~160 nmol/部位)建立BALB/c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L-精氨酸、spantide、L-NAME、氨基胍,10 min后皮内注射P物质(80 nmol/部位),观察这些试剂对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注射部位皮肤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NO表达.结果 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和20、40、80、160 nmol/部位P物质引起小鼠1 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14.38±4.07、5.38±3.78、12.75±6.52、23.50±7.84、42.38±15.84;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相比,40~160 nmol/部位P物质可使小鼠出现剂量依赖性搔抓反应(P<0.01~0.05). P物质组、L-精氨酸组、spantide组、L-NAME组和氨基胍组小鼠1 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67.13±32.79、70.75±34.80、10.75±8.14、29.00±21.19、35.38±22.83;与P物质组相比,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明显减少P物质诱导的小鼠搔抓次数(P<0.01~0.05),但L-精氨酸无明显影响(P>0.05).与P物质组比较,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下调皮肤中iNOS表达和NO水平(P<0.01~0.05),而L-精氨酸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 P物质可能通过激活皮肤中神经激肽1受体来促进NO合成,从而引起BALB/c小鼠搔抓反应.

  • 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31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向娟;王华;肖异珠;邓兵;欧阳莹;李咏梅;罗晓燕;苏怡帆

    目的 探讨IL-31在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特应性皮炎瘙痒的相关性.方法 22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与22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在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或非刺激状态下,应用实时PCR方法分析IL-31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IgE水平;对患儿病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分析IL-31 mRNA与IgE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及瘙痒的相关性.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31表达显著增加,是对照组的23.2倍(P<0.01).特应性皮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受SEB刺激后IL-3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特应性皮炎组IL-31表达增加更显著,是对照组的20.44倍.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中位数为260.05 IU/mL(范围5.9~1131.01 IU/mL),对照组为17.7 IU/mL(范围5~140.7 IU/mL),两组比较,P<0.01.IL-31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血清总IgE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7,P>0.05;r=0.22,P>0.05).结论 IL-31可能参与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不依赖血清IgE;SEB能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快速表达IL-31,是IL-31产生的重要调节因素.

  • 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性皮损中神经形态变化及蛋白酶活化受体2的表达

    作者:倪春雅;刘玲玲;窦侠;弓月;朱学骏

    目的 探讨皮肤神经及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在特应性皮炎瘙痒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特应性皮炎患者(7例)慢性期瘙痒性皮损及正常人(7例)皮肤,用真皮单片制备技术,免疫荧光双染标记,比较皮损与正常皮肤中神经形态变化及PAR2表达.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PAR2及P物质(SP)/PAR2免疫荧光双染均呈阳性表达,阳性部分基本重叠.与正常皮肤比较,瘙痒性皮损中PGP9.5阳性神经纤维总长度增加,直径增大(P<0.05),SP阳性神经纤维总长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直径增大(P<0.05);瘙痒性皮损中PAR2和SP免疫荧光的累积光密度值增加(P<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慢性期瘙痒性皮损中出现神经纤维明显增生,PAR2及SP在神经上的表达上调,提示蛋白酶-PAR2通路的信号增强可能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瘙痒的机制有关.

  • 吗啡对5-羟色胺和甲醛诱发大鼠搔抓行为的影响

    作者:樊翌明;臧海涛;殷光甫;林传友;胡道松;茹立强

    目的 观察吗啡对5-羟色胺和甲醛诱发大鼠搔抓反应的作用,建立合适的大鼠瘙痒模型.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5%5-羟色胺、1%5-羟色胺、2%5-羟色胺和5%甲醛10 μL,观察吗啡处理前后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 1%5-羟色胺、2%5-羟色胺组大鼠在1 h内搔抓次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0.01);甲醛组的搔抓次数虽然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预处理使甲醛组大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P<0.01),但其对5-羟色胺组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5-羟色胺和甲醛所致的大鼠搔抓反应分别与瘙痒和疼痛有关,通过颈背部皮内注射10 μL2%5-羟色胺可建立大鼠瘙痒模型.

  • 以弥漫性脱屑为主要表现的难辨认体癣一例

    作者:张国毅;曾学思;孙建方

    患者男,16岁.全身弥漫性脱屑伴瘙痒2年.于1999年10月3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2年前双下肢起甲盖大小、皮色、淡褐色脱屑样皮损,伴瘙痒;当地医院拟诊为瘙痒症,经对症治疗,瘙痒有所减轻,但脱屑增多,面积逐渐扩大至双上肢及躯干,偶有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先后到各医院就诊多次,拟鱼鳞病、接触性皮炎、疥疮、干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也曾自购"达克宁"外用.用药时,感瘙痒减轻,但脱屑呈进行性加重,扩大并累及全身,偶仍有红色丘疹.瘙痒呈阵发性,无昼夜之分,发作时多不能耐受,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患者否认有水疱、脓疱,否认有季节性,否认发热、乏力、关节痛,否认哮喘、咳嗽、腹泻及进行性消耗病史.

  • 老年性人为皮炎一例

    作者:王卫亮;季必华;崔勇;王军

    患者女,78岁.因左肩部多发性奇异状溃疡4个月,于2004年8月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双侧小腿部出现散在丘疹,后皮损渐增多,累及双前臂及双乳房下皮肤,瘙痒感加剧,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破溃,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老年性瘙痒症,给予西替利嗪、酮替芬等药物治疗,瘙痒有所减轻.近l周来患者病情加重,情绪不稳,易激惹,皮损瘙痒剧烈,夜间尤为明显,遂在家中抠挖及用热水洗烫,甚至用盐水刺激,导致局部出现多处条状溃疡.患者有糖尿病史15年,近5年来有明显的癔症性格及行为,家族中无精神疾病患者.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白念珠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作者:程波;苏惠春;张声;施秀明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银屑病、白癜风、湿疹和瘙痒症等皮肤病的治疗.紫外线可以对真菌诱导突变和细胞死亡,诱导产色素和趋光性等作用[1].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瘙痒的关系

    作者:段冲;周瑞艳;郑瑞

    目的 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GRP)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瘙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6-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的61例CSU患者和59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根据慢性荨麻疹活动度1周评分(UAS7)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瘙痒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清GRP含量,分析CSU患者GRP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及瘙痒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检验.GRP与UAS7及VA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CSU患者血清中GRP水平[M(P25 ~ P75)]为11.20 ng/L(7.31~22.23 ng/L),对照组GRP水平为7.74 ng/L(7.06~ 9.71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P<0.001);CSU患者GRP水平与UAS7呈正相关(r=0.36,P=0.004),与VAS呈正相关(r=0.34,P=0.007).结论 CSU患者外周血GRP水平升高,并与疾病活动度和瘙痒程度呈正相关.

  • 肥大细胞非IgE途径活化新型受体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安薇;白晓明;王华

    肥大细胞(MC)是炎症及变态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启动了早期对外来侵袭物的防御反应.除了表达高亲和力IgE受体外,肥大细胞膜表面还表达大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多项研究表明,P物质为代表的阳离子小分子及许多肽能类药物可以通过一种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MrgprX2 (Mas-rel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X2)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MrgprX2在变态反应、瘙痒、假性药敏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将有助于解释部分临床上肥大细胞经典IgE活化途径难以解释的现象,并为MC介导的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 全身性瘙痒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顾有守

    瘙痒是一种皮肤感觉,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常与皮疹或刺激有关。与之比较,全身性瘙痒症并不伴有原发性皮疹,可累及大片区域,持续很长时间 (从数月至数年 )。目前对于全身性瘙痒症的了解和研究较少。瘙痒是通过细小的神经纤维,尤其是无髓鞘神经,如 C神经纤维所传递。瘙痒中枢在大脑中的部位尚不清楚。已知在体内有许多化学物质介导瘙痒,包括①二十烷类 (eicosanoids):前列腺素 E2、前列腺素 H2,②胺类:组胺、 5-羟色胺,③神经肽类: P物质,④类阿片类: Met-脑啡肽, Leu-脑啡肽,β-内啡肽,⑤细胞因子类:白介素- 2等。由于目前对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尚缺乏了解,治疗也较困难。

  • 口腔黏膜瘙痒症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红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原因不明性瘙痒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针剂5 mg加庆大霉素8万U超声雾化吸入法,每日1次,每次20min,5次为1疗程.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痊愈,2例有效.结论 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法用于治疗不明原因的口腔黏膜瘙痒症有效、可行.

  • 柔润保湿霜联合咪唑斯汀、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瘙痒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婷婷;杨长志;余秀琴;孙东杰;王月菊;贺明庆

    目的:观察柔润保湿霜联合咪唑斯汀、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35例老年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5例,观察组外用柔润保湿霜,bid,口服咪唑斯汀10 mg/d和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d;对照1组口服咪唑斯汀10 mg/d和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tid;对照2组仅外用柔润保湿霜,bid;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4.44%,有效率为75.56%;对照1组的治愈率为28.89%,有效率为66.67%;对照2组的治愈率为22.22%,有效率为51.11%;观察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皮肤瘙痒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比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导致治疗方案终止.结论:外用柔润保湿霜联合口服咪唑斯汀、润燥止痒胶囊可显著改善老年瘙痒症患者的病情.

  • 加巴喷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作者:华青;陈强;计文明;黎曼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血透)的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每周3次血透,每次血透后临睡前口服加巴喷丁200 mg,1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瘙痒程度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经加巴喷丁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服药前的6.56±1.15下降至服药后的3.25±1.00(P <0.05),而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服用加巴喷丁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乏力、嗜睡、头晕,但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结论 加巴喷丁能安全和有效地治疗血透患者的顽固性皮肤瘙痒.

  • 软腭部瘙痒症1例报告

    作者:张志鹏

    患者,女,30岁,个体户.诉软腭部剧烈瘙痒半月.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软腭部瘙痒,随之出现如针头大小、成簇状的红色丘疹,痒症加剧,当时在个体诊所给予抗炎(Amoxicillin)、抗过敏(Toldrin)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丘疹消退后伴色素沉着.停药一周后,上述症状又出现,又来我科门诊就诊,询问病史,考虑为局部神经高度过敏所引起,局部用2%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注射混合液各1ml,在软腭部分3个点注射入瘙痒区;片刻,患者顿感瘙痒消失.

  • 冬天瘙痒多 慎用"老头乐"

    作者:文苕

    "老头乐",是用竹子、木头或塑料制成的一种假手.老年人瘙痒症较多见,手脚活动也不够灵活,有了这东西真为他们抓痒、获得暂时解除痒感后的"快乐"创造了条件,故而得此名.人的皮肤上分布着皮脂腺和汗腺,当冬春季节温度降低时,人的皮肤和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腺口就缩小,皮肤分泌的水分也减少了,皮肤表面就显得干燥.

  • 温和灸对瘙痒模型小鼠行为学及亚细胞形态的影响

    作者:徐利;林国强;葛琼翔

    目的 观察不同温和灸对瘙痒模型小鼠行为学及亚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Ⅰ组(38℃艾灸)和治疗Ⅱ组(46℃艾灸)4组,每组10只.采用背部皮下注射辣椒素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选取治疗Ⅰ、Ⅱ组小鼠“长强穴”“神阙穴”艾灸治疗一周.采用面颊部注射组胺法观察小鼠1 min内面颊部搔抓次数,并比较4组小鼠搔抓次数差异,分析温和灸治疗瘙痒症效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小鼠面颊和肛周皮肤细胞中液泡数量,分析温和灸对瘙痒模型小鼠亚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面颊部注射组胺后,4组小鼠1 min内面颊部搔抓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Ⅰ组搔抓(9.4±1.7)次和治疗Ⅱ组(8.3±1.2)次均少于模型组的(11.6±2.3)次(P<0.01).电镜结果显示4组小鼠面颊皮肤中液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肛周皮肤中液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小鼠肛周皮肤实质细胞中液泡数量(30.00±9.17)比较,治疗Ⅰ组(17.33±5.51)和治疗Ⅱ组(5.67±2.08)均减少(P<0.05);与治疗Ⅰ组比较,治疗Ⅱ组小鼠肛周皮肤细胞中液泡数量减少(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Ⅰ、Ⅱ组肛周皮肤细胞中液泡数量少于面颊部皮肤细胞(P<0.05).结论 温和灸对瘙痒模型小鼠的瘙痒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长期温和灸刺激减少皮肤细胞中的液泡数量有关.

  • 人参益母养荣汤治疗老年瘙痒症50例

    作者:刘艳萍

    老年瘙痒症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单纯皮肤瘙痒但无原发性损害,分为局限性瘙痒症和泛发性瘙痒症,笔者治疗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疑难杂病诊疗随笔

    作者:吴康健

    笔者习医四十余年,临床颇重疑难杂病之治疗,遇有治验,常录在案头,现撷其一二,介绍如下.1 瘙痒症王某某,男,58岁.2003年1月4晶诊.患者全身奇痒,皮肤粗糙如树皮样,夜卧被窝内痒更甚,非抓被破血不可.

  • 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过敏1例

    作者:蔡纪青

    患者女,28岁.1998年9月1日,因经常腰酸,下腹胀痛,白带多来我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用10%GS 500ml洁霉素1.8万u+丁胺卡那0.4g+0.5%灭滴灵100ml进行点滴,点滴完毕回家后,感觉不舒服,脸面发烧感,手指伸屈不灵活,并有瘙痒症,第2天症状消失.根据医生建议此患者改用庆大霉素+红藤汤进行灌肠.第3天患者诉说比第1天更严重,手指关节肿胀,四肢端出现一大片的红色丘斑,非常痒,嘴唇四周发麻,说话不清,并有呼吸急促症,诊断为过敏性反应,后改用10%GS 500ml+洁霉素1.8g+0.5%灭滴灵100ml点滴,红藤汤灌肠,患者就没有发生症状.

374 条记录 10/19 页 « 12...78910111213...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