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膳调治皮肤瘙痒症

    作者:王延群

    药膳食疗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之一,许多疾病都能通过药膳加以调理,甚至起到极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药膳对瘙痒症也有很好疗效。瘙痒症也许不是什么大病,但患有这种病的人却经常不得安宁,尤其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瘙痒程度好像更甚,不但睡不安稳,甚至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可按以下四类不同证型施予食疗方。

  • 基于现代文献的老年瘙痒症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朱震;张世勤;高治国

    目的:基于临床文献报道探讨老年瘙痒症证素分布规律和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建立老年瘙痒症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提取证型总数306个,以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肌肤、肝、肾,与表、经络相关。病性证素以血虚、内风、阴虚、气虚为常见,以血虚为首。结论:老年瘙痒症症状表现在肌肤,与肝肾关系密切,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日久动风、化热、生瘀,治疗以养血益气、滋阴填精、活血祛风,当归饮子为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 老年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秋琳;张海萍

    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皮肤病,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65岁老年人每周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瘙痒[1]。尼泊尔、意大利、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瘙痒症为老年人的高发皮肤疾病[2-4]。一项针对≥65岁老年人所患皮肤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瘙痒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在≥8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高[5];本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病更为常见。2012年欧洲慢性瘙痒症指南将老年瘙痒症定义为发生在≥65岁老年人中的不同程度的瘙痒[1]。一些研究将老年瘙痒症定义为排除了药物、系统性疾病等原因的特发性瘙痒性疾病[6],本文所提到的老年瘙痒症指其广义概念。根据相关诱因,从以下方面分别阐述发病机制。

  • 系统性疾病与皮肤瘙痒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敏;杨森

    瘙痒是常见的皮肤自觉症状,10%~ 50%的成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顽固性瘙痒,极大地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皮肤瘙痒症可分为原发性瘙痒症以及由不同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皮肤瘙痒症,如肾功能不全、胆汁淤积症、血液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特殊感染等.有学者认为,瘙痒是机体某些系统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可作为诊断系统性疾病的早期线索.

  • 组胺H4受体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璋;窦侠;李建军

    组胺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组胺H4受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组胺受体,主要表达于免疫器官及细胞上.研究表明,组胺H4受体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炎症调节、瘙痒反应及表皮增殖.组胺H4受体的特应性拮抗剂也能影响特应性皮炎的病程发展,通过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发挥抗炎、调节免疫及其抗瘙痒作用,减轻了特应性皮炎的湿疹样皮炎、顽固性瘙痒的临床症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手段.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竞;黎兆军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人体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与镇痛、免疫调节、能量代谢等有关,并在调节瘙痒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瘙痒的发生与发展.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为G蛋白耦联受体,具有保护神经、抗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皮肤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是维持皮肤稳态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众多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调控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能有益于相关皮肤病的治疗.

  • 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

    作者:李晓静;王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失衡、皮肤屏障异常等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可能是参与特应性皮炎神经源性炎症和加剧瘙痒的因素之一.神经生长因子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特应性皮炎炎症和瘙痒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炎症过程,同时促进神经纤维异常增生加剧瘙痒.因此,对神经生长因子通路进一步研究可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寻求新的途径.

  • 引起瘙痒的非组胺因素

    作者:靳亚莉;王洪生;杨雪源

    在一些慢性皮肤病及慢性系统性疾病的瘙痒机制中非组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上皮屏障的破坏、神经精神因素、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等)、阿片肽、神经生长因子、蛋白酶、前列腺素、白介素等介质以及激素和离子水平等共同参与,机制复杂,这与临床上单独使用抗组胺药不能有效缓解该类瘙痒是相符的.概述引起瘙痒的非组胺因素,可以为更有效地治疗瘙痒提供信息.

    关键词: 瘙痒症 非组胺机制
  • 瘙痒介质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仰琪;陆春

    瘙痒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已证实,瘙痒具有特异的神经传导通路,多种内源性物质与瘙痒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胺4型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2、白介素-31受体、神经激肽受体-1在皮肤无髓C神经纤维的表达可能介导瘙痒的发生,而神经营养素和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则可能作为一种瘙痒敏感剂,促进瘙痒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化学介质及其受体在瘙痒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与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及皮肤细胞紧密联系.

    关键词: 瘙痒症 受体 免疫
  • 银屑病瘙痒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靳亚莉;杨雪源;王洪生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瘙痒的机制尚不清楚,许多常规治疗瘙痒的药物并不能有效缓解银屑病的瘙痒.目前认为,银屑病皮损中神经分布异常增多和敏感性增加,炎症细胞在病灶中聚集、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是银屑病瘙痒的主要原因.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瘙痒,而神经肽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及光疗等为治疗银屑病瘙痒的有效方法.

  • 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朱宇;胡晋红;彭程;刘继勇;朱全刚;李凤前;吴建华

    皮肤瘙痒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一直未被阐明,传递瘙痒特定神经纤维亚单位的发现极大增加对瘙痒发病机制的认识,临床上抗组胺药物常被用来治疗皮肤瘙痒,但对于改善患者慢性皮肤瘙痒的症状疗效不高,多种内源性物质包括生长冈子、神经肽、类花生酸类物质和细胞因子可以引起皮肤瘙痒.蛋白酶活化受体-2和辣椒素受体成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 瘙痒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雨苗;王洪生;王淼淼;林麟

    瘙痒是一种具有强烈搔抓欲望并足以引起搔抓的感觉,是皮肤科常见的症状,但是其病理生理机制并不明确.综述有关瘙痒的神经传导、神经递质及受体、以及神绛纤维和肥大细胞在瘙痒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瘙痒机制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对瘙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也将有助于研发更具有靶向作用的瘙痒治疗方法.

  • 皮肤源性瘙痒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春雅;刘玲玲;朱学骏

    瘙痒是皮肤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存在独立的痒觉神经传导通路,主要由外周无髓C纤维传人信号至脊髓背侧角的浅层,Lamina Ⅰ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进一步投射至皮质区.皮肤源性瘙痒与多种瘙痒介质密切相关,除组胺以外,乙酰胆碱、蛋白酶、P物质、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多种介质及其受体参与瘙痒的发生.就瘙痒的临床分型、痒觉神经传导通路、瘙痒介质等进行综述.

  • 特应性皮炎瘙痒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祝青;刁庆春;白晋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瘙痒严重地影响着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判断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是通过瘙痒的剧烈程度而不是皮疹的表现.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在研究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机制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既有神经系统的兴奋,又有一些介质的作用.这些进展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咪唑斯汀联合肤痒颗粒治疗老年瘙痒症12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淑萍;罗东平

    临床上通常把老年人无原发性皮损,也无明显诱因的瘙痒称为老年瘙痒症(pruritus senile, PS),年龄越大,皮肤瘙痒程度越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联合肤痒颗粒(成都迪康有限公司)治疗PS,并分别与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老年瘙痒症疗效观察

    作者:高明;张帆

    老年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老年瘙痒症病因复杂,研究表明本病多与皮脂腺功能退化、皮肤干燥以及退行性萎缩有关[1].本病治疗上并无特别有效方法,主要措施为避免上述病因,减少洗浴,洗浴后立即使用皮肤保湿剂,内服药物、外用止痒药膏、理疗、中医药治疗等,其中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药膏是缓解瘙痒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2].我科通过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老年瘙痒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作者:王涛;刘跃华;尹佳;连石;李明;郑志忠;曾凡钦;张士发

    目的:通过奥洛他定5mg,每日2次口服,共2周,评价奥洛他定治疗中国人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取得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的患者174例,随机进入奥洛他定组86例,西替利嗪组88例.入组时以及各次随访时,评估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后,奥洛他定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640±0.274,西替利嗪组为0.603±0.289,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82).奥洛他定组的总有效率为90.6%(n=85例,77/85)(95%CI:84.4%;96.8%),西替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80.0%(n=85例,68/85)(95%CI:71.5%;88.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率)奥洛他定组为38例(44.7%),与西替利嗪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洛他定治疗国人皮肤瘙痒症能够改善瘙痒症的症状,同时较为安全.

  • 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作者:姚志远;汪晨;尤立平;潘德海;郑占才;张晓艳;白彦萍

    湿毒清胶囊是广西玉林制药厂研制的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为验证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于2007年6-9月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瘙痒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检测

    作者:黄建国;徐幸民;印道春

    为探讨5-羟色胺(5-HT)在瘙痒症发病机理中的意义,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检测法测定了38例瘙痒症患者血清5-HT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38例瘙痒症患者血清5-H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HT可能是被血管壁上交感神经末梢摄取并经5-HT受体介导,刺激瘙痒感受器,引起瘙痒.

  • 瘙痒症患者血浆中阿片样肽的检测

    作者:尹冀源;秦晓娟;柴立;王淑秋;孙延增;马淑文

    阿片样肽参与许多与精神因素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为了探讨瘙痒症与阿片样肽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20例瘙痒症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浆β-内啡肽,脑啡肽水平,结果瘙痒症患者β-内啡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啡肽水平与正常无显著差异.说明阿片样肽与瘙痒症的发病有关,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证实.

374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