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放射治疗癌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开明;曲磊

    目的探讨癌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先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60Co前后对穿照射,总剂量为40~60Gy/4~6周(综合组).对照组16例患者行单纯放疗.结果对照组16例患者CR10例,PR4例总缓解率87.5%,平均缓解期11个月;综合组18例患者CR16例,PR2例,总有效率为100%,平均缓解期22个月.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与放射治疗结合,可使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症状迅速消失,瘤体缩小加快,与单纯放疗相比,疗效高,缓解期长.

  • 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爱民;雷德安;黄和银;周琦;陈抗侵;杨仕明;游箭;房殿春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例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并行介入治疗的BCS患者的远期疗效、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较好,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生存时间长、生存质量高.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远期疗效好.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黄旭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情况(2级17例、3级2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0级2例、1级5例、2级20例、3级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 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作者:黄岚;温向阳;周音频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51岁).结果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率为92%(11/12),无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并发症,复发率16.7%.结论经皮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率高,相对安全简单,并发症少.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一例

    作者:袁战军;周建华;黄建波;单文军;热娜;何鹏义;唐建平;然娜

    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为1%~23%,平均10%左右[1].我院近期对一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作者:陈纪林

      自1977年9月Gruentzig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的20多年里,随着PTCA技术的提高,适应证扩大,并发症减少,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一些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斑块旋磨术等迅速发展,使介入性治疗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临床效果及随访

    作者:王淑敏;李小璇;焦劲松;田朝晖;刘尊敬;唐文雄;刘玮;薛爽;张志勇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1月-2013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且狭窄率≥70%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置入金属裸支架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5例。分析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症状缓解率,同时,在随访期内(13~36个月),观察支架血管供血区的卒中和死亡事件以及相关缺血症状并记录再狭窄率。结果对40例患者共置入4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椎动脉开口处术前狭窄率为75%~99%,平均(85±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平均(6±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率87.5%。未发生支架血管供血区相关的卒中和死亡,4例发生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术后出现再狭窄,其中金属裸支架10例,药物洗脱支架3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0/15)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发生率(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1,P=0.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但能够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症状。

  • 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一例

    作者:刘枫荻;赵蓉;刘建仁

    患者男,81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夹层1 d”于2013年6月17日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患者2013年6月15日于外院体格检查接受胸腹部CT时,发现腹主动脉夹层,当时患者无腰背部撕裂样疼痛,无头晕、意识丧失,无腹痛、少尿,无双下肢乏力等不适。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有右腹股沟斜疝病史7年,未治疗;近期体格检查发现肺大泡及右肾囊肿。有吸烟史30余年,已戒烟5年,否认嗜酒。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呼吸平稳,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8次/min,心律整齐,两肺听诊无殊。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双下肢等粗等长,无肿胀,双足皮温稍低,皮色正常,双侧股总动脉可扪及弱搏动;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扪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基本正常。辅助检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图1);胸部X线片、12导联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侧椎动脉血流正常,双侧颈动脉血流峰值低”;肺功能检查(型号:MINATO AS-507)示“中度通气障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型号:PHILIPS HD-11 XE)示“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射血分数58%”。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与强化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诗玲;曲桂艳

    目的 比较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与强化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强化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记录观察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血管狭窄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6个月~1年及1~2年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51处,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4.1% (48/5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6个月~1年及1~2年观察组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远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田素红;李素新;陈思诺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现代医学证实,1/3的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致动脉狭窄或脱落后栓塞脑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技术和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发作,降低脑血管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002年6月~2006年9月,我院介入科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3例,疗效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

    作者:罗东霞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特别对中老年患者,轻则致残,重则死亡,危害极大.据统计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20~180/10万,年病死率80~120/10万,而动脉狭窄是主要因素之一.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症护理体会

    作者:张运芬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的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现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我院于1993年6月~2002年6月,用美国产0EC9600C形臂DSAz线机对108例布-加氏综合症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作者:李莲玉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9例ASO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43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变,血管再通良好;2例因就诊时间晚,动脉硬化严重,终截肢,肢穿刺部位大出血1例,穿刺部位巨大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脑出血1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术中血管破裂1例,术中血管夹层1例.结论 ASO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 经皮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1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作者:徐菁;杨志芳

    布加氏综合征是以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综合征[1],病人表现为肝脾肿大、下肢水肿、胸腹壁浅静脉曲张等.布加氏综合征一直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病死率高、人造血管受压、血栓形成等问题.随着介入医学的快速发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逐渐成为治疗首选方法,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有再狭窄的可能.我科在2006年9月25日对1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冠心病介入治疗2466例临床应用-单中心13年资料

    作者: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冬梅;王祖禄;臧红云;马颖艳;王效增;张剑;刘海伟;佟铭;张晓星;钱武扬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心脏中心近13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情况.方法共对2466例冠心病病人的3945处靶病变实施了介入治疗.病人年龄22~86(平均58.8)岁,男性占80.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335例,心源性休克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106例,多支病变1329例,左主干病变21例.B2及C型复杂病变占77.1%,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21.4%.介入治疗手段以PTCA和支架术为主(占97.4%),并开展了旋磨、定向旋切、切割、血管内放射治疗、带膜支架术等技术(占2.6%).结果自1995年至2001年年例数平均增长率61.2%.总的病例成功率98.1%,病变成功率97.1%,术中病死率0.08%,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28.1%.结论在技术成熟的心脏中心,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达到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的水平.

  • 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费月海;帅维正;李大伟;孙玉蓉;张志成

    目的 总结分析氩氦刀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例NSCLC合并SVCS患者行氩氦刀治疗,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无冷休克、肝肾功衰竭等严重并发症,8例患者1周内症状明显缓解,1例患者症状无改善,行支架置入术.结论 氩氦刀治疗NSCLC合并SVCS效果理想,手术并发症少,是治疗合并SVCS的NSCLC可选方法之一.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颈动脉血管损伤后血管狭窄率的研究

    作者:李博生;罗伟良;刘武;邓宇平;朱晔宁

    目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的疗效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0-01—2012-01间收治的24例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治疗两年后血管狭窄率的变化。结果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处理的患者在两年的随访中并未发现支架内再次出现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具有明显效果,可以认为是众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方法。

  • 人造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崔进国;潘新元;梁志会;郭斌

    我院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人造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

  • 5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张素霞;张红梅;王国玲;孟文娟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的一系列间歇性、反复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1].目前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两种,前者主要是以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为主,后者则是在椎基底动脉狭窄位置植入支架,以提高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效果,改善供血不足情形[2].介入治疗由于安全可靠,已逐渐成为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本研究围绕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 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杨勤;赵大兵

    布-加综合征(BCS)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1],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MS)因创傷小、并发症少,已成为BCS首选治疗方法.本院1998年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26例节段性狭窄闭塞型BCS患者,临床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重点就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