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改变及其对蛋白尿的影响

    作者:杨红丽;曹英杰;范亚平;陈晓岚

    目的 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HPA)、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变化.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阿霉素肾病组(AN组),分别观察0、7、14、21、28天的24h尿蛋白定量,0、14、21、28天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以及肾小球HPA、HSPG、bFGF、PDGF表达的改变.结果 AN组造模后14、21及28天24h尿蛋白定量较同时间点NC组及同组前一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N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时间点HPA与PDGF表达显著增多,且随观察时间延长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时间点HSPG表达较NC组显著减少,且随观察时间延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FGF在NC组及AN组各观察时间点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P >0.05);HPA表达与HSPG表达呈负相关(r=-0.757,P<0.05),与PDGF表达及蛋白尿呈正相关(r=0.899,P<0.05;r =0.868,P<0.05).结论 HPA表达增加导致HSPG水解增多,同时释放出PDGF等因子,肾小球基膜的物理屏障和电荷屏障受损,促进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 乙酰肝素酶与细胞侵袭

    作者:彭冬先;何援利

    侵袭性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肿瘤细胞实现扩散、转移以及免疫细胞趋向炎症反应区都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

  • STAT3、Hpa和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谢金枝

    目的 探讨在大肠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乙酰肝素酶(Hp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焦作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大肠癌患者作为肠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肠癌组患者癌组织中STAT3、Hpa和VEGF-C三种指标,癌组织采用肠镜获取.分析三种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选取我院同期5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相同操作并进行对比.结果 STAT3、Hpa和VEGF-C在肠癌组患者中高表达,肠癌组STAT3阳性27例、Hpa阳性25例、VEGF-C阳性28例,健康对照组为STAT3阳性4例、Hpa阳性1例、VEGF-C阳性1例,肠癌组STAT3、Hpa和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STAT3、Hpa和VEGF-C三种指标的异常升高提示患大肠癌的可能性大.

  • 钙结合蛋白和乙酰肝素酶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川;张明亮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本质的特征.钙结合蛋白(S100A4)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具有促肿瘤作用的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钙离子结合调节蛋白,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乙酰肝素酶(HPA)是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惟一酶类,能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参与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S100A4蛋白和HPA的生物学特征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及肿瘤缺氧对其的调控

    作者:张永聪;陈椿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内源性糖苷内切酶,能特异性地水解位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为小分子片段.乙酰肝素酶普遍存在于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中.乙酰肝素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缺氧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或活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 乙酰肝素酶、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芳;李丽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A、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建立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77.2%,0;P<0.05),HPA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χ2=11.918,P<0.05)、淋巴结转移(χ2=5.380,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及1年生存率无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70.7%,20.0%;P<0.05),且MMP-9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χ2=4.329,P<0.05)、远处转移(χ2=10.301,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及1年生存率无关(P>0.05).HPA与MMP-9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P=0.018).HPA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0.729,P<0.05),其共同表达率与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HPA、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转移相关,可作为新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记物用于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乙酰肝素酶、MMP-9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丽;王红;宋慧琴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胰腺癌、24例慢性胰腺炎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PA、MMP-9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建立Pearson等级q相关分析.结果:HP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77.2%、25.0%、0,P<0.05),HPA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及1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70.7%、20.8%、20.0%,P<0.05),且MMP-9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及1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HPA与MMP-9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P=0.018).HPA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0.729,P<0.05),其共同表达率与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PA和MMP-9均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PA、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胰腺癌浸润、转移相关,可作为新的胰腺癌标志物用于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MMP-9可能上调HPA表达水平,促进HPA介导的肿瘤浸润和转移.

  • 肾复康Ⅵ号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肾小球电荷屏障的影响

    作者:曹欢;刘芳;白晓红;赵历军;汪伟;管丽蔷;刘诗洋

    目的 通过观察肾复康Ⅵ号方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疗效及肾小球电荷屏障影响,探讨肾复康Ⅵ号方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泼尼松组、结合组.除正常组外,给予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病大鼠模型,并对应给予药物干预.每周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蛋白、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足细胞特异性蛋白足盂蛋白( PCX)、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水平.结果 每周模型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比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 0.05);药物干预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均降低(P< 0.05);光镜下模型组肾组织内可见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肾小管内可见蛋白管型,肾间质严重水肿.各治疗组肾组织病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模型组PCX在肾小球基底膜上表达断裂不连续,HPA在肾小球内皮及上皮细胞大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肾组织PCX表达增多( P< 0.05),HSPG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05),HPA表达减少( P<0.05).结论 肾复康Ⅵ号方能够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PA表达水平,上调PCX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 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齐碧如;江忠清;连成瑛;黄勉;林岷;陈玉华;刘兆董;方娇宁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68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组织HP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R 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rn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MIB 1标记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 HPA在NCE、CIN及SCC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 0646±0.0166、0.0968±0.0155及0.1175±0.0212.从NCE到CIN再到SCC,HP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IN组,HPA高表达者MVD及LMVD均分别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CIN组表达分别与MVD及LMVD显著正相关(MVD:r=0.625,P=0.000;LMVD:r-0.380,P =0.022),而与PI无关(r-0.300,P=0.075).在SCC组,HPA高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330,P =0.006),而分别与LMVD及PI无关(LMVD:r=0.124,P=0.314;PI:r=-0.077,P=0.533).HPA在SCC组表达分别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宫颈鳞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1).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者,但未达统计学意义(t=1.946,P =0.056).宫颈鳞癌HP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 =0.0607).结论 HPA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HPA在CIN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微淋巴管生成,在SCC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血管新生及癌细胞浸润转移.HPA过度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 HPA、CK2β与HIF-1α在鼻咽癌组织中协同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楚;陈素芝;黄玉淑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蛋白激酶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鼻咽癌(NPC)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HPA、CK2β与HIF-1α任意两者间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PA、CK2β和HIF-1α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三者之间可能产生一种“连锁效应”促进了NPC的发生发展。

  •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的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玉华;唐琳;秦林燕;刘章锁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HPA的基因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6)、糖尿病6周组(DM6周,n=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周, n=10)。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HPA的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①DM组HPA基因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01)。②HPA基因表达与大鼠尿蛋白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r=0.595,P<0.001)。结论HPA基因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

  • 乙酰肝素酶在不同转移潜能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祥冰;王荣艳;龚中坚;於俊;朱声荣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在高、低转移潜能的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高转移潜能口腔鳞癌细胞(HN12)和低转移潜能口腔鳞癌细胞(HN4)以及6对口腔鳞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组织中HPSE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口腔科1999至2009年131例手术患者石蜡口腔鳞癌组织中HPS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沉默HPSE基因表达后对HN1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HPSE在HN12细胞中的表达较HN4细胞上调约2倍(P <0.000 1);HPSE在口腔鳞癌转移病灶组织中的表达较配对的原发病灶组织上调约4.5倍(P<0.000 1);HPSE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00 1)和肿瘤TNM分期(P=0.012)显著相关,HPSE低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HPSE高表达患者(P =0.000 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PSE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HR =2.203;95% CI:1.203~3.988,P=0.009);沉默HPSE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HN1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08)能力.结论 HPSE表达上调参与了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HPSE可以作为预测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肝细胞性肝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颖斌;陈晓鹏;彭淑牖;方河清;吴育连;彭承宏;史留斌;白明东;许斌;王建伟;邓贵龙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为H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 方法选用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HPA mRNA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HCC中,16例HPA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HPA表达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和有无肝硬化等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5)和无转移复发组(P<0.01);此外,HPA基因表达多见于分化较差(P<0.05)、TNM分期较晚(P<0.05)的患者.nm23-Hl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nm23-H1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 状态、有无肝硬化、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P=0.018)和无转移复发组(P=0.024).nm23-H1在HPA阳性组和阴性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82).按随访结果判断,HPA阳性预测转移复发准确率为78.6%(11/14);nm23-H1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8.8%(11/16);HPA阳性和nm23-H1阴性联合应用预测准确率为88.9%(8/9).结论 HPA表达阳性和/或nm23-H1阴性患者有较高的肿瘤侵袭性和术后转移复发倾向,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HCC术后转移复发的准确性.

  •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435侵袭力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友磊;傅志仁;张军;王元和;沈茜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435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互补于HPSE mRNA起始密码区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及相应的无义对照寡脱氧核苷酸N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包埋后转染MDA435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HPSE mRNA表达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检测HPSE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定量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MDA435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NS-ODN相应浓度组相比,AS-ODN各浓度组对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侵袭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抑制效应在不同浓度组间差别显著(P<0.01).AS-ODN在终浓度为0.1 μmol/L、0.2 μmol/L和0.4 μmol/L时对MDA435细胞的侵袭力抑制率分别为34.0%、57.8%和79.7%.结论 HPSE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通过下调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DA435的侵袭力,并呈剂量依赖性.

  • 乙酰肝素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吴建秋;景在平

    目的了解乙酰肝素酶在腹主动脉瘤(AAA)发病中的作用,探讨AAA新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例人体肾下AAA、5例正常腹主动脉(NA)及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标本,采用Northern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乙酰肝素酶及其底物硫酸乙酰肝素酶蛋白多糖(HSPG)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增生水平.结果 AAA组织乙酰肝素酶水平明显高于NA(P<0.01),而相当于HCC(P>0.05);HSPG表达则与之相反,与乙酰肝素酶水平及微血管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乙酰肝素酶与HSPG在腹主动脉(瘤)均以内外膜分布为主.结论乙酰肝素酶在基质水平参与腹主动脉结构损伤与重构,促进AAA形成.

  • 内皮细胞糖萼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桓铭;周青山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是导致患者危重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内皮细胞糖萼是覆盖在内皮细胞管腔膜侧的毛绒状多糖蛋白复合结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糖萼降解,进而完整性破坏是脓毒症早期特征之一,而糖萼的结构破环进一步促进血管外渗,加速炎性反应及白细胞黏附从而加剧脓毒症临床症状,包括急性肾损伤、呼吸衰竭及脓毒性心肌病.此外内皮细胞糖萼的降解程度可以作为标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文章对内皮细胞糖萼作为脓毒症时内皮损伤诊断工具的作用,以及针对内皮细胞糖萼的治疗方法对脓毒症多器官衰竭的靶向治疗的希望进行综述.

  • 人乙酰肝素酶全长编码cDNA的克隆

    作者:甘静;宫锋;李素波;王璇琳;王颖丽

    目的 克隆乙酰肝素酶(HPA)全长编码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培养HepG2细胞后,收集细胞,提取HepG2细胞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HPA蛋白全长编码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所获得的乙酰肝素酶cDNA序列共1632 bp,与已报道的人乙酰肝素酶编码基因全长cDNA序列一致,并构建了以pcDNA3.1(+)为载体的真核表达质粒.结论 本实验克隆出了人乙酰肝素酶编码cDNA序列,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乙酰肝素酶的变化的研究

    作者:任海亮;马信龙;马剑雄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血浆乙酰肝素酶水平和活性,探究其与术后循环系统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50例膝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1h、手术后1h、手术后1周、手术后1个月留取血浆,检测乙酰肝素酶水平和促凝活性、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活性、TF/乙酰肝素酶复合体的活性、Xa因子和凝血酶的水平。结果:乙酰肝素酶在手术后1 h和1周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与手术前相比,乙酰肝素酶促凝活性手术后1 h增到(1.29±0.46),手术后1周增加到(2.20±0.74);Xa因子和凝血酶没有显著增加。结论:乙酰肝素酶在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内均有较高活性,与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有关。监测乙酰肝素酶的促凝活性和适当延长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 乙酰肝素酶与妇科肿瘤

    作者:蔡净亭;张怡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s)存在于黏附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BM)中,硫酸乙酰肝素(HS)为HSPGs带阴离子的侧链,乙酰肝素酶(Hpa)通过特异性水解硫酸乙酰肝素,在ECM和BM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其还具有促血管生成的能力.大量研究已经证实Hpa利用自身特性在众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妇科肿瘤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有关Hpa分子生物学特性、调节因素、抑制剂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Hpa逐渐成为研制抗癌药物的焦点.

  • 乙酰肝素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红梅;王海琳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标志性生物学行为,也是肿瘤始终难以攻克的大障碍.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多聚糖蛋白和释放其结合的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各种酶等加速肿瘤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这两个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其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429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