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肪细胞模型分化增殖及应用的差异

    作者:宋丹丹;邹大进

    由于全球肥胖相关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脂肪细胞生物学已成为多种疾病防治研究的关键问题.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基因操控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对脂肪细胞调节所需基因、蛋白质和通路的了解.然而,目前存在多种脂肪细胞研究模型,它们在增殖和分化上均存在差异,模型选择的偏差往往限制了这些实验技术的应用价值.

  • 高摄入量的维生素D和钙通过增加脂肪组织细胞凋亡减少小鼠饮食诱导的肥胖

    作者:韩倩菲;王新军(摘译);于淼(审校)

    调节细胞凋亡是一个新兴的减肥策略,因为其可通过消除脂肪细胞以减少体脂。维生素D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的,终作用于细胞Ca2+。研究者早先发现,1,25-二羟维生素D3诱发的Ca2+信号与成熟脂肪细胞中的Ca2+依赖凋亡蛋白酶的激活有关。本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一种饮食诱导的肥胖( DIO)小鼠模型来评估维生素D和钙在肥胖症中的作用。

  • 促酰化蛋白301T>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杨思进;马依彤;谢翔;杨毅宁;刘芬;马翔;陈铀

    近来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分泌器官,它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其中,促酰基化蛋白(ASP)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分泌的76个氨基酸的小分子碱性血浆蛋白,等电点(PI)=9.0,分子量8932.它影响脂肪组织葡萄糖转运和游离脂肪酸存储,对能量平衡的维持有着重要作用[1].已有研究表明ASP与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尚未见ASP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关系的报道.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族患者ASP基因rs7257062位点多态性与T2DM、血脂代谢的关系.

  • 犬骨髓间叶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澍;黄从新;任晓庆;浦介麟;王方正

    目的建立犬骨髓间叶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与鉴定方法,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干细胞移植提供细胞材料.方法抽取犬骨髓液10 ml,以DMEM 1∶1稀释,用1.063 g/ml percoll密度分离液,以600 g离心力、30 min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LG-DMEM及10% FBS添加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25 μg/ml两性霉素B培养骨髓干细胞;利用细胞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应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检测,诱导剂诱导分化间叶组织细胞等方法进行犬骨髓间叶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分离出的犬骨髓单个核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10-4~10-6,在LG-DMEM与选择性血清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犬骨髓间叶干细胞孵育24 h即可见细胞贴壁生长,贴壁细胞约占接种单个核细胞总数的10-6.犬骨髓间叶干细胞增殖分裂迅速, 38~48 h内增殖多个细胞,约72 h即可增殖形成大的细胞克隆,7~10 d即可布满瓶底.细胞融合时类似成纤维细胞,呈纺锤状,细胞小而密集,螺旋梳状排列.连续培育10代以上,未见细胞形态、增殖特性发生改变.未见骨髓间叶干细胞自发分化其它类型细胞,仍维持原代培养细胞的增殖特性.犬骨髓间叶干细胞的表面标志SH2阳性,CD45则阴性.在化学诱导液的作用下,犬骨髓间叶干细胞能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等多种间叶组织类型细胞.结论密度梯度分离法与贴壁筛选法能较好地进行犬骨髓间叶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犬骨髓间叶干细胞具备易于分离培养,巨大增殖潜力,独特细胞表型,多系分组能力等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细胞移植修复治疗提供了理想细胞材料.

  • SmartLipo激光溶脂并发症报告

    作者:赵志力;隋志甫;石成方;谷廷敏;杨蓉娅

    激光溶脂由于比传统负压吸脂并发症少,创伤小,是近年很受欢迎的体形雕塑方式之一。激光溶脂将 Nd:YAG激光能量经由光纤照射脂肪细胞和真皮组织,通过光震波效应、光热效应和光刺激效应三大机制实现减少脂肪细胞数量和收紧皮肤的目的,但也会出现并发症。我们对1年来在我院进行激光溶脂辅助吸脂术的48例患者的并发症进行了统计,报告如下。

  • 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机制及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东杰;柴家科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组织、脐血、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MSCs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等中胚层间质组织细胞,还可跨越胚层界限,分化为外胚层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内胚层的肝细胞等.所以近年来MSCs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以及再生领域研究的热点.对MSCs分化机制以及策略的研究和认识有助于对MSCs分化的精细调控和充分利用.

  • 脂肪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赵京禹;付小兵

    现代组织工程学是近几年迅猛发展的新学科,将对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治疗产生划时代意义.组织工程技术大致由四大要素组成:自体种子细胞的获得;种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种有细胞的载体移入体内;移植物与受区整合,组织形成.其中组织细胞的获得、培养与分化是此工程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多应用自体或异体成熟细胞如软骨细胞、脂肪细胞为种子细胞,但由于其体外扩增能力弱,难以获得足够的数量,且取材对供区造成的损失也较重.

  • 进一步重视脂肪新功能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付小兵;程飚;盛志勇

    创面愈合的研究范围正随着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而不断拓展和完善.以皮下脂肪组织为例,以往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来源于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MC),其功能仅是一个能量贮存仓库.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发育学、信号转导以及干细胞作用等诸多方面与组织修复存在着密切联系.有专家认为,加强对脂肪细胞新功能的研究和开发有可能对创面修复和组织再生机制产生新的认识和寻找出新的促愈合手段.

  • 脂连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楠娅;王志宏

    脂肪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脂连素是其分泌的多种活性蛋白因子之一.脂连素与糖、脂肪代谢以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参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慢性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本文对脂连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严重创伤、骨折的早期危重并发症之一.由脂肪细胞和静脉窦破裂,脂肪作为血肿内含物进入循环,海绵状骨颗粒和较大的脂肪滴进入小的血管分支,栓塞于肺、脑、皮肤等器官的血管中而引发的以呼吸窘迫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其表现各有不同,有的来势凶猛,发病急骤,甚至在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很快死亡.

  • 脂联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石君

    人体脂肪细胞不仅是储能细胞,也能分泌许多信号蛋白和细胞因子,如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等,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中APN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具有许多重要作用,并与多种疾病有关。已有研究报道显示APN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吕珊;吴琳;程鹏;张爱森;祁寒梅;俞静;刘娟;王龙;丁国宪

    目的 通过建立饮食诱导的高脂小鼠的模型,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的骨量变化的影响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分化的情况,探讨PPARγ与MSCs分化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鼠模型,吡格列酮(10 mg·kg~(-1)·d~(-1))对肥胖小鼠进行灌胃,一个月后检测肥胖小鼠及灌胃组肥胖小鼠的葡萄糖耐量,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学,并取小鼠原代MSC进行培养,提取其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在MSCs分化过程中成骨及成脂特异性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吡格列酮灌胃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改善的同时,骨密度虽无明显改变,但骨组织形态学中成骨细胞周长百分率明显增加,原代MSCs的成骨分化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成脂基因明显下降.结论 PPAR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促使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增强,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下降,PPARγ除直接参与调节MSCs的分化外,还可能通过间接作用在MSCs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铭;朱振安;汤亭亭;王克敏

    目的 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18月龄雄性SD大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培养介质中加入辛伐他汀(10-6、10-7、10-8 mol/L和10-9 mol/L),同时设溶剂对照组.成骨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定量,茜素红矿化染色和定量,ALP和骨钙素(OC)基因分析;成脂检测:油红脂肪细胞染色和定量,脂蛋白脂酶(LPL)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γ2) 基因分析.结果 在含有低剂量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条件下,辛伐他汀随浓度增加促进了细胞基质的矿化,增强了ALP的活性及染色,提高了ALP和OC的基因表达(若无地塞米松,辛伐他汀则无法单独诱导成骨,此结果 未展示);同时,辛伐他汀随浓度增加减弱了脂肪细胞的油红染色,抑制了LPL 和PPARγ2的基因表达.显著性差异皆发生于10-6 mol/L和10-7 mol/L辛伐他汀组.结论 辛伐他汀随浓度增加抑制了老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中等强度地促进了老年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这表明辛伐他汀具有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如增龄性的骨质疏松症.

  • 葡萄糖及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分化的影响

    作者:方海宁;李裕明;刘志平;邓丽萍

    目的 观察不同糖浓度下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和吡格列酮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扩增,在诱导成脂培养基(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中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实验分为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50mmol/L)及正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两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0.1,1μg/ml)干预分化过程各21天,油红O(Oil Red O)染色鉴定分化后的脂肪细胞,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LPL,PPAR γ mRNA的表达.结果 诱导分化培养21天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随糖浓度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PCR结果显示HG+NC组比NG+NC组LPL,PPAR γmRNA表达分别增加1.40倍(P<0.05)和1.63倍(P<0.05),在两种糖浓度下,分别加入吡格列酮后脂肪细胞分化均显著增加,数量明显增多,体积明显增大.与.NG+NC组相比,NG+L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3倍(P<0.05)和1.50倍(P<0.05),NG+HP组mRNA水平增加更明显,达2.41倍(P<0.05)和2.17倍(P<0.05),HG+HP组和HG+LP与HG+NC组相比,HG+LP组和.HG+H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递增.结论 高糖会促进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吡格列酮有显著增加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诱导成脂分化的效应越明显.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增多而向成骨细胞分化减少从而导致成骨作用减弱,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脂、成骨分化的研究

    作者:张维成;陈志信;王和平;刘林

    目的观察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传3代后分别在成脂、成骨诱导条件下继续培养,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 Kossa染色判定其分化结果.结果传3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脂诱导21 d后,分化为脂肪细胞的阳性率为(83.6±2.8)%,成骨诱导12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达(87.6±2.8)%,连续诱导35d可见矿化结节形成.结论随着诱导条件的不同,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

  • 地塞米松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作者:罗磊;谭钢;廉永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研究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能否转分化为脂肪细胞,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ol/L、10-8 mol/L、10-7 mol/L、10-6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作用后第7天、21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油红O染色),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2、LPL及AL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10-6、10-7mol/L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RT-PCR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2、LPL mRNA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基因ALP mRNA表达减少.而10-8mol/L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结论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转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 骨髓脂肪细胞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的时序变化特点

    作者:盛辉;张戈;张颖恺;陈俊伟;李广文;王洪复;梁国穗;秦岭

    目的 血管外脂肪堆积如何参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应用建立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在骨坏死发生过程中组织病理形态学上的时序变化特点.方法 32只28~32周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16)和激素处理组(n=16).激素处理组动物接受1次耳静脉内毒素注射和连续3次肌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诱导骨坏死,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后一次注射糖皮质激素2周(早期)和4周(晚期)以后分别处死8只动物,获取双侧近端股骨,应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技术分别测定股骨髓内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同时进行骨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 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1%和54.4%,但是早期组与晚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激素处理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早期组骨髓脂肪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激素处理早期组和晚期组骨髓脂肪细胞面积都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和83.6%,且晚期组亦显著高于早期组;脂肪细胞直径的频数分布显示,正常对照组峰值介于40~50 μm,激素处理早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30~40μm,晚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的脂肪细胞直径介于50~60μm.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早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25%(2/8),晚期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7.5%(7/8).结论 在激素性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大量生成的小脂肪细胞,后期血管外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细胞出现肥大.

  • GJIC 增强剂 PGE2对兔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横向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吉博;彭浩;王凤宇;齐新文;王兆杰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通讯增强剂前列腺素E2对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横向分化及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提取成熟脂肪细胞,使其去分化得到去分化脂肪细胞,取第三代去分化的脂肪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加入GJIC增强剂PGE2设为增强组,并设立对照组,MTT法观察PGE2对细胞倍增是否有影响,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和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成骨细胞定性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和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PGE2对细胞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茜素红染色显示均发现紫红色结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强组I型胶原表达增强,SLDT法显示增强组荧光染料扩散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增强组Cx43蛋白的表达增高。结论 PGE2可以增强缝隙连接通讯以增强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 葡萄糖及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分化的影响

    作者:方海宁;刘志平;邓丽萍;李裕明

    目的 观察不同糖浓度下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和吡格列酮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在诱导成脂培养基(地寒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中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实验分为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50 mmol·L-1)及正糖组(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1),两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0.1、1μg·mL-1)干预分化过程各21 d,油红O(0.1 Red O)染色鉴定分化后的脂肪细胞,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LPL、PPAR γ mRNA的表达.结果 诱导分化培养21 d后,油红0染色结果显示随糖浓度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增多,PCR结果显示HG+NC组比NG+NC组LPL、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0倍(P<0.05)和1.63倍(P<0.05),在两种糖浓度下,分别加入吡格列酮后脂肪细胞分化均显著增加,数量明显增多,体积明显增大.与NG+NC组相比,NG+LP组LPL和PPAR γ mRNA表达分别增加1.43倍(P<0.05)和1.50倍(P<0.05),NG+GP组mRNA水平增加更明显,HG+LP组和HG+HP与HG+NC组相比,LPL和PPAR γ mRNA表达增加更明显.结论 高糖会促进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莺要机制.吡格列酮有显著增加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诱导成脂分化的效应越明显.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增多而向成骨细胞分化减少从而导致成骨作用减弱,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 髓腔内脂肪细胞与骨质疏松

    作者:宋纯理;党耕町

    长期以来人们对骨髓腔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l cell,BM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髓腔中丰富的脂肪细胞却研究较少.以前大多认为,髓腔中的脂肪细胞只是填充髓腔中没有造血功能的髓腔空间,实际上髓腔内的脂肪细胞无论在健康或疾病状态下均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骨髓腔内的脂肪细胞尤其是脂肪形成在骨质疏松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

919 条记录 7/46 页 « 12...45678910...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