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吸虫病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分析

    作者:李莎;胡兵;张秀明

    目的 探讨肝吸虫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特征,并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S%)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可疑肝吸虫卵感染者的早期诊断是否具有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粪便镜检出肝吸虫卵的患者共1 679例为观察组,回顾性统计其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EOS)、EO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GGT等指标.另同期随机选取6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肝吸虫病检出率中男性远高于女性,其高发年龄段集中在40~69岁,尤以50~59岁和60~69岁组居多;观察组的WBC、EOS、EOS%、ALT、AST和GGT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1 679例肝吸虫病中,734例出现EOS%增高,99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GGT升高者为619例),EOS%和(或)GGT升高者为1 075例,而EOS%和GGT同时升高者只占271例.结论40~69岁男性是肝吸虫病的易感人群,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的EOS%升高和(或)肝功能异常者应高度警惕肝吸虫卵感染,可多次送检粪便,从而提高肝吸虫卵的镜检率,降低漏诊率.

  • 佛山市高明区不同年龄段人群肝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陈梅;罗莉芸;曾钊宇;梁丽仪

    目的:了解佛山市高明区2015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肝吸虫情况的差异及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门诊患者进行粪便检测查找肝吸虫。结果男性组感染率比女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之间进行比较:21~40岁男性组与41~60岁男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二者分别与其他各组相比较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1~40岁女性组与41~60岁女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除同年龄段男性组外的其他各组相比较感染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肝吸虫感染仍普遍存在,21~40岁与41~6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是肝吸虫感染的相对危险对象,而且男性被感染率尤为严重。

  • 肝吸虫病导致临床生化指标改变的探讨

    作者:温少磊;李炜煊

    目的 探讨单项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与肝吸虫病的关系.方法 130例单项G-GT升高患者为本院2011年1~3月份的门诊和住院患者,GGT测定采用欧林巴斯5400型生化分析仪,肝吸虫卵的检出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结果 130例单项GGT升高患者中肝吸虫的阳性率为40%,但GGT活性水平在肝吸虫卵检测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肾生化或肝功能测定中单项GGT升高与肝吸虫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可提示临床医生注意肝吸虫病的检查.

  • 前清蛋白在肝吸虫病早期肝损害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胜;林虹梅;潘冠和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在肝吸虫病早期肝损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17例粪便查卵阳性,B超及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肝吸虫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治疗前及进行驱虫治疗后1周、4周抽血检测血清前清蛋白(PA)及清蛋白(ALB)含量.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血清PA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血清P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血清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P<0.01),而血清ALB水平虽然治疗后有所升高,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比ALB更能快速地反映肝吸虫病早期肝功能的改变,可作为肝吸虫病患者早期肝损害诊断和疗效的敏感指标.

  • 肝内胆管黏液腺癌复发黏液阻塞胆道1例

    作者:蔡少雨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15年,再次复发1个月入院.1991年因"反复上腹痛"在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并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但术后不久出现右上腹部反复疼痛,并时伴皮肤及巩膜黄染.2年后再行"肝左外叶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诊断为"肝内胆管黏液腺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吸虫病".术后约2年,又出现反复的上腹痛,为持续性胀痛,同时伴黄疸.近1个月来腹痛再发,性质同前,伴明显的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同时小便呈浓茶样改变,大便颜色呈白陶土样改变,伴皮肤搔痒.今在我院就诊后收住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软,可见两陈旧性手术疤痕,剑突下及右肋缘下压痛,无反跳痛,肝区轻微叩痛,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AFP及肝炎九项阴性.

  • 超声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秀明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或胆囊内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疾病,又称肝吸虫病.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胆道造影).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超声检测肝吸虫病92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旨在探讨肝吸虫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吃出来的蹊跷肝病

    作者:胡睇倩

    一位年轻的北京小伙子,为了和别人打赌,将鱼缸里养的鱼活着吃下去了.三个月后,他出现乏力,肝区不适,面色发黄等症状.他到医院做了化验检查,发现转氨酶增高,怀疑是肝炎.后来,医生让他做了血常规检查,发现他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又被怀疑为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但随后的骨髓穿刺排除了血液病.他辗转多家医院,后才被确诊为肝吸虫病.

  • 吃鱼不得法严重可致肝硬化

    作者:莫明图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

  • 肝吸虫病不同临床时期的超声表现

    作者:孙小影;郝金华;揭育添;梁吉珊;谭桂兴

    目的 探讨肝吸虫病不同临床时期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临床确诊为肝吸虫病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不同临床时期(隐性期、发病期、稳定期)的超声表现特征.结果 隐性期仅表现为Ⅱ、Ⅲ级胆管或末梢胆管轻度扩张,可合并有胆囊轻度增大;发病期组Ⅱ、Ⅲ级胆管呈“柱状”及“软藤样”扩张,末梢胆管呈“囊状”扩张表现,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不一致,管壁毛糙且回声增强,37%病例胆囊增大呈吹气球样改变,34%病例囊内见飘絮物,17.4%病例合并阳性结石;稳定组肝内胆管扩张程度相对发病组轻,但管壁僵直,而回声与发病组相似,胆囊相对发病组小,部分病例囊壁毛糙或均匀增厚,囊内阳性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发病组.结论 掌握肝吸虫病各期超声表现特征,对肝吸虫病的筛查、诊断、临床疗效评估及愈后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 金乡县集贸市场常见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囊蚴调查

    作者:周若群;张清正;文其岭

    华支睾吸虫属后睾科、支睾吸虫属,俗称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其囊蚴的第2中间宿主鱼、虾而引起的,沼螺与淡水鱼虾分别是华支睾吸虫的第1、第2中间宿主.132种鱼、3种虾可充当华支睾吸虫的第2宿主[1].我县于1987年曾对居民肝吸虫患者进行过大面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掌握我县居民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危险因素,我们于2003年9~10月对我县集贸市场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 肝吸虫病4种检查方法比较

    作者:凌攀;陈闯;郑德福

    目的 探讨采用4种不同检查方法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和水洗沉淀法,检查1名成年女性肝吸虫病患者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结果 患者粪便中直接涂片镜下未见肝吸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全片查见1个肝吸虫卵;Kato-Katz法镜下查见25个肝吸虫卵(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600);水洗沉淀法可见10个以下肝吸虫卵,所见肝吸虫卵壳内毛蚴清晰可见.结论 肝吸虫病患者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检查,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均易造成阳性标本漏检,Kato-Katz法和水洗沉淀法检出率高.

  • 48例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李康;夏宏伟;崔丽

    目的:根据肝吸虫性胆道梗阻的声像特征,探讨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240型B超观察48例肝吸虫患者肝脏及胆道的声像图特点.结果:4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实质回声异常,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诊断准确率98%,误诊率2%.结论:超声诊断该病有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肝吸虫病 胆道梗阻
  • 肝吸虫病人肝切除术后并发难治性胆漏的护理

    作者:何艳英;郑培秋;黎小春

    目的 总结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发难治性胆漏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肝吸虫病并发难治性胆漏患者的护理过程,明确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瘘口愈合,病愈出院;2例急诊再次手术修补后得到治愈,2例在治疗过程中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及腹部情况可及时发现胆漏的发生,通过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加强局部皮肤护理是成功护理的关键.

  • 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MRI图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徐世昌;黄孝增;柯程英;熊驰利;钱笑敏

    目的 探讨肝吸虫合并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收集1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MRI图像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其肿瘤分型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 19例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检查中,在影像上分为结节/肿块型14例,浸润型3例,腔内生长型2例.14例结节/肿块型中含低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7例;浸润型3例含低分化腺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腔内生长型2例,均为高分化乳头状瘤.19例中有1例是低分化腺癌部分向鳞状细胞癌分化,1例低分化胆管细胞腺癌伴粘液细胞癌,部分印戒细胞癌.结节/肿块型及浸润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增强扫描特点为延迟强化,而腔内型胆管细胞癌则呈轻度强化,无延迟强化现象.19例胆管细胞癌在普通MRI检查中,显示末梢胆管扩张13例,占68.4%,12例行MRCP检查显示末梢胆管扩张10例,占83.3%,而病理结果显示所有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标本中,均可见到末梢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管壁僵硬.结论 MRI能反映胆管细胞癌肿瘤的病理状态;MRCP较普通MRI检查更容易发现肝吸虫性胆管细胞的末梢胆管扩张.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CP的应用为肝吸虫性胆管细胞癌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MRI图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徐世昌;黄孝增;柯程英;熊驰利;钱笑敏

    目的 探讨肝吸虫合并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收集1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MRI图像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其肿瘤分型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 19例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检查中,在影像上分为结节/肿块型14例,浸润型3例,腔内生长型2例.14例结节/肿块型中含低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7例;浸润型3例含低分化腺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腔内生长型2例,均为高分化乳头状瘤.19例中有1例是低分化腺癌部分向鳞状细胞癌分化,1例低分化胆管细胞腺癌伴粘液细胞癌,部分印戒细胞癌.结节/肿块型及浸润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增强扫描特点为延迟强化,而腔内型胆管细胞癌则呈轻度强化,无延迟强化现象.19例胆管细胞癌在普通MRI检查中,显示末梢胆管扩张13例,占68.4%,12例行MRCP检查显示末梢胆管扩张10例,占83.3%,而病理结果显示所有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标本中,均可见到末梢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管壁僵硬.结论 MRI能反映胆管细胞癌肿瘤的病理状态;MRCP较普通MRI检查更容易发现肝吸虫性胆管细胞的末梢胆管扩张.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CP的应用为肝吸虫性胆管细胞癌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肝吸虫病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MR I对比分析

    作者:李莉;陈汉威;贺兰;梁翠媚;黄晨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及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比较其 MRI 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胆管癌患者的 MRI资料,包括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癌21例(A组)和同期确诊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6例(B组)。MRI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1)发生部位:A 组肝右叶12例(57.2%),左叶4例(19%),肝门部5例(23.8%);B组肝右叶3例(18.7%),左叶9例(56.3%);肝门部 4例(25%)。A、B 2组病灶在肝右叶、左叶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区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肿瘤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肿块T1 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34例增强后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向心性强化。(3)胆管扩张特点:A组肝被膜下胆管扩张呈小囊状或杵状16例(76.2%);肿瘤病灶内存在胆管扩张 2例(9.5%)。B组表现为肝内弥漫小囊状扩张1例(6.2%);肿瘤病灶内存在胆管扩张13例(81.3%),A、B 2组在肝内胆管小囊状扩张,肿瘤病灶内胆管扩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的发生可能与肝吸虫感染及肝内胆管结石有关。A、B 2组肿瘤在 MRI 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上无显著差异,2组病变所致的肝内胆管扩张形态特征不同,两者所致的胆管癌好发部位不同。

  • 肝吸虫病致肝内胆管及肝实质改变的CT表现

    作者:谢东;苏丹柯;李强;张昱苹;黄伟丽;陈茂安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致肝内胆管及肝实质改变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13例肝吸虫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对肝内Ⅱ、Ⅲ级胆管扩张进行分级.结果肝内Ⅱ、Ⅲ级胆管分支直径轻微扩张24例,轻度扩张22例,中度扩张31例,重度扩张3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者肝内胆管为轻微或轻度扩张.腹痛、畏寒、发热、黄疸及有并发症者以中、重度扩张为主;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扩张无明显关系.5例肝内胆管扩张伴肝实质小片状或小结节状低密度灶.结论肝被膜下小胆管扩张为肝吸虫病的主要CT表现;肝内胆管扩张伴肝实质小片状或结节状低密度灶考虑肝吸虫病致肝实质炎性肉芽肿的可能;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程度与胆管扩张程度有关.

  • 肝吸虫病CT诊断

    作者:纪祥;吕建广;邱国时;梁理娟

    肝吸虫病是广东地区常见病,其影像学表现文献报道甚少.笔者总结8例经临床证实肝吸虫病的CT表现,旨在探讨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 肝吸虫病早期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李秀美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肝吸虫病的患者1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反复3次或以上大便华支睾虫卵检查阴性的患者1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肝胆脾胰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肝吸虫病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肝左叶增大;出现肝实质和胆囊改变;肝内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轻度扩张、肝左叶胆管显著。结论超声检查方便、简单,在对肝吸虫病经早期诊断时,可以将超声诊断作为普查手段。

  • 肝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及NO水平检测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刘成伟;余登高;陈蕊

    收集20例肝吸虫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NO水平,结果显示肝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NO水平显著升高,说明TNF-α,IL-1β和NO可能在宿主杀伤华支睾吸虫和加重肝胆管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

147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