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健康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郭红薇;姚小亚

    目的 探讨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健康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驱梅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行驱梅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不同驱梅时机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孕早期组(n=29)、孕中期组(n=35)及孕晚期组(n=33);根据梅毒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潜伏组(n=64)、I期组(n=49)、II期组(n=31)及晚期组(n=18).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妊娠结局、围产儿健康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先兆流产、先天性梅毒患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早产儿、先兆流产、先天性梅毒患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晚期组(P<0.05).潜伏期组、I期组及晚期组的早产儿、先兆流产、先天性梅毒、患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孕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应尽早进行驱梅治疗,能保障围产儿的健康,并有效地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健康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郭红薇;姚小亚

    目的 探讨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健康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驱梅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行驱梅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不同驱梅时机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孕早期组(n=29)、孕中期组(n=35)及孕晚期组(n=33);根据梅毒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潜伏组(n=64)、I期组(n=49)、II期组(n=31)及晚期组(n=18).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妊娠结局、围产儿健康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先兆流产、先天性梅毒患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早产儿、先兆流产、先天性梅毒患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晚期组(P<0.05).潜伏期组、I期组及晚期组的早产儿、先兆流产、先天性梅毒、患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孕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应尽早进行驱梅治疗,能保障围产儿的健康,并有效地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经驱梅治疗仍具传染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作者:杨日东;陶小华;田广南;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有所上升,部分患者治疗相当困难,出现RPR持续阳性,已经成为梅毒治疗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解具传染性已治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状况,我们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 4例晚期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明;陈婉珍

    近年来,我市性传播疾病(STD)发病逐年增多,其中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1].由于隐性梅毒的存在,不但将病原传染给性伴的机率增高,也使妊娠期妇女感染梅毒的机会增多.致胎传梅毒的发生率上升,引起流产、死胎、早产、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2].早期梅毒妇女如未能进行及时、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还可能发展成神经梅毒[3],严重危害母儿身心健康.在该病的治疗中,完善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和防止交叉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我院产科在2001年1~6月共收治了4例晚期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驱梅治疗的护理管理对策

    作者:杨丽明;李敏娇

    目的:探讨在精神病房对麻痹性痴呆患者驱梅治疗的护理管理对策,以预防院内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例住院的麻痹性痴呆患者进行症状和智能评估,根据评估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进行针对性的症状护理、心理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及病房管理.结果:1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9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智能完全受损长期住院,无出现院内感染及并发症等意外发生.结论:通过对病情充分评估,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地执行一系列护理措施,确保患者治疗顺利,杜绝交叉感染,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妊娠合并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

    作者:周明芳;曹彦君;庄虔莹;许艳丽;刘军

    目的 探讨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索驱梅治疗是否为降低孕产妇合并症及先天梅毒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064例经梅毒血清学监测确诊的妊娠梅毒患者,经过驱梅治疗后监测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先天性梅毒的情况.结果 未进行驱梅治疗或社会因素主动放弃的妊娠患者共193例(18.08%);异位妊娠69例(6.47%).新生儿早产41例(占3.84%),孕周>13周发生胎死宫内的58例(5.44%),其中6例为孕晚期(> 28周)胎死宫内.新生儿血清梅毒检测共有115例(15.48%)为阳性,但均低于母亲滴度,给予积极预防治疗,其中2013年前所分娩的89例新生儿中,经过两年的随访,未发现1例先天梅毒患儿.结论 从孕前保健,孕期管理及抗梅治疗都是围产科学的重点,在孕前及孕期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有效降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 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女性不孕症临床分析

    作者:李正;宋维芳;刘作瑾;张添龙;林双娇;朱仁山

    目的:探讨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史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对其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史患者的妊娠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169例(1.40%):RPR阳性! TPPA阴性4例,RPR阴性! TPPA阳性19例,RPR、TPPA均阳性146例;经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42例:RPR阳性! TPPA阴性2例,RPR阴性! TPPA阳性13例,RPR、TPPA均阳性27例。98例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成功怀孕,83例分娩出正常新生儿,16例在孕期;12例新生儿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经驱梅治疗后10月内均转阴性,所有新生儿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检出较高;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通过规范驱梅或实验性治疗后,可进行辅助生殖且娩出健康的新生儿。

  • 梅毒治疗中出现吉海反应1例

    作者:任艳;文群

    吉海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是指梅毒病人在驱梅治疗后24小时内发生的治疗反应,表现为原有损害加重,伴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重者可危及生命.

  • 妊娠对梅毒抗体滴度表达的影响及治疗时机研究

    作者:马银芬;陈卫红;夏伟仁

    目的 观察分析22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前、中、后梅毒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驱梅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经驱梅规范治疗的妊娠并梅毒患者资料.根据孕期驱梅治疗时机分为4组:A组42例,孕期未给予驱梅治疗;B组51例,孕早期(12周内)给予驱梅治疗;C组58例,孕晚期(28周后)给予驱梅治疗;D组77例,全程给予驱梅治疗.对4组妊娠前、中、后TRUST滴度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前,4组梅毒抗体滴度均控制在1∶4之内,且各组间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周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明显升高(P<0.05);且A组和C组高梅毒抗体滴度比分布明显大于B组和D组(P<0.05).分娩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有一定程度增大,A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分娩3个月时,4组梅毒抗体滴度比值均降低(P<0.05);且4组梅毒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治疗越早,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越低.结论 妊娠可显著提高梅毒患者梅毒抗体滴度,妊娠结束后抗体滴度会自行下降.妊娠后,尽早给予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128例早期梅毒血清学追踪观察

    作者:李频

    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患者全部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的门诊于1997年1月~2000年4月间确诊后进行正规驱梅治疗并能完成随访的早期梅毒患者,入选的病例均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患病史.一、二期梅毒患者均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近三个月内未使用相关抗生素.128例患者中男88例,女40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17~56岁.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朱春梅

    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患者大多为隐性梅毒[1],产前检查或入院待产甚至是产后才被检出,一旦确诊,会给孕产妇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而影响其自身治疗及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驱梅治疗,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的成功率,必须分析她们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 早期梅毒治疗后14例血清固定分析

    作者:陈华根

    梅毒按病程可分为早期梅毒(Ⅰ、Ⅱ期梅毒)和晚期梅毒(Ⅲ期梅毒),因经济发展和诊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已少见Ⅲ期梅毒.随着青霉素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已成为驱梅治疗的首选药物,至今未见耐药报道,使根治梅毒或防止病情迁延成为现实.

  • 雅-赫二氏反应误诊为药物热5例分析

    作者:颜云蓉

    梅毒是一种复杂的、变化的性病,极易误诊.我科对确诊的患者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针,每日1次80万U肌肉注射驱梅治疗,前1 d起口服泼尼松5 mg,每日4次,4 d,可避免雅-赫二氏反应.但在2000年3月至2001年7月间,发现了5例被误诊为药物热(青霉素?)的雅-赫二氏反应.

  • 脑血管梅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周刚鑫

    脑血管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脑及脊髓血管,引起血管炎造成局部脑或脊髓组织坏死而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其表现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相似,但梗死的发生机制与治疗又有其特点,特别是如何进行驱梅治疗是降低脑损害的重要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诊治脑血管梅毒1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肺结核抗痨治疗中发生类赫氏反应一例

    作者:刘伟

    浸润型结核在抗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如驱梅治疗时出现的赫克斯海默氏反应(Heyxhimey'syeaction)相似的类赫氏反应,表现为浸润型结核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出现了胸腔中量积液,以致于怀疑了原诊断.经查阅资料,用类赫氏反应的机理解释,于是在继续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素,患者仅1个月出院.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 169例梅毒患者血清学追踪观察

    作者:牛茂东;梁作军;潘洪霞

    本文对确诊的梅毒患者169例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学追踪观察4年.结果报告如下.

  • 妊娠合并梅毒12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丽;刘敏;王芳;张新鑫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及驱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12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梅毒孕妇,分为治疗组(92例)及未治疗组(2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抗梅毒药物治疗与先天梅毒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2.4%,未治疗组仅为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与死胎、死产、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5%和1.1%,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31.0%和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产儿预后: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9.1%,未治疗组仅占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孕周与用药的关系显示,开始治疗的孕周越早,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越低(P<0.05).③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5.2%,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66.7%,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的患者,采取有效地、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键;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 489例梅毒病例综合分析

    作者:袁晓玲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间,489例梅毒病例的发病特征,以提高防梅意识,减轻梅毒的侵害.方法 将489例梅毒患者分为Ⅰ期梅毒、Ⅱ期梅毒、神经梅毒、潜伏梅毒、胎传梅毒、孕妇梅毒,讨论其临床表现及特征,找出各期诊断和治疗上的薄弱环节.结果 Ⅰ期梅毒发病情况: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2.4∶1);Ⅱ期梅毒皮疹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误诊率较高(25%);神经梅毒、潜伏梅毒、胎传梅毒、孕妇梅毒的早期发现和及早治疗能减轻梅毒损害,控制梅毒的蔓延.结论 通过对489例梅毒的综合分析,旨在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梅毒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 妊娠合并梅毒在不同孕期驱梅治疗后围产儿结局探讨

    作者:梅秀云;朱丽仪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不同孕期驱梅治疗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孕期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经驱梅治疗后的妊娠结果及围产儿结局。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治疗患者分娩率高于孕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孕早期及孕中期治疗患者围产儿结局优于孕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不同孕期驱梅妊娠结果及围产儿结局进行评估,驱梅治疗开始的越早,围产儿结局越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非性接触传播梅毒2例报告

    作者:赵鸣;王蕊

    例1:女,19个月。患儿因双足底部及手掌出现多个皮疹2周,经脱敏治疗无好转,於1999年底就医。查体:患儿发音良好,智力正常。双足底及手掌可见数个直径约0.5~0.8cm之暗红色,表面脱屑之有丘疹样梅毒疹。外阴及肛周无异常所见。梅毒血清学试验:RPR试验阳性1:16,TPPA试验阳性。诊断:Ⅱ期梅毒。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肌注,1次/d,连续2周。追问接触史:患儿的父亲,母亲先后於数日前被诊断过“梅毒”,并已驱梅治疗。2000—02,患儿的外祖母因驱干部皮诊1周就医。查体:躯干部均可见散在的暗红色玫瑰疹,尤以腹部居多。外阴及肛周无异常所见。梅毒血清学试验:RPR试验阳性1:16,TPPA试验阳性。诊断:Ⅱ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肌注,连续3周。经系统驱梅治疗,患儿及其外祖母临床症状先后消失,RPR试验阴转。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