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框架导航在复发性垂体腺瘤经鼻蝶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林;张建宁;王新军;张大健;杨树源

    垂体腺瘤术后复发可以再次手术治疗,但复发性垂体腺瘤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作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生产的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经鼻蝶手术治疗61例复发性垂体腺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肿瘤的全切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报道如下.

  • 谁为她(他)们的青春导航--一个心理医生的值班日记

    作者:舒珉

    昨晚,我在病房值班,9点钟过后,病人大都入睡了,安静的病房里偶尔听到一两声轻咳.这时,从14病房传来了一阵叫骂声:"你还有脸哭!小小年纪,不好好上学,却在外面鬼混.全家的脸让你丢光了."接下来便是"叭、叭"两声耳光.

  • 暗藏杀机的自驾游“小动作”

    作者:周颖

    全家出游固然欢乐,不过在行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安全隐患需要防范,尤其是驾驶者的一些"小动作".吃东西、打电话、设导航、发短信……这些看似不太过分的动作,都有可能酿成灾祸.究竟都有哪些事儿是开车时要尽量避免的?

  • 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脑膜瘤

    作者:薛洪利;于春泳;关靖宇

    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相应适当的锁孔手术入路,部分结合导航技术,显微手术切除38例颅内深部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锁孔入路结合导航和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切除颅内深部脑膜瘤.

  • 3.0 T高分辨率自由呼吸导航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常时新;郝楠馨;杜育杉;王葳;王轶彬;宗根林;汪波

    目的 前瞻性评价3.0 T高分辨率自由呼吸导航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8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3.0 T MRA全心冠状动脉检查,采用向量心电门控(VCG)和自由呼吸导航技术,自由呼吸状态下成像.后处理使用3D容积再现(VR)技术和"肥皂泡(Soap-Bubble)"曲面重组技术进行全心冠状动脉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走行、狭窄的原因及程度,并与其中26例同期开展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3.0 T全心冠状动脉MR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 68例受检者中,64例获得了满意的检查结果(94%).发现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1例,冠状动脉壁斑块形成49例,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3%,阳性预测值为81%,阴性预测值为80%.所有病例的检查时间少于30 min.3D VR全心冠状动脉重建能完整地再现冠状动脉树,观察冠状动脉的走行,发现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主干局部变细以及中断等;"Soap-Bubble"则能够分别测量冠状动脉每一支狭窄的程度,分析狭窄的原因.结论 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MRA能够成功抑制心肌运动,增强冠状动脉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无创性地进行三维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评价冠状动脉主干近、中段狭窄程度和原因.

  • 三维数字化导航仪在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价值

    作者:张孔源;李现军;韩坚强;胡强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技术在气管前腔静脉后(PTRC)间隙病变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PTRC间隙病变需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44例患者采用三维数字化导航穿刺活检作为研究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CT横断面引导下穿刺针活检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诊断正确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分别是84.09% (37/44)、97.72% (43/44),对照组分别为41.34% (19/46)、71.74% (33/4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7.52,11.56;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分别为11.36% (5/44)和(11.64 ±2.76)分钟,对照组分别为36.95% (17/46)和(22.22±6.31)分钟,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7.98,t=10.27;P均<0.05).结论 三维数字化导航PTRC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诊断正确率,使并发症发生率和穿刺时间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 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喜雄;张明东;刘伟宗;林恒洲;郝雅静;夏军

    目的 研究图像融合与虚拟导航技术在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上经皮穿刺卵圆孔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5例尸头经螺旋CT扫描获得清晰卵圆孔图像(共10个),将螺旋CT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获得融合图像后在虚拟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穿刺后立即行螺旋CT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结果 CT显示10个卵圆孔的图像与超声成功融合,卵圆孔得到准确定位与穿刺,图像融合及卵圆孔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图像融合和虚拟导航新技术在卵圆孔穿刺中的应用,将明显有助于对卵圆孔正确引导穿刺和监控治疗.

  • 审视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作者:汤金洲;郭照江

    医学是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医学这种内在的、固有的道德性是医学的本性.医学伦理学在追求道德高尚的医学同时,它又存在于一切医学活动之中,存在于一切健康实践之中.医学的进步需要医学伦理学为其导航,卫生体制、医疗保健改革需要医学伦理学的参与,需要伦理道德精神的浸润.医学是人的科学,是充满人性的科学,是至爱至仁的科学.在当今感叹人文精神的缺失,呼唤人性的回归之时,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

    作者:苏少波;张建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弥散i量成像进行的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以显示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及病理改变等信息,是目前唯一能够活1绘制人类白质纤维束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神经导航系统可使外科医生在术前计划和术中参考白质纤维束的因素而使手:更加安全有效,再结合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等技术手段,可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功能的保护.

  • 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导航

    作者:王发生

    Internet自建立以来,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惊人的传输速度和多功能的服务手段,为医药科技工作者搜集和交流信息、服务实践提供了便利.

  • 导航辅助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斜坡区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浩东;罗正祥;杨坤;赵鹏来;钱春发

    目的 研究导航辅助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斜坡区的显露,为经鼻蝶入路切除斜坡中线区域病变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10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导航辅助模拟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观测斜坡中线区域重要解剖结构暴露情况.结果 打开蝶窦前下壁,磨除鞍背及斜坡骨质,剪开硬膜,可显露双侧动眼神经、三叉神经节、展神经,基底动脉及分支,小脑下后动脉及后组脑神经;导航辅助下可精确行数据测量及定位,扩大经鼻蝶入路可完全暴露斜坡,短距离为(88.90±2.62) mm;蝶窦前下壁和下斜坡磨除范围分别以两侧翼管和破裂孔为界,各自距中线距离为(9.22±0.48) mm和(10.60±0.82) mm.结论 斜坡中线区的病变,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是一个适当的方法.导航辅助有助于对重要结构的定位,可提高安全度.

  • 基于光学定位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穿刺导航系统研制

    作者:王健;李文浩;葛云

    目的: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定位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穿刺导航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硬件及软件模块组成,可实现DICOM数据读取、标记病灶、穿刺路径规划、穿刺路径评估、三维显示、实时监控等功能.方法:该系统通过红外跟踪设备实时获取病人与穿刺针上红外定位球的位置信息,将该信息传输给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实时计算穿刺针与病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在三维中实时渲染,为医生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穿刺引导.结果和结论:实验显示系统的穿刺精度可以达到2 mm以内,标准差为0.3 mm左右,提高了穿刺精度,缩短了穿刺手术时间,并实现了穿刺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使得穿刺更加方便、迅速、精确.

  • 导航下后路Vertex椎弓根螺钉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霍智铭;关宏刚;曹正霖;梁亮科;付忠泉;王刚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Vertex椎弓根螺钉在Hangma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15例Hangman骨折患者,术中采用后路Vertex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复位,植骨融合,并结合三维重建导航技术的使用.观察术中有无出现椎动脉或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的复位情况,随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定该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结果 15例骨折脱位复位理想,随访5~24个月,内固定均未见松动,除1例植入异体松质骨粒术后14月未能达到骨性融合外,其他病例均达到植骨融合,颈2/3节段获得稳定,4例合并有颈髓损伤的患者术后得到恢复.结论 3D导航下Vertex椎弓根螺钉固定既可避免在置入椎弓根钉时损伤椎动脉及脊髓神经的风险,也可以为骨折脱位提供稳定的三柱固定,是治疗Hangman骨折理想的方法.

  • 导航下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在寰枢关节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霍智铭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椎弓根螺钉与椎板钩联合固定在寰枢关节融合中的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该术式的18例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观察术中有无出现椎动脉或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的复位情况,随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脱、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定该手术的可行性.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脱位复位理想.随访5~24个月,内固定均未见松动,全部病例达到植骨融合,寰枢关节获得稳定,2例合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得到恢复.结论 3D导航下椎板钩+椎弓根螺钉联合固定既可避免在置入寰椎椎弓根钉时损伤椎动脉及脊髓神经的风险,也可以为寰枢关节提供较为稳定的三柱固定,是后路寰枢关节融合比较理想的方法.

  • 骨科手术显露:解剖入路(精装)

    作者:

    该新版本(第五版)是当今骨科医生的必备参考书。它从骨外科解剖学的视角,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上百张全彩插图,展现了骨外科解剖入路领域的新进展,目的在于丰富读者的解剖知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本书分章节详述每种手术入路的技巧及不足,清晰展示入路的解剖标记和切口,同时强调浅层解剖和深层解剖的潜在危险;对现有的小腿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急诊减压术扩大入路,以及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经典入路等内容进行更新;新增了胫骨平台后路及后外侧入路、髋关节术中脱位、髋关节前路微创入路以及大拇指跖趾关节外侧入路的相关知识;修订了有关髂耻筋膜的描述及经大转子旋转截骨术的步骤。书中附有17个高质量手术视频,多角度展示手术过程并通过分区屏幕同步显示框图;其所附带的电子版可供读者在平板及智能手机上使用或直接在线阅读,内容完整,配有全程导航,强大的搜索工具和智能导航链接可直接推送搜索结果,轻松导航至链接页面、参考文献或其他内容,并可随时记录并分享笔记,也可储存相关内容以便下次使用。

  •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初步应用

    作者:荆林凯;孙振兴;郭毅;乌优图;师炜;张培海;张会芳;王国琴;王劲;王贵怀

    目的 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内固定治疗

    作者:王科大;苏亦兵;张岩;刘龙奇;金铂;王汉斌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病例资料,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导航辅助下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5例,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6例,经寰枢关节螺钉联合Brooks技术固定4例;所有病人术中予以植骨融合。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9.25±2.01)分提高至(14.36±1.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未发生椎动脉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为术者实施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手术提供重要帮助,在提高术中螺钉置入准确性、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有巨大潜力。

  • 计算机辅助导航骨科手术及医用机器人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作者:王满宜;王军强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导航骨科手术(CAOS)及医用机器人技术在创伤骨科应用中的主要进展、当前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对策,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简要介绍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在计算机辅助导航骨科手术及医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当前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所应用的医学图象导引系统已经由使用单一的C型臂、CT等传统影像设备向应用三维C型臂、多模态图像处理系统等新型影像设备转变,基于多模态图像的导航系统将有可能成为导航手术的主流.医用机器人已经在自动化程度和人机交互模式方面,有了长足进展,摆脱了原有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模式.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导航和机器人外科,只有在不断完善光学定位技术的同时,加大对其它定位方法的研究,才能够提高定位精度;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开放式结构设计,使不同导航系统的注册软件能够互相兼容,手术器械能够通用,降低设备成本.骨科医生要正确认识计算机辅助导航骨科手术及医用机器人技术,在充分了解CAOS的技术特点、基本原理、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对要实施的手术具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开展CAOS手术.目前,迫切需要建立CAOS技术标准、临床适应证和手术操作规范,进行CAOS产品之间的技术比较和评估,便于医生选择合适的CAOS产品.伴随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手术室、智能化微创导航手术系统、医用机器人辅助的远程医疗将有可能成为未来CAOS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 医用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在胫骨髓内钉手术中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军强;苏永刚;胡磊;赵春鹏;王豫;周力;刘文勇;王田苗;王满宜

    目的以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手术为研究对象,开发医用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总结该系统的临床应用经验,优化系统的结构设计,评价系统的临床 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机器人双目视觉空间定位技术,进行医用机器人的模块化、小型化、实 用化结构设计,开发医用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对胫骨骨折进行机器人辅助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定位髓内钉置入;临床应用于 30例闭合胫、腓骨骨折(胫骨中 1/3骨折 8例、胫骨中下 1/3骨折 17例、胫骨远 1/3骨折 5例 ;其中斜螺旋骨折 16例,蝶形骨折 5例,粉碎、多段骨折 9例).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 36 h.记录总手术时间、系统连接建立时间、骨折闭合复位所需 X线透视时间 (C型臂透视次数 )、每个远端锁定螺钉置入所需要的透视时间( C型臂透视次数).髓内钉型号大小 8/310~ 11/330.结果 30例手术均按照机器人及计算机导 航系统的预定程序,规划完成,但关键的操作(髓内钉入点置入、远端锁钉锁孔)是在机械臂精确定位的辅助下,由术者亲自完成.总手术时间平均为 77 min(46~ 110 min);系统连接建立时间 5 min(3~ 7 min);骨折闭合复位所需 X线透视时间 10.1 s(7.0~ 18.0 s), C型臂透视次数 12次( 9~ 21次);每个远端锁定螺钉置入所需的透视时间 2.9 s(2.2~ 6.9 s) , C型臂透视次数 7次( 5~ 16次),并且所有远端锁孔均一次锁定成功.结论医用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系统设计合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可满足胫骨带锁髓内钉手术中骨折闭合复位、 锁钉准确置入、患肢牢靠固定的要求;系统结构安装简便、易于掌握,人机接口方便、安全 ,对于未来在创伤骨科发展智能化、微创化、数字化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 影像导航引导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

    作者:蔡维山;刘恩志;郭东明;徐中和

    目的探讨导航条件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虚拟X线导航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脆性骨折32例(48个椎体),涉及1个椎体20例,同时涉及2个椎体8例,3个椎体4例.结果手术在导航指引下均获成功.疼痛强度VAS评分术后明显改善,注射椎体无塌陷,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4个椎体(92%)CT显示骨水泥分布在椎体内.结论在影像导航引导下,能提高经皮椎弓根穿刺的安全性,缩短术时,减少X线辐射.

248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