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李长安;丁国祥;马海;吴海霞;郝锋利

    目前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除胆碱酯酶抑制剂外,脑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脑代谢赋活剂、抗氧化剂等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2].作者用具有神经细胞和脑血管双靶位作用的药物普洛迪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58例,以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电针督脉穴对大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作者:万隆;萨喆燕;潘晓华;黄倩茹;许金森

    目的 探讨电针督球穴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7只.模型组、电针组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d,用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结论 电针督脉穴能减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影响的观察

    作者:江华;林烁;周密;刘丹红

    认知功能损害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早期大约有2/3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1],卒中3个月后有20%~30%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2].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逆转痴呆的病变,患有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不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这些患者加强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康复训练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分析

    作者:黄丹

    目的 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采用多奈哌齐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基本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奈哌齐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及ADL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注射用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海珍;凌小锋;覃东红;邓小亭

    目的 研究注射用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给予观察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注射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应用注射用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适合临床应用.

  • 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宋元

    目的 研究患有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8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oCA和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和AL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而言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EAA和IAA的影响

    作者:范雯;许艺惠;叶水芬;曾建伟;魏维;蔡晶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兴奋性氨基酸(EAA)与抑制性氨基酸(IAA)的影响.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作认知障碍模型,用补肾活血方水煎剂和银杏叶片水溶剂灌胃14 d,观察造模前后大鼠行为的改变,用HPLC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WB、RT-PCR法检测其受体表达.结果 补肾活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翻越旷场实验箱格数增加,海马组织Ach、5-HT、GABA含量及其受体的表达增高,Glu的含量及其受体的表达降低.结论 补肾活血方有保护大脑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Ach、5-Ht含量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脑内EAA和IAA含量的平衡有关.

  • 多奈哌齐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杨松琪;王会民

    目的 研究多奈哌齐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VCI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多奈哌齐和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12w后分别进行MMSE、ADL、MoCA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经统计,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得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w后较前改善明显.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针刺治疗VC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会芳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采用单双数球抽签的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24例)与实验组(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4例),分别对两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与比对.结果:实验组的MoCA评分(27.89±2.1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0.26±1.84)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25.31±3.47)分高于对照组(20.95±2.86)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70.83%)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治疗后的ADL评分(47.38±3.89)分优于对照组(40.87±3.64)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而言,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患者的大脑机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增强与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刘越存;黎展鸿;陈雄辉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进展至血管性痴呆(VD)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尚在VCIND阶段的患者68例,对患者随访1年,确定预后转归情况,对比VD和未进展为VD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VSE水平的差别,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BMI、吸烟史、TC、NSE、C-Pepti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NSE水平与年龄、TC呈正相关,与C-Peptide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提示D组NSE进展为VD的风险是A组的1.48倍,而模型2和模型3分别为1.4倍和1.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水平的提高,可增加VCIND患者进展至VD的风险,可将该指标作为预测VD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佟攀峰;张薇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改善V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VCI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PCV)、全血低切粘度(LBV)、全血高切粘度(HBV)等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FIB、PCV、LBV、HBV水平[(4.11±0.31)μmol/L、(2.12±0.27)g/L、(36.02±2.34)%、(16.24±0.79)mPa·s、(4.29±0.11)mPa·s]低于对照组[(5.86±0.52)μmol/L、(2.97±0.32)g/L、(42.17±3.80)%、(19.87±0.98)mPa·s、(4.91±0.12)mPa·s],SOD、CAT、GSH-Px水平[(87.65±9.41)μU/L、(26.10±2.94)U/L、(114.04±15.52)U/L]高于对照组[(75.43±7.12)μU/L、(19.87±2.41)U/L、(98.72±13.6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尼莫地平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VCI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病情转归,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良好.

  • 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关键蛋白的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瑞芸;陈真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其发生发展与神经元存活状态密切相关.多种经典信号通路以及相关蛋白分别从促进突触发生和轴突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修复氧化DNA损伤和应对氧化应激等方面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部分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以及其他相关蛋白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概述.

  •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作者:戴桂强;张涛

    1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1.1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1990 年"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提出, 1991 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命名.它是一种常见的脑缺血损伤,临床上也称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Chronieeerebral hypoperfusin,CCH),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 低灌注, 导致脑血流量轻度低于生理需要所致的、在全脑血流减少和代谢降低基础上,以区域性病理改变为主, 引发波动性、轻度脑功能障碍而无明确神经缺失体征的疾病,病程在2 个月以上.

  •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作者:张红霞;管庆波

    DM认知功能障碍是一个笼统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其它属于血管性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D)或独立的一个类型尚无明确定义.随着对DM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深入,目前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指DM合并脑血管并发症(中风、脑梗死等)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归属为血管性认知障碍;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多中心研究

    作者:吕佩源;台立稳;段瑞生;董艳红;刘青蕊;朱建国;华文凤;李永秋;郭艳敏;孙大宝;魏玉清;解旭东;王建华;孙素菊;郭鑫

    目的 探讨合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单纯基础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内多地区10家三甲及二甲医院收治的164例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VCI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养血清脑颗粒组,n=98)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6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得分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6±4.02)分,(21.52±5.13)分,P<0.05];②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MoCA总分[(21.06±4.66)分,(18.32±5.20)分]及其视空间/执行功能[(3.05±1.37)分,(2.42±1.66)分]、计算力[(2.24±0.84)分,(1.83±1.05)分]和定向力[(5.20±1.12)分,(4.06±1.3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ADL得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6±8.74)分,(29.20±11.55)分,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以改善轻中度V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视空间/执行功能、计算力及定向力方面,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越明显.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非药物干预

    作者:刘扬;李睿;陈伟红;董艳红;吕佩源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VCI可防可治的特点为其有效治疗带来了契机,非药物干预在其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多种干预方法改善VCI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病理生理机制独具特点又彼此交叉互补,协同作用亦不可小觑.现就非药物干预方法:运动疗法,认知训练,经颅刺激,针灸疗法对VCI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VCI早预防、早治疗以及个体化干预开辟新途径.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研究

    作者:王潇;郭宗君;张文青;吴钦娟;于焕清;张凤香;肖琳

    目的 收集脑血管病患者人口学、生活模式和临床疾病因素,分析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高危因素,建立VCI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老年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脑血管病患者505例,进行人口学、生活模式和临床疾病因素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分为训练集组(421例)与测试集组(84例),其中训练集组患者分为非VCI患者组(225例)和VCI患者组(196例).采用决策树算法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并与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建立VCI高危因素的决策树模型.结果 训练集组构建的决策树模型交叉验证模型识别准确度为73.63%,对测试集的预测准确度为73.81%.饮酒、业余爱好、饮茶、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睡眠、年龄、饮食、糖尿病、体育锻炼是决策树模型的分类节点变量,饮酒作为根节点变量.卡方检验分析根据分类节点分类的患者,其VC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水平、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4个因素为VCI发生的影响因素,该模型预测准确度为66.98%,对测试集的预测准确度为53.57%.决策树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显示,决策树模型AUC为0.737(95%CI: 0.688~0.786),Logistic回归模型AUC为0.664(95%CI:0.612~0.717).结论 在对脑血管病患者发生VCI预测准确度方面,决策树模型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过量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饮食、失眠是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业余爱好、高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饮茶是VCI的保护因素.

  • 健脑汤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168例

    作者:李建国

    目的:观察健脑汤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V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168例和时照组1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脑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以长谷川智能评分量表(HDS)积分变化作出评价.结果:预防组出现认知障碍的例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脑汤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脑通胶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60例

    作者:况时祥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VC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脑通胶囊4~5丸,日2次,连续用药3月;对照组(30例)予尼莫地平40 mg,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75~100 mg,日1次,服药疗程同治疗组;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分别予以相应对症处理;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画钟试验评分评价其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及画钟试验评分值的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对照组分别为3、7、10、1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58.3%,有效率为81.7%,对照组各为33.3%、66.7%,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愈显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通胶囊对早期V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李英杰以温胆汤调和三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经验

    作者:曹清慧;刘屹;李青丽;黄松;史红星

    血管性认知障碍病理上与三焦气化失常有关,临床多见痰热内蕴证,李老遇血管性认知障碍之类疾患,每多重视疏理三焦气机,扶助三焦气化,疗效可有明显提高,并进而拓展思维,将温胆汤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73 条记录 13/19 页 « 12...10111213141516...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