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仁慧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消化道疾病,起病急,死亡风险高,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放射学检查缺乏敏感性,故仅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来早期诊断有时不可靠.近来发现,某些生物标记物,如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肠三叶因子、β-葡萄糖苷酶、粪钙卫蛋白等,在NEC发病早期有一定的变化,对指导NEC临床治疗和评估病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王瑞娟;李秋平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在新生儿期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主要限于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大量炎症因子及其介导的信号途径在NE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蛋白质组学、肠道微生态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在NEC的防治上,提倡早期母乳喂养和应用微生态制剂.本文就上述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为探讨NEC发病机制及防治奠定基础.

  • 小儿消化道出血急症内镜应用

    作者:刘海峰;胡志红

    小儿消化道出血由于胃肠管道局部病变不同,年龄组不同,其出血原因有所不同,但现有研究表明,儿童消化道出血以应激性溃疡、细菌性胃肠炎、溃疡病/胃炎、肠息肉、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肠炎性病变、血管病变、过敏性紫癜、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痔、寄生虫病等较为多见.

  • 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丁国芳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危重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NEC的发生机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生儿期的感染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早产儿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未成熟,肠道固有免疫存在缺陷以及异常的肠道细菌定植均会导致早产儿NEC的高发生率.目前明确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措施是有限的,对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NEC发生是有益的.

  • 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军;陆凤娟;王宏胜;钱晓文;高怡瑾;翟晓文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NE)也称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肓肠炎(neutropenic typhilitis),首先由Cooke[1,2]在1930年报道.这是一种回结肠区炎症坏死性疾病,虽然受损黏膜的细菌感染在发病中似乎起了重要作用,但它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3~7].

  • 成功救治孕28周625克超低出生体重儿一例

    作者:王维琼;杨冰岩;高建慧;张晓敏;莫庆仪;骆翠媚;李岚

    患儿女,孕28周,第5胎第1产,母亲患重度妊高征、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产前常规使用地塞米松3 d促胎肺成熟,顺产,娩出Apgar评分1 min 5分,5 min 8分,10 min 8分, 出生体重625 g.羊水、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予清理呼吸道,球囊加压供氧等抢救.复苏后转我科,查体:呼吸:30次/min,脉搏:100次/min,身长31 cm,头围24 cm,体重625 g,反应低下,弹足底仅有肢体轻微活动,无哭声,呼吸不规则,见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啰音,心脏、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未引出.简易胎儿评龄估28周.诊断:(1)超极低出生体重儿;(2)新生儿窒息.入院立即予气管内滴入固尔苏100 mg/kg,生后3 h胸片:肺透亮度低,局限性肺透亮度高.入院后渐出现呼吸困难加重, 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予(Babylog8000)呼吸机治疗,入院12 h再次气管内滴入固尔苏100 mg/kg,机械通气18 h后撤机.住院期间先后出现新生儿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呼吸机相关肺炎、院内感染性肺炎、高血糖症、呼吸暂停.经给予相关治疗后均控制,住院103 d,体重增至2440 g出院.

  • 益生菌制剂在早产儿的合理应用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于永慧;孙正芸;钱素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脓毒症(LOS)以及喂养困难是影响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和极早产儿(胎龄<28周)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新近发表了多个有关益生菌在新生儿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令人振奋的结果是,补充益生菌可预防NEC的发生率和降低新生儿普遍死亡率[1],且其在LOS、喂养不耐受、甚至变应性疾病[2]的预防中亦显示一定的疗效.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芦惠;薛辛东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见和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小早产儿得以存活,然而近30年来NEC的发病率并未下降,主要原因是NE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吴斌;宋朝敏;王红;黄妙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及生命的严重胃肠道急症[1],2006年1月至7月,我们利用新生大鼠NEC模型,观察补充双歧杆菌对新生鼠NEC模型肠道形态学影响和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vating factor,PA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变化.现报告如下.

  •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凡;朱保权;徐丁;张妮

    研究表明,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作为肠缺血早期的诊断指标[1],在小肠缺血的诊断中更优于其他指标[2],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肠绞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4]等方面.本研究试图通过测定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非胃肠功能衰竭及正常对照组血液和尿液IFABP值,探讨IFABP是否可作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预警指标.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吕秀丽;康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因素以及影响因素、预后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针对患儿在不同因素条件影响下的分布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及主要影响因素与胎龄、体重以及是否母乳喂养和喂养方式有关,胎龄在34周以下、非母乳喂养、出生体重低于1500g患儿发病率较高,且存活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胎龄、出生体重以及是否母乳喂养,为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应提倡尽量母乳喂养、减少早产儿发生率.

  • 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波;万诚;张茜

    目的 观察奥曲肽注射液联合水解奶粉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用30 g·kg-1的奥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喂养常规配方奶粉,试验组喂养水解配方奶粉,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哺乳,连续治疗1周.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及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3% (42/45例),对照组为77.78%(35/45例,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为(41.51±5.59)g· L-1,血清前蛋白含量为(112.37±15.35)g· L-1;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为(32.59±4.42)g·L-1,血清前蛋白含量为(103.24±13.67)g·L-1 (P <0.05).治疗后,试验组胃泌素为(292.51±35.87) pg·mL-,胃动素为(121.81±16.38)pg·mL-1;对照组胃泌素为(231.41±29.15) pg·mL-1,胃动素为(90.47±11.36) pg·mL-1(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8+为(28.30±2.62)%,(21.90±2.45)%;对照组为(32.03±2.13)%,(27.80±2.54)%(P<0.05).试验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分别为(13.16±1.03),(2.94±0.23),(1.46±0.15)mg·dL-1,对照组分别为(11.13±0.41),(1.97±0.16),(1.22±0.25)mg·dL-1 (P <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奥曲肽联合水解奶粉喂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能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提高患儿的肠胃激素含量,提高治疗效果.

  • 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例分期标准及其治疗分析

    作者:王海波

    本文33例婴幼儿坏生小肠结肠炎(NEC)接Walsh分期标准进行分期:IA4例,IB2例,ⅡA12例,ⅡB11例,ⅢA1例,ⅢB3例.按此分期对ⅠA、ⅠB(疑似NEC)通过X线严密观察,及时禁食、抗感染等,有效地阻止其病情 ;对Ⅱ(典型NEC)、Ⅲ(重症NEC)进行针对性治疗.此疗法有利于提高NEC的疗效,值得推广.本文还对NEC的起病年龄,病因及治疗要点略加讨论.

  • 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杜桂莲;许艳;许玲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52例足月新生儿NEC患儿作为观察组,52例足月新生儿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观察足月新生儿NEC的发病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胃潴留、腹壁静脉显露红斑、肠穿孔、体温不稳、肌张力减低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便血、肠鸣音减弱、皮肤苍灰所占比例(65.38%、61.54%、82.69%、73.08%、53.85%)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6.92%、23.08%、36.54%、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 显示,胎龄、生后窒息、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败血症、毒性红斑、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巨细胞病毒(CMV)均与足月新生儿NEC发病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是引发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足月新生儿NEC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NEC的发病危险因素与生后窒息、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肠道畸形有关,而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以及口服益生菌可降低新生儿NEC发生的几率.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邓见玲;陈凯鹏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培菲康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有效性. 方法 12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及治疗组(n=63),对照组给予微量喂养,治疗组在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情况. 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NEC9例,治疗组63例,发生NEC2例. 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NEC的发生,补充益生菌能降低早产儿的NEC发生率及NEC的病情,两者联合可起到协同作用.

  • 3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范新玲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肠炎的致病原因、诊治及预防策略等,加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对病症早发现早治疗。方法连续收集3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喂养方式以及感染等均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关,其中胎龄在34周之内的新生儿发生率较高。结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通常会发生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或具有感染史、宫内缺氧的足月儿等。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临床医生应严密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儿治愈率和生存率。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和长病程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玲玲;金芳;温博贤;冼其;熊慧;林楚琴;黄堃莹;江观银;黄艳

    目的 建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和长病程动物模型,为NEC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平台.方法 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Dith/FFLAS组(n=47)、FFLAS组(n=32)、Dith组(n=32)、Control组(n=32).Dith/FFLAS组给予腹腔注射双硫腙(Dith),结合人工喂养和缺氧、内毒素LPS刺激(FFLAS)进行诱导.每天观察临床表现和体质量变化,于24 h、72 h、7 d、15 d抽样进行肠组织学评分,分析各时点的NEC患病率和病损程度,评估佳成模时间和病变迁延情况.结果 Dith/FFLAS组48~72 h普遍出现腹胀、腹泻等NEC症状,个别出现血便;72 h和7 d患病率高,分别为87.50%(7/8)和71.43%(5/7),显著高于FFLAS组(P<0.05).4组肠组织评分分别为:24 h(1.00±0.53),(0.50±0.53),(0.50±0.53),(0.25±0.46),72 h(2.38±0.92),(1.13±0.64),(0.25±0.46),(0.38±0.52),7 d(2.00±0.82),(0.75±0.46),(0.13±0.35),(0.25±0.46),15 d(1.00±0.63),(0.38±0.52),(0.25±0.46),(0.1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h=3.00,F72h=17.05,F7d=14.09,F15d=4.08,P值均<0.05).各时点均以Dith/FFLAS组评分高,不仅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72 h、7 d、15 d时点都显著高于FFLAS组(P<0.05)和Dith组(P<0.05).Dith/FFLAS组不同时点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0,P<0.01);72 h和7 d损伤程度显著高于24 h和15 d(P<0.05).结论 Dith/FFLAS法能在10日龄大鼠成功建立晚发和长病程NEC模型,72 h成模率87.50%,病变至少迁延至第7天,15天仍未完全修复.

  • 新生儿坏死性结肠小肠炎的早期诊治

    作者:李振山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产生的相关因素,探究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白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坏死性结肠小肠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儿的胎龄,体重及喂养方式的不同发现NEC的患病程度也不同,Ⅰ、Ⅱ、Ⅲ期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别为100%、71.4%和33.3%.结论 新生儿使用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新生儿患NEC的几率,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降低新生儿患NEC的几率.对于NEC应该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病情.

  • Caco-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母乳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宇军;阮为勇;冯伟伟;步伟全;毕明远

    目的:研究母乳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炎症细胞的分子保护机制。方法通过建立Caco-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向正常细胞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细胞分别加入常规培养液、未加热乳清、加热灭活乳清。继续培养6 h后用ELISA法检测Caco-2细胞分泌于培养液中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正常细胞组,未加热乳清和加热灭活乳清均可下调IL-1β、IL-6水平,未加热乳清较加热灭活乳清下调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复氧损伤后IL-1β、IL-6、TNF-α均明显表达,未加热乳清和加热灭活乳清均可下调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加热乳清较加热灭活乳清下调IL-1β明显。结论母乳上清液可下调Caco-2炎症细胞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的表达,尤其缺氧复氧损伤后TNF-α也下调明显,此类机制可能为母乳防治NEC的作用机制之一。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

    作者:王欢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于2013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经护理后,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66.67%)、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3.33%)、护理满意度(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6.67%)、住院时间(16.8±1.5)d明显小于对照组发生率(30.00%)、住院时间(29.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身心健康,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身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对其护理更为满意,值得今后临床推广.

582 条记录 4/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