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抗精神病药对血糖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卢艳春

    目的 比较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采用某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者使用的药物分为奎硫平组、利培酮组、奥氮平组以及阿立哌唑组,分别标记为A组、B组、C组、D组.对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天、治疗后60天以及治疗后90天的空腹血糖进行监测,并比较四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四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监测结果与糖代谢异常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之于氯氮平和奥氮平,利培酮对患者血糖的影响较小,这一认知应在临床中推广.

  •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概述

    作者:姜春和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Modern antipsychotics,MA)又称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作用谱广、疗效好、安全性好等优点,近年来MA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1.1 锥体外系症状(EPS) MA所致EPS总体发生率8%,静坐不能、震颤、肌张力增高的总体发生率为6.03%、7.61%、7.25%,流涎发生率3.92%[1].利培酮治疗者发生EPS的机率大,即使剂量低于6 mg·d-1仍有可能引起EPS症状[2].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峰;龙晓慧;陈莉莉

    目的 观察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MECT)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分、连线试验A和B、数字符号测试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ANSS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BANS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连线试验A和B完成时间均较治疗前更短,且错误次数更少,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数字符号测试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 心境稳定剂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沈辉;张毅;陈美娟

    众多研究显示双相障碍的治疗趋向采用心境稳定剂(锂盐和丙戊酸钠)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可增加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本文就心境稳定剂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周和;李焕德;原海燕

    新型抗精神病药主要包括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奎的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舍吲哚.我们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临床案例为基础,经分析归纳整理,就其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文文;程宇琪;陈娴瑜;许秀峰;白燕

    在精神药理学领域,用“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指导临床用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TDM通过长期有效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本文回顾近年的相关研究,阐述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作者:嵇利亚

    该文主要讨论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介绍了几种药物新剂型和正在研发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并对抗精神病新药作了展望.

  • 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情况分析

    作者:盘秀明

    目的 分析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未成年精神疾病患儿44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分析药物的利用指数(DUI)及药物使用频率.结果 使用频率高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利培酮,低的是帕潘立酮.单一新型抗精神药物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为利培酮,低的是帕潘立酮.二联新型抗精神药物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为氯氮平,低的是帕利哌酮,以氯氮平+利培酮组合的使用频次高.3种新型抗精神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各药物的DUI均≤1.0.结论 该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针对未成年精神疾病患儿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处方基本合理.

  • 基层精神病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作者:周宏

    目的 调查基层精神病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川省峨眉山市精神病院收治的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用治疗药物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进行分类统计建档.结果 2010年单独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60.6%,2011年占43.1%,2012年占11.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联合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39.4%,2011年占56.9%,2012年占88.3%,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其对认知功能改善、对阴性症状作用、引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在基层精神病院使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未来前景应用广阔.

  •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代谢综合症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银春燕;白克镇

    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clozapine)、奥氮平(alozapine)、利培酮(risperi-done)、奎硫平(quetiapine)、阿力哌唑(aripiprazole)、齐拉西酮(ziprasidone)及舍吲哚(sertindole)等问世以来,由于此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和情感症状均有效,认知损害少,引发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危险低,其使用已经超过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及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 新型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叶锋;康波;王宇峰

    目的:分析新型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新型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常规抗精神药物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且不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