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切除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屠松;魏小义;牛世杰

    目的:探讨膀胱切除后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的效果.方法:对因膀胱癌行膀胱根治切除患者,行乙状结肠及直肠"N"形折叠缝合去管囊化形成低压肠袋,即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监测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行泌尿系B超检查,同时作患者生活质量评估(QOL).结果:5例术后.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B超亦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3个月后尿量趋于稳定320~550 ml,平均410 ml;1例上尿路感染一次,经抗感染治愈;1例为宫颈癌膀胱浸润,术后6个月出现双肾积水,系肿瘤复发致输尿管下端梗阻,经皮肾穿置管引流,术后8个月死亡.生活质量评分1~3分,平均1.6分.结论: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较易操作,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接近正常生理,有仿生学意义,是医患双方均易于接受的术式.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的认知及体会

    作者:肖亚军;张龙

    根治性膀胱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标准术式.随着手术经验的累积、腔镜技术的发展及诸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不断开展,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关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就膀胱全切的手术方式、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女性是否保留内生殖器、男性保留部分前列腺包膜以及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等作简要讨论.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性别差异(附427例报告)

    作者:钟文龙;郝瀚;苏晓鸿;方冬;郑卫;葛鹏;李学松;周利群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院外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膀胱癌临床及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膀胱癌长期预后的差异.结果:本组男361例,女66例,男女发病人数之比约为5.5∶1.入组患者中,男性吸烟比例更高(P<0.001),女性化学物品接触比例更高(P=0.018).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较低的肿瘤分期(P=0.003);手术过程中,女性患者较男性出血少(P=0.018),手术时间短(P=0.005),更倾向选择非可控的尿流改道方式(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整体总生存率(P=0.894)、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P=0.73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膀胱全切术后膀胱癌患者更易出现较低的肿瘤分期,倾向选择非可控的尿流改道方式,但患者整体长期预后无显著性别差异.

  • 女性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24例临床分析

    作者:潘铁军;周宇;沈国球;文瀚东;谢森

    目的:探讨女性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对24例女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随访10~46个月,平均26.4个月.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以及患者排尿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87±3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6±28) ml.术后3例出现轻度尿失禁,2个月后缓解.1例反复出现尿潴留.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女性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较好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 膀胱全切手术预后与术前合并症的关系-基于中国人口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朱煊;钟朝晖;张磊;张选志;徐冉;赵晓昆

    目的 调查研究在中国人口中,合并症与膀胱全切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至2010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的2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延搁时间、尿流改道类型、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TNM分期、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在内的临床资料.使用ACE-27合并症评分表对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情况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合并症与术后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7±31)个月.151例(61.38%)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118例(47.97%)患者至少存在一个器官的合并症.其中无合并症患者128例(52.03%),轻度合并症患者79例(32.11%),中度合并症患者33例(13.41%),重度合并症患者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合并症(P=0.002)和重度合并症(P<0.001)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较无合并症和轻度合并症患者低.除此之外,年龄≥70岁(P=0.002)、手术延搁时间≥12周(P=0.044)、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P=0.014)及TNM分期>T3(P<0.001)也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降低有关.结论 随着合并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生存率逐渐下降.

  • 68例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钱玮

    目的 总结68例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护理,术后做好引流管护理、新膀胱的冲洗、新膀胱的功能训练及基础护理.结果 6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尿瘘、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深静脉下肢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能自主控尿.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排尿功能更好的恢复,提升手术效果.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式疗效比较

    作者:胡淼;顾朝辉;贾占奎;杨锦建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式疗效比较.方法 将6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以提高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选择佳手术方案.其中28例行回肠原膀胱术,有16例因尿道狭窄或尿道侵犯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有19例因肠道疾病或无法耐受其他手术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UUCS).采用t检验对手术时间比较,采用F检验对生活质量比较,采用,检验对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回肠原膀胱术与Bricker术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手术时间均长于UUCS.生理评分依次(67.3±1.7)、(65.8±1.6)、(41.8±3.6)分;心理评分依次(70.4±1.7)、(62.7±1.6)、(25.4±1.7)分;社会关系评分依次(52.5±3.2)、(52.5±3.4)、(33.5±4.0)分;环境评分依次(1.5±2.5)、(61.2±2.0)、(34.4±2.7)分.UUCS在4个方面评分均低,与Bricker术、回肠原膀胱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方面,Bricker术与回肠原膀胱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方面,Bricker术与回肠原膀胱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肠原膀胱术在4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其他术式,回肠原膀胱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早期并发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R×C列联表x2检验,P<0.01).回肠原膀胱术组与Bricker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原膀胱术组与UU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icker术组与UU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原膀胱术能大限度接近生理排尿的特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首选回肠原膀胱术.

  • 微创腔内技术在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忠军;张先觉;佃俊;陈士祥;杨光华;周家杰;丁树平

    目的:探讨微创腔内技术在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行膀胱全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利用微创腔内技术行输尿管狭窄切开术,术后用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了解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次发生狭窄机会及分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3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患者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3个月行影像学复查,与微创手术前相比,没有出现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狭窄,术后6月、12月分别有1例、3例患者发生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再狭窄和分肾功能无明显的改善。结论:利用微创腔内技术处理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重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可控回肠膀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作者:覃雪英

    可控回肠膀胱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理想的对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的方法.

  • 1例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李敏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膀胱肿瘤”于2011年7月24日在本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右侧输尿管再植术”术后定期行膀胱检查,以“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18个月,2013年11月7日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泌尿系彩超提示:膀胱占位。以“膀胱癌”收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于2013年11月1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双侧输尿管与回肠吻合内置输尿管支架,放置耻骨后引流管,回肠远端皮肤造口,留置回肠引流管。术后给予:①补液4000 ml;②抗炎:头孢孟多酯4g/日+左氧氟沙星0.3 g/日+甲硝唑0.5 g/日;③止血:巴曲亭1 U皮下注射等治疗。术后13 d拔除耻骨后引流管,14 d拔除膀胱造瘘管,拆线,伤口1期愈合。回肠膀胱乳头部血运良好,造瘘口周围皮肤无红肿、糜烂。

  • 膀胱全切输尿管造口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

    作者:范春艳;龚红霞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输尿管造口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行膀胱全切输尿管造口术的患者5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 vs 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全切输尿管造口术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心理干预对膀胱癌患者回肠代膀胱术后情绪的影响

    作者:罗全碧;张碧泉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22例行回肠代膀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膀胱癌患者存在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焦急和抑郁情绪,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膀胱全切术前髂内动脉化疗加栓塞疗效分析(附36例报告)

    作者:张建国;王艳丽;高万勤;周四维

    观察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前先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组术后 2、3、5,7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6%、71%、50%、34%,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67%、54%、33%、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认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配合

    作者:郑洁;虢新莲;彭顺秀;黄英;王雪甜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经尿道肿瘤电切、膀胱部分切除及根治性膀胱全切[1].

  • 膀胱全切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晓东;何志新;黎素莲;杨春梅;温天奋;黄宗谋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后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我院施行的18例膀胱全切后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白天和夜间尿液可控率分别为100%和94%.平均随访16.3个月(7~36个月),出现并发症4例(1例夜间尿失禁,1例排尿困难,1例单侧输尿管反流、肾积水,1例新膀胱结石.),占22.22%.结论 本术式符合人体生理,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低压、可控,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肠代膀胱术式.

  • 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

    作者:李金莲;陈齐凤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规范.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6例,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注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结果 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均获成功.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6个月时,患者白天和夜间的尿控率分别为88.5%(23/26)、80.8%(21/26).结论 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新膀胱的控尿训练,是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该手术护理规范重要研究方向.

  • 膀胱重建与原位排尿术的进展

    作者:赖海标;邓春华

      膀胱全切术后膀胱重建与尿流改道术是目前泌尿外科研究重点之一,原位排尿术较异位排尿术进一步受到重视,组织工程学材料或人工膀胱等作为膀胱替代也取得了进展,有着广阔的前景。1 胃肠道新膀胱术  采用去管化的小肠或结肠肠段、胃瓣经过适当的成形术制成新膀胱,输尿管与贮尿囊作粘膜下抗反流吻合,贮尿囊与尿道残端吻合,由腹压及尿道括约肌协调控制排尿。此类新膀胱具有低压、容积大、保护肾功能、顺应性好、原位排尿等特点,临床上运用已越来越多,比较符合生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尿道吻合口狭窄、夜间遗尿、排尿感觉差等常见并发症,对术前合并有尿失禁、尿道狭窄、尿道肿瘤者不宜采用。令人关注的是尿道残端肿瘤复发问题,Tobisu等[1]报道膀胱全切术后尿道肿瘤复发率为3.5%~17%,如无前列腺侵犯,则尿道复发率为4%~10.6%,回肠新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率为0.7%~12%[2]。因此,术前常规作后尿道镜检再决定具体术式是明智的。2 组织工程学材料在膀胱重建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学就是人工制造具有活性及功能的组织取代人体中的病变组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和器官病损或缺损所致的功能障碍或因此丧失的治疗问题[3]。1995年Atala等[4]用PLLA作为动物体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生长支架,并将体外培养的细胞-PLLA活性复合物移植于动物的膀胱缺损区获得成功。James将体外培养的细胞-PLLA活性复合物移植于动物的膀胱缺损区获得成功。James等[5]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性实验,证实了异体膀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作为膀胱替代材料的可行性。199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应用异体兔膀胱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6]。  聚羟乙酸(PGA)及聚乳酸(PLA)是目前组织工程学常用的多聚体(Polymer),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可塑性,与天然材料相比,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可以精确地控制其分子量,降解时间及其它性能[7]。Oberpenning等[5]以PLA及PGA共聚物塑形的膀胱作为支架,以狗的自体膀胱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于支架上并进行膀胱重建。结果表明,重建后的膀胱容量为术前的85%~110%,膀胱顺应性无变化。组织学检查证明,组织工程化的膀胱形成如正常膀胱组织的结构,无感染、结石及梗阻等并发症。然而在目前的实验中,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均存在体内吸收过快、生物相容性不够理想等缺陷,并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

  • 直接连续缝合法在原位回肠新膀胱与尿道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邹戈;李杰贤;罗欣

    目的:探讨直接连续缝合法应用于原位回肠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9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中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法将新膀胱与尿道断端进行吻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9例手术时间290-350 min,新膀胱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3周拔除尿管,没有发生膀胱颈狭窄、膀胱尿道吻合口瘘.术后3个月,患者日间可完全控制排尿,8例夜间偶有尿失禁.尿道膀胱镜检查示新膀胱内膀胱颈光滑无狭窄,输尿管口喷尿正常;影像学检查均可见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反流.结论:直接连续缝合法吻合新膀胱与尿道断端,操作方便,效果确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术后复发情况观察

    作者:李杰贤;邹戈;林宇峰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7月-2006年10月间13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随诊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少生存时间13个月,一例术后2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死亡,一例术后13个月因宫颈癌死亡.其余病例目前仍存活.结论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淋巴结清除彻底,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与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玉峰;浦金贤

    目的 比较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与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膀胱全切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观察组54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中位无肿瘤复发时间及1年、2年、3年无肿瘤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MIBC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时间.

132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