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Y染色体探针示踪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毛梅;王博;王艺;徐剑铖;傅祖红

    目的 探讨示踪损伤肺组织中移植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方法 将清洁级健康同遗传背景雌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10):PBS处理组、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给予LPS建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假损伤组给予等量PBS; 30 min后假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大鼠经静脉移植雄性大鼠EPCs(2×106/0.5 mL),PBS处理组给予等量PBS;7 d后取肺组织,采用RT-PCR和原位杂交(ISH)的方法检测Y染色体基因在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结果 细胞移植组肺内皮系统成功检测到Y染色体阳性信号,其它两组为阴性.结论 Y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可作为示踪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检测手段.

  • 白介素-1β在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对内皮祖细胞的调控

    作者:毛岸荣;方国恩;周虹;马立业;毕建威;罗天航;付文政;华积德

    目的 探讨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p38MAPK介导的白介素(IL)~1β对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与功能的调控,从血管内皮祖细胞分化障碍来研究创伤后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头家猪随机分为MODS组(n=15,M组)、对照组(n=15,C组),采用失血性休克与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建立猪MODS模型,在体内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变化;ELISA法测定外周血血浆IL-1β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数量的变化;采用x2检验比较M组与C组的MODS发生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M组与C组的p38MAPK的磷酸化变化、外周血血浆IL-1β的浓度变化与外周血EPC数量的变化.结果 在MODS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增强,导致其外周血IL-1β浓度升高,从而使得外周血EPC数量下降,M组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M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与外周血血浆IL-1β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1);M组外周血EPC数量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在猪MODS的发病机制中,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的p38MAPK的磷酸化使血浆IL-1β浓度升高,使EPC的数量下降,致使MODS的炎症反应加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CXCR4受体表达及功能的变化

    作者:李宾公;曾秋棠;王红祥;邵诗颖;占平云;邹萍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tior cells,EPCs)CXCR4受体表达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AMI患者15例,对照组非AMI患者15例,抽取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对贴壁的细胞进行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应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EPCs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EPCs的CXCR4的表达,RT-PCR法测CXCR4的mRNA表达.结果 AMI患者外周血EPCs数目增多,对SDF-1的迁移能力增强,其表达CXCR4上调,CXCR4的mRNA合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患者外周血来源EPCs的CXCR4受体表达上调,功能增强.

  •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在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晓艳;岳文胜;Tse Hungfat;顾鹏;萧颂华;曹礼庭;陈艳

    目的 对比研究2型糖尿病(T2DM)和T2DM合并稳定型冠心病(T2DM CAD)患者的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取88例健康对照组、73例T2DM和79例T2DM-CAD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GTN)和循环EPCs水平.结果 T2DM和T2DM-CAD组的循环EPC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T2DM组循环CD133+KDR+EPCs%与循环CD34+KDR+ EPCs%高于T2DM-CAD组(分别为0.519%±0.288% vs 0.303%±0.357%,P=0.042和1.038%±1.252% vs 0.672%±0.220%,P=0.028).T2DM和T2DM-CAD组相比,肱动脉FMD没有显著性差异(6.62%±2.86% vs 6.13%00±2.51%,P=0.335),然而,肱动脉GTN有显著性差异(16.80%±6.47%00 vs 13.26%±4.49%,P=0.017).3组中CD34+ KDR+ EPCs%和CD133 +KDR+EPCs%与肱动脉FMD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循环CD133+KDR+EPCs%、CD34+ KDR+ EPCs%和HbAlc是肱动脉FMD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高血糖状态可以减少循环EPCs的数量,减弱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T2DM组相比,T2DMCAD组的循环EPCs水平和肱动脉GTN明显降低,血管平滑肌层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 内皮祖细胞及在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晶晶;张欢;黄佳雯;韦淑萍;张文成

    临床多种疾病都可以造成血管损伤,从而引起血管性疾病.随着对血管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内皮祖细胞逐渐受到重视.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归巢到损伤部位并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受损血管的修复.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在移植、基因修饰及载支架中有广泛的应用.内皮祖细胞对于改善血管损伤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作者:李巧;李兴升;王志刚;冉海涛;钟世根;凌智瑜;李攀;陈庆伟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将Ad-EGFP/HIF-1α转染EPCs.将30只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超声+微泡组(US+MB组)、单纯EPCs组、超声+EPCs组(US+EPCs组)及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组).EPCs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MB+EPCs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MVD计数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可通过促进VEGF的高效表达、刺激心肌梗死周边区血管生成等途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朱艳含;罗勇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其产物一氧化氮(NO)可以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作后血流量的恢复,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以及促进神经血管的再生;e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eNO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 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研究

    作者:林松;李咏雪;励建安;陆晓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活动.训练前后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心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静息节段总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3个月等长握拳训练后,训练组EPCs数量、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训练组SPECT观察缺血区域节段总评分有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EPCs增量与VEGF增量,VEGF增量与静息节段总评分改善均呈中度相关(r=0.56,r=-0.60).结论:冠心病患者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可通过VEGF及EPCs释放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咏雪;林松;陆晓;励建安;肖明月;李玲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力性握拳诱导上肢肌肉大等长收缩运动,造成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每次握拳持续1 min,放松1min,重复10次为1组,每天4组,每周5d,训练3个月.3个月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3个月前,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3个月PIT,训练组患者EPCs数量增加到(0.044±0.016)%,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5);VEGF浓度增加到(98.5±17.4)pg/ml,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而对照组3个月前、后EPCs数量和VEGF浓度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3个月后两指标均低于训练组3个月后的水平(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IT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的数量和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 内皮祖细胞动员对兔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作用

    作者:郑瑜;励建安;陆晓;Jan D.Reinhardt;张庆沙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在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2只兔进行可控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入以下6组:假手术组、单纯生理性缺血训练组、单纯心肌缺血组、生理性缺血训练组、阿托伐他汀组、雷帕霉素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共4周,每次3min,间隔5min,每周训练5d,每天训练3次.实验终点时,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实验室检测: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EPCs数量;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心肌侧支循环血流量.结果:4周PIT后,VEGF含量在PIT组和PIT+组显著增加,与SO组、TO组和MI组相比,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VEGF含量在PIT组显著增加,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IT+组的EPCs数量在外周血和缺血心肌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IT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外周血EPCs数量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CBF)和CCBF/冠状动脉血流量(CBF)在PIT+组和PIT组显著高于SO组、TO组和MI组.PIT-组的各项指标与SO组和TO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EPCs数量的增加高有43%可以被VEGF含量的增加解释,CCBF和CCBF/CBF的增加高有90%可以被EPCs数量的增加解释.结论:PIT可促进EPCs动员,通过其远隔效应归巢到缺血心肌生成侧支循环,改善冠脉血流,终实现“生物搭桥”;通过促进和抑制EPCs,证实EPCs在PIT介导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和血浆中EPCs及VEGF的影响

    作者:张彤;林涛;王秀志;刘毅;张莉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研究电针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将大鼠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将大鼠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第12,24,48小时分别将各组大鼠留取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的百分比变化.用ELISA法检测骨髓和血清中VEGF的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较正常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电针预处理过的脑缺血冉灌注损伤大鼠较未经过预处理的大鼠的骨髓和外周血中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随着电针预处理后时间的延长,EPCs和VEGF的含量增加越多.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通过提高脑缺血冉灌注损伤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VEGF的浓度,VEGF作用于EPCs的表面受体VEGFR2,从而加速EPCs的动员和迁移入血.

  • 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中内皮祖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庆沙;陆晓;郑瑜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对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体重(2.5±0.5)kg.冠状动脉左室支(LVB)安装特制水囊球,通过充放水制作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休息1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O)、单纯肢体缺血组(LIT)、单纯心肌缺血组(MI)、生理性缺血训练组(PIT)、EPCs促进剂组(Pro-EPCs)、EPCs抑制剂组(Inhi-EPCs).SO组不做任何干预,LIT组进行双下肢缺血训练,MI组进行心肌缺血训练,PIT组生理性缺血训练,即心肌缺血同时进行双下肢缺血训练,Pro-EPCs组在PIT组基础上口服EPCs促进剂,Inhi-EPCs组在PIT组基础上口服EPCs抑制剂.训练4周后,取左室支支配区域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训练前、后缺血区心肌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终点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CD).结果:与实验前相比,MI组、PIT组RCBF值分别增加5.11、19.39(P< 0.05).实验结束时,MI组、PIT组RCBF显著高于SO组和LIT组(P<0.05),PIT组高于MI组(P<0.05),SO组与LI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PIT组比较,Pro-EPCs组RCBF明显增高(P<0.05),Inhi-EPCs组RCBF显著降低(P<0.05).CD结果与RCBF值类似.结论:①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②生理性缺血训练同时,正负向调节内皮祖细胞,可相应促进或抑制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EPCs是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胞机制.

  •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蔡雪黎;张怀勤

    目前对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如何促进缺血部位的新生血管形成,以改善局部的血供情况.促进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又包括二个方面,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和血管生成(vascularization).

  • 内皮祖细胞-修复血管损伤的细胞疗法

    作者:陶军;王妍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而艰巨的课题.心脑血管疾病虽发生部位不同,但病理生理机制相似,血管是心脑血管多重危险因素作用的靶点,血管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

  • 内皮祖细胞在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意义

    作者:赵燕茹;倪兆慧

    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文简述了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并阐述了内皮祖细胞导致肾-心交互作用中的机制和重要意义.

  • 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中的新进展

    作者:葛丽娜

    以往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之后的研究发现EPCs也存在于成体.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EPCs主要来源于胚胎的中胚层和出生后的骨髓,是一群被发现的同时存在于胎肝、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中、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多潜能细胞,这群细胞具有修复损伤内皮细胞以及增强组织缺血后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作用.

  •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者:聂芳;滕皋军;张宇;葛玉卿

    目的 评价精氨酸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nano-Fe2O3-arginine)及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在针对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转染中的可行性,并对两者的转染效率进行比较.方法 将nano-Fe2O3-arginine及LipofectamineTM 2000作为基因载体连接绿色荧光蛋白pcDNA3.1(+)/EGFP质粒在体外转染兔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结果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这两种载体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细胞毒性.结果 LipofectamineTM 2000作为基因载体将报告基因转染至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内并成功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细胞,转染效率达38.3%;而nano-Fe2O3-arginine转染组在荧光显微镜仅能观察到少量绿色荧光细胞,转染效率不到5%;两种载体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活性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脂质体作为载体转染内皮祖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精氨酸包裹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脂质体可较为有效安全地转染基因至内皮祖细胞,从而为内皮祖细胞联合基因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

  • 超声辐射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王英俊;王志刚;冉海涛;唐海林;张荣秋;王高能;张荣贵;张唯力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海绵体组织治疗大鼠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分离EPCs.将5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PCs治疗组、1.0 W/cm 2超声+微泡+ EPCs组(US+ MB+ EPCs治疗组).EPCs移植7天后,以脱水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和勃起率,组织学观察阴茎海绵体,计数毛细血管数目,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测EPCs移植大鼠阴茎海绵体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 MB+ EPCs治疗组勃起次数和勃起率、毛细血管密度、EPCs染色强度的阳性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超声微泡联合EPCs移植可提高EPCs的转染率和靶向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

  • 脐血源干细胞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勇伟;王坚

    一、脐血干细胞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
      (一)脐血干细胞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脐血是指足月胎儿娩出后,经结扎脐带后引流收集到的残存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脐血干细胞是脐带血中富含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祖细胞。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分化为所需的目的细胞或组织。目前发现脐血干细胞中主要是脐血源造血干细胞(CB-HSCs)和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 CB-MSCs ),另外还有极少量的脐血源无限制成体细胞(USSC)、脐血源内皮祖细胞(CB-EPCs)等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早期干/祖细胞[1]。

  • 内皮祖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新进展

    作者:张倩倩;许启霞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以肺血管收缩、重构、原位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变特征,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及血流受限,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终可导致右心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逆转肺血管重构,促进血管新生替代永久性闭塞血管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关键。近年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在维持血管内稳态、逆转肺血管重构及促进血管新生方面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肺动脉高压的内皮祖细胞治疗作一综述。

1638 条记录 5/82 页 « 12345678...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